CBA复赛,国内球员集体爆发,未来联赛是否有望实行全华班?
CBA复赛,国内球员闪耀舞台,全华班联赛未来展望
CBA自6月20日复赛以来,已经火热进行两轮比赛,复赛后以全华班为基石的联赛,给球迷们带来了诸多惊喜,特别是本土内线球员的集体爆发,让人们对国内球员的实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易建联、胡金秋等明星球员依旧稳健,而张大宇、陶汉林等新晋中流砥柱球员在各自球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范子铭、刘传兴等年轻内线球员的潜力也让人充满期待。
不仅仅是内线球员的出色表现,像孙铭徽、陈盈骏等后卫球员在无外援或外援作用减弱的情况下,也展现出了极高的竞技水平,国内年轻球员也得到了宝贵的锻炼机会,如李鸿澎、袁文堂等年轻小将都展现了自己的天赋。
未来的联赛是否会全面采用全华班呢?我认为可能性不大。
虽然全华班的实施增加了国内球员的出场时间和表现机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降低了联赛的观赏性,以往赛季中,球队单场得分动辄120分、130分是常有的事,而复赛后,单支球队能拿到110分都显得难能可贵,虽然短期内全华班能够吸引关注,但若长期实施,恐怕难以维持观众的持续热情。
CBA作为一个商业联盟,球队需要卖票、出售转播权和广告来维持运营,高水平的外援不仅能够提升联赛的观赏性,还能促进国内球员的竞争和进步,与高水平外援对抗是提高国内球员实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复赛前两轮全华班的使用情况来看,并非所有球队都能像广厦队那样游刃有余,辽宁男篮和山西男篮在缺少外援后,球队的整体竞争力明显下降,这表明外援对于球队实力的平衡至关重要。
各支球队也希望拥有外援来增强球队的竞争力,由于各队国内球员的实力参差不齐,球队往往需要依靠外援来提升整体实力,从球队的角度来看,全面采用全华班也并不现实。
虽然国内球员在复赛中表现出色,但联赛全面采用全华班仍存在诸多挑战和困难,我们需要时间来观察和评估这一模式的可行性,但就目前来看,联赛启用全华班仍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