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 撤离路线?

1天前 (09-20 08:13)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11743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23486
  • 回复0
楼主

皖南事变 撤离路线?

1月4日三路纵队冒雨开赴茂林,6日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等在茂林潘村召开军事会议,决定1纵出球岭,2纵出丕岭、博刀岭,3纵出高岭,3纵5团为全军后卫,军部随2纵行动, 7日正午前会攻星潭。傅秋涛与江渭清参加会议后立即率部开进,中途突遭国民党52师、40师阻击,立即指挥反击开火,皖南事变的枪声就此打响。

其时国民党再次反共蓄谋已久。早在1940年春,蒋介石就与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部署“制裁”新四军的计划, 拟断“予以制裁”措施。国民党还提出了一个“中央提示案”,要划定八路军、新四军作战地境,将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50余万人削减为10万人,其中限期新四军要往长江北转移。蒋介石还密电顾祝同:对江南匪部,应按照前定计划,立即将其解决。上官云相根据蒋和顾的旨意,调集国民党军8个师计8万余人往皖南,且附近还待有第32和23两个集团军,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因是国共合作抗日之时,新四军转移时对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阻拦袭击估计不足。军长叶挺为万无一失,曾与顾祝同和上官云相当面谈判,告诉北移路线。到达茂林地区后,叶挺又派人送信给近处国军40师师长方日英,通知新四军将按预定路线行动,请多协助,以免发生误会。方日英接信后随即命令各团占领茂林山道各出口制高点,构筑工事,封锁道路。上官云相明明知道新四军北移的路线,却大肆造谣说:新四军往南是想另辟根据地,拒不北移。皖南事变的枪声打响后,方日英高兴地说:“叶挺真的来啦!好啊,这一下他可上当了。”

决策反复 深陷重围

7日,傅秋涛指挥新1支队与国民党军阻拦部队激战,如期占领求岭,随后又抢越榔桥河,占领磅山。老1团已攻占与星潭镇一水之隔的制高点举山。正在等待会攻星潭,这时却接到军部回撤的命令,傅秋涛等干部大为惊疑。

由于高山峡谷间道路狭窄,大军行进缓慢,三路纵队在遭到顽军阻击时,各纵队由于山岭阻隔,电台联络不畅,激战中行动延误,会攻星潭受挫。项英在7日下午主持开会,因对突围方向举棋不定,使会议从下午3时开到夜间10时,长达7小时无果。叶挺忍无可忍,气愤地说:“现在我们陷入了重重包围,不打一场恶仗不花一些代价,是冲不出包围圈的。”项英身为副军长,却是中共东南局副书记、军委新四军书记。项叶不和,引起叶挺曾提出辞职,全军皆知。项英自恃有游击战争经验,最终否定了叶挺猛攻星潭敌军防线突围的意见,改变军部已定作战计划,命令各纵队回撤,改道出太平,绕黄山突围。

几天来皖南冬雨连绵,道路泥泞,行军艰难。新四军各纵队回撤,都遭到国民党军袭击包围。敌人占据隘关要地,居高临下开火,新四军三路人马各自为战,无法相互支援,被动挨打,牺牲惨重。傅秋涛率新1支队接军部命令要回撤,老1团团长熊应堂等干部提出异议,被赵凌波以“不服从命令者,军法论处”威胁,撤回榔桥河地区后即陷敌军40师和52师重围。

8日,上官云相命令各部发起总攻。敌军以绝对优势兵力、密集的炮火,疯狂袭击被分割包围的各路新四军。陷入包围的左路新1支队,8、 9两日与敌争夺榜山、求岭,激战拼杀中伤亡不断,与军部失去联络,从顽军俘虏口中获悉敌援兵正向榔桥地区扑来。万分危急中,傅秋涛召集负责人商量。江渭清建议:现在还有2000多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往东杀出一血路,冲出包围。支队和两个团主要干部都同意此策,唯副司令赵凌波坚决反对说:军部与2纵3纵都没有冲出重围,我们应回去救援,切不可单独行动,否则要犯大错误。傅碍于赵是军部派来的,只得指挥部队一面与敌激战,固守阵地,一面命电台请示军部。指战员都忍着饥饿疲累与敌拼杀,苦等军部指示,可是一连两天电台均无音讯。

这两天军部无指令,其实发生了大事。因获悉上官云相要发起总攻,项英带着副参谋长周子昆等身边干部、警卫人员十多人擅自离开了军部。叶挺、饶漱石立即向中央和中原局报告,中原局刘少奇首先复电,指示要叶、饶担负重任,极力挽救危局。叶挺心急如焚,率军部在高坦激战后,沿东流山转到石井坑,再往外突围遇到重兵阻击,只得在石井坑设立临时指挥所。他命令部队抢占东流山及四周制高点,指挥各部与围攻敌军奋勇拼杀,反复争夺。无奈各部已激战数日,精疲力尽,伤亡剧增,从围攻石井坑的5个师中突围已经十分艰难。项英一行人转了两天,无法突出去,只好折回来于10日中午回到石井坑军部。

皖南事变 撤离路线?

公式1965年国庆节傅秋涛(左)与江渭清(中)、陈士榘(右)在天安门城楼参加观礼。

浴血拼杀 绝地求生

新1支队直到9日午后,才接到军部来电,要1纵牵制敌军,掩护军部(随2纵)和3纵突围,在万不得已情况下,可独立自主往苏南。这天上午,敌援兵直插新、老1团结合部,傅秋涛指挥老1团配合新1团反击,将敌击退。老1团趁机强攻梅树岭,攻至半山腰,赵凌波派人传令后撤。傅秋涛得知后气愤至极,恼怒:“这是打什么仗?他搞什么名堂?”叫人找赵凌波来问个究竟,此时却找不到人,他离队被俘后叛变了。赵凌波叛逃后,参谋长赵希仲也叛逃了,形势越来越严重。傅秋涛令电台人员向军部联络请示,无奈电台已坏,联系断绝。

傅秋涛立即召开支队紧急党委会,商量下一步行动。大家经过分析,面对包围的敌军已增援到4个师,现在支队伤亡惨烈,弹尽粮绝,陷于绝境,只有向苏南方向转移,才可能有一线生机。会议决定由老1团打前卫,新1团打掩护,当纵队司令部冲出后,全体人员在板桥集合。确定突破口选择在球岭南六华里处“三节水”地区。这是一个峡谷地带,公路从峡谷中穿过。因地形险要,敌人只有顽52师154团一部分兵力防守。虽是一着险棋,但可出其不意。

江渭清自告奋勇要带队冲杀,傅秋涛劝阻说白天突围伤亡太大,即与江商定在傍晚后突击。当晚乘着大雨黑夜,新1团团长张铚秀指挥由特务营组成突击队悄悄接近敌人阵地,先投出一排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爆炸的火光和烟雾,操起机枪扫射,夺取敌阵地,阻击敌人。在新1团拼死掩护下,江渭清带领一个连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冲过榔桥附近的公路上了山。紧随着老1团熊应堂、支队副参谋长吴咏湘等干部带领队伍冲出来,接着傅秋涛率领司令部队伍也冲过了榔桥上山。担负掩护的新1团大部与老1团1部在强敌阻击下,被阻隔在后,电台受损,与支队断了联系。

傅秋涛与江渭清、熊应堂等会合后,他要老1团2营营长韩云等人点燃三堆火,发出信号,收集突围出来的人员。在老虎坪收集到有500余人的队伍,傅秋涛迅速编成一个步兵连,两个手枪连,为继续突围做准备。由于国民党围剿加剧,傅秋涛与江渭清等商议,觉得好几百人一起走,目标太大,又将3个连的队伍化整为零,让大家分路独立突围,尽快去苏南。

不料转移突围中又遭敌人炮弹袭击,炸伤参谋长王槐生和3营营长范连飞等3人。为继续轻装突围,傅秋涛派人安置伤病员到老乡家隐藏治疗,并要爱人陈斐然带着不满周岁孩子留下照顾伤员。当支队政治处副主任、民运股长黄吉民带陈斐然及小孩去找老乡时,得知王槐生已牺牲了,只好嘱托老乡安葬牺牲人员,寄留下小孩子后返回。这个小孩直到1949年夏通过当地党组织找回,改名叫傅寰。

傅秋涛带着老侦察出身的营教导员汪克明等12名精干的干部组成的队伍,进入泾县、宁国、宣城三县边境的山区,向苏南转战行进。经数日浴血拼战,他们血污军装,个个蓬头垢面,正逢隆冬雨雪交加,更加饥寒交迫。一次摸进当涂县的一山村正待问路,有乡人大喊“土匪来了!”引起搜索的敌兵追来。傅秋涛总结教训,此后进到村庄干脆亮出新四军招牌。在后来找到另一个山村时,又有人说他们是土匪,傅秋涛大声告诉说:“乡亲们,我们是新四军,不是土匪。我就是傅秋涛,你们喊的傅司令。”老乡辩认,果然是傅司令,热心报告周边的敌情,送上吃的东西。

在朝着苏南方向突围的过程中,他们或乔装成百姓,或化装作顽军便衣,一路风雨无阻潜行。当来到宣城境内时,遇到了江南青洪帮大头目陈玉庚门下的几个徒弟。傅秋涛在江南做统战工作时和陈熟悉,认识陈的不少徒弟。交谈后,他们愿意给予帮助,同傅秋涛一行越过敌一哨卡时,青洪帮几个徒弟故意起哄闹事,转移守卡人的注意力,傅秋涛一行快速越过。进入广德地区的一个村,遇到一支蒋军保安队,发生交火。傅秋涛指挥一边撤退,一边还击,最后来到南漪湖边。湖边正好有一艘大船,船老大以为他们是敌52师的人,拒绝摆渡。眼看追兵即将赶到,情急中2营营长汪其祥掏出手枪逼着船老大说:“给钱,不开船就枪毙你。”船在湖里行走了一段后,傅秋涛诚恳地向船老大道歉,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船老大说:“我也猜出来了几分。要是52师的人,就开到河中沉船算了。你们是新四军,不要说两家话了。”在船老大的帮助下,傅秋涛等通过水路,从溧水来到溧阳。2月10日,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新四军16旅的驻地,重新回到队伍中。过了几天,他们穿过长荡湖和太湖,到达无锡新四军6师师部。

另说江渭清因腿伤走路很吃力,他带领50多人为了安全,避开有国民党重兵驻守的近路,绕远路往天目山走,经2个月的艰难转战,到达苏南。

新1团团长张铚秀率部掩护主力突围后,没能跟上支队,当即收拢部队撤退,隐蔽向东南方向转移。这时全团只剩下200多人,他们边走边收拢兄弟部队被打散的同志,走了一个多月,到达无为地区。老1团1营长李元等数百人没能跟上,随即上山转战到石井坑,参加军部东流山守卫战,后分散突围,有300多人到了江北。公历3月5日在6师驻地,傅秋涛同突围出来的江渭清等各路人马,以及突围后零散归队的第1支队人员胜利会合。

再举旌旗 功绩永存

皖南军部12日接到传来的中共中央复电,要叶挺全权指挥。13日,中央电示叶挺:如有可能,可以分批东进或北进为有利。叶挺指挥守卫石井坑的各路大军已浴血苦战8昼夜,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弹尽粮绝,集团突围已无力回天。叶挺随即命令机要员周临冰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份电报,表示“就是剩下一人一枪,也要与卖国贼打到底。”他主持军部最后一次会议,决定军部和各路队伍分散突围。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饶漱石建议叶挺下山谈判,叶挺认为“我现在是败兵之将,根本没有谈判的条件。”他深知去谈判凶多吉少,但为了挽救新四军被围人员,听从饶的意见,14日傍晚带领10多人下山谈判,随即被扣押。

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重创。1月17日国民党当局通令解散新四军,取消新四军番号,对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叶挺被扣后遭到长期关押,他拒绝蒋介石许诺的高官厚禄,直到1946年经中共营救出狱,4月8日回延安时因飞机失事不幸罹难。项英、周子昆突围中隐藏在蜜蜂洞,被警卫副官刘厚总杀害,刘夺取金条等物叛变投敌。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转移激战中身中数弹负重伤,军部警卫连副连长李甫带着战士抬着他突围。袁国平为了不拖累战友突围,他挣扎掏出手枪自残牺牲。全军战死2000多人,伤残1000多人,被俘4000多人。

党中央在皖南事变后发表声明强烈抗议,提出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恢复叶挺军长自由,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等12条。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揭露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的反共真相。

皖南事变 撤离路线?

皖南事变后10多天,中共中央军委于1 月20日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新军部在苏北盐城成立。随后新四军重建党的政治工作机构,团以上单位任命政委,正式成为党军,并扩编9万余人。傅秋涛突围后在6师休息了几天,根据刘少奇和陈毅的来电,又渡江北上,在盐城见到了刘少奇和陈毅。

1942年以皖南事变突围幸存指战员为核心组建了新四军第7师,傅秋涛任新7师副师长(张鼎丞任师长,尚在延安未到任)。他与政委曾希圣率部抗击侵华日军,打击国民党顽固派,壮大新四军力量,发展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新7师由1900余人发展到6000多人,淬火成钢,很快成为新四军的一支劲旅。

既生瑜何生亮,历史上有哪些死对头?

皖南事变 撤离路线?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华夏的历史所以精纷呈。高潮迭起。就是有了这些历史上著名人物之间的斗智斗勇。他们给我们留下了最精彩的一幕。死对头的先决条件就是双方的地位,实力。总体集团力量 比较均衡。这种情况下的对决才精彩。有看头。自秦始皇开始:

第一对死对头就是刘邦和项羽的楚汉相争。

刘邦时年50出头我们很难想象刘邦只比秦始皇小3岁,而项羽则小的多。年仅20多岁,和刘邦完全是两代人,刘邦老谋深算。项羽骁勇善战。一个出身市井。一个豪门贵族。各自代表自己的阶层进行着斗争,刘邦是败多胜少。但刘邦韧性极其强,历经八年该下一战消灭项羽。成就大汉四百年 基业。

第二对死对头就是诸葛亮司马懿的蜀魏交兵。

诸葛亮比司马懿小2岁,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与司马懿在祁山渭水之畔斗智斗勇,给后世兵家留下最精彩的战例。诸葛亮以弱攻击强大的北魏。司马懿采取 拖延战法。在战术上诸葛亮胜多败少,但在战略上却输给司马懿,又加上过早离世。导致 蜀汉败亡。

第三对死对头就是说高欢和宇文泰的东西二魏相争了。

高欢和宇文泰的相争是历史上最精彩的,如果二人不是在同一个时代。哪怕相差二十年。他们哪一个都可以统一华夏。但历史偏偏诡异地二人处于同一时代,同一个国家。二人的交战致使北魏分裂,从新划分为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控制的西魏,东西二魏为了统一北方展开大战。

高欢字贺浑六。生于公元496年,逝世于547年,南北朝北齐的实际开国皇帝。宇文泰黑獭。生于公元507年,逝世于556年.南北朝西魏以及北周的实际掌权者。二人为了统一北方,恨不得一刀把对方诛杀。所以从公元536开始到公元547年,双方九年大战。历经关西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玉壁之战。这五场大战高欢和宇文泰各赢两场,平一场,可以说半斤八两,但在最关键的玉壁之战中。高欢败北,而且败的很惨。高欢幽愤之下一病不起,公元547年大年初一病逝。时年52岁。但宇文泰最终也没有占领北魏。

这三对大对头,可谓生死冤家,他们对于对方的了解,甚于了解自己。如果没有对方,他们自己一定会成功。他们都是一时之瑜亮。真的可以可以这样假设。他们如果不生在同一个是时代,都能够统一天下的机会,但历史让他们处在了一个时代,这也许就是历史的精彩之处吧。

0
回帖

皖南事变 撤离路线?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