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有些什么文化和思想对西方产生了影响_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你怎么看

4个月前 (03-14 10:48)阅读3回复5最佳爬楼位置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05453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10907
  • 回复0
楼主

中华有些什么文化和思想对西方产生了影响

个人认为,由于西方秉承的哲学思想和宗教文化,特别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人形成了傲慢的态度,几乎就是唯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作风。

所以,除了以往的“四大发明”等文化产品,通过不同的渠道,影响了西方社会经济以外,能够受到西方重视一点的就是:

1. 老子的自然哲学思想:主要是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认识中生态平衡思想的建立。

2. 《易经》的发展变化思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八卦的思想,对莱布尼兹二进制的建立和对玻尔研究原子核模型的启发。因而玻尔在其家族族徽中还使用了太极图。

3. 《孙子兵法》对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对经济、管理的影响:《孙子兵法》以简明、辩证的思想让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至于其它的,包括孔子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经络穴位等等,除了学术研究者以外,我认为西方人一方面是傲慢无视,另外一方面是根本就没有搞懂这种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是形而上的、看不见、摸不着、测不出的思想理论。

中华有些什么文化和思想对西方产生了影响_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你怎么看

中华有些什么文化和思想对西方产生了影响_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你怎么看

中华有些什么文化和思想对西方产生了影响_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你怎么看

影响谁,这对于中国不重要,只对中国需要和外国人打交道的人重要,其实也不重要,打交道就是看自己需要的人家有没有,有就要投其所好,没有就拉倒。文化的本质就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现象的集合,不是先有文化后有生活的。具体化,就如打猎为生的人,一个族群就能形成自己的狩猎文化;饮食文化方面,大中国就有厚重的农耕社会特点经过长期积淀而成的,因为没有社会化分工的工业文化,没有企业化生产的医药,那么防病就成最有效的首选,饮食里就蕴含了丰富的养生经验。“什么文化”,应该是普遍认为的可归之为一类的行为现象,中国历史厚重,经过长期积淀优化,大多数都和让人舒服,没有什么为啥,你也可以不按这个来,愿意是你个人的事,好坏是自己选,多数是在相近行为上,会有影响。比如我们现在没有贵族、没有皇家,这部分就渐渐遗失殆尽,西方想借鉴也找不到了,英女王就没份了。而民间随着生产发展,资源共享丰富,特别是饮食,这个估计会影响越来越大。吃饭的多样性世间仅有,一提印度就是咖喱,一提日本就是寿司,中国呢?没法定格在一个形式上,只有筷子🥢了,别的说不完,没完没了,他们愿意什么口味都行,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无法就是多出口一些东西,还有厨师出去打工吧。文化影响是一个西方“霸权思维”产生的概念,中国没有,中国只有开化、教化,和文化影响没关系,只关心:有话好好说、有钱大家一起赚,影响人家干嘛?

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你怎么看

“道家思想可以说垄断了二千年来的中国学术界,墨家店早已被吞并了,孔家店仅存了一个招牌。”这是郭沫若的分析。

“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是鲁迅的话。

道,是中国文化的总根源。如果说中国文化的根在道家,道统就是那个泉眼。纲举目张,道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一代代的中国人,成为独特和广大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孕育、滋养、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构成中华民族独特的举世无双的思想灵魂体系。

《道德经》就是阐述道文化的其中代表。五千言的道德经全篇旨在论道是老子对自己认识的上古道文化的智慧总结。

还有《易经》、《黄帝内经》等等。总而言之,上溯能够流传下来的上古文化遗产下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滥觞,中华文明从起源到成型,其种子或者根系深植在东方神州这一方沃土之上,形成以道德阴阳对立统一运动变化为总特征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文化体系。成为人类文明行列里最辉煌灿烂的存在。

道,百姓日用而不知,效用无处不在。

我国最高的道德标准,评价体系,生活行为方式,都与道德文化密切关联。

比如神话传说,历法礼制,政经体制,民俗文化,祭祀典礼,自然观念,民族心理,音乐语言,思维方式,评价体系,学术模式,科学道路……

举凡百家争鸣,学术竞争,儒释道融合,无一例外,都是道统基础上的吸收与发展。

儒家大同思想,天人合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耕发展,来自于天道无亏,和合平衡的思想。

道不远人,自在人心,以人为本,归于自然。大道思想来源于人类最高智慧,必将引领中华民族复兴,开辟人类进步文明事业的大道坦途。

这个问题中,关于鲁迅所说的“中国根袛全在道教”一句话或观点,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时间了…

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这变化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国由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在中国,封建主义已不再独占统治地位,而逐步形成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位一体、共同统治的局面,在旧中国,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就是这三座大山,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经历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崛起过程中,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发展到了今天创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共同体中国,可以说这一切就是我们今天理解鲁迅“中国根袛全在道教”的基础。

要想历史理性的理解鲁迅的“中国根袛全在道教”的含义,就必须知道鲁迅说这句话时本人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观点…

1.鲁迅

~鲁迅是共和国和中华民族历史给予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鲁迅出生于1881年9月25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浙江省绍兴市);逝世于1936年10月19日。

2.鲁迅世界观形成的主要时间

~鲁迅,12岁既1893年时,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天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鲁迅15岁既1896年时,父亲去世,家境益艰,他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鲁迅16岁既1897年时,家族开会分房,分给鲁迅家的既差且小,鲁迅拒绝签字遭到叔辈们斥责,在心态上,产生了对社会家族倍感世态炎凉的思想意识;

~鲁迅17岁既1898年时,于当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12月,被本家叔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以四弟患病为由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江宁求学。

~鲁迅 18岁既1899年时,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学开矿。这期间,他接触了西方赫胥黎的《天演论》…

【清朝末年,甲午海战的惨败,再次将中华民族推到了危亡的关头。此时,严复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并于1897年12月在天津出版的《国闻汇编》刊出,该书问世产生了严复始料未及的巨大社会反响。维新派领袖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赫胥黎(1825—1895),是英国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最杰出的代表。1893年,68岁高龄的他应友人邀请,在牛津大学举办了一次有关演化的讲演,主要讲述了宇宙过程中的自然力量与伦理过程中的人为力量相互激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根本问题,即为《天演论》。

《天演论》实际上是一篇十分精彩的政论文。该书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变化,“物竞”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优种战胜劣种,强种战胜弱种;“天择”就是自然选择,自然淘汰,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

《天演论》可以说是对鲁迅的世界观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鲁迅21岁既1902年时,于当年1月份从矿路学堂毕业。3月,与厉绥之、钱均夫一同赴日本公费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为日语学习速成班),三人同班同寝室。

~鲁迅22岁既1903年剪掉了清朝辫。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鲁迅23岁既1904年4月时,于弘文学院结业。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肄业,相识藤野严九郎。

~鲁迅25岁既1906年1月,在日本留学的课间,观看了日本的“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6月,将学籍列入“东京独逸语协会”所设的德语学校。夏秋间,回国与朱安结婚,旋即复赴日本。7月,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鲁迅27岁既1908年时,从章太炎先生学习,加入“光复会”,并与二弟一起翻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鲁迅28岁既1909年8月,日本留学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鲁迅29岁既1910年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鲁迅30岁既1911年,创作了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鲁迅31岁既1912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年8月被大总统任命为北京政府教育部佥事。从1912年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其中也对佛教思想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

~鲁迅36岁既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鲁迅37岁既民国七年1918年1月,参加了《新青年》改组,任编委。同年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上 。

3.鲁迅《狂人日记》的历史意义

从文化历史的记载上,《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短篇小说 。

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可以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综上简述,“中国根袛全在道教”是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后,于1918年8月20日给同乡好友、著名作家徐寿裳(1883年——1948年)先生写了一封信,在信中着重讨论了如何在当时更好地推行“新文化运动”,肩负起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的一段文字:

【《狂人日记》实为拙作,又有白话诗署“唐俟”者,亦仆所为。前曾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此说近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后以偶阅《资治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中出现的 。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事实求是的说,当时的鲁迅由于个人的命运与人生的所有经验教训和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他对儒家思想认识的基础 。

大家都知道,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莫过于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三种基本关系。

这三种关系创建出现的三种哲学思想中~儒家思想是奠定人与人关系哲学的根基;

道教思想则是人类哲学思想关于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

因此,鲁迅在自己世界观形成的基础上,在对1918年的中国和在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社会飞速发展的国内、国际形势与发展趋势的判断后,为了中华民族的重新伟大与发展,他把造成当时中国所有落后挨打的现实,都归结于并完全痛恨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基础~儒家思想(人与人关系的哲学思想),恨不得一夜之间用猛烈的革命方式,把“吃人”文化从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中清除干净…

故,“中国根袛全在道教”的观点,应该是鲁迅在自己之前所有人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狂人”试图叫醒沉睡在“吃人”文化中的中华民族伟大革命的呐喊…

个人见解,请批评斧正

0
回帖

中华有些什么文化和思想对西方产生了影响_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你怎么看 相关回复(5)

星璀璨
星璀璨
沙发
中国文化和儒家经典悯怀天下的博大精神、道教的人文智慧等都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鲁迅先生的中国根底在道亦是对中华文化的极高赞誉,体现其巨大影响力与普世价值之所在。。
话唠2天前 (07-11 17:19)回复00
离半世
离半世
2楼

鲁迅先生所言中国根柢全在道教,确实道出了中华文化中深邃的道教思想对世界的影响,除此之外,儒学、墨家学说等也影响了西方哲学与文明的发展进程,易经、论语和中医理论等都为全球提供了独特的东方智慧源泉的证明。。
话唠2天前 (07-11 17:21)回复00
晨曦曦
晨曦曦
3楼

中国文化和思想多元且深邃,其中有些如道家、儒学和中医药等已对西方产生显著影响,鲁迅先生所言根柢全在道教并非仅指其在本土的重要性与深远影响力;它也反映了中华文化精髓的独特魅力及其对全球文化的贡献力之一斑!
话唠2天前 (07-11 17:22)回复00
是金沉
是金沉
4楼
中华文化和思想中,道教的精髓深深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鲁迅先生的言论展示了中国道教之重要性不言而喻。
话唠2天前 (07-11 17:23)回复00
雾里花
雾里花
5楼
对于中国文化中的各项精华及其影响世界之大洋而言,鲁迅先生的看法既中肯又有启发性,固然华夏民族精神的根系及宏富无比之渊源于道文化之作引汲可见巨大动能的传播至西方诸国乃理所当然之事。 这句话表达了对中华文化和思想对西方的深远影响的肯定和认同感同时强调了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外界的影响力与价值所在之处不容忽视的观点。。
话唠2天前 (07-11 17:24)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