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舒的能力有多强,为什么不想回刘备?
第一次用兵,即大获全胜
徐庶,字元直,是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期间交的好朋友。后来,在北方难以立足的刘备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被刘表安置在新野。徐庶久听说刘备的名字,于是主动去投效,被刘备崇拜为军师,打破曹军。徐庶足智多谋,成为刘备智囊团后,帮助实力较弱的刘备统治军队,并在新野用计划挫败曹军。
徐庶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不仅刘备对他的才智非常钦佩,就连心地傲慢的关羽、勇敢善战的张飞也对他赞不绝口。
走马荐诸葛
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徐舒走马推荐诸葛”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在新野帮助刘备打败曹军后,曹操得知徐舒是帮助刘备取胜的关键人物。曹操为了打败刘备,用计划把徐庶老母骗到许都,并以徐母的名义给徐庶去信,要他赶到许都见面。徐舒是个大孝子,接信得知母亲病了 ,而且被曹操绑票 ,信以为真,他心急如焚,决定立即动身前往许都。刘备虽然不忍徐舒离开,但也不能阻止别人孝顺啊,更不忍曹操威胁徐舒,所以勉强同意徐舒去徐都。
徐舒告诉刘备,鉴于你和曹操的敌对关系,虽然我去了曹营,但我一辈子都不会给曹操提建议。即使是一个有价值的计划也永远不会提供,这导致了一句名言“徐舒进入曹营”。
徐舒被骗到徐都,但他的母亲毅然自杀。果然,他一辈子都没有为曹操献计。
徐舒匆匆赶到徐都,却发现老母亲很好,无灾无病,突然明白这一切都是曹操的诡计。徐妈妈是一个深刻正义的人。当她看到徐舒来到徐都时,她知道曹操用计划骗了她的儿子。为了让徐舒和曹操彻底分手,她毅然自杀。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说故事。由此可见,徐舒非常善于用兵,有远见,这引起了曹操的恐惧。他毫不犹豫地用绑架母亲的卑鄙手段威胁她,以拆散刘和徐的搭档。可以看出,他绝不是一个闲人。同时,徐舒的母亲很孝顺。为了母亲的安全,他毫不犹豫地抛弃了自己的事业和理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虽然徐舒不得不去徐都,但他坚持道德底线,坚决不做任何伤害他的老主人的事。他还建议诸葛亮代替自己。他所做的可以说是仁义尽。
虽然刘备渴望人才,以帮助汉朝为己任,但当徐庶的家庭发生重大变化时,他充分尊重自己的个人意愿,以人为本,不强人难。
虽然徐母是一位老太太,但她也很关心汉朝。为了不拖累儿子徐舒,她敦促他回到刘备阵营,帮助他完成正义事业,并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自己的正义。所以,问题来了,既然母亲已经死了,为什么没有关心的徐舒不回到刘备的手下呢?
为什么徐舒不想回刘?《三国志》的记载隐约给出了答案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了徐舒前往曹营的详细过程。
曹操率领军队在长坂击败刘备时,意外俘获了徐舒的老母亲(请注意,这是一次意外逮捕,而不是设计绑票)。徐舒得知老母亲被困在敌营,一片混乱。他用手指告诉刘备,我想帮助你实现王霸的职业生涯,但现在我和母亲分手了,不安了。我没有心情做官。请让我告别你。徐舒去见曹操。
根据《三国志》,徐舒进入曹营后,并没有被动怠工。虽然他没有给曹操提建议(或者因为曹操的许多顾问不能轮到他),但他也做了很多他应该做的工作,最终被曹操晋升为皇家历史中城。在此期间,徐舒似乎从未有过回到刘备阵营的想法。历史资料中没有记载徐舒母亲自杀的话 ,可见是小说家编造的。
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只是因为老母亲被曹操抓住了,徐舒改变了法庭,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来帮助敌人吗?
显然不是。首先,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曹操并没有用肮脏的恶棍手段绑架徐母,并像《浪漫小说》中所说的那样威胁徐庶。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得到徐母是一场意外,这只是乱军中的一次意外。
新野位于荆州以北,弹丸之地,无险可守。曹操虽然打刘备遇到小挫折,但反击后一举消灭刘备并不难。没有必要逮捕徐的母亲,欺骗徐舒,通过摧毁刘备的智囊团来摧毁刘备。面对绝对的力量,所有的技巧都是无用的。
当时,汉朝正在衰落,英雄们正在争夺霸权。为了争夺世界,每个人都在不遗余力地招募人才。登高望远、雄心勃勃的曹操永远不会在竞争对手刘备的指挥下干涉杀害谋士的母亲,被全世界的人唾骂,失去人心。相反,他会善待徐母,以获得求贤爱才的好名声。例如,他杀死了反复无常的吕布,然后不情愿地处死了不愿投降的陈宫,但他把陈宫的母亲带到许昌抚养她。后来,他为陈宫的女儿找到了一个好家庭,嫁给了她。
因此,可以断言,徐庶之母被曹军收获,并不是徐庶抛弃刘投曹的真正原因。如果你真的被胁迫投曹 ,他会像小说中描述的那样“一言不发”。既然他因为内心的抵触调动不了工作积极性而被动怠工,怎么能当官到御史中城呢?
虽然徐舒投曹有母亲被捕的因素,但更有可能是他主动抛弃刘归曹
《三国志》记载 当时,主屯新野。徐舒先见先主,先见主器,先称“诸葛孔明,卧龙,将军愿意见”?由此可见,徐舒从一开始就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而不是准备去许昌时“推荐诸葛亮”。
可以得出结论,徐舒和诸葛亮曾在刘备手下工作过一段时间。
刘备是一个凶猛的人。他总是喜欢在幕府里设置两名军事教师,目的可能是为了相互制衡。例如,早期的徐舒和诸葛亮,后来的诸葛亮和庞通,以及益州后的法正和诸葛亮,刘备可以用“双军师制”牢牢控制经理团队,相互制约,避免一个人占主导地位,然后威胁自己。
诸葛亮深谋远虑,行政能力突出,权力欲望强。他似乎不愿意有人与他并驾齐驱。他的理想是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后来,当他统治蜀国时,他鼓励刘备杀死刘峰,然后杀死彭阳,强迫孟达,流放廖立,废除李燕,边缘化魏燕...刘备时期培养的有能力的人才基本都被他清理干净了。朱德元帅喜欢看《三国演义》他还评价诸葛亮“不能容忍人” 。
徐舒很有军事天赋。投入刘备集团后,他试了试牛刀,立即显示出奇效。诸葛亮被他推荐后,他们平起平坐,这让徐舒卡在喉咙里。从诸葛亮一贯的行为可以看出,他不喜欢“双军师制”,而是想独占幕府。也许他不可避免地会在刘备面前提升自己,贬低徐舒,这让徐舒感到沮丧和沮丧。碰巧,他的母亲为曹军俘虏了他,于是他借此机会辞去了刘北上,并心甘情愿地投奔曹操。
徐舒很善良,所以《汉晋春秋》记载他和诸葛亮的关系一直很友好。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了徐舒归曹后发生的一件事,说明诸葛亮没有徐舒那么善良。据史料记载,诸葛亮第一次率军攻打汉中陇右时,听说曹魏官职后徐舒、石广元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魏殊多士耶?他们不在乎什么?” ?
这意味着魏国有很多人才,所以徐舒和石广元没有得到重用。
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似乎没有问题。事实上,仔细研究它意味着幸灾乐祸。如果诸葛亮真的和徐舒关系密切,他会说:徐舒和石广元都是有能力的人。他们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他们的领导是盲目的!
文学小说起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事实上,真正的徐舒和诸葛亮与《演义》中的辉煌形象有很大的不同。这样,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徐舒投曹后再也不想回到刘备阵营了。
【网络插图】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