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4线小城市,今天去人才招聘市场,发现招聘的单位比应聘的人都多,这是怎么回事_第一次去浙江打工,去哪些地方找工作,需要注意什么
坐标4线小城市,今天去人才招聘市场,发现招聘的单位比应聘的人都多,这是怎么回事
我在山东济南做招聘。山东是经济大省,全国排第三,济南是山东省会,二线城市。山东的制造型企业很多,大多分布在胶东半岛,服务业很发达,而招聘会是我们招人主要途径之一。
现在政府为了促进就业,搞了很多招聘会。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就参加过春风行动招聘会。由于刚过完年那时候人还挺多,一般求职者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单位也能招到合适的人。
主要原因:
1、找工作一般都是金三银四,金九银十。过了这个季节,企业就不太好找人了。这是人才市场决定的,这也是招聘会上求职者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2、现在有些企业不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有些企业是转正以后交五险,公积金根本舍不得给一线员工买。现代的新时代员工,没有基本的保障,基本是不考虑的。
3、招聘渠道的变化:现在网络招聘渠道很发达了,招聘网站也很多,连买东西都要到京东、淘宝去买了,为什么我找工作还要去招聘会?BOSS直聘、58同城、智联招聘基本都可以满足。足不出户,多么方便。这也是招聘会人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拓展一下:
中国老龄化的加剧,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从事某些工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看看工地上,有几个50岁以下的人?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越来越不吃香了,越来越不招年轻人待见。而这些行业的又事招聘会上的常客。从而形成了你招人,我不愿意干的局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单位多给员工涨工资,比如服务员、普工在普通的工作时间内提高到5000-8000/月,社保、公积金该有的保障得有。整个社会都普遍提高对制造业、服务业从业者的尊重度。这样局面也许会好一些。
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经济的发展。
如果你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讨论。
中国人更相信人情,而不相信官方。这点在四五线小城市尤其明显。
有社会学家做过一项统计,如果一个城市或者主要城区,仅有50万人,那么以一个生活10年的自然人来说,基本上可以将所有人控制在3度好友之内。
为什么要说上面的统计结果,因为招聘绝大部分都是在拼人脉拼能力。而同等能力下,人脉的重要性就尤其凸显。
所谓招聘会,最大的意义在于沟通,架起招聘方和应聘方沟通的平台。在北上广深的招聘会,甚至天津、南京、杭州、成都、武汉这种准一线城市,招聘会都是非常火爆的,那么为什么在四五线城市的招聘会都是遇冷的呢?
城市机会少,吸引力不够
众所周知,论工作机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在数量级上的第一方阵,文化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的集中,导致人口常年呈流入趋势,人多的地方就有岗位,那么人才的流动也就多了起来。
另一方面说,每个城市都有服务业,但是不一定每个城市都有发展较好的技术产业,反观大学专业,建筑、金融、IT、医疗、水利等等每年大量的毕业生,在一个四线城市,并没有那么多技术类岗位。就算是技术类岗位,也不会有较高薪资。那么竞争力就可想而知了。
本地人多利用人脉关系,不屑于招聘会
文章开头就说了,中国人更加相信人情和亲戚朋友,从来不相信官方或者权威。绝大部分人都是觉得自己身边人比一纸文件或者一场会议更靠谱。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在你从小长大的城市,你是否会去招聘会找工作呢?不都是靠家里资源多加照顾么,只不过有些资源很好,很一流,有些资源只能保证你有个工作先干干。并且找工作途中没有什么差错的话,就是走个过场,让大家认可,将你名正言顺的录取。
如果你是一个本地人,你根本不会瞧得上招聘会那些机会,市内一流企业是不需要招聘会来宣传自己的,每年的校招就已经确认了意向,签署三方协议后,毕业直接被企业录取用工。
反过来用父母的角度说,如果你是父母,给自己孩子找工作,难道不是千挑万选,确认好了工作实质之后,把工作岗位推荐给孩子么,相比于经过自己挑选后的岗位,当然觉得招聘会上的岗位都不靠谱了,人嘛,都是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对未知的东西有抵触心理,甚至也不愿意再花时间去逐一确认。
招聘会宣传不佳
当年我在刚刚毕业的时候,也去参加过校园和社会招聘会,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个企业一个小区域,安排一张座位,一个横幅,再加上一个易拉宝的海报。
这种招聘会对于应聘者来说,吸引力本身就不大。
我当时是在准一线城市参加的校招会,等级已经这样,更不用说四线城市了,招聘会可能就是一张桌子,一个横幅,小小的座位里面坐着一位人力,一位普通岗位工作者。
如果你是应聘者,你心里怎么想呢,大企业用得着参加这种会议么,世界五百强难道会屈身于这张小桌子后面?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宣传,招聘会的宣传应该在大学里广泛传播,如果没有起到宣传效果,那么根本没有人知道这里有招聘会,那当然没人来了。
以上。
第一次去浙江打工,去哪些地方找工作,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次来浙江,浙江有11个低地级市,无论到哪里都有很多工作岗位等待你。
江浙一带经济发达,最近这些年明显的变化就是感觉中西部的很多务工者,放弃去珠三角而转站长三角。浙江制造业民营企业发达,就业机会多。更重要的是就业环境与政府的高效令人满意。外加得天独厚的江南自然风光,绝对让你会爱上浙江。
来浙江找工作,不知道你自身的“实力”如何,如果是本科生及以上、优秀的技工等,来杭州宁波这样的副省级城市,相信会有更大的发展机会。当然杭州这边消费水平也蛮高,不过日子是自己过的,只要你保持中华民族节约的传统美德,还是可以游刃有余。
如果你来浙江,是要进厂的,那机会更多,湖州德清,嘉兴箱包纺织,绍兴柯桥,诸暨大唐袜业,金华义乌电子商务,永康的五金,温州的鞋业等等,总有你的选择。当然如果你来杭州,建议你不要进厂,还是从事服务行业,比如商场营业员,餐饮行业,休闲行业,现在这些产业工资也不错,很多也包吃或者包住的,更重要不用工厂里常年机械的重复一个动作。
第一次来浙江,如果有老乡,尽量先跟随老乡,多个照应,当然浙江的治安你大可放心。来浙江工作,需要注意,无论进厂还是做别的,都要及时的跟雇主签订劳动合同,及时的缴纳社保,不要再有以前的观点:交社保干吗?要有长远的眼光,现实点有医保至少让你生病去医院心里有点底气。连农村都在交社保了,你还顾虑什么,即便单位不想交,你也要要求,求职的时候可以问个清楚。
重点:找工作不能只看钱,有些地方工厂没没有节假日,经常加班,多劳多得的,这种地方如果你没韧劲就不要去了,那是能把人干废的,不要看什么月入6000——1万。平均下来一个小时也没多少钱。还是到大一点的工厂。
无论做什么,都要踏踏实实,不要好高骛远,工资低看不上,工资高没能耐,到头一场空。只要肯吃苦,这年头没有挣不到的💰。加油!
第一次来浙江打工,请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老余杭、中泰、闲林、五常、仓前、临安青山。这里是创业人的天堂,这里珍惜爱护人才,环境好,生活佳,不管是基层的一线低学历人员,还是高学历文化人员,都是我们这里的人才,地区发展都需要!只要做一行,爱一行,你在哪个岗位,都会发光发亮!路过的朋友请点赞转发加关注!谢谢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