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和俗语"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是否矛盾_机锋招聘

1天前 (03-11 10:36)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8786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75723
  • 回复0
楼主

"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和俗语"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是否矛盾

看来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挣钱是真理,已经没有什么真理了。在90年代的时候,就流传这么一句话,生气不如挣钱,意思是说,当心情不痛快的时候,比方跟别人争吵,比方在外面受了委屈,为此生闷气,不如不去在乎,别放在心上,有跟人置气的工夫,还不如到外面去挣钱,有了钱了,说话也就硬气了,腰杆子也就挺直了,就连放个屁听上去都觉得非常有道理,没有钱的时候,说得再有道理听上去也像放了个屁,哈哈哈哈哈哈。有了钱了,别人高看你一等了,也就少受窝囊气了,看到的全是笑脸,不论是真笑还是假笑,至少让他觉得他不如你了,他才会尊重你,怎么越说越像日本人?日本人不就这样吗?美国扔两颗弹过去,一下子老实了,也包括天皇陛下。甭管心里服不服气,但至少表面上服服帖帖的了。

而我的思维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不觉得贫穷是一件丢人的事,难道贫穷是他的错吗?他愿意贫穷吗?谁愿意贫穷?不都是没有办法造成的吗?再说人生要想发财必须赶机会,赶不上发财的机会有时再努力也没用,拼死拼活的干也没用,嗯,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挣钱的不出力,出力的不挣钱。可是勤劳善良的中国人现在不信这一套了,不听你解释了,只要没有钱好像就是你的错,没钱本身就是一种错,不给你解释的余地,也不去分析这个道理,只要没有钱你就没有道理,拜金已经到了丧失理智的地步了,你说这还了得。

这样下去不糟了?穷人这不变成印度的“贱民”了吗?常常平白无故惨遭婆罗门人毒打凌辱,甚至连反抗的权利都没有。所以这是没有道理的,难道连“道理”也有等级之分吗?也分高低贵贱吗?而我从小,谁劝的有道理、谁说的有道理我听谁的,没道理官再大我也不听。至于人穷莫入众,对我来说不好使,从小就不随群不入众,叫我入众我都不想入,从小独来独往我行我素,除非有人通知我参加个什么活动,实在推辞不过去了,那没办法了,或者是以前没戒酒之前,喝醉了酒喜欢到人多的地方找个人陪着我说,当然我也能够意识到有些人也膈应的要命,所以我深有体会,喝醉了酒更不能入众,更招人烦。当然在我们生活当中,人还是有自知之明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的人,身份接近的人更容易走到一起,相互之间都了解了以后,也没有看不起你的,如果看不起你,人家可能就不跟你交往了,所以有时也是自己多想了,自卑心理在作祟,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你都觉得是看不起你,是在笑话你,所以自卑也莫入众,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你的自尊心或自卑心理特别强,最好也别到人多的场合去,出入大庭广众之下,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强大。


中国历史上有两大最成功的商帮,哪就是晋商与徽商。这两大商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哪就是发源于地域较为贫瘠的地方,而且发财都是以走出去的方式,特别是晋商,由于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少且易发生干旱,有时解决温饱都成了问题,在工业化之前,煤炭又未大量开采,山西人为谋生,被迫走西口而勤劳努力,虽然在做买卖这一条路上,多数人并未发财致富,但总成就了一部分人的富可敌国。

这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在穷的时候,要想翻身,即要勤奋,更要勇敢地离开哪一亩三分地,到外做些买卖,说不定就真翻了身,成了富人。在农耕文明的社会是这样,就是放在当今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家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穷,死守在家里,别说懒惰,就是勤奋,在家乡的小地方也是难以翻身的,因为挣钱的机会少呀,少有的机会也早已被有些富人占了,只有走出去,到远方寻找机会,才有可能致富。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富豪,但走出去只要勤奋总是比守在家里能挣些钱来。

人生活在世俗的社会中,生活在有阶层的社会里,特别是在农耕时代,人说话的分量是不同的,没有社会地位,不拥有多的财富而是位穷人,当议事时,当对公益事业决策时,说出的话即便很有道理,恐怕也少有人听,正所谓“马蜂眼向上看”,一些人眼盯在了有地位有钱人哪里,哪会听穷者而言呢。这一点,特别是在旧时社会里,村里的村长什么的,都是由富人掌握,村子里大小公益事物,由大多由富人说了算,穷人说了反会受白眼的,会被人看不起和嘲讽。所以,人们总结世态炎凉,就说“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这不还上了《增广贤文》。

“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与“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这两句话都说的是“穷”,一说的是穷要走出去,走出去总得说话呀;一说的是人穷在人面前要少发言,哪么所说的矛盾吗?其实是不矛盾,因为“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所说的是怎样才能挣到钱,虽然出去总得会说话,但这个“说话”并不是对重大问题上的多说话,只有发了财后再对重大问题多发言。而“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并非是指人穷了就不说话了,而是指在公事议事时,少出头,少发表自己的见解,少告诉人去怎样做。

穷则思变,要走出去,要奋斗,当然还要会说话。但在穷的阶段,对大的公共事情,对教别人怎样做,还是要少发言为好。这在旧时的社会是这样的,对于当今社会是否有用呢。

(图片来自于网络)

0
回帖

"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和俗语"人穷莫入众,言轻莫劝人"是否矛盾_机锋招聘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