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_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澳门人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什么程度了
来到澳门才知道美女荷官其实是大妈,收入还不如送外卖,来到澳门才知道人均月薪3万元,每个居民每年还收1万元大红包。
美女荷官是大妈
来到澳门的娱乐场所,你会发现影视剧里的美女荷官很难看到,大部分是四十岁以上的大叔大妈,穿着统一的制服,少言寡语,和想象中的俊男美女,性感打扮大相径庭。
荷官的招聘条件比较宽松,只要是澳门本地居民,年满21岁,没有前科就可以去应聘,但是很少有年轻人待得久。
荷官每天坐班8小时,每2小时可以轮休一会,还要接受倒夜班。工作时坐在牌桌前,机械地操作重复的内容,比较枯燥而且成长空间不大。另外收入并不高,一般每个月12000到15000元,很难吸引年轻人。
现在年轻人去娱乐场所工作大部分不做荷官而是做公关,主要是接待大客户,挖掘新客户,提供贵宾服务,获得的提成和小费比做荷官要高出不少。不过在一些VIP的包间里,还是有美女荷官的,只是大部分人接触不到。
澳门的荷官看多了游客的输赢,自己一般不会在下班后去参与,不仅是荷官,澳门本地人都很少去凑热闹,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荷官就算去玩也不会在工作的地方,而是去别家试试手气。
澳门的收入高
澳门的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32澳门元,每月6656澳门元,相当于5900多元人民币,当地全职雇员平均月收入超过30000元,中位数是每个月20000元澳门币,接近18000元人民币。
澳门做清洁工月收入7000澳门元,保安或者服务员月收入10000到11000澳门元,建筑工月收入12000到15000澳门元,外卖小哥月收入20000澳门元,普通白领月收入20000澳门元以上,中学老师月收入30000澳门元,医生月收入超过40000澳门元。
澳门的工作节奏并不慢,很多公司每周是单休,工作满一年后可以获得6天的带薪年假,同时每年对每个澳门永久居民发10000元的现金红包。
澳门的物价水平
澳门超市物价以澳门元计价,一瓶1.5升矿泉水10元,一瓶500毫升可乐7.2元,一升牛奶17元,一罐330毫升啤酒5.5元,一公斤大米11.5元,一升植物油45元。
一磅西兰花6元,一磅番茄7元,一磅大白菜7.5元,一磅土豆8元,一磅生姜14元,一个苹果4元,一磅橘子6元,一磅火龙果11.8元,一磅百香果14元,一磅葡萄38元,一磅车厘子52元。
10个鸡蛋15元,一磅鸡胸肉35元,一只整鸡50多元,一磅猪汤骨22元,一磅五花肉56.8元,一磅牛腩62元,一磅牛肉90元,一磅墨鱼25元,一磅大虾50元。
路边一个菠萝包12元,一杯奶茶35元,一碗鸡汤捞面35元,一份汉堡套餐42元,一份鸭肉盖浇饭50元,中档餐馆里一碗米饭10元,两个人点四个菜人均250元左右。
澳门市区内公交票价6元,使用交通卡的话,普通线路票价3元,快线票价4元,坐轻轨的根据距离票价从3元到5元一张。澳门的出租车起步价19元,可以坐1.6公里,超出后每240米收费2元,放后备箱的行李每件加收3元。
澳门在靠近大三巴的位置租一套15平的公寓要3000元一个月,关闸附近40平的公寓月租6500元,90平的两卧室公寓月租15000元。澳门的平均房价超过9万元一平,每平米7到8万的房子属于便宜的,富人区的房价每平米在12万元以上。
澳门人的生活习惯
澳门离珠海很近,来往交通方便,珠海的物价比较低,很多澳门人到珠海买菜,每天能够看到澳门本地大爷大妈拖着小车结伴去珠海,因为生肉类不能过关口,澳门人经常买一大车蔬菜回来可以吃好几天。
澳门人有喝下午茶的习惯,每天下午4点左右,不管是街边的茶馆还是高级的饭店,都会推出下午茶,即便简单如一杯咖啡,一块蛋糕也让人度过一段悠闲的时光。
澳门大街上很少看到自行车,他们出门喜欢骑摩托车,澳门的马路比较窄,而且上下坡很多,骑自行车很累,摩托车相对来说不会堵车又省力,适合日常出行,当地人骑的摩托车不便宜,基本都要几万元。
澳门人喜欢跑步,不大的城市里修建12条专用的健身跑道,海边的景观大道早上6点前就有不少晨跑的人,到了夜晚华灯初上,又有很多夜跑的澳门人围绕着城市锻炼,每年的马拉松吸引着众多市民参与。
澳门的特色美食
说到澳门的美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葡式蛋挞,正宗的蛋挞表皮酥脆,蛋香浓郁,入口即化,甜味中还带着一丝淡淡的苦涩,一个只要10元,6个才55元,绝对物超所值。
葡国鸡是澳门代表名菜之一,整鸡做成鸡块,加入土豆,鸡蛋,咖喱等配料先煮再烤,肉质细嫩,口感浓郁,香味扑鼻,是每个人来到澳门必须品尝的美食。
焗鸭饭是传统澳门美食,把鸭肉做成肉丝,用鸭汤熬煮米饭,加上几片腊肠,一起放到锅里焗烤,米粒饱满顺滑,鸭肉外脆里嫩,吃上去没有腥味,入口回味无穷。
水蟹粥是澳门特色推荐美味,一只新鲜的大蟹配上一碗细腻绵柔的白粥,粥水里混合着蟹肉和蟹膏,吃到嘴里每一口充满浓浓的蟹味,让人唇齿留香,流连忘返。
澳门的节日风俗
澳门的新年兴办三天花市,尤其在除夕吃过团圆饭后,家家户户会去逛花市购买象征吉祥的花木,主要是水仙,桃花,兰花,盆竹,盆桔等,寓意着花开富贵,祝保平安。
三月廿三日是妈祖的诞生日,称为天后诞,澳门人要去妈祖庙烧香祈福,在庙前的空地上搭台唱戏,还会进行舞龙舞狮表演,晚上会摆宴席,边看传统表演边吃美食。
四月初八澳门的鱼业批发和零售商迎来了醉龙节,舞龙人要先喝酒,带着醉意举着木头做的龙在街上进行舞醉龙表演,讲究三分酒意,七分功才能舞好醉龙。
每年11月11日是澳门的栗子节,当天澳门的葡萄牙人后裔会吃炒栗子,配上葡萄牙的红酒,人们穿上传统的服装,载歌载舞,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嘉年华活动。
来到澳门才知道的事
澳门和人打招呼,不能拍对方的肩膀,当地人认为拍肩膀有散财或者输钱的寓意,很多人会忌讳。
澳门的公交车是单向行驶的,站点对面是找不到车站的,上车前要注意行驶线路,乘错方向没有回头车可以坐。
澳门的公交车用粤语,普通话,英语和葡萄牙语四种语言报站,但通常还没等葡萄牙语报完站就到站了。
澳门不允许人们在大街上随意摆地摊,第一次发现会没收东西,第二次发现就要被赶出去,而且不会批准再次入境。
澳门除了机场和娱乐场所规定的吸烟区外,其他室内外的公共场所都是严格禁止吸烟,一旦发现要罚款1500澳门元。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其他地方经常出现的澳门豆捞在澳门根本找不到。
我老公的小叔在澳门生活,疫情发生以前我们经常去澳门与小叔小聚几日,叔叔以前在澳门做huo柴生意。
咱们无论在哪里生活都离不开衣、食、住、行。而在澳门生活的水平是怎样的呢?下面咱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衣服.
澳门其实购物不算贵,而且还经常有折扣,其实进驻的品牌和促销力度售价什么的都和香港差不多。
建议就不要去到娱乐城(即赌城)内逛街买衣服了,里面都是进驻一些顶级奢侈品的,而且价格偏贵(少说也是1w)。
新马路一带有很多又便宜又新潮的时装店,经常会有促销哦~
澳门的有钱人都会去喷水池附近的名店买衣服,一般的市民很多都会去珠海拱北买衣服,珠海拱北的普通衣服比澳门便宜一些。
多数都在新马路、水坑尾、新口岸、也氹仔的 、永利、 有时间就去珠海拱北的地下场看看。
吃饭.
如果你去了澳门,想要在街头寻找到特色美食,想要找到最具性价比的美食,那么去居民区的小巷子里边的快餐店就是不二之选。
上次我与老公来到澳门还是2019年的8月份,由于在香港很早出门没什么胃口就吃一点点东西,到了澳门肚子叽里咕噜叫个不停,于是,老公就找个比较偏僻的快餐店。
老板两夫妻正在门店里等候高峰期顾客的陆续来临,简单地统计了下,菜品有近40个左右,基本上都是以粤菜为主,菜品口味比较清淡,很少看见带辣椒的菜品。
我俩打了二荤一素最低40块,一个广东菜心,一个红烧肉,一个西红柿炒蛋,都是很清淡的菜品,口味还是很不错的,老板厨艺在线。
就是这个肉有点少,菜品分量少,但是米饭却很多,满满的一大盒,老板还说米饭不够可以免费加。
听到这句话之后,我终于知道了,为何老板要给客人打这么多米饭?
这纯粹就是套路,这么少的菜品,这么多的米饭,大部分人肯定是菜不够吃,于是就会跟老板再去打一个菜品,这样的话,老板就能够增加营业额,从而带来更多的利润。
如果你是去街边的餐馆里面吃饭,同样的菜品快餐,就起码价格要贵20%以上,所以在澳门很多人更喜欢在家里做饭,上班的时候更喜欢带着盒饭去。
毕竟外面餐馆的饭菜并不便宜,但是澳门工作的话薪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有个在那边开餐饮店的朋友表示,洗碗阿姨这个岗位在珠海一个月3800块钱,但是在澳门最低也要万元起步。
工资高,自然整个社会的消费也会变得更高,各个行业都能够获取到不错的利润,从而带来更好的发展。
澳门的饮食业还是比较发达的,美食很多,大部分跟广州深圳没啥区别,都是以广东菜为主,尤其是潮汕菜,客家菜,广府菜为代表的特色菜系。
住房.
在香港和澳门,房子的尺寸都是按照尺来计算的,一尺等于0.09平方左右,在香港100尺的房子基本上都已经算是比较大呃呃呃房子了,因为香港的房子和大陆的房子不一样,那边的房子实际面积比较大。
居住方面,非常非常非常小,与香港差不多,咱们内地的朋友如果是第一次住在澳门的话,你会感觉非常奇妙,因为真的非常小,你坐在大厅,只需要走4-5步,就可以到达厨房/卫生间/房间/出门。
你可以理解为,将你的房间分隔成1房1厅1卫生间1厨房还带阳台。
有点钱的住Taipa,一般般的买本岛,再穷买珠海,再穷租房子。运气好的有公屋。为什么要运气好呢?因为排队就很爽啦。
澳门唯一比较大的缺点可能是人多地少吧,所以澳门的楼价十分贵,工作个十年八年也未必能买到房子。但整体来说,对于澳门人而言,在澳门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出行.
澳门出行最方便:
在公交站看到你要的巴士到来,记得要招招手,你什么都不做,像条木头一样等着它过来,巴士是不会靠站的~挥手等于你要坐车!
准备下巴士前、记得提前按下车铃,否则巴士也很有可能不停靠、你会看着巴士站在你面前飞过,然后心里默默说声不雅用语。
记得我刚到香港时,有一次乘坐大巴车不懂按铃,到了我要下车的站台时司机不理直管赶路程,当我过站时就急忙喊司机停车。
结果还被司机教训一番:这位大姐你如果到了该下车的站台,麻烦按一下车里的铃声好吗?谢谢您!哈哈!搞得我很尴尬!
所以,咱们内地的朋友如果是第一次到了香港或者澳门乘车时,努力地找一下下车铃吧!人太多的时候、真的可能按不到哦~
站与站之间都有报站器:普通话,粤语,英语,葡语都有~~不确定站点记得在车上留意听听。
传说、澳门的公车、的士司机都是车神,这是有道理的!世界有名的格兰披治赛车都选址澳门,可想而知澳门的车道是有一定难道、上下坡路,180度拐弯。
博彩.
澳门作为中国的一个行政特区,依靠着中国给的政策,大力发展博彩业,如今澳门成为了全亚洲博彩业最为兴盛的地方。
因为博彩业的发达,澳门更是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到这里游玩,这样不仅带动了澳门的经济消费,更是带动了澳门知名度的不断提高。
澳门本地居民大多数都是对博彩没什么感觉的,虽然博彩业很繁华,但其实本地澳门人不太喜欢去赌博,他们更乐意去吃一顿下午茶,澳门下午茶时间,茶餐厅是经常满座的。
在社会福利方面,澳门也是中国社会福利最高的地区,澳门实行15年免费义务教育。
每年都会向居民派发9000元到10000元的现金,这点与香港比较接近,我到香港生活3年了,已经领到3次港府派发的钱:
第一次是前面刚来香港不久就领到港府派发的10000元新移民的关爱基金;第二次也就是去年领到5000元的消费券,第三次也就是今年有领到10000元的疫情补贴(消费券)。需要买什么东西自由选择。
而在澳门并且有推出公共房屋计划,居民住房问题基本不用担心。
在社会保障方面,澳门实行双层式的社会保障制度,居民在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同时,还能获得政府分红。
较内地城市,澳门的生活节奏还是会慢一些,澳门人的生活也比较轻松。澳门人生活不一定很奢侈,但真的很小!悠!闲!无!忧!无!虑!
写到最后:
澳门以前是个小渔村,它的本名为濠镜或濠镜澳,因为当时泊口可称为“澳”,所以称“澳门”。
澳门及其附近盛产蚝(即牡蛎),因此后人把这个名称改为较文雅的“濠镜”。清乾隆年间出版的《澳门纪略》中说:“濠镜之名,着于《明史》。
东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湾,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湾,规圆如镜,故曰濠镜。”
从这个名称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镜、镜海等一连串澳门的别名。
亲爱的友友们!您对澳门有什么看法呢?您喜欢去澳门旅游吗?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秀才、举人、进士在古代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由于古今制度不同,所以把现代学历和秀才、举人、进士的身份进行比较,就会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如果非要对照参考的话,那么秀才至少相当于现在的普通大学的博士毕业,举人和进士在学历上就无法找到对照参考物了。
古代科举是平民实现阶层跨越的最主要方式,也几乎是唯一的方式。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高就高在它可以使你摆脱平民的身份,进入贵族阶级,成为“士大夫”的一员。而如果你从事其他行业,无论你挣了多少钱,终究只是一介平民。
科举考试的第一步,是到私塾读书,如果家里特别有钱,也可以请有名望的老师到家中授课,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大多数中等收入的家庭,则是由整个家族统一开设私塾,聘请先生授课,凡是本家族子弟都能免费学习,这就是出身名门大户的好处之一。
读上几年书,觉得自己学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去参加考试了。第一场先参加县里组织的考试,叫做县试。考过关的,再去参加府试,由知府亲自主持,合格者称为“童生”。
成为童生之后,就要好好复习,准备不久后举行的院试。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考。通过院试的童生都被称为“生员”,俗称“秀才”。
严格来说,秀才算是有了“功名”,也就进入了贵族阶层,拥有很多特权,比如可以免除差徭,见知县可以不用跪、犯了罪在取消功名之前不能随便用刑等等。不过,秀才的这些特权大多是象征意义上的居多,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很少,并不能给秀才带来额外的经济收入。
我把秀才比作博士,可能有人觉得高了,其实我觉得还有些低了呢。我们国家现在每年大约新产生5万名博士,而清朝268年的时间里,总共才产生了46万名秀才,平均每年一个县才一个名额。
即使刨除人口增长因素,以清朝人口为现在的十分之一计算,秀才的录取比例大约为博士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在清朝考上秀才的难度,是现在博士毕业的三倍。所以也顺便奉劝某些牛气哄哄的博士,不要太飘了,放在古代,你连个秀才也比不上。
考中秀才之后,不管如何,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最不济的也可以去私塾教书,工资还是能够吃饭的。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那就要继续“深造”了。
深造的办法有两种,一种是进国子监学习。国子监就是国家设立的大学,校长叫做国子监祭酒。不过,能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秀才,必须是要非常优秀的才行,大部分秀才是没这个福分的,只能苦兮兮地回家苦读。
因为要读书,所以这时候的秀才是不会外出干活挣钱的,除了官府发放了少量银子之外,主要就得靠父母、妻子或者其他亲戚养活。比如,《儒林外史》中,范进在中举之前,就要靠他的老丈人养活。因此,秀才往往被叫做“穷秀才”。
无论是在国子监深造的,还是回家自己读书的,想要再进一步,都必须参加乡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大多在秋季举行,所以也称“秋闱”。主考官是由皇帝亲自任命的,以确保公正。
通过乡试的称为举人,举人的第一名称为解元。考中举人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情,因为省里会直接派人来通知,很多没出过村的老百姓听说这种事,四里八乡都跟过年似的。一个县能产生一个举人,已经可以算地方官教化有方了。
清朝秀的举人大概有15万人左右,但这是二百多年的综合,算下来平均一年不到六百个,全国共有两千来个县,平均一个县三年才能出一个举人。我想象不出,如今哪个学历还有这么难考,所以找不到合适的参照物。
举人的特权就比较多了,除去秀才有的特权之外,举人还可以享受一定数额的免税。哪怕是没有出仕,没有官身的举人,其免税田亩份额都能有几千亩。所以一旦中举,自然会有人主动投献,为了逃避交税而把土地寄托在举人的名下,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举人的好处,真是想不发财都难。
而且举人实际上已经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只是举人的身份还是不够尊贵,只能做县官的副手一类的官员,八品九品左右。不过,这怎么也算是官僚集团的成员了,和普通老百姓区别很大,所以举人也经常被人称为“老爷”。
中举之后,如果就此打住,也能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但既然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总是希望还能再进一步,这就要到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了。
会试一般在春天举行,所以也叫“春闱”,以区别于“秋闱”。会试一般由当朝学术水平最高的四位大臣担任主考官,并且在考试前由皇帝亲自任命,所有有举人身份的都可以参加考试。
会试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会试是不排名次的,所以只有考中和考不中之分。但通过会试的贡士还要接着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监考,考完之后进行排名,但是所有殿试的人都不会被淘汰,统统录取为进士,所以也可以说通过会试,成为贡士后基本上就是进士了。
排名是分三等,第一等为一甲进士,共三人,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等为二甲进士,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剩下的为三甲进士。
一甲进士三人立即授职,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二、三甲进士如欲授职入官,还要再考一次,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或赴外地任职。
换句话说,进士中成绩好的,直接就成了皇帝身边的近臣,最差的也外派干个县官,至少七品以上,主政一方。只要中进士时的年龄不是很大,十几二十几年混下来,到退休怎么也能熬个知府以上的官职。
所以进士就是真正的大老爷了,而参加会试的举人们也个个都是潜力股,就算不肯靠前讨好的,也决不能得罪,谁知道这个举人下一步会不会成为进士,甚至成为状元呢?
那么考中进士有多难呢?清朝总共录取进士26000多人,平均每年不到一百人。如果清朝人口按4亿计算,那么成为进士的几率约为四万分之一,自己想象一下有多难。此外,成为状元的几率,大约还要再乘以三百倍。
综上所述,古代科举制度,是一条平民变成贵族阶级的通道,但却是一条非常狭窄的通道,通过的几率极低极低。而现在的教育体系,则是让人们接受更加专业的知识,两者之间完全无法比较,现在学历无论多高,都得自己工作挣钱了,都是平民。但如果就考中的难度来说,秀才大概相当于博士,举人、进士在现在找不到参照物。
在古代,秀才也是功名,在县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同时还可以见官不跪,受审不用刑,更加可以免除劳役赋税。如果无法更进一步,那就可以到当地私塾、学校当讲师,生活也可谓衣食不愁。如果能考取更高层次的功名如举人、进士那真的就是光耀门楣的行为了。或许这里就有人心里有了计较,自己的学历在古代算是什么功名呢?
秀才:清华北大高材生
以清朝为例,据统计满清260多年的历史里,人口总数大概4亿左右,总共才46万左右的秀才。这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们现在每年全国大学生招生估计40到50万左右,清华北大每年大概在全国招生4000人左右,按照比例来讲,也就只有清华北大的高材生才勉强算是秀才。
现在高考还有标准答案,不看长相,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公平的考试。然而在古代不行,有的考官对书法还有喜恶之分,甚至连名字都可能成为自己名落孙山的原因,关键还在于考试结果没有标准答案,一般都是一篇文章,以清朝为例,就是八股文。所以很多人都给主考官送礼,乞求混个秀才的功名。所以在古代的秀才跟现在的清华北大学霸们估计是同一起跑线。
举人:博士
明清两代每隔三年在各省的省会城市举行乡试,而参与者就是各个区域的秀才。清朝一共才15万左右的举人,可见其技术含量需要相当的高了。从比例上来讲,硕士研究生估计还不够举人,应该是博士,甚至是副教授才能勉强算举人吧。
此外明清时期的举人,回到当地也是可以轻轻松松做副县长之类的。这个时候举人兜里面的钱就渐渐多了起来,因为送钱的人多了,有钱的怕有权的,这个不管什么时候都适用。
进士:两大科学院的院士
进士是需要由皇帝亲自面试通过。进士是由举人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这里有一个数据,每三年只有300个人能中进士。而据2017年11月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有院士800人,中国工程院共有院士882人,加在一起,共1682人。考虑到中国现在大约14亿人口,按照比例,进士估计相当于现在的两院院士了。
在中了进士后,综合能力最差的都可以做个县令,但是一般的进士哪怕最后进入不了最核心的圈子,但是再怎么差,也能混个五品知府,也就是现在的市长。如果能力的强的,混个巡抚,成为封疆大吏也是很容易的,就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总的来说,中了进士后,基本上都是平步青云,三代享福。
当然这里只能简单将秀才、举人、进士做了类似的比较。科举主要的结果是仕途,而现在的学士、博士、院士往往只是指学历,并不能代表权力。现在的文凭和学历,不能完全代表能力和水平,但基本上还是较为科学、客观、综合,全面地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比起古代只用一篇命题文章觉得一生而言,是比较理性的。
用现在的学历比较古代的功名,确实太过草率,千万不要小看古代科举的分量。但庆幸的是,现在学历上并没有阶级之分,它只是代表你的个人能力,这是作为中国人的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