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老知青吗?能否分享一下当年下乡当知青时那些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16小时前 (12:23:04)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84557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69114
  • 回复0
楼主

有老知青吗?能否分享一下当年下乡当知青时那些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七十年代下乡,是我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所以,在我头脑中己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

当时也确实很快乐 ,那是心酸的快乐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那个年代不堪回首 。

我下乡的那个地方,距离吐鲁番百十公里超热,主要的农作物就是高粱 、棉花 、及少量小麦。

下乡时年龄都不大,不会做高梁面饭、不会干农话、也不会照顾自己,刚去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经常有病 。

下地干活成了累赘 ,包工活不会干,还拖人后腿谁都不想要。当时邻居苏大姐主动带我,并手把手教我,真的好感动,此时热泪盈眶 。

最难忘的就是秋天收高粱,天气热的人喘不过气来 ,地里高粱长得密密麻麻比人还高,手里干活还得拿上镰刀 ,再提个大篮子,收高粱头取不下来咋整呀?

这时苏大姐跑来告诉我,别着急先用镰刀把高粱头从上面拉下来,左手抓住高梁头,右手拿镰刀割下来放进篮子里即可。

在苏大姐的亲自指教下,我反复操做了几次还行,劳动结束了,我们坐上马车拉着收获高粱满载而归回家了。

有老知青吗?能否分享一下当年下乡当知青时那些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有老知青吗?能否分享一下当年下乡当知青时那些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有老知青吗?能否分享一下当年下乡当知青时那些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答:好🙋

1、未成年当知青——

白天,教书育人;

放学,下田干活;

晚上,赤脚医生;

深夜,拼命自学。

2、整整十一年,摸爬滚打、持之以恒。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1964.6.12~1972.9.6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写一部小说不成问题,可想想,写出来也不一定能如莫言那样得诺贝尔奖,就没写。看到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奖金不想,得几个赞足矣。

当年难忘的事太多太多,今天就说二三事吧。

第一件事,吃饭。

我们都是孩子,那个年代孩子是不娇惯的,也基本没有零嘴,家中吃饭也是玉米面玉米大馇子为主,和农民都差不多,所以吃农村饭不是问题。可是我们下乡第一年的吃饭成了大问题。

那时候每个人都有粮食关系,否则就没有粮食,我们下乡粮食关系转到农村,然后大队去县粮库给我们拉回来一车高粱米。没有其它粮食,于是我们二十个人足足吃了半年高粱米。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吃过高粱米的,有什么体会。

高粱米偶尔吃一顿还可以,若是总吃,常吃一定会大便干燥,于是厕所里斑斑血迹是常见的,开塞露也成了我们的必备药品。大队生产队没为我们调剂一粒米,有人说农民供知青吃住的话不知道有什么根据。

二,在农村九年,什么苦都不在话下,什么农活我都是好手,唯一不敢吹的是割麦子。

每个生产队都要种500~600亩小麦,也就是50~60垧。

那个年代农村唯一的机械是播种机,走一趟三十行,收割的时候,一个劳力割十行,我是最后一个。即便后来成大人了,也还是落后面的,歇气都捞不着。

我们这里一般都是八月五号开始收割,到二十号结束,这短短的半个月就是人生炼狱。后背太阳晒,前身地面烤,汗水如泉涌,哈腰直腰难。因为大哈腰,后背到双脚的肌肉抻的特别疼呢,收工回家腿不敢靠炕沿,一碰就疼。等顺过架来小麦也割完了。

三,再就是铲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言之不虚。若是碰到杂草多的地块,那可好受了。地里杂草最多的是苣荬菜,节股草,属于艮皮烂肉的草,往地里扔个馒头都不带沾土的。真的看不到地面土啥样。锄头根本就进不到土里去,只好把锄头当镐头用,使劲刨。累个賊死抬头看看,别人没影了(天气有雾),回头看看,刨了有几步远,干脆不干了,扛着锄头回宿舍。

那时候我16岁。

我六八年九月去内蒙当知青十年又十个月,难忘的很多很多

天气冷,风雪大,经常断粮,常年基本无菜

还有忘不掉的是有一贫宣队员驻公社,五十来岁专门盯住我们知青。

在公社盖大礼堂工程中他什么活也不干,专跟着看知青干活。

囗中还有词:好好改造,,,,,,

一次我问他:你身为农民为何不劳动

他:我就是选来公社的,不用劳动

还有村里每年春天播种前都要找两三个经验老农开会,有生产队长等。

我做为知青做笔录,我有时想笑又不敢。

因为他们讲的经常不对,如大前年╳╳╳讲的多种小麦少种悠麦,多种土豆不种荞麦就完全相反

还有去年讲的多种土豆少种油料作物又错了

每次听到老农认真地讲经验,我也认真地旁听,把我也哄了,因我十年知青此地此村,真的不知来年是否天旱

我下乡是在制红砖场干活,繁重的体力劳动,让我们这百名男女知青叫苦不迭。每年都会有几位知青累倒,病痛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在第二年一次大会战中我喝井水过多病倒了。被送进医院住院治疗,为了省几十块钱的医药费用,第二天在医生未批准下自己结了费用走了。我有一位师傅叫王本业,一位个子不高朴实的农民,高中毕业是有文化懂事理的好人,曾经在市建筑公司工作,由于师傅结婚后身体原因退去瓦工工作回乡劳动。我跟他学习瓦工,他看到我的脸色腊黄,混身无力,在中午吃饭时把我拉到他的家中,让师娘为我做些细粮食用。几天后我坚持不去麻烦他们了,那个年代其实大家都是很困难。这件事情我黙默地记在心里,如果没有他们的关照我就不会痊愈那么快。
我师傅家中孩子多,生活也不富裕加之他的腿上有伤行动不便。我让他买一台自行车🚲骑着,他看着我笑了,说:“你师娘就会打我,从来没有想能有属于我的自行车”。年终我们分红,因为我出工较多,加上准备帮助师付买台自行车,所以,加班加点力争多挣点钱,当几百块钱到我手里后,第一时间领着师傅去商场买了一台自行车,我记得一百三拾元钱。当师傅骑着自行车开心的笑时,我心里真的很高兴。
下乡四年时我应征入伍,师傅说要把自行车钱还给我,我内心深处感谢师傅一家人在关键时候对我的照顾。我说不要了,就算送您一个纪念吧。师傅说那不行,先欠着你以后一定要还。几年以后我父亲工作调动中原地区,师傅把一百三拾元钱还给他们。
改革开放后,我出差抽出时间去那个屯子看望他们,想不到的是那几个屯子全部被划为工业开发区拆迁完毕。找个人问一下都没有地方找到人。我看着一望无际的空地,包括我们当年建设的制砖场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站在那里发呆,手里拿着为他买的礼物感觉那么的沉重,眼前一幕幕浮现着师傅一家人的画面。


我1968年下乡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一年冬天我们四个同学在公社供销社旁买了一大块狗肉回村子煑吃,听说狗肉煑萝卜好吃,但没有,天黑了我们到老乡地里去偷拔萝卜,狗肉香气到处散发,我们吃得开N,第二天上工,有一个上年纪的大叔对我说,狗肉煑萝卜好吃吗?我说好吃,大叔又说,拔萝卜要把萝卜坑填好,俗话说一个萝人一个坑,我脸红了说对不起是我们拔萝卜煑狗肉吃,大叔说没关系,下次要抜把坑填好,这件事我记忆了50年,大叔早过世了,下乡50周年去乡下,见到他儿子说起这件事我们俩都笑了。

当年下乡时,除了繁重的体力活外,最难过的是“伙食关”。因为我们是集体下放在一个农场,公社给我们建了一个食堂,主食除了冬瓜就是南瓜,很少闻到晕腥。久而久之,我同大家一样非常渴望打打牙祭。

有一天,我正在田间挥汗劳作,队长来告诉我“你父亲看你来了”,闻听此讯,我急忙放下锄头,三步并作两步赶回宿舍。看到父亲穿着俭朴的工装,背着一个黄挎包,鞋上沾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一看就是长途跋涉而来。父亲端详的打量了我一番,说道“知道你们生活很辛苦,你妈为你卤了一只鸭,给你改善一下。”说完,从背包里取出油光闪闪的卤鸭递给我,然后说道“好了,我要抓紧时间赶回去,还有几十里山路呢”。送走父亲回到宿舍,同舍的三位“死党”不知从哪里闻到了味,立在门口等着我,他们的目光告诉我“见者有份,你不能独呑”。其中一位自告奋勇的说道“如此美味佳肴,没有美酒岂不可惜”。也不知此兄采用了什么办法愣是从大队代销店里忽悠来一斤白酒。晚上,我们几位趁着月色,席地而坐,将一瓶白酒和一只卤鸭分而食之,连呼痛快!那个晚上,不胜酒力的我,醉了……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我在日后的生活中品尝过许多生猛海鲜,名家小吃,但父亲当年送给我的卤鸭让我铭记于心,至今回忆起来仍留恋不已,回味无穷!

0
回帖

有老知青吗?能否分享一下当年下乡当知青时那些让你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