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一新生入学,揭开了太多家庭的无奈和自卑
为什么说大一新生入学,揭开了太多家庭的无奈和自卑
女儿是2020年考上的二本大学,当年考了400多分,她的学习一直在班里属于中等,期望是500分,结果不理想,报考学校的时候,乌鲁木齐正好因为疫情封闭在家里,我们一家三口就天天抱着志愿书研究,想着就这点分还是别出新疆了,就报了新疆财院作为第一志愿,后来女儿看同学都报了内地的学校,她也就有想法了,想去内地上学,就又重新看内地的学校,因为分数有限好地方学校,分数都达不到,只有选择一般的二本学校,最后去了江西的九江学院,专业是药学,不管怎样这也是个国办大学,学费也不高,当地的消费比新疆低多了。
20年9月中旬报道,女儿一个人没去过外地,我就陪她一起去的学校,我家里条件不好,女儿上大学前所有的衣服,我都是在网上给她买的,价格都不高,她也不挑剔,她从小跟着我买东西都会货比三家,就学会了节俭,自己从来不乱花钱,除了特别想要的东西,都是在她生日满足她,女儿从来没有怨言,想着要上大学了,给她买点好点的衣服,怕被同学看不起,上学前我们也会去商场和专卖店去转转,去了商场她看价格高的,就说不喜欢,没办法就去专卖店(适合学生的店)买,就这样每个季节买一套,我说去了学校你自己看上喜欢的再买点。
到了庐山火车站专门有学校的校车来接我们,当天雨下的特别大,学校还给每个人发了雨衣,到了学校,女儿第一次感受大学校园,她考的是医院类的专业,属于分校校园不是特别大,学校在市中心,主校特别大在郊区,交通都挺方便的,校园该有的都有,报道就2天时间,来的学生和家长特别多,好多都是全家一起来,还有的自己开车来的,学校门口和校园停满了车,到了报道窗口,就可以看到每个孩子和家长,有的家人老的小的一大家人都来送孩子,场面特别热闹,也有没有家长陪的,其实从进校园开始就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家里的条件好坏,好多学生带的几大箱行李,摆的满地都是行李,我家女儿我们就带了一个皮箱,被子在学校买的,怕她冷第二天就去了当地买了床厚的被子花了100多。
当时因为疫情家长都不让上宿舍,只有女儿自己搬上楼,她被分到7楼宿舍,最一般的宿舍,家里条件好的会给孩子办理2人间和4人间的,但这样的宿舍特别少,还要找关系才能住上,女儿怕花钱,分到哪里就那里吧。
当天晚上学校就要求学生必须住校了,我自己在外住的7天连锁每天100元,本来想着第二天和女儿去庐山看看,学校要求到了学校就不让出来了,没办法我总共住了3天,就买了火车票返回了。
学生到校报道,大多数可以看出每个学生的家庭条件,条件好的,家人来的都特别多,带的东西也多,要求也高,会和学校提出住好的宿舍,还有每个孩子看穿着就知道条件怎么样,现在就是物质横流的时代大家都明白的。
太正常了!
我当年读大学,是硬座绿皮火车跑了二十多个小时,扛着大小包行李过去的!
而寝室其他三个女生,都是独生女,爸妈陪着坐飞机过去的,没带太多行李,因为到学校都可以买新的,就是以旅游心态去逛逛!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只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心理安慰自己:这样的家庭条件差距,我们不还是读了同一个大学,还进了同一个寝室,好好学习就好!
所以,这没有什么好无奈与自卑的!每个家庭条件都不一样,贫富差距是一直客观存在的!不仅仅是大学入学才发现家庭差距!而是平时哪怕亲朋好友、朋友同事之间,贫富差距就很明显,谁家几套房几辆车啥条件,基本都知道!只不过大学入学,是在陌生人面前,再一次显示出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距,让人心里有落差!
好好教育孩子,进了大学依然要好好学习,没什么好攀比的!父母能送孩子来读大学真得很不容易了!父母给的是背景,自己打下的才是江山!
努力奋斗吧!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2005年,18岁的我第一次离开沂蒙山区,来到了山东省城济南读大一~
第一次来到大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宿舍是4张床,上下铺,8人间!有单独卫生间,还算不错!
宿舍有两位外省同学,一位来自重庆,一位来自杭州,其他的都是来自山东省内,分别是菏泽鄄城的一位,临沂的两位(我是其中一个),聊城临清的一位,德州齐河的一位,烟台蓬莱的一位;
美丽的大学校园,让人怀念!
重庆和杭州的室友都是市区的,家庭条件不错,重庆室友家里做生意,杭州室友父亲是大学老师,他们每个月生活费大概在1500~2000元左右(那可是2005年啊);这些只是他们的生活费,他们想买衣服,想买电子产品,是另外在向家里要钱的;
比如重庆室友打篮球,买篮球鞋,800块钱一双的篮球鞋说买就买;而800块钱我一个月生活费都花不了;
杭州的室友买PSP打游戏,1000多块钱,说买就买!
他们俩用的手机一个是当时流行的摩托罗拉,一个是诺基亚,多少钱我忘记了,反正当时他们的200万像素,能放流行歌曲;而这两位也是我们宿舍率先买电脑的,也是我们宿舍先有女朋友的,一位找了潍坊的女生,一位找了烟台的女生!
聊城临清的室友也是临清市区的,爸爸做什么工作不知道,反正他妈妈是医院的护士长,他的手机我当时是惊呆了,2900多块钱的诺基亚,好像是N6850,能听歌能玩游戏能拍视频!
烟台蓬莱的室友也是蓬莱市区的,父母都是高中老师,用的手机是诺基亚5300,2500元左右!
德州齐河的室友是农村人,但是父亲是退伍军人,头脑活泛,在家种蔬菜大棚,还搞玫瑰花种植,还自己买了三台收割机,一到麦收时节就外出收割,在农村收入也是不菲!他父母每个月给他1000块钱生活费!
另外我们三个人,临沂的、菏泽的就都是彻头彻底的鲁南、鲁西南农村人了,劳苦大众…一个月600块钱的生活费,一天最多20块钱,前半个花多了,下半个月就得省吃俭用挨饿!
记得那时候,他们家庭条件好的,经常外出吃饭,改善生活~晚上他们也不上自习,不是约会就是打球,或者出去唱歌,或者逛街~他们还每年都过生日,请我们舍友、要好的女生一块吃饭~
而我们几个穷学生,每天的生活除了上课,就是每天图书馆上自习,天天学校食堂吃饭。穿的衣服鞋子都没有超过100元的。我大学四年都没过过生日,也许是因为我生日是大年初七的原因吧,那时候都是在家过年呢~
记得有一次,我和重庆的室友去市里,一起和他修电脑。我居然连直梯都不会摁。比如电梯在10楼,我在1楼,我总以为先要摁下,把电梯叫下来我才能上;其实直接摁上就行,我当时就是这么无知~
记得还有一次,我和室友一块去市里爬千佛山,中午他们提议要吃肯德基,我当时就懵了,因为我不知道肯德基怎么点餐!我只好撒谎说我喜欢吃鸡蛋灌饼,我还是吃鸡蛋灌饼吧~
这就是生活条件的差异吧,很多他们经历的我都没经历过,大学四年我没谈过恋爱,没吃过肯德基~就这样普普通通的毕业了!
好在知识改变命运,我在学校里也获得过救助奖学金、我以405分的高分考上了985高校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结婚生子,买房买车,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想想他爹当年的生活,我不想让我儿子再像他爹当年那样“无知”,什么肯德基,什么自助餐,什么披萨,他只要想吃,我管够!
只不过他爹当年经历的种地、收粮,他却没怎么经历过。我反而更想多带他回农村,多接接地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样的物质条件带来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哪怕现在的我房车都有,物质生活基本无忧,我依然觉得很差劲,与那些“富二代“相比,心里依然些许自卑~
不过,我想说贫穷不可怕,见识少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而不自知,千万不要一边抱怨生活不公一边继续平庸,每天在毫无意义的消遣中虚度光阴。
没有谁的人生会不劳而获,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在生活的泥泞里摸爬滚打,才能过上想要的生活。
加油吧,各位少年!诚不起我,也不欺你!
我们宿舍是四个女生,小A和小B是江西的,小C是贵州的,我是江苏的。
一、家庭背景的差异
家庭条件最好的小A,她是独生女,来自江西的某个地级市。父母一个是公务员,一个在事业单位工作,而且两人都是各自单位里的“一把手”,在我们眼里,小A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小C的家庭条件次之,她也是独生女,来自贵阳,父亲是某国有大型企业的大领导,母亲是个医生,他们家在贵阳应该算得上是个“中产阶级”。
我来自江苏苏南的某个小城,我也是独生女,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从小到大虽然经济上父母从来没有让我受过屈,但是我知道我们家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经过我父母精打细算的,家里的任何开销都是“计划内”的,怎么说呢,我们家的条件,反正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条件最差的应该算是小B吧,她来自江西一个十分落后和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里兄妹3个,她是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她的学费来自助学贷款,开学那天,我们都是父母送到学校的,只有她一个人是自己背着一个背包来的。
二、家庭条件的差异决定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也是天差地异的
我们是05年上的大学,那时候我父母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差不多6000元左右,他们给我的生活费是每月1500元,可能是受我父母的影响,我在校期间花的每一分钱,都会提前规划的清清楚楚,从来不乱花一分钱,所以1500块钱对我来说是绰绰有余的,平均下来,我每个月差不多只要用1000元左右。
所以到大学毕业的时候,我靠父母给我的生活费省下了差不多有1万元的私房钱。
小A每月的生活费是每月5000元,除此之外她父母每个月都会固定来一次看她,每次她父母来都会带她出去大采购,采购的东西有:衣服、鞋子、包包、护肤品以及各式各样的零食。在我们眼里,小A每月5000的生活费,更像是她的零花钱而不是生活费。
平时要是有什么额外的费用,譬如看好某个专卖店的新款衣服、鞋子或包包之内的,小A会额外单独再向她父母要钱。
小C每月的生活费和小A一样,每月也是5000元,除了她父母不能像小A的父母一样每月来看望她,她除了吃喝自己花钱,其他买衣服、鞋子、包包等之类的都会向父母额外要钱,或让父母在贵阳买好了寄给她。
小B每月的生活费我们不清楚,但是我觉得应该不超过500元,我发现她每天早晚都只会吃食堂一块五毛钱一碗的拌粉,中午一碗5毛钱的米饭加一份一块钱的素菜偶尔也会搭个两三块钱的荤菜,每天如此,平均下来,她一天的伙食费应该不超过10元钱。
小B虽然因为家庭条件的贫困,无论是在吃穿还是用上都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她的「窘迫」,但是她的心态特别好,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和贫困而感到自卑! 与身边那些家庭条件并不好还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逼着家长买名牌的学生不同,小B大大方方地展示出她家庭的不易,她从不避讳她来自贫穷落后的农村,我们也都知道,她的父母一边种地一边打零工供她和弟弟上学。所以小B除了申请了学校勤工俭学的岗位外,平时还一直在做校外兼职。
三、家庭条件的差异也注定了我们每个人努力奋斗的方向是不一样的
小A的父母早已为她规划好了她今后的人生之路,那就是小A安安稳稳的大学毕业之后回家继承他们的衣钵,他们早已为她安排好了一切。
小C的父母对小C的安排基本上也一样,大学毕业回到父母身边,由父母安排就业和将来。
对于我来说,我大学毕业之后肯定也是要回父母身边的,不同的是,我父母没有能力为我安排好一切,一切都得靠我自己。
小B的目标更明确,那就是大学毕业之后就去上海或深圳找工作,因为那两个地方工资高, 她说她要赚更多钱来减轻父母的负担。让辛苦了一辈子的父母以后可以靠她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所以虽然我们四个是同一个宿舍的,但是因为各自的家庭条件不同,每个人的奋斗目标不同,自然而然的,我和小B就走的比较近,小A和小C则到哪两个人都是一起的。这也充分验证了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平时我和小B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学习上,我们一起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希望自己能得到锻炼,一起努力学习拿奖学金,日子过得虽然没有小A和小C精彩,倒也非常的充实。
反观小A和小C他们的校园生活就过得非常的轻松和精彩,学习对他们来说,只要每门都达到60分就可以了,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大二的时候,小A和小C就和其他专业的三个男生组建了一个校园乐对,听说他们光是乐器设备就花了四五万,而四五万差不多快赶上我父母一年的收入了,小B说,四五万可以在他们县城买一套房子了。而对小A和小C这些人来说,这些钱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钱。
平时的穿着上,对于我来说,以纯、美特斯邦威就是非常厉害的名牌了,我的衣服基本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费中省下来的,然后每个季节会买一件以纯或美特斯邦威。
而对于小B来说,以纯、美特斯邦威都是她「高攀不起」的,她的衣服基本上都是父母在老家镇上买的地摊货。一般除了冬装,都是十几二十几块钱一件。
小A和小C的穿着,基本上都是那时候我们说不出名字的外国品牌,具体价钱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们一件衣服或一双鞋的价钱往往都超过我们一个月的生活费。
那时候,我和小B经常感叹,原来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有时候大的真的让我们难以想象。
四、毕业十年,我们四个人的现状
小A大学毕业后就听从父母的安排回了老家,但是父母给她安排的工作她一点也适应不了,她觉得枯燥乏味,她受不了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最后辞掉了体制内的工作,去了深圳,做了一名深漂。
现在的她和别人合伙在深圳开了一个乐器培训中心,听说培训中心前期的投入都是父母赞助的,在父母的扶持下,小A现在深圳是有房(大平层)有车(80万左右)无贷款,至今单身,日子过得非常潇洒。
虽然小A的发展应该没有父母预期中的好,但是因为有父母的扶持,过得也比我们大部分人轻松。
小C的发展路线则是完全按照父母前期铺好的路走了下去,她回贵阳后,考上了和父亲一个单位的下属企业,然后嫁了个门当户对的老公。
在贵阳他们自己住着结婚时父母共同出资购买的大别墅,另外双方父母各给他们买一套大平层和学区房。
这辈子对他们来说,是衣食无忧的!
其中最让我们刮目相看的是小B,她大学毕业时老师建议她考某个985学校的王牌专业的,老师说,以她的实力考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她拒绝了,她说她的家庭条件不允许,于是毕业就杀到了上海进了一家外企工作。
现在小B是上海某个外企的副总,月薪多少不知道,只知道现在她在长宁和普陀各有一套房,弟弟在她的资助下读完大学之后,现在也在一家外企做技术工程师,混的也不错。
她现在是有房有车有个娃,她父母现在也被她带到了上海,她还帮父母在上海离她家不远的地方开了个小便民超市。
她实现了自己当初了承诺让父母靠着她可以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而我在四人当中混的是最一般的,毕业了回到老家,在某外企找了份工作,工作中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这么多年我们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也有了房有了车有了娃,虽然房子不大,车也不贵,但是我们很满足,平时有父母帮我们带娃,公婆也通情达理,家庭算是十分的和谐,生活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也算得上是岁月静好了,我们感到非常的幸福和满足。
这就是我们四个家庭各异的人现在的人生。
我的总结:
1、我们必须得承认,有些人的起点,是我们终其一生都达不到的终点。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到家境确实影响一个人的起点及未来的发展,看到家境好的同龄人不要自卑更不要抱怨,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2、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地和别人纵向比较,要横向的和自己比较,只要自己的今天比昨天努力,自己每一天都在一点点的进步就可以了。
3、希望每一个人,不管自己身处何境,都不要放弃努力,不要轻言放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自己和家人变得更好。
我们宿舍六个女生,其中就有一个新疆美女是一个富二代,不仅长相甜美,而且身高175厘米,最关键是她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所以在大一新生报到之后,她毫无悬念的过了层层关卡很顺利的入了学生会,艺术团。
而且据她说刚刚高考完就去学驾照,一拿到驾照,她爸就送了她一台20万的车。
刚刚报到的那些天,每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轮流给她打电话嘘寒问暖,怕她生活不适应。
羡慕死像我这样父母一天一个电话都没有,只有晚上会微信问候一句的孩子。
对于她的有才能顺利进到学生会也让这个我和另外两个室友去面试很多其他社团都被淘汰的人羡慕不已。
我们这个寝室虽然一共住了六个女生,但只有我和隔壁床的玲子是武汉本市的。
其他四个都是外地的,除了一个新疆的富二代还有就是一个四川的,一个湖南的,还有一个山东的。
四川的那个女孩和我一样家里都是二胎家庭,她家还有一个弟弟只比她小一岁,今年跟她一起参加的高考,考上四川的一所211重点大学。
她是复读一年考上的本科,她说本来她准备今年即使考不上本科也绝对不会去复读一年了。
因为复读一年的压力太大了,压得让人几乎透不过气来。
寝室里面只有我跟她家庭相似,家庭环境也差不多,都是普通老百姓加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她新生报到还是自己一个人坐火车找到学校来的。
本来有校车接新生报到的,但因为她过来那天就她一个人,所以学校没有派车,让她自己打的到学校报到的。
刚刚第一天,我们寝室六个女孩除了我和那个四川的女孩,其他四个人全部都有离家综合征。
都在说特别想家,想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特别是玲子,居然晚上想爸爸妈妈想得哭起来了。她从小就是爸妈的心肝宝贝。
被父母宠着长大的,从进寝室之后,她爸爸妈妈帮忙清理床铺到铺床叠被打扫卫生,完全不要玲子插手。
就可以看得出来,她以前肯定过着十足的公主般的生活。
她报到是爸爸妈妈开车送她过来的,她就住汉阳,比我家离学校还近。
所以每个星期都是爸爸妈妈一起开车来接她回家。
看她的穿着打扮,衣服比较有质感,鞋子也都是大品牌的,虽然我没有穿过,但还是认识那些牌子。
寝室里面只有我跟四川的那个女孩没有任何思念家的感觉,甚至为脱离爸爸妈妈的掌控,少了妈妈的唠叨有点兴奋不已。
当妈妈问我适不适应大学的环境的时候,我回答她“很好,很喜欢这里的环境,没有觉得任何不适。”
寝室里面的六个女生,只有我一个是自己手洗衣服的,她们都是攒一个星期再丢公共洗衣机洗一次。
洗一桶衣服大桶8块,小桶5块,我觉得夏天的衣服,洗完澡手一戳也挺方便的,不想每个星期浪费这5块8块的。
最后我就成了寝室其他人眼里的“异类”,她们无法理解现在还有人为了节约这5块,8块的而情愿花时间去手洗衣服?
我却不理解她们为什么几件薄衣服也要花钱机洗。
我曾经在家里被妈妈视为最懒惰的人,因为我只要星期六星期天放假是可以早上不吃早餐直接睡到中午起床早饭午饭一起吃的人。
而且在家除了洗碗,我好像从来没有帮忙妈妈做过其他家务活过,连内衣都是妈妈帮忙我洗。
但在寝室之后,我没有指望,自然而然就学会了自己手洗衣服。
我妈妈都不相信我会上一个大学就把自己懒癌给治好了,还成为寝室公认最勤快的女生。
有一次我星期六星期天回家回寝室的时候,新疆美女过来在我面前装了一圈问我“你看看我有没有什么变化?”
“没有什么变化啊?”我挺诧异她让我看她的理由。
“我的头发,你没有看出来有什么变化吗?这可是我花了550元剪的头发啊!你居然看不出来?”
“啊!就这个头发居然花了550元剪的?我看跟之前没有多大区别啊?”我不敢相信的又在她身后转了一圈,还是没有发现她的头发有什么变化。
果然有钱人的钱太好赚了,特别是这种清纯女大学生的钱就更好赚了。
550元相当于我10天的伙食费了,居然在她眼里说得云淡风轻,好像就是花了五块钱一样轻松。
果然富二代的生活不是我们普通老百姓可以理解得了的。
而且寝室里面的其他五个女生都会喝酒,特别是新疆美女和玲子,喝酒真的非常豪爽,上次团建她们喝的酒几乎比我喝的水还多。
我成了班上唯一不会喝酒的女生,其他男生给我敬酒我说不会,他们还觉得好像我故意耍清高,很扫他们兴一样。
但我还是坚持滴酒不沾,不管同学怎么想,我也不想学喝酒。
因为那天玲子喝醉的样子吓到我了,那天晚上团建回来,我扶她到寝室楼下,她一下坐地下不起来,我一个人也无法把她扶上三楼。
后来等寝室其他同学回来,我们五个人一起把她抬上三楼的。
看她喝醉的样子,我觉得即使酒再好喝,我也不想尝试了。
因为她那个样子太滑稽太可笑了,嘴巴里面还大声唱歌,最后回寝室还吐得满地都是。
都是我们几个人帮忙收拾的,她酒品太差了。
寝室里面的六个人,除了我和汉阳的玲子是每个星期都回家以外,其他四个外地的都是不回家的。
她们每个星期就是结伴游武汉的黄鹤楼,东湖,甚至连在青山的欢乐谷都玩遍了。
听说她们每个星期玩一次最少都要花300,500左右。
看见她们的花销,我觉得我属于特别勤俭节约的一个了。
妈妈每个月给我1500元,我还花不完。
因为星期六星期天回家,一个星期只有22天在学校食堂吃饭。
一餐按最高标准15元一餐算,一天两餐正餐加早点打8元计算,一天才38元。
22天只要花费800左右,还有700我充话费,买零食,还有洗澡的花费还是绰绰有余了。
我们寝室里面的几个女生虽然有两个环境比较优越,但她们还比较低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平常一起出去吃饭还是都是AA制,我觉得这样挺好的,我家虽然不富裕,但我也不想占同学便宜,不想欠人人情。
寝室里面只有新疆美女和玲子每天起床化妆就要花一个小时,其他人都是淡妆15分钟搞定,只有我一个人从来不化妆,就是洗面奶加郁美净。
所以我早上起床也是最快的一个,我觉得我来大学是学知识的,不是来比美的,虽然妈妈也提醒我大学了要注重仪容仪表,但我还是不习惯像室友那样每天早上桌子上瓶瓶罐罐一大堆,对于我来说看见那些我都觉得头发昏。
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先考计算机四级,再考普通话,然后再考教师证,姑妈说现在大学里面能考的证最好都考上,以后对毕业之后找工作有好处。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大学毕业不要挂科,能顺顺利利拿到本科毕业证就可以了,至于什么考研都是后话了。
虽然在寝室里面好像属我家庭环境最差了,但我丝毫没有觉得我比室友低人一头。
我觉得爸爸妈妈能让我读现在这个学费昂贵的民办大学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要在这四年里面努力学有所成对得住爸妈的付出才能回报她们的付出。
以上是我大女儿大学的生活近况,虽然我们家要比她那些室友环境要差很多,开始听她说她室友的花销我还担心女儿会学会攀比,会有自卑心理。
结果却是她一直非常积极乐观的在学习和生活。
即使她知道她的室友剪个头发花550眼睛都不眨,星期六星期天随便出去玩一下吃一餐300,500的。
她也从来不羡慕,觉得有时间自己多复习一下自己听不懂的化学课,有多余的时间多睡个美容觉就很舒服了。
之前她还担心期中化学会不及格,因为她觉得她完全听不懂,最后期中成绩出来她考了87分,她终于有信心继续完成后面的学业了。
女儿上大学我给她买的床单被套还有遮光蚊帐都是网上买的最便宜的,笔记本电脑也只买了一个普通的5200左右的,手机还是高中买的一个1400的用了三年也没有换。
还是上次她跟室友去博物馆拍视频作业拍不了,用室友的手机拍的,结果她忘记保存导致她手机里面找不到那个视频作业,才告诉我们她手机内存不够。
我问她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手机内存不够用?她说担心说了我们也不会买,因为她知道她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就让我们压力很大了。
所以手机能用只要不卡她就一直用,甚至开学之前给她买笔记本她也是建议我给她买一个二手电脑。
我怕买个二手电脑经常坏就还是坚持给她买了一个新笔记本电脑。
她也不像我一个同事的女儿,笔记本要最贵的,手机要苹果的,鞋子低于1000的不穿。
所以我觉得大女儿现在的三观挺正的,而且也很自信,阳光大气,丝毫没有被家庭环境不如同学而萎靡不振,反而学习劲头十足,每次跟她视频她都是在埋头做作业。
学习努力程度远远超过曾经初三备考的努力程度。
所以我一直觉得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心理比培养一个有才的孩子更难能可贵。
所谓德才兼备,首先是把德排第一位的,没有德后面再高的才都等于0,所以现在不管学校还是家长都应该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全部心思都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上。
在大学时,我们寝室8个女孩,来自4种家庭类型。
第一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裕家庭。
家就在学校附近的雪儿,爷爷奶奶曾经是军工企业的大领导,父母是公务员下海。她家在省城有一条商业街,光是房产就有20几处,在很多旅游景点都有自己家的房子,在三亚有一座海边别墅。
雪儿是省城最有名的中学毕业,她自嘲地说:“班上80%的人都考上了985/211,我是女生中考得最差的一个。爷爷奶奶不同意我出国留学,于是只好来到这个破学校。”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一出生就已经在罗马了。
第二种是父母经商的有钱人家。
阿玲和咪咪父母都是经商的,家里都很有钱。阿玲家开着连锁超市,她家在好几个城市都开有连锁店,共有80多家连锁店。
咪咪父母从事外贸生意。常年在各个国家穿梭,咪咪从小就跟着父母去过很多国家,她说世界上有一大半的国家她都去过。她的英语非常好,中学时就已经翻译出版了2本书,她说以后要做一个专职翻译。
第三种是衣食无忧的工薪家庭。
1、花花的父母是税务局公务员,家里不是很有钱,但也不差钱。花花很喜欢画画,尤其是漫画,她说自己的漫画还得过市里二等奖。
2、阿兰的父亲做小生意,母亲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财务总监。阿兰很喜欢学习,在我们还懵懂无知的时候,阿兰已经开始考会计证、计算机等级证之类的证书了。
四、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
小芳、东儿和我,我们仨来自农村,小芳和我家里都不富裕,勉强能供我们上学,而且我们两人都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人,成绩不好不坏,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喜欢看小说。
东儿来自大山深处,她是他们村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她的学费全是贷款,从入学第一周开始,她就奔波于各种打工。
在班上,雪儿是班长,花花是文娱委员,阿兰是学习委员,东儿是女生体育委员,我们寝室差不多把班委干部包揽了。
在寝室床位很有意思,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安排。
花花和雪儿是上下铺,雪儿经常回家住,花花也经常不在寝室住。
咪咪和阿玲是上下铺,咪咪和阿玲家都很有钱,她们穿的用得都很高档,自然而然的她俩经常同进同出。
她们去逛街,咪咪买一条裙子3000多,阿玲买了一套化妆品2800多。
她们回来后说起,我和小芳都咂舌,我两一个月只有500元的生活费,一学期生活费都不到3000元。
东儿和阿兰是上下铺,东儿和阿兰很爱学习,她们经常一起讨论学习问题,后来更是一起出去打工。
我和小芳是上下铺,而且我和小芳长期守寝室。
周末室友们要么出去逛街,要么出去学习打工,而我和小芳就躺在床上看小说。
我们这个寝室一片安宁,非常和谐。
这种和谐一直维持到了大二。到大二的时候,我们学校百年庆典,有其他学校老师来参加,还有电视台录播。学校非常重视,要求校园和寝室都要装扮一下,还要求每个班至少要表演一个节目。
班长要求每人交100元的班费来装扮教室,寝室里花花设计了一个豪华方案,准备把我们寝室打造成整个学校最好看的寝室,因为这样说不定到时候就会被录播上电视。于是她要求每个室友交300元。
我和小芳都反对,我们一个月才500元,刚刚交了班费100,如果再交300,那我们只有去喝西北风了。
东儿和阿兰也不同意,她们都觉得没必要做得那么花哨,只要中规中矩地打扫干净,简单装饰一下就行。阿兰提议一个人50元就够了。
“50能做什么?”花花尖叫着说。
咪咪和阿玲也觉得50太少了,说她们有时候一顿饭都不止50。
雪儿觉得无所谓,她要忙着教室布置和演出的事,就直接给了300元,让花花做主。
最后还是咪咪和阿玲商量后决定,让我、小芳和东儿我们三人一人出100,她们两人多出600。
她们不仅在寝室里摆上了穿衣镜,地上铺了地毯,还统一了所有洗漱用品。
最终我们寝室也没能上电视,还被寝室管理员批评了一顿,说我们铺张浪费。
那学期过后,花花就搬走了,我们寝室就剩下7个人。
大三的时候,咪咪和阿玲在校外租房住,寝室里就剩下四人了。接着阿兰和东儿在校外找了几份兼职会计工作,她们也在外面租了房。只有在考试的时候她们四人才会回寝室居住。
如今我们毕业15年了,雪儿在父母的介绍下,嫁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过着富太太的生活,有时候从朋友圈里能看到她相夫教子的美满日常。
咪咪毕业后从事了自己喜欢的翻译工作,后来嫁了一个大学教授,偶尔还能看到她翻译的书出版了。
阿玲回家继承了父母的连锁店,成了一个女强人。听说她结婚后,因为太忙与老公聚少离多,感情出现变故,离婚了。
花花在学校的时候就认识一个有钱人,后来分手了。她嫁给了一个老外,现在在国外生活。
最厉害的是东儿和阿兰,她们毕业后就自己开了一家代记账公司,后来越做越大。现在她们有自己不仅做审计、资产评估、涉税服务还接一些海外服务。
小芳回到了他们当地财政局工作,嫁了一个公务员,现在他老公已经是卫生局局长,她也升职到了副部长,有一个可爱的女儿,一个幸福的家。
我依然是普普通通的,不上不下,每月挣着近万元的工资,还要为房贷发愁。
有人说:“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毕业后,换来换去的工作,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基本稳定,人生开始定型了。如今我们都是奔四的人了,我发现自己就是再奋斗20年都不能和她们坐在一起喝咖啡。
或许以前我还会自卑,还会失落,但今天我不会了。因为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就像冰心说的:“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牺牲的血雨。”别人享受的一切都是自己奋斗来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们不要和别人比,要和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人生就不是停滞不前的。
用查理·芒格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想要拥有什么东西,首先要让自己配得上它,而人之所以有烦恼,那是因为你的能力撑不起你的野心。愿大家都能拥有你想拥有的!
亲身经历过,才明白其中的辛酸。我们宿舍六个人,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注定这四年将在各种矛盾和争吵中度过,那个年纪的我们,仿佛有一种无法调解的隔阂。
直到现在也没有彻底改变,也许我需要用一生的努力,去缩小彼此之间的差距,
2008年,我考上了山东的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虽然学校名不见经传,但我却是当年村子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
从没出过县城的我,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待,但却想不到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我就被深深地上了一课。
新生入学,同样是报到,但却存在着天壤之别。
我们学校的学生宿舍是六人间,三张床,上下铺,有一个独立卫生间,宿舍中间放一台长桌,房顶有两个军绿色的摇头扇,这几乎是宿舍的全部设施。虽然有些简陋,但对我这个从农村过来,没住过楼房的人来讲,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正式报到的那一天,我们宿舍六个人只到了其中五个。分别是来自安徽的老大,青岛的老三,济南本地的老四,浙江的老五和福建的老六。我排老二,来自苏北农村。
我是第一个到宿舍的,所以正好目睹了宿舍其他人的全部情况,也见识了不同家庭对孩子上大学的态度以及各个家庭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老大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是仅次于我之后第一个到宿舍的。记得是他父亲送他来报到,穿着十分普通,一看就是从农村家庭出来的。老大的脸上并没有上大学的喜悦,反而是他的父亲总带着笑容。
我虽然没见过世面,而且也不善于打交道,但毕竟以后都在一个宿舍,所以就硬着头皮和他们父子俩打了声招呼。
老大的父亲十分热情地回应我,还从手提包里拿出几个苹果递给我,说是自己家种的,可甜了。
我本想拒绝,但是叔叔却直接放在我手上,我也不再客气。只是老大并没有和我聊天的欲望,随口应了一声就转身铺床去了。后来才知道,老大成绩一直很好,但是一到考场就紧张,连续两年都没能正常发挥自己的实力,来读这个二本院校心中很不甘心。
老三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身高180cm,戴着一顶帽子,一看就是特别爱打篮球的那种打扮。本来男生之间并不会关注对方皮肤咋样,但是我却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几眼,那时我才知道原来男生也可以如此细皮嫩肉。
别人上大学,一般都是一个家长送,最多是父母一起送。可是,老三是全家出动,父母、妹妹以及爷爷奶奶全部都来了,而且是开着私家车来的。后来我才知道那台并不起眼的商务车,名字叫埃尔法,起步价80多万。
到宿舍后,老三坚持挑了一个下铺,他说懒得爬上爬下。让我惊讶的不仅是人家全家都来送他上学,还有他们家里人看到宿舍内的设施时那惊讶的眼神。
当天下午,老大家里人就在学校附近给他租了一个一室一厅的公寓,虽然只有30多平,但是租金却高达1800元一个月,几乎是我一学年的生活费。
老五是个十分健谈的人,和谁都是自来熟,到宿舍后就十分自然地介绍自己的父母,然后挨个和大家打招呼。从他的谈吐和满身的名牌就能看得出,他也是一个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家庭中。
不像我们这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那样扭扭捏捏,不知道以怎样的方式去和别人沟通。当然最缺少的,还有老五身上透出的那种自信。
老六是家里的独子,和父母一起来的。当时还不了解为什么他们的行李箱上都贴着各种各样的标签,直到上班后坐飞机出差,我才知道原来那是坐飞机时航空公司的各种检查标志。
老六比我整整小了两岁,他父亲是国企领导,母亲是一名大学教师,应该算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
虽然家庭条件不错,但是显得比较低调,他们一家是坐火车过来的,在火车上睡了两天,到宿舍后能够感觉明显有些疲惫。
但是老六和父母都很有涵养,没有高高在上的那种架子,这种深入骨子里的教养在以后四年的大学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等到晚上十点,也不见老四的身影,我们都不知道这位素未谋面的同学去哪了。直到第二天在班级教室,我们才见到这位一直没去寝室的室友。
原来他是济南本地人,家离学校只有两个街区的距离,报到当天,他按照流程报到后就直接回家了,连宿舍都没进。
老四是我们这个宿舍里最有人生规划的一个,从入学第一天开始,他就做好出国留学的准备。对他来讲,我们都是他人生中的匆匆过客,宿舍只是他学习累了后的休息场所,如果我们不主动和他说话,他绝不会主动和我们聊天。
他的任务只有一个,保证各科成绩名列前茅,早点通过托福雅思考试,拿到国外大学研究生通知书,其它的都可有可无。
我是第一个到宿舍的,不是因为我家到学校近,而是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从小到大,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在县城读书期间,除了学校和车站,哪里也没去过。而一辈子农民的父母也没出过远门,再加上父亲也生性木纳,对出远门也充满排斥。
所以,他就找到常年在外开大车的三叔,让三叔哪天去山东拉货,顺路就把我送到济南去。
所以,我提前三天就跟着三叔的卡车来到学校,因为还要送货,三叔当天就匆匆忙忙地开车走了。而我被学校安排在临时住所住了三个晚上。
报到的那一天,我早早地收拾好行李,搬到宿舍。说行李,其实也没什么东西,就一床被子和一个床垫子,还有几件衣服和暖瓶盆子,这就是我的全部家当。
而老五和老六,因为担心北方冷得早,连羽绒服都带过来了。那时我就发现,同样是大学入学,但每个家庭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不仅是有没有钱这么简单,还映射出不同家庭之间文化和能力之间的差异。纵使我曾经是班级里的优等生,从不在意自己出身卑微,家庭贫穷,但是在这里,我却感受到一股难以逾越的无奈,萌生了让自己都无法接受的自卑。
而这种无奈和自卑,在大学四年的时间里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消费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
2008年,最流行的手机是诺基亚,其次是三星,那时候小米还没有发布1999元的小米1。我们宿舍六个人,有五个是有手机的,而且清一色的诺基亚,只有我没有手机。
老大的手机是诺基亚中最便宜的那种,黑白屏,只能打电话和玩贪吃蛇。据说在复读的时候,他就用这台手机,一直用到大学结束。
老三和老五像是提前商量好一样,都用的N76翻盖手机,当拿出来时他俩才发现彼此手机是同一型号,还颇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惺惺相惜的感觉。最后两个人相互交换了购买的价格,我只记得是3000多块钱。当时,我一言不发,只静静地听着,心跳加速,感受着这价格所带来的触动。
老四那会基本不在宿舍,具体是什么手机我也不记得了,他说是他爸爸用剩下的旧手机,也没多说。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不愿意和我们多说一句,充满了神秘感。
如果说有手机还不足以区分富人和穷人,那拥有一台电脑,则是有钱人的标配了。
老三和老五在开学时就有了电脑,老六是大二时买的电脑,都是那种很薄的笔记本,而在此之前,我唯一接触电脑的机会就是高中时候的计算机课,还是那种很厚重的台式机。
而我和老大两个人到大学毕业都没买电脑,一直到工作的第二年,还完所有的助学贷款后,我才拥有一台私人电脑。
在那会,有电脑的人,总感觉比别人要高人一等。后来,仔细想想,都是自卑在作祟,别人并没有说任何伤害我的话,也没有看不起我的意思,只是那种来自骨子里的自卑使然,让我不得不把自己放在卑微的后头,别人随便一句没有任何情绪的话,都让我揣摩半天,是不是我的自卑被别人发现了,敏感而脆弱。
相比较而言,老大则表现得更自然,也更有农民身上的那种倔强,让我十分佩服。因为家庭条件相似,老大的坚韧给我很大的鼓励,如果没有他无形中塑造的榜样,我很可能就被无尽的攀比心淹没,永远也走不出来。
上大学时,我本来是想申请助学贷款的,可是憨厚老实的父亲怕我申请贷款有太大的压力。也担心我在学校里被别人笑话,所以咬牙借钱也要把学费给我交上。其实,这并不是有骨气的表现,反而恰恰相反,越是在意别人的眼光的人越自卑。
后来和老大熟了,我才知道老大从大一就开始申请助学金,而且他还很自豪地说,等大学毕业后要凭借自己的努力把贷款还清,这种自强的精神给我很大的触动。
大二,我不顾家人反对申请了助学贷款,而且还和老大一起申请了贫困生补助金,每学期1000元。再加上自己平时还在外面兼职做家教和服务生,从大二开始我就没跟家里伸手要过钱。
当然,为了拿这贫困生补助金,我在学校食堂吃饭时,每顿饭没超过2.5元。
当时,我们学校有三个食堂,其中第三食堂的饭菜质量最好,价格也最贵。我和老大之外的其它四个人,几乎每顿都在第三食堂吃饭。只有我们俩,从没迈进第三食堂一步,我们担心被冠以骗补的名号,次年失去补助金。
就算在校园之外,我们也不敢大手大脚。大三暑假,因为大四就面临考验、实习或者找工作,大家肯定聚少离多,所以老六就呼吁出去吃顿饭。在去哪吃饭这个问题上,大家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争执。
老三和老五建议去市里一家风味餐厅,他俩说之前去过几次,味道还不错,而且环境也比较好。老六表示同意,觉得好不容易出去聚一次,去好点的地方也不为过。
老四找了个可有可无的借口搪塞过去,说自己去不了,对此我们也见怪不怪。
当时我和老大真的是囊肿羞涩,又怕其他同学在背后指手画脚,所以我俩就表示那地方消费水平太高了,还是换个地方吧。其实,这是我们几个第一次共同出去吃饭,在此之前老三和老五喊我们几次,我们都没去过。
而这一次,毕竟是毕业前的一次聚餐,我和老大还是如此决绝,有些不给别人面子。所以他俩也就不客气地说出了压抑在心里许久的话。
我清晰地记得,老三说:“每次叫你们出去,你们都不去,不就是怕花钱吗?我们都是一个宿舍的兄弟,不会要求AA,我介绍的地方,我来买单不就行了,何必如此扭扭捏捏呢?你们不觉得这样很扫兴吗?
老大并不以为然,直接反驳:不要用你那颐指气使的语气和我说话,你养尊处优的日子过惯了,没有必要认为别人也能心安理得地要一顿饭花100元。而且我们也不需要你理所当然地买单,谁也不欠谁的。
如果再继续这样争执下去,这次聚餐很可能就半路夭折了,好在老六及时站出来,制止了从床上坐起来的老三。
最后在老六的建议下,大家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吃完了这顿饭。这一次,老大史无前例地要了一瓶啤酒,然后和老三碰了杯,互相说了几句道歉的话。
那时候大家的感情还是挺不错的,只是各自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处的境遇也完全不同,没有对与错可言,只有负担的起和负担不起的区别。
吃完这次饭后,大家聚在一起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老大早出晚归,埋头学习。老三大多数时间在宿舍里玩游戏,时常熬通宵,偶尔出去打打篮球,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老四一如既往地神出鬼没,只有快到熄灯的时间才回来。老五则选择去一家大型企业实习,偶尔回来一趟。我和老六忙着投简历找工作,时常去参加其它学校的招聘会,陆陆续续也拿了几个offer。
大学毕业,脱离禁锢后的少年只有努力去摆脱平庸,仅此而已。
毕业后,老大顺利考上了山东最好的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后如愿以偿回到合肥,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现在已是一名主管。
和他聊过几次,因为太过要强,一直想凭借自己的努力买房,所以到2018年才攒够首付买了第一套房子,错过了2015年最佳的买房时期,每个月的还款压力并不小。
再加上自己又没有关系和背景,在单位里基本上提拔无望了。说到这里,总能听出老大话语中的那种无力改变现状的无奈。用他的话说,如果早几年买房,压力会小很多。如果自己能放下那份自负,多走动走动,以后的路可能会更宽,但是要强这么多年,最终依然输给了眼界和自我。
老三大学毕业后,混完毕业证就直接回家了,连工作都没找。现在在父亲的公司里工作,估计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一家拥有几百名员工的公司总经理。听老五说,老三家在青岛有3套别墅,普通的住房不下十套。
有些人从出生时就含着金钥匙,用这句话来形容老三应该一点也不为过。纵使别人辛辛苦苦工作几辈子,可能也达不到他现在的高度。
老四不负众望,在大四时拿到了美国知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作为英语四级680分,六级600分,托福107分的大神,我们一直只有仰望的份。毕业后老四留在了美国,前几年把他父母也接过去了,几乎没了消息。
老五毕业后去了上海,在一家大型汽车企业上班,凭借殷实的家底,在父母的帮衬下,工作一年后就在上海买了一套三居室。可以说刚毕业,就已经拥有了我们这辈子都无法企及的生活。
现在一儿一女,每天朝九晚五,过得轻松自在。我们偶尔和他开玩笑,还上啥班,回去跟父母做生意多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做生意风险大,不如上班来得踏实。都说浙江人都会做生意,我们都说他是最不像浙江人的浙江人。
最安稳的应该是老六了,毕业时,他放弃了济南几家企业的offer,回到福建,进入他父亲所在的那家国企。
工作一年后,又考上了当地的公务员。那会的公务员考试不像现在这么难,借助在国企工作压力小,时间多的有利条件,第一次考试就上岸了。这是知识的力量和所处圈子的眼界所决定的,是他的眼界,也是他父母的眼界。
平时在群里最活跃的就是他,往往也只有他打开聊天的话题,如果不是他的存在,可能这个群就会一直寂静下午,永远也不会有未读消息。
我算是宿舍里混得最一般的那一个,毕业后留在济南一家地方国企工作,也算是端上了铁饭碗。但是工作三年后,因为想回老家,就放弃了国企的工作,进入一家合资企业。进入合资企业后才发现原来国企里的工作有多么舒服,所以,兜兜转转又跳到了当地一家国企。
就在这三跳两不跳的过程中,错失了几次提拔的机会,现在勉强混个主管,但是因为缺少人脉,而且本身在这家企业工作年限少,工作开展起来并不顺利。
好在我天生就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也缺乏老大那种要强,前几年趁着房价较低,东拼西凑买了几套房子,现在借款也还得差不多了,也算是衣食无忧。
写在最后
大学毕业至今,已经是第十年。在这十年里我们各奔东西,过着不同的生活。
平时联系并不多,只是偶尔在群里聊聊天,但也都是有一句没一句。毕业时,那句“以后一定要多聚聚,四年的兄弟情一定要珍惜”已经犹如校园里那脱落的墙皮,早就被岁月冲刷得一干二净。
大家生活在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城市,现在又有了家庭和孩子,真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筹划聚会。话说回来,如果真要聚在一起,还有共同语言吗?
这句话时常回荡在我的脑海里,不知道宿舍的另外五位兄弟是否有同样的疑问。
我们宿舍共计八个人,五个河北的,一个四川一个山东一个甘肃的,我们七个人家庭条件差不多,都是农村出来的,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太好,但负担我们的学费和生活费还是可以的,但宿舍的甘肃同学的求学之路让我见到贫困家庭的无奈和自卑。
记得刚入学报道的时候,他就带着一个化肥袋子过来的,身上穿的衣服都已经洗的发白也不知道穿了多长时间了,脚上穿的是那种绿色的胶鞋,也没有穿袜子,他一进宿舍我们还以为是农民工走错地方了。他黝黑的脸庞一看就是那种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也许是贫困造成的自卑,他刚开始的时候和我们几个都不敢说话,即使说话也是那种生涩难懂的方言,普通话一句也说不成,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才大概了解了他的基本情况。
他家是甘肃一个贫困的农村,他是家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哥哥为了让他上学而早早的辍学打工去了,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没有其它的经济收入仅靠种地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上大学的学费是父亲借了一圈才凑够的,但他的生活费依然没有着落,如果不是他父亲的坚持他就跟他哥哥一块外出打工去了。上大学后他为了省钱,每天的生活费没有超过五块钱,一日三餐基本上就是买两个馒头回宿舍就着老咸菜和白开水吃,有时干脆就不吃饭,我们几个知道他的情况后每次都是轮流给他带一份饭,每次给他的时候他的眼里都是含着泪水吃下的。开学过了一个多月后,辅导员帮他找了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就是给学校食堂搬运燃气罐,只要肯卖力气肯吃苦,利用中午午休的时间干活,一个月下来有四五百块钱的收入。记得他第一次领了工资后,给我们几个每人买了一份饭,他一边吃一边哭着说,以后可以靠自己吃饭了,不用再麻烦我们了,挣的这些钱足够他的生活费了。虽然他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但他挣的这点钱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是捉襟见肘,我们为了不伤他的自尊都是创造一些偶然的机会去帮助他。从那以后他三年的大学生活从未午休过,周六日、寒暑假也是忙着打工攒学费和生活费,三年大学从未回过一次家直到毕业后才回去。三年间他的学费和生活费全是靠自己打工挣的,没有跟父母再要一分钱,有时还往家里寄钱。
虽然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但学习成绩非常的好,毕业后学校推荐他去了新疆的一个油田工作,收入是相当的不错。他参加工作后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他的弟弟妹妹在他的资助下都上了大学并找到了工作,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2009年,我开始了大学生活,在西安。我是山西人,属于晋北地区,父母都是农民。
开学的时候,我一个人带着行李踏上了火车,当时还是那种绿皮的火车,我需要坐14个小时,买的坐票,记得票价59元。售票员看我是去上大学,说学生半价,所以花了29.5元就坐到了西安。
到学校后看大部分学生都是父母送来的,拉着行李箱,和我的编织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找到宿舍后,宿舍里已经有2位穿着时尚的家长在收拾床位,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学生在一边吃东西。我放下行李就开始收拾我的床位,2位家长就问我和谁来的,我如实回答,他们就对我舍友说你看人家,多独立的,你铺个床都铺不好。舍友啃着鸡腿呵呵一笑!
到了人都齐了后,我们互相了解了一下:宿舍4个人,甘肃1个,陕北1个,咸阳1个。
后来慢慢了解了,大概清楚了各自的家庭状况,甘肃和陕北的2个舍友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家庭经济比较好,每月的生活费都在1500元左右。只有我和咸阳的舍友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子弟,父母靠刨地皮艰难过活。
我俩也是最开始熟悉起来的,可能就是老话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吃饭时我俩也是一起去的,我们总是找便宜实惠的饭菜,谁也不会笑话谁。
甘肃和陕北的舍友都抽烟,一个月烟钱大概300块了,快赶上我多半个月的生活费了,他们用的手机都是诺基亚的,一个用的是5300的,一个用的N系列的,我当时没有手机。有时候打个电话就找咸阳的舍友,他用的山寨手机,就是那种大电池大音量带跑马灯的那种手机,用多了我也不好意思,想着自己买个便宜的,但是确实没有多余的钱买。
后来我为了攒钱买手机,自己节衣缩食了好多天,经常泡三鲜伊面吃,这在我的那2位“土豪”舍友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可能向父母开口就有几百上千的零花钱,可是我不行,父母挣到几百块钱都很不容易。我现在还经常回味起那段吃泡面的岁月,觉得那时的三鲜伊面味道真好,工作后也专门买过三鲜伊面,但是味道已经变了。
我们宿舍的穿衣也是格格不入,2位“土豪”舍友都是阿迪耐克,我俩则是一些便宜的地摊货,为了买到便宜的衣服,有一回还跑到了西安的康复路。那里我花了20块钱买了2件短袖,回来看商标,一件阿迪一件CK的,那时候感觉真值。
到大一下学期,甘肃和陕北的舍友都谈了女朋友,他们父母给他们的生活费更多了,我则压根不敢想象谈对象的事,我觉得太费钱。
一次在食堂买饭,人比较多,一个女生掏饭卡时不小心把50块钱掉了,她没有察觉,我过去提醒了她,她说声谢谢,抬起头来后看到她的眼睛真好看,弯弯的,然后我去打饭了。后来在图书馆又碰到了,她主动和我打了招呼,我们也就是这样慢慢熟悉的。
后来我们经常一起在图书馆学习,慢慢的也知道了一些情况,她家本地的,父亲是做生意的,母亲在医院工作,她上面还有个姐姐。
我当时对学业看得比较重,每次在图书馆都是努力学习知识,她也经常问我一些学习上的事,我尽可能的给她讲清楚。大一学期末她约我第二天晚上去吃饭,我突然很赧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清楚自己的经济状况,哪怕人家不要我付钱我也不能不意思一下,可是我真的没有多余的钱。我就慌称期末了要复习,可能没时间,一溜烟的跑回了宿舍。那天很难受,没钱是那么的痛苦,我知道,我自卑了。
暑假期间就赶紧打工挣学费,在工地上干了26天,一天60块,后来又去了饭店。大二开学第一天,宿舍里面聊起来,2位土豪舍友都是去旅游了或者见女朋友去了,咸阳舍友帮父母弄了果园。当时感慨,有钱人家真好!至于她,后来再在图书馆见面时她先说了句,你晒黑了!满脸心疼,但是我还是不敢接受,有句话叫门当户对,我们肯定不是,后来我们成了普通朋友。
我越发的努力,毕业后找到了工作,现在也越来越好,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也安享晚年,觉得这样也挺好!
贫穷是一时的,只要积极面对,努力工作,你终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我的亲身经历,我是08年上的大学。
寝室里一共住6个人,三个安徽的,三个温州本地的。
6个人都是90后,年纪差别不大,可是家庭条件却差的远了……
先说A吧,温州市区人,家里独生女,大二的时候家里就给买车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20来万的车,孩子才上大学说买就买。08年好像才出iPhone4,A家里爸爸带着她去买,结果没几天手机丢了没找回来,A哭着跟家里人说,没几天她爸爸又带着去买了一个新的!
每到周五下午,A的爸妈就从市区开车来带她回家,攒了一个星期要洗的衣服也收拾打包带回家。
B也是温州市区人,也是家里独生女,但是家里没有像A这般宠溺,相对独立,但是也是被全家的爱包围着,第一天分寝室的时候也是在爸爸妈妈的拥簇下,来到寝室,爸爸妈妈鞍前马后,床铺收拾的稳稳妥妥才离开。
C就是我自己,温州下属县来的,农村户口,妈妈送我来的学校,因为家里离学校也不太远,妈妈也没有很担心,因为想回家的话周末也可以回去。
A的生活费每个月2000,爸妈还时不时买零食买好吃的送来。B的生活费1500,每个周末回家。我每个月1000块,满打满算省着点花也还好够。
D是安徽南部城市来的,离江苏比较近,家里爸妈双职工,也是独生女,来上学的时候爸妈开车送到温州,陪着孩子适应了两天才走,离开的时候D偷偷躲被窝哭了两个晚上,后来陌生的城市也带给她很多新鲜感,没多久也适应了。D和爸妈每天都打电话,事无巨细的跟爸妈分享,周末在寝室点点外卖或者和本地同学出去玩,也过的很快乐。
E是安徽靠北边的城市来的,吃饭的喜好方面就和我们差别较大,爱吃面食,E家里条件也一般,和我差不多,家里都还有个弟弟还在上学,所以除了必要的生活费也没有多余的钱可支配。
F也是安徽靠北边来的,她在家排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弟弟,姐姐弟弟都在上学,父母是传统农民,一辈子都是守着一亩三分天田,没有多余的额外收入,同时养三个孩子上学,压力比较大,每个月家里只能给500块生活费。
一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饭,大家都吃10块钱的套餐,F只能打一份饭和青菜吃。我第一次知道的时候其实心里还是很震撼,因为在我们这个年代,基本没有在吃上面节省过,虽然别的方面爸妈也不太富裕给我太多物质上的满足,但是吃饭总是给足钱,没有让我节省。后来F做兼职赚钱,拿助学补贴,好在她心态乐观,一路积极向上,最后安稳毕业!
我只是想说,就是这样一个寝室,展现出中国不同的家庭背景,中国太大了,南北差距也大,我们6个人代表6种不同的家庭情况,独生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家里孩子多的就懂事更早一些,靠自己更多一些。
也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可言,生而为人,家庭背景不是我们能选择的,只有调整好自己,来什么就接受什么,再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去书写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