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nmw是什么品牌?《闲情偶寄》的作者?

2天前 (01-20 03:18)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72464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44929
  • 回复0
楼主

jounmw是什么品牌?

jounmw是国产品牌。

jounmw1996年成立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成都武汉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是国内领先的整合营销传播服务机构。

jounmw是中国数字营销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CAA(中国广告协会)互联网广告委员会常务委员单位、中国内容营销委员会理事单位、CIPRA(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理事单位、PRGC(公共关系与全球化传播协作 联盟)理事企业。

jounmw是什么品牌?《闲情偶寄》的作者?

《闲情偶寄》的作者?

  李渔(1611—1680年),原名仙侣,号天征,后改名渔,字笠翁,1字笠鸿、谪凡。  李渔祖籍在浙江兰溪下李村,生于雉皋(即今江苏如皋)。李渔是明末清初1位杰出的戏曲 和小说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对茶事有多方面的表现。  《明珠记·煎茶》的剧情中,3十多名宫女往皇陵祭扫,途经长乐驿。这个驿站的驿官喊王仙客,听说他的未婚妻亦在其中,便侨装妆扮,化妆成煎茶女子,打探消息。王仙客坐拥茶炉煎茶,待机而行,恰逢其未婚妻要食茶,他便趁机而得到了会面。在其中,煎茶和食茶成了剧情发展的重要线索,茶,成了促进王仙客和其未婚妻情感的重要媒介。  李渔小说《夺锦楼》第1回“生2女连食4家茶,娶双妻反合孤鸾命”。说的是鱼行老板钱小江与妻子边氏有两个极为标致的女儿,可是夫妻两却像仇敌1般。钱小江要把女儿许人,专断独行,边氏要招女婿,又不与丈夫通气。两从各自瞒天过海,致使两个女儿食了4家的“茶”。“食茶”,就是指女子受了聘礼。明代开始,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食了“茶”,就算是定了亲。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述了不少的品茶体会。其卷4“居室部”中有“茶具”1节,专讲茶具的抉择和茶的贮躲。他认为泡茶器具中阳羡砂壶最妙,但对当时人们过于宝爱紫砂壶而使之脱离了茶饮,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置物 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  他对茶壶的形制与实用的关系,作过仔细的研究:  “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然,1幽便可忧,再幽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1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之叶,进水就好了大片,斟泻之时,纤毫进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亦可疏通,不似武夷9曲之难力导也”。  李渔论饮茶,讲求艺术与实用的统1,他的记载和论述,对后人有很大的启发。  李渔(1611~1679年),清代戏曲理论家、戏剧作家。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浙江兰溪人。著有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10种、小说《十2楼》等15篇和《闲情偶寄》等多种著作。  《闲情偶寄》为李渔重要著作之1。内容包含戏曲理论、饮食、营造、园艺、养生等。在中国世代相传雅文化中享有很高声誉,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名列“中国名士8大奇著”之首。  《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他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正表现了中国世代相传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闲情偶寄》文字清新隽永,叙述娓娓动人,读后留香齿颊,余味道无穷。周作人先生对此书推崇备至,认为本书唯1缺憾中在于没能涉及老年生活,否则必有奇文妙论。总之,《闲情偶寄》不仅熏陶、影响了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党等1大批现代散文大师,开现代生活美文之先河,而且对我们今天提高生活品位、营造艺术的人生氛围仍有极大的借鉴价值。  蔬食第1  ……  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草衣木食①,上古之风,人能疏远肥腻,食蔬蕨而甜之,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②。是犹作羲皇之民③,鼓唐虞之腹④,与崇尚古玩同1致也。所怪于世者,弃美名不居,而故异端其说,谓佛法如果,是则谬矣。吾辑《饮馔》1卷,后肉食而首蔬菜,1以崇俭,1以复古;至重宰割而惜生命,又其念兹在兹,而不忍或忘者矣。  【注释】  ① 草衣木食:以草为衣,以木为食。  ② 腹中菜园不使羊来踏跛:羊,代表肉食。全句意为:不使腹中蔬菜受肉腥践踏。  ③ 羲皇:即伏羲氏,古传说中“3皇”之1。  ④ 唐虞:即唐尧、虞舜,皆为古传说中的“5 帝”。  笋  论蔬食之美者,曰清,曰洁,曰芳馥,曰松脆而已矣。不知其至美所在,能居肉食之上者,只在1字之鲜。《记》曰:“甜受和,白受摘。”①鲜即甜之所从出也,此种供奉,惟山僧野老躬治园圃者,得以有之,城市之间卖菜佣求活者,不得与焉。  然他种蔬食,不论城市山林,凡宅旁有圃者,旋摘旋烹,亦能时有其乐。至于笋之1物,则断断宜在山林,城市所产者,任尔芳鲜,终是笋之剩义。此蔬食中第1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1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购于市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食笋之法多端,不能悉纪,请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茹斋者②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以之伴荤,则牛羊鸡鸭等物,皆非所宜,独宜于豕,又独宜于肥。肥非欲其腻也,肉之肥者能甜,甜味进笋则不见其甜,但觉其鲜之至也。烹之既熟,肥肉尽当往之,即汁亦不宜多存,存其半而益以清汤。调和之物,惟醋与酒。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笋之为物,不止孤行并用各见其美 ,凡食物中无论荤素,皆当用作调和。菜中之笋与药中之甜草,同是必需之物,有此则诸味皆鲜,但不当用其渣滓,而用其精液。疱之人善治具者,凡有焯笋之汤,悉留不往,每作1馔,必以和之,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者在也。  《本草》中所载诸食物,益人者不尽可口,可口者未必益人,求能两檀其长者,莫过于此。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注释】  ① 甜受和,白受摘:出自《礼记》,意为甜美的的东西轻易调味,雪白的东西轻易着色。  ② 茹斋者:食斋饭素食的人。茹:食。  蕈①  求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蕈之为物也,无根无蒂,突然而生,盖山川草木之气,结而成形者也。然有形而无体,凡物有体者必有渣滓,既无渣滓,是无体也。无体之物,犹未离乎气也。食此物者,犹吸山川草木之气,未有无益于人者也。  其有毒而能杀人者,《本草》云以蛇虫行之故。予曰:不然。蕈大几何,蛇虫能行其上?况又极弱极脆而不能载乎!盖地之下有蛇虫,蕈生其上,适为毒气所钟,故能害人。毒气所钟者能害人,则为清虚气所钟者,其能益人可知矣。世人辨之原有法,苟非有毒,食之最宜。此物素食固佳,伴以少量荤食尤佳,盖蕈之香有限,而汁之鲜味无穷。  【注释】  ① 蕈:伞菌1类植物,无毒的可供食用,如香茹、蘑菇。  莼①  陆之蕈,水之莼,皆清虚妙物也。予尝以2物作羹,和以蟹之黄,鱼之助,名曰:“4美羹”。座客食而甜之曰:“今而后,无下箸处矣!”  【注释】  ① 莼:又称:“莼菜”、“水葵”,水生宿根草木植物,春夏摘的嫩叶可做“莼羹”,味鲜美。明代袁中郎有文记莼说:“其根如荷,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丫如再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其冻如冰,如白胶,附枝叶间,清液冷冷欲滴。其味香粹滑柔,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半日而味变,1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  菜  世人制菜之法,可称百怪千奇,自新奇以至于腌糟酱腊,无1不曲尽奇能,务求至美,独于起根发轫①之事缺焉不讲,予甚惑之。其事维何?有8字诀云:“摘之务鲜,洗之务净。”务鲜之论,已悉前篇。  蔬食之最净者,曰笋,曰蕈,曰豆芽;其最秽者,则莫如家种之菜,灌肥之际,必连根带叶而浇之;随浇随摘,随摘随食,其间清浊,多有不可问者。洗菜之人,不过浸进水中,左历数漉,其事毕矣。熟知污秽之湿者可往,干者难往,日积月累之粪,岂顷刻数漉之所能尽哉?故洗菜务得其法,并须务得其人。以懒人、性急之人洗菜,犹之乎弗洗也。  洗菜之法,进水宜久,久则干者浸透而易往;洗叶用刷,刷则高低曲折处皆可到,始能涤尽无遗。若是则菜之本质净矣。本质净而后可加作料,可尽人工,不然是先以污秽作调和,虽有百和之香,能敌1星之臭乎?噫,富室大家食指繁盛者,欲保其不食污秽,难矣哉!  菜类甚多,杰出者则数黄芽。此菜萃于京师,而产于安肃②,谓之“安肃菜”,此第1品也。每株大者可数斤,食之可忘肉味。不得已而思其次,其惟白下之水芹乎?予自移居白门,每食菜、食葡萄,辄思都门;食笋、食鸡豆,辄思武陵③。物之美者,犹令人第食不忘,况为适馆授餐之人乎?  菜有色相最奇,而为《本草》、《食物志》诸书之所不载者,则西秦所产之头发菜是也。予以秦客,传食于塞上诸侯,1日脂车将发,见坑上有物,俨然乱发1卷,谬谓婢子栉发所遗,将欲委之而往。婢子曰:“不然。群公所饷这物也。”询之土人,知为头发菜。浸以滚水,拌之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等菜。携回饷客,无不奇之,谓珍错中所未见。此物产于河西④,为值甚贱,凡适秦者皆争购异物,因其贱物之中,其可贵者不知凡几,焉得人人物色之?发菜之得至江南,亦千载1时之至幸也。  【注释】  ① 起根发轫:轫,车闸;发轫,拉开车闸,车开始运行。其与“起根”同指事情刚开始,这里指制造菜肴的第1步:择菜和洗菜。  ② 安肃:明代县名,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  ③ 武陵:古代县名,治所在今之湖南常德市。  ④ 河西:唐代方镇名,治所在凉州(今甜肃武威),辖境相当于今甜肃省河西走廊。  瓜茄·瓠芋·山药①  瓜茄瓠芋诸物,菜之结而为实者也。实则不止当菜,兼作饭矣。增1簋菜,可省数合粮者,诸物是也。1事两用,何俭如之?贫家购此同于籴粟。但食之各有其法,煮冬瓜丝瓜忌太生,煮王瓜甜瓜忌太熟;煮茄瓠利用酱醋而不宜于盐;煮芋不可无物伴之,盖芋之本身无味,借他物以成其味者也;山药则孤行并用无所不宜,并油盐酱醋不设,亦能自呈其美,乃蔬食中之通材也。  【注释】  ① 瓠芋:瓠,即瓠瓜,又喊“扁蒲”,俗称“葫芦”;芋,俗称“芋艿”、“芋头”。  葱·蒜·韭  葱蒜韭3物,菜味之至重者也。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菜能秽人齿颊及肠胃者,葱蒜韭是也。椿头明知其香而食者颇少,葱蒜韭尽识其臭而嗜之者众,其故何欤?以椿头之味虽香而淡,不若葱蒜韭气甚而浓。浓则为时所争尚,甜受其秽而不辞;淡则为世所共遗,自荐其香而弗受。吾于饮食1道,悟善身处世之难。1生绝3物不食,亦未尝多食香椿,殆所谓“夷、惠之间”者乎?  予待3物亦有差。蒜则永禁弗食;葱虽弗食,然亦听作调和;韭则禁其终而不禁其始,芽之初发,非特不臭,且具清香,是其孩提之心之未变也。  萝卜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之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芥辣汁①  菜有具姜桂之性者乎?曰:有,辣芥是也。制辣汁之芥子,陈者绝佳,所谓愈老愈辣是也。以此拌物,无物不佳。食之者如遇正人,如闻谠论②,困者为之起倦,闷者以之豁襟,食中之爽味也。予每食必备,窃比于夫不撤姜也。  【注释】  ① 芥辣汁:芥,芥菜类蔬菜,其茎有辛辣味,可制成芥辣粉和芥辣汁。  ② 谠论:正直的言论。谠,正直。  谷食第2  食之养人,全赖5 谷①。使天上生5 谷而不产他物,则人身之肥而寿也,较此必有过焉;保无疾病相煎、寿夭不齐之患矣。试看鸟之啄食粟,鱼之饮水,皆止靠1物为生,未闻于1物之外,又有为之肴馔酒浆、诸饮杂食者也。乃禽鱼之死,皆死于人,未闻有疾病而死,及天年自尽而死者,是止食1物乃长生久视之道也。人则不幸而为精致腆所误②,多食1物,多受1物之损伤,少禁1时,少安1时之淡泊。其疾病之生,死亡之速,皆饮食太繁,嗜欲过度之所致也。此非人之误,天误之耳。天地生物之初,亦不料其如是,原欲利人口腹,孰意利之反以害之哉!然则人欲自爱其生者,即不能止食1物,亦当稍存其意,而以1物为君。使酒肉虽多,不胜食气,即使为害,当亦不甚烈耳。  【注释】  ① 5 谷:5 种谷物,古时有多种说法,1般指稻、黍、稷、麦、豆。  ② 精腆:精美 美好。腆,丰厚、美好。  饭粥  粥饭2物,为家常日用之需,共中机彀,无人不晓,焉用越俎者强为致词?然有食紧2语,巧妇知之而不能言者,不妨代为饮破,使姑传之媳,母传之女,以两言代千百言,亦简便利人之事也。  先就粗者言之:饭之大病,在内生外熟,非烂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此火候不均之故,惟最拙最笨者有之。稍能炊爨者必无是事。然亦有刚柔合道,燥湿得宜,而令人咀之嚼之,有粥饭之美形,无饮食之至味者。其病何在?曰:挹水无度,增减不常为害也。其食紧2语,则曰:“粥水忌增,饭水忌减。”米用几何,则水用几何,宜有1定之度数。如医人用药,水1钟或钟半,煎至7分或8分,皆有定数。若以意为增减,则非药味不出,即药性不存,而服之无效矣。  不善执爨者,用水不均,煮粥常患其少,煮饭常苦其多。多则逼而往之,少则增而进之,不知米之精液全在于水,逼往饭汤者,非往饭汤,往饭之精液也。精液往则饭为渣滓,食之尚有味唤?粥之既熟,水米成交,犹米之酿而为酒矣。虑其太厚而进之以水,非进水于粥,犹进水于酒也。水进而酒成糟粕,其味尚可咀乎?  故善主中馈者①,挹水时必限以数,使其勺不能增,滴无可减,再加以火候调匀,则为粥为饭,不求异而异乎人矣。  宴客者有时用饭,必较家常所食者销精。精用何法?曰:使之有香而已矣。予尝授意小妇,预设花露1盏,俟饭之初熟而浇之,浇过稍闭,拌匀而后进碗。食者回功于谷米,诧为异种而讯之,不知其为普通 5 谷也。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行此法者,不必满釜浇遍,遍则费露甚多,而此法不行于世矣。止以1盏浇1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露以蔷薇、香椽、桂花3种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谷性所有。蔷薇、香椽、桂花3种,与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难辨,故用之。  【注释】  ① 中馈:《易经·家人》:“天攸遂,在中馈。”指妇女在家主持饮食等事。  汤  汤即羹之别名也。羹之为名,雅而近古;不曰羹而曰汤者,虑人古雅其名,而即郑重其实,似专为宴客而设者。然不知羹之为物,与饭相俱者也,有饭即应有羹,无羹则饭不能下,设羹以下饭,乃图省俭之法,非尚奢靡之法也。  古人饮酒,即有下酒之物,食饭,即有下饭之物。世俗改下饭为“厦饭”,谬矣。前人以读史为下酒物①,岂下酒之“下”,亦从“厦”乎?  “下饭”2字,人谓指肴馔而言,予曰不然。肴馔乃滞饭之具,非下饭之具也。食饭之人见美馔在前,匕箸迟疑而不下,非滞饭之具而何?  饭犹船也,羹犹水也;船之在滩,非水不下,与饭之在喉,非汤不下,其势1也。且养生之法,食贵能消;饭得羹而即消,其理易见。  故善养生者,食饭不可无羹;善作家者,食饭亦不可无羹。宴客而为省馔计者,不可无羹;即客而欲其果腹始往,1馔不留者,亦不可无羹。何也?羹能下饭,亦能下馔故也。近来吴越张筵②,每馔必注以汤,大得此法。吾谓家常自膳,亦莫妙于此。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有汤下饭,即小菜不设,亦可使哺啜如流;无汤下饭,即美味盈前,亦有时食不下咽。  予以1赤贫之士,而养半百口之家,有饥时而无谨日者③,遵是遁也。  【注释】  ① 前人以读史为下酒物:《龙文鞭影》载:北宋诗人苏舜钦读《汉书》下酒。参见《酒经·酒艺·酒药方》。  ② 吴越:古国名,现指浙江、江苏1带。  ③ 有饥时而无馑日:意为食不饱的时候却不会全天挨饿。“饥”、“馑”都是食不饱肚饿的意思。

0
回帖

jounmw是什么品牌?《闲情偶寄》的作者?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