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里要裁员?
外部的原因:一是疫情影响,二监管政策(反垄断),三互联网天花板问题;
内部的原因:主要是业务增长不力,有成本优化的持续需求。
直观来说,阿里这个公司可能已经过了巅峰期,开始走向下坡路了,所以需要以裁员的方式来维持股东回报率。
这是成熟公司延迟公司老化最为常用的方法,即把盈利能力强的部门保留下来,将产出低,或投入高的项目裁撤掉,以保证利润的正常。
如何看待马云“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1000名阿里人”?
将内部优化描述得如此艺术,将裁员与内卷化解释得如此有大局观,这世上只有杰克马一个。
每年至少向社会输送1000名人才=每年至少裁掉1000名35岁以上的老员工,让被开的老阿里人仍然认为自己是业内翘楚,代表着超一流的互联网、执行力人才,可见马爸爸卓越的号召力与企业管理头脑。
所以啊,创业者们,马爸爸给员工画大饼的口才够你们学一辈子的了。(狗头
每年将会向社会输出1000名阿里人竟然被质疑裁员?网上确实最近在讨论说这个事情,说阿里是把裁员说的最好听的一家公司,说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甚至有人竟然以论说话的艺术发文,那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在网上看看几家公司的说法对比:
以上说法来自互联网,我来谈谈我的看法,10年以上的阿里人输出被质疑为裁员,太小看马云格局了吧?说句时候30年后裁员1000个人对于一个大厂来说好像等量级不值得一提吧,而且针对十年以上的人被裁员,那按照企业的发展是不合理的,不合适早被发现了,十年了有些都成为习惯了吧,还敢懈怠,不想要给自己职场留下好的印象了吗?所以马云和阿里都回应了,表示:马云回应裁员传言:在阿里员工熬到三年非常难,熬到十年是宝贝。
对于一个企业十年的老员工要被裁员,那是什么感受?为什么一个员工裁员要等到十年,一定是1年、3年、7年之痒才对吧。但是对于阿里人来说,我还是很敬佩的,主张外向和服务精神。而且在阿里对于离职的员工也成立了一个阿里校友会,而且阿里在互联网业界这几年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创业者,而且出来创业也做得非常成功,甚至有些还继续牵手和阿里合作,这些方面是能够看到的!
而针对阿里的文化既然可以孵化出很多创业者,那么其他的岗位那?如果按照阿里的这样的说法其实无疑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阿里说法在布局一个大的人才生态以及打造阿里的互联网经济圈!
如果很多企业都有阿里10年以上的优秀人才加盟,而且有了管理经验(OKR,阿里定期还对外组织培训)的输入、文化的输入以及阿里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运营人才的输出也是一个很强大的力量,如果因为阿里这样一层关系,阿里因为阿里人(工作十年以上的人才)发现了好的企业,从而加入阿里阵营,那么对于阿里来说无疑不是一种创业孵化和企业孵化的过程吗?
如果按照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是明智的一个举动,鼓励十年以上的老员工不安逸,去挑战创业公司,这样也对于老员工也是一个更好的发展,工作十年了累积一定的经验,更是实现一番抱负的时候,而在阿里这样的大厂内部毕竟在很多岗位以及项目演化机会还是有限的,所以出来无疑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当然如何让一个人从一家企业离职了,这帮人还感谢这个企业,并非是抱怨或者谩骂,这个才是艺术,如何教会一个人去成长,如何能够让一个人因为一个公司的文化越来越幸福这个是很重要的!这对于个人而言在十年后,就是面临着家庭孩子老人的压力,去挑战去创业去实现一些理想的东西也是最佳时期,你不觉得吗?
而对于阿里人来说,在这方面的开明态度确实是史无前例的,创立阿里校友会,早期都发不过去要培养多少米CEO人才,而在这1000名10年以上的人才,也有可能是输出给企业,也许进行参与了一些社会政府的项目,为整个社会国家发展做贡献都是有可能的!
阿里裁员的补偿方案哪种比较合算?
1 阿里裁员的补偿方案中,统一标准的比个别谈判的合算。
2 因为个别谈判的补偿标准会受到谈判能力和各方利益的影响,导致补偿金额差异较大。
而统一标准则减少了不公平和歧视的可能性,保障了裁员员工的权益。
3 此外,阿里裁员的补偿方案也考虑了员工的工龄、岗位等因素,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提供一定的安抚和帮助。
阿里裁员后股票赔偿包括两种形式:一是直接赔偿现金,二是赔偿公司股票。
从这两种形式可以看出,赔偿的主要方式是现金,只是将部分赔偿转化为了公司股票,这样可以同时维护公司和员工的利益,降低公司现金成本。
另外,在阿里巴巴公司业绩不好的情况下,股票赔偿可能会受到影响。
阿里巴巴的裁员补偿方案是根据员工服务年限和级别来进行计算的。比较合算的补偿方案取决于每个员工的具体情况。 一般来说,员工的服务年限越长,获得的补偿金也就越多。此外,高级别的员工在裁员补偿方案中也可以获取更多的福利和优惠。
根据公开的数据,阿里巴巴的裁员补偿方案是比较优厚的,包括五险一金和相应的经济补偿金。裁员员工还可以享受在阿里内部的一些培训、调动和推荐机会。具体的补偿金和福利待遇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测算,因此建议裁员员工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进行详细沟通,并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