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
上世纪50年代是中国的新开始,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下,出现了许多如“同志”、“改造”、“建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流行语。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51年5月28日,《革命改造报》记载了8岁小学生抓特务的事件,得知此事的毛泽东为苏州小朋友陈永康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此后,这句话进入了教育系统,成为每间教室里、黑板上方最常出现的一句话,直到今天,这句话仍然时常被提及,或刻在小学生的作业本上。
20世纪50年代的广告招贴画
【同志】
“同志”一词源于苏联,意即拥有共同志向的人,无论陌生与否,彼此熟识还是夫妻,都可以互称“同志”,从小说、电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同志”背后丰富的感情,包括亲切、鼓励、客气等。
【一穷二白】
“我们:一为‘穷’,二为‘白’,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并不坏,穷就要革命,富的革命则困难,科学技术水平高的国家,就骄傲得很,我们是一张白纸,正好描绘最美好的画卷。”此语出自1956年《论十大关系》,并成为了50年代的流行语,形容建国初期各领域的底子薄弱和建设决心。
【半边天】
1959年左右开始流行,指女性,出自毛泽东:“妇女能顶半边天。”当时政府舆论宣传要将妇女的三大重担——神权、族权、夫权推倒,提高她们的社会地位,人们口中常常用“你家那半边天来啦”调侃她。
20世纪60年代
在“文革”期间,流行语更多以口号形式被广泛传播,打倒”、“横扫”、“三忠于四无限”、“破四旧、立四新”、“红卫兵”、“黑五类”等。
【斗私批修】
1967年9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毛主席视察华北、中南和华东地区后,提出了“要斗私,批修”的口号,后来,这一口号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买豆角时,商家也会以“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为理由。
【变质】
指在思想立场上发生质的变化,后来又被称为“变修”,当时人们认为,那些出身良好、革命队伍里的人都可能因受到反动思想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而思想发生质变,比如有的农民会因看到年轻人爱美,便半开玩笑地说他们“变质了”。
张同学拥有了数百万粉丝,并得到了人民日报的赞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也不清楚他为何如此受欢迎,更不明白人民日报为何会表扬他,因为我实在无法欣赏他,一个35岁的男人,因为随遇而安成功地摆脱单身,正值网络自媒体盛行之时,突然走红,然后就是被许多人关注,我不明白,这是在提倡什么,让我们模仿他做些什么?是他的生活态度,那就是环境已经糟糕透了,我还努力将工作做得很好,但是从头到尾,他并没有一份正经的工作,这样的生活是自我放纵,对家人造成负担,我一直坚持着古人说过的一句话,要输出正能量,才能让一切持久下去,没有方法,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流量为王,粉丝多就是王道。
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流行语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与心态,如“同志”代表团结一心的精神,“一穷二白”强调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半边天”体现了女性的地位提升,“斗私批修”表达了批判的思想斗争,“变质”则揭示了思想变化的复杂性,这些流行语不仅记录了历史,也是当时社会风貌的反映,它们已成为一段历史的记忆,提醒我们要珍视过去,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