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札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其主要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和抗过敏等,适用于多种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疮疖等,八月札还具有助消化、降血压、抗衰老等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可适量食用,但需遵医嘱。
八月札的功效与作用
八月札为本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本通的果实。 8—9月间果实成熟时采摘,晒干,或用沸水泡透后晒干,表面浅黄棕色至土棕色,皱缩,成熟者皱纹粗大而疏,未熟者皱纹细小而密,果皮厚,革质或微角质。
预知子,燕蓄子(孟诜),畜蓄子、拿子(《本草拾遗》),桴棪子(《食性本草》),覆子(《日华子本草》),木通子(《本草汇言》),八月瓜(《分类草药性》),八月炸(《南京民间药草》),野毛蛋(《安徽药材》),冷饭包(《浙江中药手册》),野香蕉(《江苏植药志》),羊开口、玉支子(《中药志》),腊瓜(湖南)。
【药材】
干燥的肉质浆果呈卵状圆柱形,稍弯曲,长3—8厘米,直径2.5—3.5厘米,顶端钝圆,基部具果柄痕,表面浅黄棕色至土棕色,皱缩,成熟者皱纹粗大而疏,未熟者皱纹细小而密,果皮厚,革质或微角质,种子多数,包被在絮状果瓤内,形状不规则,呈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平,外表红棕色或棕黑色,有光泽,皱纹细密,果肉气微香,味涩而淡,以肥壮、皮皱者为佳,产江苏、浙江、安徽、陕西等地,西藏地区使用的八月札,为同科植物五风藤的果实;四川地区除用白木通的果实外,还使用狭叶八月瓜的果实。
【炮制】洗净,稍浸,闷润至透,切片晒干,或洗净晒干,用时捣碎。
八月札为一般性疏肝理气药、理气散结药,常用于肝区胀痛、乳房胀痛,可治疗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乳房结节等;也用于治疗癌症,如消化道肿瘤、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等,一方面是疏肝理气以改善症状,另一方面是一味在抗癌中草药中很少有的理气散结药。
(一)功能主治
舒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治肝胃气痛,胃热食呆,烦渴,亦白痢疾,腰痛,胁痛,疝气,窟经,子宫下坠。
崔禹锡《食经》:"食之去淡(痰)水,止赤白下利。"
孟诜:"厚肠胃,令人能食,下三焦,除恶气,和子食之更好。""通十二经脉。"
《本草拾遗》:"利大小便,宣通,去烦热,食之令人心宽,止渴,下气。"
《食性本草》:"主胃口热闭,反胃不下食,除三焦客热。"
《本草汇言》:"以蜜水煮食之,治噤口热痢。"
《南京民间草药》:"治腰痛。"
《四川中药志》:"疏肝,纳肾气,治膀胱疝气,吐血。"
《药材学》:"利气,活血,杀虫,解毒,止痛,用于肝胃气痛,胁痛,月经痛等症。"
《陕西中草药》:"疏肝益肾,健脾和胃,治消化不良,腹痛,泻痢,疝气,子宫下坠。"
舒肝和胃,八月札,气香,甘寒,香能行散开结,寒能泄降郁热,甘能和中缓急,入肝经而行散郁滞;走胃经而清泄积聚,有舒肝理气,和胃消积之功,多用治肝胃不和,胃热食呆等证。
活血止痛 本品气香起窜,以行气活血,理气开结为用,治腰痛,胁痛,疝气痛,痛经,皆可取效。
利尿通淋,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出焉,若湿热下注,气化失司,煎熬尿液,结为砂石,尿中挟石,小便涩滞,痛引少腹,或尿中带血,苔黄脉弦,法当通淋利尿,排砂除石,八月札,其性寒凉,子实沉降,清利下焦温热,可助膀胱气化,有利尿通淋之功。
解烦止渴,夏月天气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