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鱼和鲟鱼有什么区别?
清江鱼
清江鱼是一种生活在山泉水中的鱼,需要生活在酸碱度适中的水域。
清江鱼有两个背鳍,一个在前面,一个在尾巴,肉质背鳍在尾巴。清江鱼的身体有点扁平,
清江鱼的鱼嘴有点扁宽,胡须比较短,有两根胡须。
清江鱼的腹部和身体的颜色基本相同,没有变化。
清江鱼的大小和黄花鱼差不多,清江鱼的尾巴和普通鱼一样分叉。
清水鱼一般都比较小,这种鱼生活在泉水里,所以不会很大。
鲟鱼:
一、 外部形态特征
鲟鱼前厚后细,腹部扁平,头大扁平,吻长而尖,身体表面裸露无鳞,穿5行骨板,吻突出三角形,歪尾形,上叶发达上翘,身体表面裸露无鳞,但穿5行带尖棘的菱形骨板,躯干横截面呈五角形,吻突出,钝三角形,嘴小,位于头部腹部,即口下,口前有4个触须。口能伸缩成管状,口内无齿。鲟鱼眼睛小,头部表面光滑,背鳍位于身体后部,靠近尾鳍,与臀鳍相对,腹鳍位于背鳍前部。背部灰褐色,腹部银白色。鲟鱼骨多为软骨,中轴骨为未骨化弹性脊索,无椎体,脊索延伸至尾鳍上叶。
二、 栖息习性
鲟鱼对水质有严格的要求,喜欢生活在流水、溶氧量高、水温低、底质为砾石的水环境中。鲟鱼虽然是一种大鱼,但性情温和,不善于跳跃。它生活在水的中下层,属于底栖亚冷水鱼。产卵鱼有两种:“海-河迁徙”和“河迁徙”,可追溯河迁徙。鲟鱼对外界影响反应迟钝。除了沿池壁和池底游泳外,繁殖过程中很少进行剧烈活动,运动中消耗的能量也很少。因此,饲养过程中的饲料系数相对较低。
三、 温度适应性
除中华鲟外,鲟鱼品种多为亚冷水环境,鲟鱼能承受0-30℃的水温,不同品种略有不同。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最适合生长温度20℃-当23℃低于7℃或高于26℃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30℃以上停止进食,逐渐衰弱死亡。
四、 溶氧要求
鲟鱼的耗氧量是一种顺应型,即当水环境中的溶氧量较高时,其耗氧量也较高;随着水中溶氧量的下降,其耗氧量也会下降。一般来说,水中的溶氧量应保持在6-8毫克/升,以确保顺利生长。
五、 水质和PH值的适应范围
鲟鱼幼鱼(一般年龄以上)对水环境适应性强,抗病性强。鱼苗阶段对水质的要求要高得多,养殖应在高溶解氧、低有机物、新鲜、流动的水中进行。PH值一般为7-9。
六、 盐度适应性
没有早期过渡,鲟鱼可以直接放入4~5‰含盐水,5~10小时可增加到6~7‰,24~948小时后,你可以适应~10‰的盐水。
七、 食性
鲟鱼以无脊椎动物为主要食物,如甲壳动物、摇蚊、毛翅目幼虫、水丝蚯蚓等食用高等植物的碎片、藻类和沉淀物中的有机物。在人工繁殖的条件下,可以与颗粒饲料一起人工繁殖。鲟鱼有很强的食物惯性,拒绝吃不熟悉的食物。例如,一开始,你吃水蚤和水蚯蚓。当你转移到饲料中时,你应该有一定的驯化时间。
八、 生长特性
鲟鱼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通常孵化的水花,经过大约一个月的繁殖可以达到7-10厘米。在适当的条件下,10-15克重的鱼在早春繁殖,9-10个月后可以繁殖成0.75-1公斤的商业鱼。
九、 繁殖习性
鲟鱼个体大,寿命长,性成熟晚。大多数鲟鱼在自然环境中成熟10年以上,雄鱼比雌鱼早3-4年成熟。施氏鲟的成熟年龄一般为雌鱼9-10年,雄鱼7-8年。鲟鱼对产卵场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它们有时在自然环境中追溯数千公里以寻找合适的产卵场。如果雌鱼迁移到产卵场的道路被大坝切断,找不到合适的产卵环境,雌鱼的卵泡就会退化和吸收。由于人工养殖条件与自然环境差异较大,鲟鱼应采用人工调节温度、光照、水流等环境因素,结合生理诱导等技术实现性腺发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