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是怎样取名字的?中国气象学家给台风取的哪些名字?
台风的命名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负责的。根据WMO的规定,每个地区都有一个台风命名委员会,负责为该地区的台风命名。通常,台风的命名是基于不同的主题,如人名、动物、植物、地理特征等。每个委员会会提供一份预先准备好的台风名单,按照字母顺序使用。
当一个台风形成时,根据其所在地区的命名委员会的规定,会选择下一个未被使用的名字来命名台风。
中国气象学家给台风取的哪些名字?140个台风名称中,中国大陆提出的10个名称是:龙王、(孙)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事实上,世界上的低气压旋涡特别多,真正可称之为台风,且会得到一个名字的,都是灾害性低压中心。在遥远的中国古代,他们的名字更暗黑,明朝之前多称飓风,明代则加强了Buff,称为“飚风”,菲律宾叫“碧瑶风”,墨西哥人则直接叫“鞭打”。但具体到个别台风,名字的花样就多了。
台风名字是怎么取出来的啊?台风的命名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负责的。根据WMO的规定,不同地区的台风会有不同的命名方式。例如,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台风命名是由14个国家和地区轮流提供的名单决定的,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等。每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名单中包含一系列的名字,按照字母顺序使用。
当一个台风形成时,根据其强度和位置,从名单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名字。
1. 国际台风命名: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负责。WMO将全球海域划分为六个区域,每个区域设有一个台风委员会,每个委员会定期发布的台风名称列表中有21个名字,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当发生台风时,依次从列表中选取一个名字。
2. 中国台风命名:中国气象局负责。中国台风命名主要采用汉语拼音和汉字,例如“海棠”、“海葵”、“康妮”等。每年中国台风命名列表包含25个名字。
台风的名字是由国际气象组织(WMO)负责确定和命名的。根据WMO的规定,每个地区的命名列表会循环使用,每隔几年重新开始。
亚洲地区的台风名字是由14个国家和地区轮流提供的,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等。这些名字通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或者自然现象有关,以便更容易被人们记住和辨识。
为什么要给台风起名字?为了区分不同的台风(热带气旋),有必要给它们单独取个名字。最早是根据台风的位置(主要是所处的经纬度)来区分的,这种办法相当麻烦,往往难如人意。直到19世纪初,一些讲西班牙语的加勒比海人根据飓风登陆的圣历时间命名飓风。
台风的名字到底是以什么来命名的?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英文缩写: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年度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确立一张新的命名表,旨在帮助人们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
这张新的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的亚太地区的11个成员国和3个地区提供,按顺序分别是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
对台风命名始于20世纪初,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澳大利亚预报员克里门兰格,他给热带气旋命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后为避免名称混乱,1997年的第30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于2000年1月1日开始使用。
台风生成之后都会有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主要是为了方便记录。不过,每个台风名字不一定是第一次用,可能之前也用过很多次,所以为了不混淆,人们便给台风编号
据所在国家进行举手表决,所写出来的名字,可以通过就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