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名字命名规则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台风是怎样取名字的?台风的命名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负责的。根据WMO的规定,每个地区都有一个台风命名委员会,负责为该地区的台风命名。通常,台风的命名是基于不同的主题,如人名、动物、植物、地理特征等。每个委员会会提供一份预先准备好的台风名单,按照字母顺序使用。
当一个台风形成时,根据其所在地区的命名委员会的规定,会选择下一个未被使用的名字来命名台风。
台风是怎么取名字的?台风的命名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负责的。根据WMO的规定,不同地区的台风会有不同的命名方式。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的命名是由14个国家和地区轮流提供的,包括中国、日本、菲律宾等。每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的名字都必须符合一定的规定,如不能有政治、宗教或军事意义。
当一个台风形成后,根据提供名字的顺序,依次使用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的名字。
天气预报中的暴风,台风是如何命名的?风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遭遇损失的成员国家可以向WMO提出上诉,也可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台风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一个等级,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热带气旋的替称。
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
台风的名字是怎样命名的?台风的命名是由世界气象组织负责。根据国际惯例,不同地区拥有各自的命名系统。在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的名字来自于1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每个国家提交一组名单,按照字母顺序使用。首先使用的国家为中国,其命名方式是选取中文的姓氏、名人、动植物等。当所有名单使用完毕后,将循环重复使用。
这个命名系统的目的是方便对台风进行追踪和交流,以提高警觉和应对能力。
台风的命名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负责。根据WMO的规定,不同地区的台风命名方式略有不同。全球共有五个地区对台风进行命名,分别是亚洲地区、北太平洋地区、南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北大西洋地区以及南大西洋地区。
台风的名字来源于第31届台风委员会通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即台风)命名表,该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等14个成员提供(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
这140个名字分成10组,每组里的14个名字(每个成员提供1个名字),按每个成员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命名表按顺序、循环使用。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这些名字大都出自提供国或地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等,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
台风的名字是由世界气象组织所属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各自提出10个名称,通过后,纳入总共140个可用名称的列表,当西北太平洋上某个新出现的气旋发展为热带风暴强度时,由日本气象厅依据列表顺序为其指定对应的名称,同时赋予一个四位数字的国际编号,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中国提供的名字是:“龙王”、“玉兔”、“风神”、“杜鹃”、“海马”、“悟空”、“海燕”、“海神”、“电母”和“海棠”。
台风名字由包括中国在内的14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每个国家或地区提出10个名字,总共140个台风备用名字,将这些名字排列,循环使用。
若某个台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他将永久占有这个名字,并将该名字从列表删除。空缺的名字则由原提供国或地区重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