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牧之
【出典】见“杜牧粗才”条。参见“杜牧风流”条、“齐山诗酒”条。
【释义】杜牧,字牧之,是唐代风流俶傥、不为俗礼所拘、但又怀有为国建立功业远大抱负的诗人。他的事迹、佚事和诗作经常为后世所引用。
【例句】①与牧之高会,齐山诗酒;谪仙同载,摘石风涛。(刘克庄《沁园春》[我梦见君]2595)这里以杜牧喻指“叶贤良”,意谓我在梦中与你相会,仿佛在九月重阳时参与杜牧齐山饮酒赋诗的 *** 一样。②想牧之、千载尚神游,空山冷。(吴潜《满江红·齐山绣春台》2725)杜牧有《九日齐山登高》诗,诗中描写了什友登齐山饮酒赋诗的豪情。作者亦登齐I
而联想到杜牧。3且恁沉浮,奈何衰悴; 分享牧之名毕。
牧之,拼音是mù zhī,意思是做人脚踏实地,其次牧之是放牧,它(羊、牛等牲畜,有时候也指人)的意思。
出自刘克庄《沁园春》:“与牧之高会,齐山诗酒;谪仙同载,摘石风涛。”
“牧之”是诗人杜牧的字。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例句:从杜公子到牧之再到贤侄,显然杜牧在李德裕的心目之中的印象是越来越好了。
造句:布伦特斯特顿摄--在结束了一天的在沙漠周边的放牧之后,一群山羊和绵羊跟随主人回往他们在马里通布图边缘的家。
南池典故?元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农民起义军统帅朱元璋为打破元军围攻,完成使起义 *** 危为安的重大战术转移,决定发起摘石渡江战争。
时巢湖水军廖永安、俞通海等以水师千艘来附,朱元璋大喜,往抚其众。诸将请直取集庆(今南京),朱元璋认为:取集庆必自摘石始,摘石南北喉襟,得摘石,集庆不攻自破。六月二日,朱元璋带领徐达、冯国用、邵荣、常遇春、廖永安等,统兵万余,战船千艘,自和州东渡大江,水军将领廖永安和朱元璋同船进发。战船借助风势,很快抵达摘石江面。驻守摘石的元兵大为惊骇,仓促应战。此时朱元璋的战船离江岸尚有三丈距离,一时无法登岸,正好常遇春的战舰飞速驶来。朱元璋令其杀上江岸,常遇春应声挺戈,脚踩矶石,一跃而上,余下将士蜂拥相随,迅速登上矶头,一举占据摘石。
夺取摘石后,2万余名元军逃跑至濮塘地区繁茂丛林中,如不能及时消亡,待敌获得喘息机会后,必将后患无穷。由于义军对濮塘地形陌生,非常着急。这时,薛家哇一位名喊薛南池的村民自告奋勇为义军作向导,朱元璋大喜。
薛南池十六、七岁就跟随父母做山货生意,平时将山里野味拿到街市上出售,再将街市的商品拿到山里往卖,因此,对濮塘地区环境非常熟悉。薛引领起义军从向山方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元军包围在濮塘南面三面环山的地方,元军做梦也没想到义军来的这么快,经过激战,一举消亡这部分元军,为起义军占据集庆(南京)奠定了基础。朱元璋为了纪念这次战争,也是为了感谢向导,封薛南池为将军,并在一个池塘边竖起一块石碑,亲自手书“南池”。
说也希奇,十年九干的“南池” 从此池水清亮,从未干涸。住在四周的村民便将村名改为“南池”,从此并延续下来了。据说,“南池”这块石碑直到清军进关后才被清军损毁。
白衣宫锦袍的衣是什么意思?词语阐明:
用宫绵制成的袍子。《旧唐书·文苑传下·李白》:“长月夜乘船,自 摘石 达 金陵 , 白 衣宫锦袍,於船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后遂用为典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我梦见君,戴飞霞冠,著宫锦袍。与 牧之 同会, 齐山 诗酒, 謫仙 同载, 摘石 风涛。
白居易写李世民的诗?白居易《七德舞》
七德舞,七阕歌,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看舞听歌知乐意,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微梦见子夜抽泣,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往返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创抚战士,思摩奋唤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以心感人人心回。
尔来一百九十载,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舞七德,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王业艰难示子孙。
《李白墓》是白居易写李白的诗。
李白诗名垂于千古,但生前遭遇不幸,漂泊沦落,死后萧条,墓地简单。斯人而有斯遇,白居易在李白墓凭吊之际,感慨万千写下了《李白墓》:
摘石江边李白坟,
绕田无限草连云。
同情荒垄穷泉骨,
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