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游戏玩多了之后会感到焦虑而学习或者阅读一会儿就能感到平静?(来自一条咸鱼的发问)?
游戏与学习的情感差异
当我们沉迷于游戏后感到焦虑,而转而投入到学习或阅读中却能感受到平静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呢?
这种情感差异与我们的内在自我约束机制息息相关,在游戏中,我们常常会不自觉地受到一种“提醒”或“约束”的声音,这源自于我们的超我,超我作为我们内心的评判者,会不断地对我们进行评估和约束,提醒我们是否达到了某种标准或要求,当我们在游戏中未能达到预期或感到自己的表现不够好时,这种超我的“提醒”就会引发我们的焦虑感。
相比之下,当我们选择学习或阅读时,这种超我的“提醒”似乎得到了满足,达到了超我的要求,我们感到自己正在朝着某个目标或理想迈进,因此焦虑得到了缓解,这就像是一种内心的平衡,当我们做某件事时,如果符合了超我的标准,我们就会感到平静和满足。
从经典精神分析流派鼻祖弗洛伊德的理论来看,人的内在自我结构分为本我、超我和自我,本我追求快乐,超我则更加理想化,而自我则是在现实世界中寻求平衡,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在这三个层面上的强度不同,这也决定了我们在面对游戏和学习时的不同反应。
那些本我较强的人,追求的是即时的快乐和满足,他们在游戏中寻找的是一种刺激和快感,而超我较强的人则更加注重完美和理想化,他们对自己有着高标准、严要求,这种过度自律往往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到不安和焦虑,相反,当他们投入到学习或阅读中时,由于这些活动更符合他们的超我标准,因此他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而那些自我较强的人,他们具有平衡内外在需求的能力,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学习中,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既追求快乐又不断进步。
游戏和学习带来的情感差异与我们的内在自我结构密切相关,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和倾向,找到平衡点,是我们在面对不同生活场景时都能保持内心平静的关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