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裴矩的佞于隋而诤与唐?

2天前 (01-06 05:28)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29830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59660
  • 回复0
楼主

历史之变翻云覆雨,在时光银河的洗练之下,人若星子,闪耀一时而迅疾陨落者有之,黯然无闻而骤然绽放者有之。

亦有极个别的一种人,他们似乎拥有一种超凡的“生存智慧”,总能在朝代更替凶险不已的“职场风云”中游刃有余,在历史之潮汹涌澎湃的剧烈变动中随形就势,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诡异而耐人寻味的背影。

怎么看待裴矩的佞于隋而诤与唐?

隋唐之际的一代名臣——裴矩。

家变,他从血泪世事中悟通生存之道。

裴矩生于有“华丽血时代”之称的南北朝之际,山西闻喜人。

幼年裴矩,既贵且苦,贵在他是河东望族之后,祖父两辈在北魏北齐朝均为高官,苦在幼而丧怙,在叔父裴让之家寄人篱下。

裴矩自小聪颖好学,勤勉励志。

倘若天下承平,他必定会走上一条当时世家大族子弟通行的宦海坦途。

叔父裴让之刚正不阿,在北齐清河郡守任内,处死民愤极大的贪官石转贵、孙舍兴等人,触怒权贵而遭诬陷,最终惨死。

这一飞来横祸,极大的刺激了裴矩,也为他种下了“但不犯人”的性格之种。

裴矩初登历史舞台,是在北齐担任一些类似司州兵曹从事之类的小官。

他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北周灭北齐之后,他傍上了一棵“大树”,成为时任定州总管杨坚的幕僚,颇受倚重。

很快,杨坚成为北周丞相,进而在开皇元年(581年)篡周建隋,史称隋文帝,裴矩升任给事郎,主管内史省事务,官职虽然仍不算太大,但可以与闻枢机,地位日重。

开皇八年(588年),隋文帝任命晋王杨广挂帅伐陈,裴矩任帅府记室伴行,灭陈之役,也成为裴矩与杨广的首次合作,为后来的荒唐君臣关系埋下伏笔。

能力出众的裴矩,很快迎来人生的第一个高光时刻。

开皇十年(590年),裴矩受命巡抚岭南,他还没出发,高智慧、汪文进等人便在江南反叛,吴越之地一时烽烟四起,文人出身裴矩行至南康无法前行,就地召集拼凑了数千人,会同朝廷平叛大军,先后在大庾岭、原长岭等地击破叛军,斩杀叛将,并一直打到南海之远,进而安抚岭南二十余州,为隋朝安定南方立下大功,隋文帝激赞不已,裴矩旋升任民部侍郎。

怎么看待裴矩的佞于隋而诤与唐?

而后,裴矩从南及北,开始在“外交”领域充分显露才华。

面对强大一时的北方突厥,裴矩充分运用“离间分化”之策略,先让都蓝可汗与妻子大义公主内讧,然后鼓动都蓝可汗、达头可汗、启民可汗等三位突厥首领互相攻击,彼此削弱,隋军坐收渔利一举击败突厥,成功平定北方。

裴矩再升尚书左丞。

01

隋亡,他是至奸至佞的元凶推手之一。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裴矩又受命转战经略西域。

经过数年不辞艰辛的实地考察,裴矩对西域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了然于胸,写成《西域图记》三篇献于皇帝,隋炀帝大喜,擢升他为民部尚书、黄门侍郎等职。

此时的裴矩,开始了一边做事,一边“做人”,他敏锐察觉到,隋炀帝杨广其人好大喜功,便不断投其所好,谄媚逢迎。

大业四年(608年),裴矩挑动北方少数民族铁勒与吐谷浑交恶,吐谷浑兵败向隋求援,隋借援助之名大举进军西域,逼迫吐谷浑南迁,其原有的一半领土,南北二千余里皆被划入隋朝版图,其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

大业五年(609年),特别喜欢东游西逛的隋炀帝突发奇想,欲巡黄河以西地区,裴矩看到机会来了,派人游说高昌王麹伯雅与伊吾吐屯设等人,一番威逼利诱,使其遣使入朝示好,三月,炀帝西巡到达张掖附近的燕支山(汉代匈奴人曾在霍去病的攻击下哀叹:失我燕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而此时,裴矩已经搞了一个巨大的“面子工程”在等着他。

高昌、伊吾等西域二十七国国主披金挂银、身着锦缎亲自侧身路旁大礼迎候,一路上香烛之烟四起,鼓乐歌舞喧天,当地的老百姓也被强行组织起来,穿着节日盛装跟随观看,而人流涌动车马相接,欢迎队伍竟绵延十余里……

隋炀帝果然对此盛景十分受用,再进封裴矩为银青光禄大夫。

裴矩食髓知味,决定搞一次更大的“形象工程”让隋炀帝再高兴一次.

第二年,也即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巡行东都洛阳。

怎么看待裴矩的佞于隋而诤与唐?

裴矩以"蛮夷朝贡者多"为由,将洛阳的主干大街变成了巨大的露天舞台,召集胡汉四方演艺人员上万人,展开各种表演项目,“声闻数十里,自昏达旦”,官员百姓们如同过节一样,盛装出行,任意观看,更为夸张的是,在洛阳的主要商业区,树都用绸缎包裹装饰起来,还搭起了巨大的帷帐,里面摆满了珍馐美酒,对前来朝觐的蛮人一律盛情款待,白吃白喝,分文不收,蕃民当然赞曰中原是神仙之地,可在这番奢靡浪费背后,尚有无数生民食不果腹衣不遮体。

而裴矩自然又得到隋炀帝的赞赏。

南、北、西都平定的差不多了,裴矩又把眼睛瞄向东方。

裴矩人生最大的污点,就是三番五次鼓动隋炀帝穷兵黩武,东征高句丽,这也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资治通鉴》言:“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皆矩之唱(倡)导也。”

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亲征高句丽,隋朝倾国之力,调百万大军以及数百万后勤补给人员大举东进,然在辽东遭到痛击,尸横遍野,大败而归。

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再次亲征,就在辽东城将下之际,后院起火,杨玄感反叛,隋军只好回兵平叛,东征再度功败垂成。

大业十年(614年),已接近疯癫的隋炀帝三度亲征,高句丽此时也是疲惫不堪,就假装投降,隋炀帝赶紧借坡下驴,草草收兵。

经历了这三次大折腾,大隋已被彻底掏空。《隋书·食货志》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疆场之所倾败,劳敝之所殂殒,虽复太半不归,……良家之子,多赴于边陲,分离哭泣之声,连响于州县,老弱耕稼,不足以救饥馁,妇工纺绩,不足以赡资装……乡亭绝其烟火,人相啖食,十而四五。”

大业十二年(616年),裴矩随隋炀帝前往江都(扬州),已是天下大乱,民变四起,但炀帝骄奢淫逸无半点收敛,裴矩只是逢迎取悦,不敢有所谏诤。

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当时,跟随隋炀帝在扬州的骁果军思家心切,纷纷逃离江都,这时,又是裴矩出了个馊主意,将江都寡妇和未嫁女子配给士卒“恣欲”,连尼姑道姑等皆不能幸免。

武德元年(618年),宇文化及发动江都之变,弑杀隋炀帝,裴矩亦被擒,但因当初为骁果娶妇之举而幸免,还在宇文化及篡位建立许国后,被授为尚书右仆射、光禄

0
回帖

怎么看待裴矩的佞于隋而诤与唐?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