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小孩子是否和国内的一样,也沉迷于玩游戏吗?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2天前 (03-05 23:47)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84407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68815
  • 回复0
楼主

国外的小孩子是否和国内的一样,也沉迷于玩游戏吗?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所有小孩在游戏面前都是没有抵抗力的,游戏本身也是有魅力的,孩子很容易沉迷其中,作为家长,应当做好引导。

第一,家长可以带着小孩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特别有一些有名的景点,名胜古迹等等,引导孩子了解这些地方的历史渊源,转移孩子的兴趣,开阔他的眼界,让他知道,世界这么大,远远不是房间里的游戏能够媲美的。

国外的小孩子是否和国内的一样,也沉迷于玩游戏吗?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第二,家长可以把小孩带到图书馆去。让孩子爱上阅读。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闲下来的时候,翻开一本书去享受清新怡人的书卷香气,而不是着迷于海市蜃楼的虚拟世界。

国外的小孩子是否和国内的一样,也沉迷于玩游戏吗?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第三,家长可以把小孩带到球场去。让他爱上运动场,运动的魅力,远远胜过了游戏的。孩子沉迷于游戏,究其根本是他们能在游戏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所以带有一定竞技性的运动可以比较完美地取代游戏去完成这项职能。

国外的小孩子是否和国内的一样,也沉迷于玩游戏吗?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综上几点,其实就是用另一个爱好来取代这一个爱好!各位家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有句话说的好: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复印件出现了问题,首先要从原件上找原因。

沉迷于游戏,不要问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也不要问是不是大多数都这样。如果大多数孩子都沉迷于游戏,那是不是就觉得没什么大问题,可以放心的给孩子玩?

所以这位妈妈,在看孩子问题的时候,不是去看大多数,而是看对孩子有没有长远的影响,如果有,是好的还是坏的,好的就加以鼓励支持,坏的就引导孩子改正。

如果是大多数都有这个问题,难道就是正常的吗?举个例子,现在好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压,难道说高血压就是正常的,是每个人老了后必然要面临的吗?就不是病吗?不用干涉吗?显然不是的。

再一个问题,孩子沉迷于游戏,是不是大人也是整天玩手机。或者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直接给孩子看电视、玩手机。

对于孩子没有足够的耐心,而是想通过最简便的方法,那孩子不玩游戏玩什么呢?

游戏是一个可以让人即时满足的,很容易上瘾的东西。生活中也可以看看是不是孩子没有得到大人的关注和爱,尤其是爸爸的爱。

作为家长,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父母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多跟孩子交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亲子活动;

2、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除了工作外,不要过度依赖手机;

3、帮助孩子找到另一个兴趣代替玩游戏,如阅读、打羽毛球、乒乓球、益智游戏、绘画、乐器等;

4、游戏不都是魔性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不止关注游戏本身,可以更多关注游戏背后的故事、或者怎样才能自己设计游戏、游戏攻略等。好多做游戏的都是从玩游戏开始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止步于玩游戏本身。

5、多让孩子跟不玩游戏的孩子玩,或者远离爱打游戏的圈子,环境对人的改变是很大的。

6、如果孩子已经上学了,可以跟老师加强交流,在学校让老师帮忙引导。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有些东西一旦上瘾是很难改变的,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不要以看到孩子玩游戏就大吼大叫,这样只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慢慢来,每天改变一点点。

我认为孩子沉迷游戏家长一定要及时引导,游戏上瘾的滋味我想很多家长都有体会,自己还在上中学时是不是身边或多或少都有一两个沉迷于游戏的同学,我上中学时,没有手机游戏,沉迷于游戏的同学会逃课去网吧玩儿,被打骂的风险很高,现在的孩子玩儿手游,更是在哪里都可以玩儿,更容易不受控制。

怎么引导孩子我认为需要家长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除了游戏他还有什么兴趣?他玩游戏是为了体验对战的刺激?还是想在游戏中获得现实中没法体验的满足感?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才能了解。

了解到孩子为什么玩游戏后就可以加以引导,怎么引导就要看家长的策略了,比如我是一名程序员,我知道游戏里面的什么血量,武器的攻击力,只是编程语言里面的一个变量而已,我会引导孩子去尝试设计游戏,从而学习编程。又或者孩子喜欢游戏带来的对战刺激感,可以尝试让孩子看看大疆去年出的机甲大师Robomaster,这款机甲可以遥控可以编程,还可以和其他人对战,可以发出激光炮或者水弹,高阶玩家还可以对它进行改造,用树莓派(一种编程套件)来控制它,是取代游戏的一种方式。

另外我认为孩子沉迷游戏时,通过语言上的沟通是起不到太大作用的,只有在家长精心设计下,让孩子找到另外一种更好玩儿的,或者能让他找到存在感的娱乐方式,才能把游戏那边的注意力转移开。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个我可以说一下,我接触游戏很早,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fc,96年5年纪就有pc,不过在小的时候我并不是特别爱玩游戏,基本上第一爱好是和老爸去爬山,第二是和小伙伴组团出去玩,第三是玩模型,第四是做手工看书,然后才是打游戏。其实小孩比起一个人宅那打游戏,更愿意你带他出去玩,只是一个人久了才会把游戏当成最重要的东西。我闺女现在也是,给她手机她就玩游戏,但是只要你喊一声出去逛街了,马上就屁颠屁颠的跟来了,我觉得再忙还是多抽点时间带孩子玩吧,真到有一天沉迷于游戏了,真是想改都难了。

游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以增强人类生存技能为目的的活动。不仅人类世界有游戏,动物的幼崽追逐打闹,也是在增强自身的生存技能!

游戏本身无对错之分,只是看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关于游戏,一般代指电子游戏,主要是通过电脑、手机进行的。

游戏本身具有及时反馈性和清晰的目标,例如:当下做错了,立刻就能知道,通关奖励等。这些属性,是日常生活和学习任务,难以具备的,所以,游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孩子游戏的目的一般有三个:

1、逃避社交

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人际间相处的乐趣,通过游戏来弥补。

2、同辈作用

同辈人之间的榜样行为,玩游戏也是社交资源的一种。例如:大家都在玩,你不玩,就等于是隔绝在同辈圈子之外。

3、获得成就感

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无法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通过游戏来弥补。

4、缺乏亲情

日常父母对于孩子的情感链接较少,孩子对于感情的需求转移到网络中需求满足。

家长应对策略

首先,搞清楚孩子游戏的目的是什么?其次,尝试和孩子一起游戏,如果孩子已经达到了所谓“沉迷”状态,此时,疏的作用大于堵。最后,增强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以此来变相减少游戏时间,拉回到正常人际交往中。

一、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长时间看手机。二、要给孩子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什么时间段可以适当的玩一下但是要把控好时间。三、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要用心有效陪伴,和孩子多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和给予合理的建议。

孩子肯定都是一样的,不分国内还是国外。贪玩、对新鲜事物的好奇,这都是在考验孩子是否能够经得起游戏的诱惑。

试问,很多大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放下手机,孩子又如何能呢?

所以,作为家长,我觉得和孩子推心置腹的谈一次,很有必要!并不要强行制止。根据与孩子的沟通,制定一个可行性方案。

我觉得这个过程中,可以不定期讨论,也可以适时的更改。

比方家长说:玩游戏不好,我想帮你戒掉游戏瘾。

孩子即使心里想,但是嘴上是不会承认的。很有可能孩子会说“我没上瘾,不会耽误学习”

如果家长跟孩子唱反调,那就谈崩了,所以家长得给自己留条路!(就是没达到效果,咱们随时改)

当然,当孩子发现确实影响学习的时候,他也会着急,怕父母发现影响学习的事实。这个时候,家长如果不动声色,也许孩子会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放下游戏。还会很有骨气的跟家长说,“我就说我没上瘾吧!”

当然,有些上瘾严重的孩子,这个方法可能就不好使了,有可能需要家长强制剥夺孩子玩游戏,可是,这也容易让孩子反感,产生逆反心理。不如家长鼓励孩子当个职业竞技选手!也许孩子深入了解后,发现,自己还得学习!

不知道是否可行,因为大人说话的方式、说话的环境、孩子的不同等等,都是潜在变数。

个人想法,供参考!

国外的孩子,没有亲自见过,睁眼睛说瞎话就算了。只能说一说国内的咱们身边的孩子了。

1.要给孩子足够的关注

孩子沉迷游戏,这事情我想首先反思的应该是家长。你如果愿意陪伴孩子,陪她读书,玩耍,他哪里来的时间去沉迷游戏。生活的精彩,亲情的陪伴,我想比虚拟的游戏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沉迷于游戏我想更多是弥补生活中家庭的缺失吧。

2.适度陪孩子游戏,有益无害。

还有关于游戏我觉得并非洪水猛兽。是人都有好奇心,尤其孩子更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探索。你越是阻拦他越想尝试。你可以特意陪孩子玩一会,让他去s了解这件事情,并告诉他这只是生活中的调剂品,解除他的好奇心。而不是严厉的斥责,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做事情注重方法,要对孩子进行疏导教育。

3.我是这么做的

今天,我特意下载了游戏陪孩子玩了会。过程中孩子十分兴奋,也很高兴。不玩了也没见孩子对游戏有什么沉迷。所以不必很刻意的不让孩子接触游戏,而是要让孩子学会自我节制自我控制。尽量多陪孩子玩一些正能量的游戏,增加亲子互动的时间。出去踏青,爬山,游泳,都很好。我的回答完毕。

首先孩子是否沉迷玩游戏和他的国籍没有关系,而是和教育引导方式有关。美国少儿发展研究所的专家指出,100%地禁止游戏已经不可能了,家长们应该用心平气和的方式来引导。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在摸索让孩子平衡玩网络游戏和健康成长的方式。

①作为家长,首先你需要了解孩子喜欢玩游戏的心理需求

2019年的《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网络游戏认知与态度研究》的报告显示:网络游戏是超过8成中小学生交往中很受欢迎的话题,他们非常乐于通过游戏用语来表现自己的玩家身份和对网络游戏文化的了解,并由此体验到群体归属感。玩网络游戏已经不是我们过去理解的百害无一利了,它也有它的社群文化,是他们社交的一方面。

②其次,家长可以“顺势而为”

游戏往往集趣味性、互动性、竞技性为一体,很适合成为亲子时光的消遣。家长参与进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选择优质的游戏,也可以提前设立好游戏相关规则,比如玩的时间、频次。


0
回帖

国外的小孩子是否和国内的一样,也沉迷于玩游戏吗?作为家长,该怎么办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