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进网络游戏
说起游戏与文化的联系,我最钟情于《大话西游》,从最初版本到现在的三版,之所以独爱《大话西游》究其原因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一见钟情”的缘分,得益于孩子们的趋之若鹜把我带进了“沟”里。我这个人对于感情的事难以放下,因此当自己辛辛苦苦把代表自己的账号培育长大,就再也难以丢弃放下,尤其账号里自己辛苦置办起来的家园,孩子以及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宠物,中国人最大的“弊病”可能就是活着不是为了自己,中国引以为荣的美德就是中国儒家传承下来的具有极强统治力的尊卑关系,我们耻于始乱终弃,但大多数人正像前几天那个流浪大师解说的那句“善始者众,善终者寡”。
二、既然我融入到了这个游戏之中能认真的玩味,吸引我的原因之一是游戏之中的科举制度活动,虽然这个活动不是当年大唐科举的真正体现,但它这个活动的知识范围却囊开天下,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外至世界,内至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每周的一次活动都吸引着众多的玩家,这无疑是通过游戏对各种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三、对于感情的感悟,西游这部小说从我初中开始读到我参加工作算起来读了三遍,如果说第一第二遍由于年龄太小读乐趣读幻想的话,成年后的再读,居然与前两次的认知有了天壤之别,我感伤于小白的付出,感伤于猴子对旧势力的无奈,感伤于唐僧传播文化的艰辛,从最初憎恨唐僧与如来,到“苦尽甘来”后的终有所成,从对二狼神助纣为虐的憎恨,到认知二狼神尽忠职守的对悟空的放水产生的感情转折。虽然故事情节都是虚构,但这虚构的故事不论哪一难都深刻反应出人们对于善恶的理解能力与程度,《大话西游》游戏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情节,通过游戏角色自己对善恶的培养让人们对故事中的种种妖魔鬼怪产生自己的感官感受,从而运用自己的修为去惩罚那些对善良摧残反面角色。比如《大话Ⅱ》中解救小白一节,由于自己同情悟空与小白而在游戏中过关时不惜赔上自己所有积攒下的宝贝与金钱。其它情节却没有那种感受。
我们秉持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做人原则在游戏的各个关口都能体现出来。你每过一关都是自己对善恶有报的报答。都是对西游故事一难的解脱。
我们活着当下,可曾想过为谁辛苦为谁甜?我们有时候太投入不能自拔,犹如陈晓旭般沉沦陨落。文化的魅力不单单只是书本上的宣传,口头上的循序教导。不只是家传校育的培养,我们更多的是走向社会后自己的体会。
《大话西游》这个游戏在网易的经营下之所以经久不衰,原因之一还是对假的打击力度,我们经历过太多的游戏都惨败于自己管理不好,大多败于外挂的横行,而《大话西游》这款游戏对于造假,打击外挂可以说绝不手软。因此相对于其它游戏来说才能一直被玩家所喜爱。
我们的文化不应该虚伪的假货,我们的文化不应该如外挂一样沆瀣一气。我们玩游戏的同时不应该只是为了娱乐而娱乐,如果说孩子们没有能力去理解游戏中的文化,那么成年人玩游戏还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去扮演故事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