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去世后,他的儿子赵祯继位为皇帝。在历史上,赵祯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的情绪,反而显得非常平静和镇定。这与他对待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表明他对父亲的去世没有感到悲伤或哀痛。关于“辽国皇帝真的哭了吗”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赵祯并没有表现得像其他帝王那样悲伤,而是保持了应有的庄重和严肃。这种行为反映了他作为皇权继承者的责任感和对权力的尊重。赵祯的行为展示了他在政治上的成熟和谨慎,以及对他所肩负责任的认真态度。
宋仁宗赵祯,宋太宗之孙,宋真宗之子,生于1022年,卒于1063年,一生在位42年。
关于宋仁宗去世后的反应,史籍中有不少记载,邵伯温《邵氏闻见后录》记载:“仁宗皇帝崩,遣使讣于契丹,燕境之人,无远近皆聚哭,虏主执使者手号恸曰:‘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其后北朝葬仁宗皇帝所赐御衣,严事之如其祖宗陵墓云。”这段记载显示,当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传来时,辽国的统治者不仅放声痛哭,而且将宋仁宗赐给他们的御衣作为衣冠冢,每年祭奠时如同对待祖先的陵墓一样。
另一条记录则来自陈师道《后山丛谈》:“仁宗在位四十年,边奏不入御阁,每大事,赐宴二府,合议以闻,仁宗崩,计于契丹,所过聚哭,既讣,其主号恸执使者手曰:‘四十二年不识兵矣!’葬而来祭,以黄白罗为钱,他亦称是,仁宗崩,天下丧之如亲,余时为童,与同僚聚哭,不自知其哀也,仁宗既疾,京师小儿会阙下,然首臂以祈福,日数百人,有司不能禁,将葬,无老幼男女,哭哀以过丧。”
这两条记录虽然有些细节有所不同,但都表明宋仁宗去世后,辽国的统治者和臣民对宋仁宗表现出了极大的哀悼之情。
至于宋仁宗死后,宋朝的民众表现如何,文献记载更加详细,陈师道《后山丛谈》中提到:“仁宗崩,天下丧之如亲。”这句话直接点明了当时整个国家对于宋仁宗的哀悼态度。“将葬,无老幼男女,哭哀以过丧。”这一描述进一步强调了民众的哀痛之情,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表现出无比悲痛。
通过这些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宋仁宗在民间的口碑之所以很好,主要是因为他深得民心,仁慈至极,他对待下人有过失的态度尤为突出,比如一次他在御花园散步时发现自己找不到愿意给他倒水的人,于是他亲自前往寻找,甚至因为这个行为受到处罚而不肯再做同样的事情,这种对待下人的谨慎和细致,充分体现了他的仁慈之心。
他还经常对大臣们表示歉意,如他曾经因工作繁忙而未能及时处理奏章,就向大臣道歉并承诺改进,这样的举动不仅显示了他的谦逊和真诚,也让人们感受到他的仁爱之心。
宋仁宗以其仁慈的治政理念和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的喜爱和尊重,以至于在他去世后,辽国的统治者对他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和哀伤,最终甚至在临终前放声痛哭,这也证明了宋仁宗确实是历史上一个深受人民喜爱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