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路边遇到一个乞丐向你要钱,你会给吗?
一般情况我挺少回答被邀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很多真的不了解,也就不敢瞎说什么误导了别人不好,但看到这个问题,我却觉得非常有必要将想法写下来,不论是否成熟,帮助自己去思考和分辨何为正确。
先说结论:施舍是因为善良,但我认为直接给当事人钱是最糟糕的表达善意的方式,所以除了这两种,其余一律不给钱:
自己有除同情心泛滥外的其他理由——例如第一次和女孩约会时展现自己的慷慨和善良。
技艺精湛的表演——可以吸引我们驻足观看10分钟以上并且获得了听觉或者视觉的享受。
一般来讲我们回忆一下,会发现乞丐有很多种:
方式上:有直接追着你要钱的,有弹个乐器等着你给钱的;
体态上:他们有的断手断脚、有的老态龙钟、有的装聋作哑、也有的白白净净;
理由上:有很久没吃饭的,有来到陌生城市被骗的,有没钱买票回家的,有“卖”极廉价塑料花的,有家人生病筹钱的,有直接躺在那给你看“老子有多惨”的,也有胡搅蛮缠不给就不走的。
当然无法否认确实有人时运不济,有“一个馒头难倒英雄汉”的时光,被迫低头向陌生人要一个馒头或者一顿饭钱,要知道朱元璋和韩信年轻时候就要过饭呢!但时代不同了,古代生产力低下,交通和通讯不方便,一旦遇到战乱就更是民不聊生;而在现在,完全可以求助亲朋好友(只要不是做人太过失败),极端点没有亲人、也交不到朋友的话还可以去民政局、公安局、或者标榜自己佛性的各大寺庙寻求帮助。
并且因为行业壁垒极低,乞丐市场可以说是充分竞争,临时起意需要乞讨的业余人员完全不是人家全职工作人员的对手,不懂化妆、不懂装惨、不懂放下身段和脸皮、孤身一人没有拉帮结派挤不进人流大的黄金地段,早就被淘汰了。
所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现在讨论的,其实都是职业乞丐,不管他的形式如何,本质是不会变的,总结起来就是:
只要钱,不要物。
不平等交易,无法向付钱的人提供有价值的物品或者服务。
不论形式如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激起行人的同情心或冲动(emotional pay),尽量不给你思考和冷静的时间。
这种行为所得被他当做经济上的主要收入。
甚至按照这四点总结和归纳,我们会发现乞讨这个行为的范围甚至远超我们的一般认知——寺庙里让你花大钱买平安符时、单位学校强行组织的捐款行为等等。
我始终坚信,并且会经常强调“爱才是这个社会和世界的基础”,而同情心也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种伟大的感情,虽然很多人会由于一时的恻隐之心给乞丐金钱,养着一大批职业乞丐活跃在各大车站和商业区,却也不好简单的说这是错误的,因为他们的动机是基于博爱和同情。
分析完了,谈谈我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有许多时候,同情心其实来源于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就是获取信息的不全面。
假如我告诉你,你面前这位缺了一条手臂,并且半边身体被硫酸烧毁的年轻人是被一个乞丐集团控制的,从小训练的心智极不健全的赚钱机器,他小时候因为身体恢复快,所以只是在每天乞讨前皮肤上被刀割出了一些流血伤疤,但随着长大慢慢就被敲断了手脚,甚至是被泼上了硫酸,而他每天乞讨得来的钱也是全部上交给控制他的组织,并且这些组织会人为制造各种惨象,还会按照收入情况调整和发明各种乞讨形式,换句话说,你给你觉得最惨的乞讨者更多的钱,来年就会批量产生更多的同类型乞讨者——换言之,我们在投票选择来年许多流浪儿的命运。
还有,向你走来的这位白白净净衣着得体的小姑娘,告诉你很久没吃东西了,希望能要些钱去买个包子,你想起了你的妹妹或者女儿,同情心大动,于是毫不犹豫的把刚买的还没来得及吃的盒饭一把给了她,想着我今天就善良一回了,谁料对方摇摇头又给送回来了,说,不要吃的只要钱,如果你能看到一个人的过去,你就会发现这个小姑娘从小不爱读书,喜欢打游戏,每天宁愿在外面瞎逛也不去学校,好不容易家里给介绍了个工作,却因为迟到、粗心、敷衍的态度又给辞了,直到有天她发现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直接向路人要钱其实收入也不错,起码比什么文员的工资高多了,还自由,于是就开始干起了这一行,甚至有点小得意——不用干活轻轻松松有钱拿。
两个故事来源于真实的新闻报道和记者卧底调查,你给钱是因为觉得他们挺可怜的,但殊不知,对方觉得掏钱的你才真正可怜——被耍的团团转。
但是当我们了解的越多,就会惊讶的发现在这个为博得你我同情的努力中却几乎没有同情心立足的余地,而是针对我们人性各种情感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骗局,有鉴于此,我认为除了这两种,其余一律不给:
自己有除同情心泛滥外的其他理由——例如第一次和女孩约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