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风暴》这片怎么样_《全球风暴》里的极端天气比《后天》还震撼,但为什么口碑差这么多
《全球风暴》这片怎么样
应该怎么理解这部电影呢?
首先,极端天气不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点,因为所谓的极端天气,是卫星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无论是冰冻、地震、灼热或是龙卷风,都可以视为卫星对于地面的一种攻击。这个攻击模式,在美苏争霸军备竞赛时期,已经有过雏形:卫星上装激光武器,攻击地面军事设施,这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
其次,这部电影比较值得琢磨的地方,是太空开发的国际法和空间法问题。人类从1957年开始,就拥有了离开地球大气层的实力,然而这样的行为又使得人类迫切需要制定一些条款来协调不断出现的太空活动。国际法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国际关系规范,也同时适用于大气层以外的所有活动——其中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和平开发,以利于全人类的集体幸福。
第三,这部电影所揭示的场景,恐怖分子或阴谋家们利用卫星来攻击地面国家的情况,在现行国际公约下,其实不太可能会发生。联合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不断推进太空的和平开发。1971年11月,各国签订了《空间物体所造成损害的国际责任公约》(《责任公约》),对发射国发射到外层空间的物体在地面或飞行途中造成了实际的损害或对环境的污染的赔偿责任和赔偿的程序方面作了确定。1974年11月,各国制定了《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登记公约》)。明确规定:凡是向外层空间发射任何物体的国家都必须向联合国秘书长进行登记。这是种强制性的登记制度——这种安排使得偷偷在别国卫星上做手脚,变得更困难。
最后,这部电影其实提到了一个关键的法律问题:外太空是不是应该有主权?电影中的“荷兰男孩”原本是美国的卫星,后来因为要交给联合国,因而一度产生争端。领空的外延部分,应该如何确定主权呢?这个问题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军事间谍卫星都在互相侦察对方阵营。那些卫星是不是形成了侵权呢?如果发现敌方卫星在领空上空进行侦察,是不是可以使用武器打下来呢?这个问题直到今天都是国际法上的难题。
当然,这部电影也有兄弟之情、男欢女爱,还有父女情深。这些细节让人感动。还有野心家的城府,布局和覆灭。不过说起来,可能各类元素掺杂得太多了一点,反而让人觉得有点饱合得过了头吧?
《全球风暴》属于一部综合类型的好莱坞大片。既有震撼无比的灾难场面,又有悬念重重、紧张刺激的特工片概念,还夹带了近年来流行的太空电影元素。
这种节奏紧凑、单刀直入的好莱坞电影在国内是很有市场的。特别是影片从头到尾包裹着的一系列狂风暴雨的狂轰乱炸。里约热内卢冰封、俄罗斯火场、孟买龙卷风,还有迪拜海啸,将近年来的灾难片来了个一锅炖。其视觉奇观不亚于灾难片大神罗兰.艾默里奇的《后天》和《2012》。日本的超大冰雹破坏力惊人,空中的大飞机直接坠落地面也是少有的灾难场景,这些都足以看出创作者无限的想象力。香港地陷的部分,吴彦祖驾车逃亡的戏码带影迷惬身体验深陷其中的真实反应。这种戏份在灾难片里也是屡试不爽的灵药。
除了各种灾难云集、自然奇观肆虐,还加入了太空空间站的元素,仿佛进入了《地心引力》的太空搏命世界。在空间站的戏份里,男女主角还肩负着一个任务就是抓内奸。相当于航母级别的太空基地的全景式展现,和大规模整体自毁爆炸的大型爆破场景都十分惊艳。
本片最意想不到的是把带有政治阴谋的悬疑特工概念注入其中,实现了《白宫陷落》、《伦敦陷落》式的主题路数。更巧合的是,男主角都是同一人,杰拉德.巴特勒,还专门为其设计了一段近身肉搏的戏码。吴彦祖此番化身破解此番事件的关键性线索人物,只是应该再给足一些戏份就完美了。久违了的演技大咖安迪.加西亚扮演总统气度不凡,《教父3》里的形象曾令我们印象深刻。反派专业户艾德.哈里斯这次是否改邪归正还是等待观众去影院一探究竟。
本片的时长也比较短,这也是一大优势。会是下一个《环太平洋》吗?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全球风暴》里的极端天气比《后天》还震撼,但为什么口碑差这么多
作为一个已经看过的人 我来讲讲为什么吧 我个人认为全球风暴特效不差 但比起2012来说特效镜头不够多 不能让人震撼 而且全球风暴的剧情也是有点拖沓 为了搞清楚为什么全球会有这么多极端天气的出现 居然用了半集电影的时间才引出原因是病毒引起的 总体来说 演员演技在线 然而感情戏尴尬的让人出戏 13岁小女儿成熟的像个大人似的 让我给这部电影评价 两个字:一般
昨天看了风暴首映,觉得没啥意思!中美领衔17国做的全球卫星网,五星红旗排倒数第三,空间站没有一个中国宇航员,美德英法墨西哥印度南非都有,唯一一个中国面孔祖哥话没说全就领盒饭了,不过可怜了日俄,烧了红场冰雹砸了东京,也没有宇航员在上边!抛开中国元素,本片跟后天,2012差太多!不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