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机器之血》
已经63岁的成龙,依然保持着非常高的电影产量,去年有《绝地逃亡》《铁道飞虎》,今年有《功夫瑜伽》《英伦对决》《机器之血》。每逢热门档期,成龙大哥都不会缺席。
成龙电影的票房号召力是有目共睹的,但影片的口碑却总是差强人意。除了《英伦对决》在豆瓣达到7.2分外,其余都徘徊在5分左右。成龙的电影好像陷入了一个魔咒,总也不能票房和口碑兼而有之。
《机器之血》也是如此,不仅口碑差,票房也不及以往,上映5天仅有2.3亿,风头也被《芳华》和《妖猫传》抢了去,4亿投资的《机器之血》很可能回不了本。这一次,成龙的金字招牌要彻底砸了吗?
大哥还是大哥
看《英伦对决》的时候有点可怜成龙,除了角色本身让人辛酸外,也觉得成龙真的老了,打不动了。影片中涉及的打戏很少,可能他自己也害怕打不动的那一天,无奈转型。
但随着《机器之血》横空出世,相比被迫转型我们更愿意相信成龙在主动求变。
《机器之血》开场的长镜头打戏就让观众看得十分过瘾,保持着成龙动作片的一贯水准,还请来香港著名飞车、爆炸指导罗礼贤,视觉效果直追好莱坞大片。
而这场打戏似乎在向观众证明,成龙还是那个成龙,当你认为他打不动的时候,他拼了老命也要打给你看。
《机器之血》动作戏的篇幅比《英伦对决》多了很多,成龙从头打到尾,一直打到了悉尼歌剧院,那一幕很容易让人想到20年前的《我是谁》,成龙在鹿特丹大厦惊世一跃。悉尼歌剧院楼顶的这场打戏,恍惚间有种成龙当年巅峰时期的光影。
成名于动作电影的成龙,在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望。捧着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的他创新了动作片,把喜剧和武打完美结合,并成功打入好莱坞。《我是谁》《醉拳》在国外反响强烈,让全球影迷痴迷于中国功夫。《铁道飞虎》在北美、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同步上映,《功夫瑜伽》在海外不断打破当地票房纪录。成龙对中国动作电影的崛起功不可没,功夫也是他一直向世界推广的中国文化,中国功夫电影因为成龙而风靡世界。
如今,60多岁的他依然没有退居二线,和不同的导演、国际团队合作,为的就是多学东西,等哪一天真的打不动了, 再去做导演、做武术指导,用学回来的东西教成家班、带新人。
他的每一部电影都在寻求创新,每一次都玩命拍摄,把自己打得伤痕累累肯定不是为了圈钱了。我们可以觉得《机器之血》不好看,但不能否认它存在的意义,更不能否认成龙之于中国动作电影的贡献。他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中国动作片漫漫长路。
现在,成龙的动作片看一部少一部了,如果有一天他不拍了,观众恐怕也会觉得失落,那时候谁还能撑起中国动作片的半边天?
科幻只是“助攻”
对于日渐没落的动作电影,成龙有顾虑有担忧,对于自己的电影生涯,他也有期许。年龄没有妨碍他在电影道路上的尝试。
这一次,《机器之血》在成龙式功夫喜剧的基础上加入了科幻元素,作为一个实验性的题材,导演张立嘉曾开玩笑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是被毒死,就是香死。
《机器之血》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它的科幻内核是薄弱的,只是在动作片的整体格局下,添了一抹科幻色彩而已。
影片对科幻的设计过于单调:Dr.James博士在半岛军火商的支持下研究生化人,但研究过程中,生化人安德烈发生基因突变大开杀戒,并控制其组织,接管生化人的研究。逃脱的Dr.James将机器之心和基因血液装在了林东的女儿南希身上,而安德烈想要无限复制这种不死之躯,寻找博士死后留下来的基因和研究成果,林东一路保护自己的女儿最终战胜了安德烈。
在国外的科幻大片里,各种外星人、异形、机器人,像《黑客帝国》《终结者》系列、《阿凡达》,这些影片总能构建出一个宏大的科幻世界,创造一个个惊险环生、悬疑处处的故事。影片的脑洞之大,给了中国观众太多惊喜。相比而言,《机器之血》科幻的部分就有点小儿科了,以往科幻片里boss背后有boss,反派有智慧也有力量,可生化人安德烈是个只会拼蛮力,没有背景没有脑子的恶魔。这样的科幻不够高级,也没有震撼力。
所以说《机器之血》对科幻的运用只停留于概念,仅仅是为了增强正反派的力量差距,强化影片的喜剧冲突而已。科幻只是“助攻”,脱离了这层外衣,《机器之血》还是警匪动作片,而这也正是《机器之血》遭到吐槽,口碑不佳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科幻电影一直是电影产业不敢触碰的一个“痛点”。《全城戒备》《机器侠》《逆时营救》,国产科幻电影几乎成为烂片的代名词。因为先天起步晚,后天又“发育不良”,科幻片的生存土壤一直不容乐观,大制作、高科技的门槛,让科幻片质量不高且票房惨淡,所以更加难产。《机器之血》大胆的开发这块土壤,尽管这个尝试并不算成功,起码还是有想法、有野心,也有意义的。
硬伤有,优点也有
《机器之血》在豆瓣上的评分并不高,只有5.0,就科幻部分来说,它是有硬伤,但归根到底它还是一部动作片,从这个角度来看,它真有那么烂吗?
《机器之血》动作戏的部分还是很精彩的,而且占据了很大篇幅。飙车、枪战、爆炸、打斗都有,开篇的一场雨中动作戏,就用了1700多个镜头,五六十支枪,动作场面全部真枪实弹上演。作为4亿投资的大制作,这部动作大片的诚意和努力是看得出来的。
成龙的动作片,喜剧的成分自然也少不了。继空虚公子和八爪鱼之后,罗志祥终于以正常的形象登场了,作为影片的搞笑担当,罗志祥的角色特质和他强烈的个人特点高度融合,尽管有些笑料显得生硬牵强,倒也不觉得尴尬,让人讨厌不起来。
笑点有了,泪点也有。成龙最近似乎特别适合演老父亲的形象,真的催泪。《英伦对决》是这样,《机器之血》也是如此。影片中,他化身服务员、保洁员,默默陪在女儿身边,让不少观众落泪。
动作里有科幻,喜剧中也不乏温情,《机器之血》不算完美,但也没那么差。它的精良制作,对得起观众;成龙的敬业精神,值得点赞;动作片的科幻尝试,也有意义。
影片最后也留下了悬念,看样子还会有《机器之血2》,希望下一部能对科幻世界的构建更有想象力,而不单单是个噱头。姑且把《机器之血》看作一次尝试,观众可以更包容,但下一次还得以更高的水准回馈观众才是。
成龙主演的科幻动作影片《机器之血》12.22日上映贺岁档,这已是成龙大爷今年的第三部电影了,从春节档的《功夫瑜伽》到国庆档的《英伦对决》,《机器之血》给今年原本就惨烈无比的贺岁档又带来了不少的杀伐戾气。
开画就拿下6000万票房,可谓开局不错,但上映六天之后明显力有不逮,拍片量已经远逊于《芳华》和《妖猫传》了。上映六天拿下2.5亿,这样的成绩在成龙担纲主演的影片里算是比较差了,被同期上映的妖猫传甩下了一个身位。
与票房成绩不佳相对照的是口碑的低迷,焦点围绕在亮点:
1、《机器之血》剧情老套、桥段狗血、特效雷人
2、欧阳娜娜、罗志祥演技感人,自带烂片属性
关于这两点,其实我觉得并不重要,毕竟我们看成龙的电影又不是看剧情的,我们是看“打”的啊!
成龙的动作片无疑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了,可随着成龙的年龄渐长,大哥慢慢变成了大爷,影片的质量也是每况愈下,近几年的作品除了《英伦对决》能上得了台面,其他几乎都被打上烂片的烙印。
成龙今年的作品开始周游世界模式,年初的《功夫瑜伽》去了印度,年中的《英伦对决》,而这一次跑到了悉尼。
说到剧情方面,本片的故事简单直接、套路满满:一个牛逼闪闪放光彩的博士在军火商的支持下,研究出了一个生化人。没料想生化人反戈一击干掉了军火商,控制了整个组织,牛逼博士咽不下这口气,找到成龙求罩求帮助。于是成龙带着队友抵达战场,一波团战之后,成龙不敌,引出了另一个不做八爪鱼、不做空虚公子、不做罗志祥的朱碧石。最终邪不压正,成龙开大反杀,冲向地方水晶……
对于一部主打科幻动作的电影来说,这样简单的剧情没什么问题,就像片名《机器之血》,这是一部集机器和血于一身的电影,简单一点,大家看得爽就好了。
第二点,说罗志祥和欧阳娜娜的演技,两人分工明确,罗志祥负责搞笑,欧阳娜娜负责,额,负责看着别人搞笑。
资本市场,粉丝经济,现在流行小鲜肉小鲜花,保不齐有观众就是冲着欧阳娜娜才来看这部电影呢,因此两人的出演时无可厚非的。
分析完以上两点,那究竟为什么《机器之血》还是一部烂片,而且是票房低的烂片呢?要知道《功夫瑜伽》在口碑扑街的情况下狂澜超十亿的票房啊。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成龙也出了问题。
虽然对一个年逾六旬的动作演员来说,我们也不能奢求太多,成龙是我们的华人之光,是几代人的美好记忆,我们对于成龙也是有情怀的,但他在宣传中从来不拿情怀来道德绑架观众,这一点是值得敬佩的。但《机器之血》中彻底丢掉了成龙的特色,《功夫瑜伽》中都残存着的特色。剧情硬伤,演员演技不在线的情况下,动作戏也崩塌了。
影片的第一场打戏就糟糕透顶,上来一顿乱射,几个反派被警察包围,重点不突出,毫无特色,跑龙套的警察被打死,成龙不知道在干嘛,子弹乱飞之间,成龙一方就差点儿被团灭了。
据说这一场戏拍了二十几天,子弹成千上万发,堪比好莱坞水准,爆破枪战应有尽有,可是没有了成龙,准确地说,没有了成龙的特色——利用地形打人,随手拎道具,搞笑动作。这些本应该在成龙的电影里突出的,观众最爱看的东西,统统都不见了。
不管怎样,对于成龙仍然活跃在荧屏上,大家应该还是欣慰和感动的,“曾经是莽撞少年,曾经度日如年”,如今他真的尽力了,现在看他的电影除了有“廉颇老矣”的感叹,更多的是往日时光的唏嘘吧。
说实话,《机器之血》在“成龙电影”里也就是中下等的水准,如果你是一个看电影不挑剔的人的话,本片还是能够满足你的观影需求的,有成龙打闹、有罗志祥搞笑、还有成龙和欧阳娜娜的父女情来煽情,节奏感也保持了成龙电影一贯的紧凑欢快,从头看到尾至少不会让人觉得沉闷无聊吧!
但如果你像毒舌君一样,对影片品质稍有要求的话,就会觉得《机器之血》很难令人满意!无论是剧情、角色还是科幻设定,都好像是从好莱坞上世纪八九十年废弃剧本堆里翻出来的,散发出过时和陈腐的气息,老套得要命,从头看到尾也不会让人产生丝毫惊喜!
从动作场面来说,海报上“动作巨制”的字样也纯属吹牛,根本担不起“巨制”之名,整部影片动作戏的火爆刺激程度,在所有成龙电影中也只能算是中下等。除了悉尼歌剧院楼顶的打斗稍显大气之外,本片其他动作戏并未给人丝毫“巨制”之感,结尾的高潮打戏也跟吴宇森的《追捕》一样,属于棚拍的小场面打斗,就那么几个人在一个非常单调的场景里打一打就结束了!而且成龙毕竟年事已高,虽然从头打到尾十分卖力,也缺乏让人眼前一亮的动作设计和精彩招式,影片中所有的追车、打斗、枪战,都让人看起来毫不兴奋!唯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似乎只剩下“小猪”罗志祥的个人喜感了,他在影片中喜剧发挥绝对胜过成龙哦。至于欧阳娜娜嘛,选她当女主角也许只是因为她年龄合适以及英语说得好吧!
导读:讲述了林东为配合证人保护计划卷入了一件与自己无关的案件,成为了无法掌控的巨大阴谋之下的牺牲品。 多年以后,伴随着科幻小说《机器之血》的出版,当年卷入争斗的各方纷纷浮出水面…
你本是坠入凡间的天使,上帝给了你第二次生命,我知道你所有的痛苦,我愿引领你,走出黑暗,见到光明,找回那个原本属于你的灵魂,爱始终在你身边。只要女儿好好的活着,我以陌生人的身份守在她身边,也就无欲无求了。讲述了,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爱!
成龙玩命飞跃悉尼歌剧院,成全球首位登上悉尼歌剧院屋顶的动作演员。
该片导演张立嘉介绍:“这次拍摄用到了四、五十支真枪。100公斤的火药全部是从美国运来,最终成片的效果相当震撼。”
搞笑担当罗志祥变成龙迷弟,“龙猪”组合反差萌,大噶好,我是朱碧石~
个人对于中国人拍的科幻题材一直不看好,但是《机器之血》并没有预想的那么惨,具备一定的可看性。虽然整部影片的创意并不新鲜,各种套路都是被好莱坞使用过的,但是,换上中国人的面孔——成龙、罗志祥之后,影片有了些中国味道,一些中国式的幽默桥段,能够将人们的关注点从剧情的逻辑上暂时移开,影片的姿态放低,不是非要讲述一个与科幻相关的伦理悬疑片,不是非要彰显特效来炫技,而是希望给人们带来愉悦感的温情的动作片。
这也许与《机器之血》的导演是新人有关,带着一种亲和的低调态度。相比之下,中国的老导演们端着的架子已经让人生厌了 ,上来就是“你必须说好看,不好看就是你不懂”的架势,看一场电影反而成为一件特别有压力的事情,这就不好玩了 ,这也是我之前对于中国的魔幻、科幻这种题材避而远之的原因,明明就是人间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打杀杀,却非炒 成史诗、宇宙、未来的宏大概念,映射的都是导演的野心,反而不如这一部《机器之血》来得实在,有亲情、有打斗、有喜剧,试图像好莱坞学习拓展题材领域和空间。
成龙与罗志祥的配合也不错,演起来驾轻就熟,让情节很流畅,剧本至少达到了规整,作为一部商业片来说,有惊喜的地方。而缺点和不足,自然是少了新意,这种带有未来感的电影,如果没有特别令人脑洞打开的创意和设想,那么只是一种平庸的重复而已,希望在续集中,主创能够呈现出更强大的想象力。
可以肯定的是成龙大哥的机器之血绝对不是一部烂片。个人感觉。由于成龙大哥的年龄偏高和审美疲劳。还由于他近期的作品上映较多。拉低了大家对他的期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片子对于成龙大哥而言能拍出如此水准的作品,应该是一个70,80左右的水平。
按理说,成龙大哥打了这么多年,电影应该就是拍一部少一部,但是每拍一部,应该就要注重一部。毕竟能打的年纪早就过去,要慎重考虑接片的质量。
但是大哥偏不按常理出牌,现在成龙大哥的电影,和庄稼一样,一年三熟,一年三部。
让观众应接不暇,国庆档还有一部很不错的英伦对决,大聪也表扬过了,但是还不到三个月,又来了一部让人十分尴尬的《机器之血》。
其实有时候哦,光看海报,预告片,就能预感影片的质量,这一次也不例外,大聪看过海报和预告片之后,对影片提不起任何信心。
果然,大聪看过电影之后,对影片的打戏,人物造型,故事剧情,都有种说不出的莫名其妙。
先说打戏,这应该是大哥的专长,但大聪第一次看得犯困。
据报道说,导演为了拍开头的打戏,用了1万2千发子弹。
大聪想说,就算你用完全世界的子弹,如果场面镜头语言没有调度好,这场打戏也不会精彩。
这场枪战戏,根本看不出来敌我双方的站位,只听见震耳欲聋的啪啪啪,biubiubiu,砰砰砰。然后反派就赢了,再然后反派对着博士嘚吧嘚嘚吧嘚说半天,成龙奇迹般醒了,然后反派貌似又输了。
但是你要说输了,也没输,他还是个炒鸡有钱的人,买下了《星球大战》的帝国战舰,作为指挥中心,还采购了一大批军火,打造了《光环游戏》系列的服装。组建了一支有模有样的军队。
请问,这支军队是哪个国家的,国际组织承认吗,整个地球为什么默许这样的有规模的军队组织存在?
而且,还要一个UN小团体去消灭这个庞大的军火组织,而不是国家派军队去灭团。
影片还有好多这样的BUG,就不多说了。
另外我们看看剧情,大聪也很喜欢看喜剧,但是喜剧要天时地利人和,不然会让人笑不出来。像小猪很多戏份大聪就觉得很尴尬,虽然知道小猪一直在努力饰演一个诙谐的角色,当然有几场戏,因为小猪的个人魅力,还是很有趣的。
但是《机器之血》的类型,不会造就成一部喜剧,也不像一部严肃的正剧,也不是科幻片,总之,就是你说不出他是什么类型, 他就是怪,但在电影史上,怪电影多了去了,比如大卫林奇的电影,就是很怪,但人家怪有怪的特别存在,而《机器之血》是尴尬的怪。
谢谢
周六看的电影,在机器之血和妖猫传之间选了成龙,说实话对比起上周看的飞梦,真想说句拍的什么玩意
故事情节千疮百孔,毫无剧透的必要,人物形象模式化,连个让人猜测一下的卧底都没,好人为了拯救世界放弃家人,坏人偷袭,双方同归于尽,好人坏人都没死,意不意外,开不开心,过了十多年,看起来威猛无比的披风女带着两个外星猛男,拿着一堆高科技武器被一个连翻身都费劲的手无寸铁前特警放翻了
追逐,打斗,共生,回忆,完全没有存在必要的男二,好不容易秀了一次事业线的女一,我一直以为会黑化的女二,蠢到无法形容的反派们,真的,动画片都没有这么蠢的反派了,还有真的打不动了还是格斗天王的龙叔
不想多说,龙叔这几年疯狂拍片,情怀是够了,观众缘也剩不了什么了
谢邀,贺岁档好多知名导演的作品,当时选择了良久,最终还是先看了《机器之血》,不仅仅是因为成龙拍的片子再烂也会逗你开心,而是看到预告时被罗志祥吸引到了,想看看罗志祥这次能和成龙擦出怎样的火花,以及新生代“烂演技”代表的欧阳娜娜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毫无意外,成龙这部《机器之血》还在玩老梗,开场打斗时削掉的手指椅子仅剩一个中指,被烧烤架烧到裤子,踢下档,打斗穿插搞笑情节,这些都给人很熟悉的感觉。有人说成龙为何总是玩老梗呢,可也总有人对这些老梗买账,影院里并不缺乏笑声。
成龙曾拍过一系列《警察故事》,这部《机器之血》中成龙依然是警察的身份,同时也是一个父亲,与以往警察系列的纠结过程一样,任务和亲情之间总要做出抉择,他选择了任务,女儿“死了“,他也与实验半成品“同归于尽”,欧阳娜娜开始出现在某大学的餐厅,由成龙对她格外的关心,才引出故事的主线。
原来林东的女儿并未死去,而是植入了机器心脏,重获了新生。后面大部分的情节,成龙已经脱离了警察的身份,完全是以一个父亲的面目出现,暗中保护女儿,保守机器之血的秘密,这个时候的林东完全没有顾忌,看得自然让人轻松很多。
小猪承担了整部片的笑点,尤其是拿着“双截棍”死命打自己脸的时候,我是忍俊不禁的笑了,梗是有点老,但小猪演起来并不尴尬,嘴巴传递钥匙的那一幕也挺有趣的,不过,后来李森的钥匙被震掉是怎么逃脱出来的,片中并无交代,李森的身世也是一笔带过,略有不足。
总体来看,故事情节是比较完整的,这是商业电影比较难得的地方。众人评判得最多的是这个科幻的题材,机器心脏、再生这种题材在好莱坞已经玩过太多次了,成龙也没有拍出新鲜感,感觉他已经有些黔驴技穷了。
成龙都60多岁了,还没有要停歇的意思,每一次片中看到他摔倒在地,心里都捏着一把汗,生怕把这身老骨头给摔散架了。打斗戏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酣畅淋漓,多了些笨重的感觉,倒是把一个老父亲的无奈和心碎演绎得特别好。
大概是他那斑驳的白发和已经不再流畅的身手刺痛了我,看着他的港片长大,从一个跑龙套的武打小生,逐步成为功夫巨星,以前从不担心他会受伤,但现在,和他年纪差不多的我的父母早已退休安享晚年,而他还在为电影事业摔打着自己,说不定哪天就彻底打不动了,看他的电影真是看一部少一部啊!
《机器之血》就是名副其实的爆米花电影,打斗、科幻、搞笑、枪战、爆破场面一样都不少,对得起那一长串赞助商,也对得起小猪和欧阳娜娜的粉丝,算不上佳片,但也不是烂片,看完轻轻松松离场,不惊喜也不遗憾,总之成龙再出电影,我还是会去看的。
【本回答由头条号作者墨娱原创首发于悟空问答平台,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