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聂耳到底在日本怎么牺牲的
强答一波~
首先,了解一下聂耳的生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在聂耳短暂的23年生命里,真正从事音乐创作不过三四年的时间,却创作出不朽之作,很多作曲家终其一生也不能望其项背。
然后,聂耳在日本牺牲说法不一,下面一种可信度较高。
著书者崎松
该书收编了聂耳在日本期间的日记、聂耳逝世后友人的纪念文章以及日本朋友写的聂耳小传等,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聂耳在日本活动的情况。从事聂耳研究30余年的崎松先生表示,他从十多年前就开始为此书收集资料,部分资料、照片由日本专家、学者提供。PS:此处,也许有争议。
图为聂耳
书中多篇文章系首次汇集面世,对人们了解聂耳的死因,探究聂耳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帮助。如《聂耳遭难时之情形》是日本人滨田实弘的叙述;另一篇《日本著名音乐家团伊玖磨透露聂耳死因有新发现》从另一方面分析了聂耳的死因,指出聂耳不是游泳不慎溺亡,而是突发心脏病溺水猝亡;书中收录的《聂耳在藤泽遇难的死因探析》一文,作者崎松先生通过对众多史实的探讨分析,认为聂耳死于意外事故(当时日本法医鉴定结论为溺死)的可能性较大,而被日本特务暗害的可能性非常小。
最后可以确定的是溺亡,之间发生了什么也许再也说不清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聂耳死亡原因,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但一般倾向于溺水而死。
他是中共党员,在1935年离开中国,赶赴日本,准备转道去苏联。
聂耳离开中国的原因是,他被发现是共产党员,已经被国民政府盯上。
1935年2月19日,中共江苏省委和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在上海遭到破坏。
聂耳被迫紧急离开中国,以避免被捕。
在1935年2月,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聂耳主动要求谱曲。
谁都知道,《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就是大名鼎鼎的《义勇军进行曲》,是反日歌曲。
而聂耳是到了日本以后,才修改《风云儿女》主题歌曲谱寄回中国后,在7月遇难的。
当时说法是,聂耳在神奈川县藤泽市(就是樱木花道所在城市)海滨游泳。
结果游泳期间,聂耳可能抽筋或者遇到碰到船只,不幸溺水而亡,时年23岁。
聂耳尸体打捞上来时,“从口里流着少许血,头也出少许血”。
那么聂耳是不是被日本特务害死,或者被国民党特务害死?
现在看来恐怕不是这样。
就国民党来说,聂耳充其量只是一个共产党的文化工作者,才23岁,名气也不大,出名还是后来的事情。
就算国民党要暗算,也轮不到聂耳,中共在日本还有不少干部。
况且,聂耳是偷渡到日本的,用的是假身份,假名字,国民政府压根就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就日本特务来说,5月《风云儿女》上映,在聂耳出事的7月也没有传到日本。
当时抗日的电影众多,《风云儿女》并不算独树一帜。
仅仅因为聂耳写了主题曲,日本就将他弄死,似乎也没有这个必要,还会造成外交纠纷,驱逐出境即可。
今天看来,聂耳的死亡比较可能是意外。聂耳因为年轻力壮,对于身体足够自信,去海里游泳可能距离较远。其实有过海泳经验的人都知道,海水的浮力很强,但比河流湖泊更为危险,尤其是近海的海况较多,旋涡、暗流、暗礁都很多。
如果对于附近海况不熟悉,即便水性很好,也容易出事。
聂耳嘴里和头上有血,其中嘴里出血就溺亡来说不稀奇,头上出血就比较奇怪,也可能是撞击暗礁、岩石甚至船只所致。
聂耳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作曲者,原名聂守信,1912年2月14日出生在云南昆明一户普通人家。
聂耳从小有音乐天赋,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对二胡、三弦、月琴等乐器充满了兴趣,他是班上的音乐委员和乐团指挥。
考上云南中学后,聂耳开始系统学习音乐基础理论和拜师学艺,之后在音乐上突飞猛进。
在他20岁时,被影视、音乐制作人黎锦辉慧眼识英才,破格录用聂耳,从此他成了黎锦辉“明月”旗下的签约艺人。
(聂耳)
黎锦辉就是曾经打造出民国影后阮玲玉和金嗓子周璇的那个人,他的旗下拥有一批知名的艺人,比如田汉、赵丹等人。
田汉、赵丹等人都是进步青年,在田汉、赵丹的影响下,聂耳于1933年加入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这一年聂耳21岁。
期间聂耳“以笔为枪”创作了许多揭露日寇侵占东三省的曲作,其中《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为田汉电影《儿女风云》所谱的曲子,到后来《义勇军进行曲》成了我国的国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两年以后,即1935年7月17日不幸在日本遇难身亡,年仅23岁。
对于聂耳为什么殒命日本,坊间有许多说法:一种说法是国民党派特务暗杀了聂耳,第二种说法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派人暗杀了聂耳,第3种说法是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
哪一种说法才是真的呢?
咱们先从聂耳为什么去日本说起。
1935年,聂耳为田汉的歌词创作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这首曲子是田汉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电影上映后,这首曲子很快风靡全国。这首曲子旋律悲壮激昂,激起了全国人民对国民政府放弃东三省,任其在日寇铁蹄下沦陷的愤怒。
在1949年建国后,这首曲子成了我国的国歌。
这首曲子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潮,国民党特务对此十分惶恐,田汉、聂耳等抗战青年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
为了躲避国民党政府的追捕,聂耳于1935年4月15日离开了上海,打算经日本到苏联考察学习。
就在聂耳到了日本的7月17日这天,查阅了许多资料都说聂耳到日本藤泽市下海游泳溺亡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聂耳不会游泳被淹死了”。
不过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是日本关东军派人谋害了聂耳,为什么有这样的猜疑呢?
查阅有关资料,据聂耳生前的好友记载,聂耳是一个旱鸭子,不会游泳。
这就令人意外了,既然不会游泳,聂耳为什么会下海游泳呢?不会游泳,别说下海就是下河正常人也不会这样做的。
另外据打捞人员叙述,聂耳口鼻有血,常识告诉我们,淹死的人不会口鼻出血,溺亡者都是被水呛肺窒息而死。
口鼻出血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被人打死后扔进海里制造溺亡的假象,借以转移人们的视线。
问题来了,聂耳到了日本后,谁有可能对他下手呢?
国民党政府的特务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最有可能。
国民党特务跨国杀人有点不大可能,因为这会引起国际纠纷,剩下的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了。
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事,整个日本像打了鸡血一样亢奋,好像谁反对侵略中国谁就不爱国一样。
我们都知道一首激昂向上的曲子能激励人们的斗志,反之亦然,别看一首曲子,其作用不可小觑,激昂的音乐可以复国,靡靡之音同样可以灭国。
过去中国老百姓一盘散沙,不团结所以被外国列强欺负,《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和歌词,凝聚了全国人民的力量: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
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不希望看到的情景,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就侵占了东三省,把东三省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在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下达不抵抗命令,国民党政府是造成东三省沦陷的罪魁祸首。日本贪心不足蛇吞象,妄图侵占中国美好的河山。
《义勇军进行曲》无疑是投向国民党政府和日寇的长枪匕首,敌人恐慌的是民众的觉醒和抗日的热潮。
恰好在电影上映后的次年,聂耳为了逃避国民党的追捕,打算经日本转道苏联去学习,这就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提供了除掉聂耳的机会。我怀疑是日本军国分子打死了聂耳,然后扔到海里制造溺亡的意外事件。
持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当然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只能停留在猜疑。
说实话,有这种猜疑不足为怪,历来歌曲和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觑,引起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恐慌和报复也在情理之中。
大胆猜疑,仔细求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证据的出现一些猜疑最终真相会浮出水面,让我们拭目以待。(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文/秉烛读春秋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肯定怀疑聂耳很有可能是被国民党特务或者是日本人暗杀的。
确实,自从聂耳死后,这样的说法就一直流传。
聂耳为什么在日本被淹死?
我们都知道,因为聂耳在国内加入了共产党,还积极宣传抗日的主张,上了国民党当局的黑名单。为了躲避追捕,1935年4月16日,聂耳乘坐“长崎丸”抵达日本长崎,18日来到东京。
值得一提的是,《义勇军进行曲》即我们的国歌,聂耳是在中国有了创作灵感,写了初稿,到达日本之后,又进行了润色。最后是通过快件邮寄的方式,将曲谱寄回了国内。当时,叫做《进行曲》。后来,百代唱片的投资人朱庆澜加了“义勇军”三个字。
7月17日,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自聂耳死后,对于他死亡的原因就一直有人进行推测。
聂耳被暗杀的说法来源
最早持被杀说的人,是巴西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安德拉德,他在一篇《杰出的音乐家》散文里面说,聂耳很有可能是被日本人杀死的。因为,聂耳被捞起来之后,身上出现了血迹。
1954年,郭沫若给聂耳写了一个墓志铭,其中有:“不幸而死于敌国,为憾无极。其何以致溺之由,至今犹未能明焉!”后来,这句话被刻成碑之后,又被删除。
郭沫若的这句话,更加重了大家对聂耳之死的猜测。
其实,郭沫若之所以删除,不是因为怀疑聂耳的死因,而是因为里面有“敌国”二字。原来,1954年的时候,中日两国没有恢复建交。1972年中日建交。1980年的时候,日本藤泽市领导人来到日本祭奠聂耳,那么,这句话就显得不合时宜了,最后决定删除。
为什么推断聂耳不是他杀?
那么,聂耳究竟是怎么死得呢?其实,就是溺水身亡。有证据么?
有。第一,当时聂耳名气不大。虽然聂耳上了国民党黑名单,但他到日本之后,国民党也不可能会为了他专门派出杀手。日本人就更不可能了,毕竟那个时候,中日还没开战。
当时,像郭沫若这样级别的人物,也只是在日本被监视居住。更何况聂耳呢。
第二,聂耳在日本的日记也被曝光,里面没有提到任何被特务跟踪的信息。
第三,帮聂耳收拾遗体的朋友张天虚后来写文章,也没有提到过聂耳是被杀害的任何蛛丝马迹。
文章扮演的聂耳
第四,聂耳本身水性就差。这在他的朋友,孙瑜、赵丹、黎锦光等人的回忆里都有提到,他们甚至还给他起外号叫“潜水艇”,也就是一下水,就经常沉底,没有办法漂浮。而且,一般溺水而死的人,口鼻肯定出血。所以不能以此判断聂耳是被人陷害的。
一提到聂耳,中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原名聂守信,字子义,故又称聂子义。曾被大家誉为“耳朵先生”。
据史料记载,聂耳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4月份传来国民党政府将要逮捕聂耳的消息。
中共地下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位奋发有为的青年艺术家,批准他转道日本去考察,然后再到欧洲和苏联学习音乐创作。
他于1935年4月18日到达日本东京。
没想到,三个月后却突然传来他牺牲在日本的噩耗。
那么,聂耳先生到底是怎么牺牲的呢?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曾一度引起世人的关注和猜想。
对此流传着以下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被日本人暗害的。
到达日本以后,他做了三个“三月计划”,每天日程都安排得很满。
但7月17日却听到来自日本的报道,聂耳到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不幸溺水身亡。
当时,他只完成了第一个“三月计划”,在日本总共才三个月的时间。
由于聂耳是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和武装侵犯上海等重大事件之后出国的,而且他又以创作抗战歌曲成名。
此外,在他遇难后从鹄沼海里打捞上来的遗体发现口里流过少许血,头上也有少许血,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有不少猜疑,认为他的死因不明,很可能是被日本特务谋害而死的。
因为在聂耳离世时,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尸检报告,只有日方的报道,因此,对当时日本警方鉴定为“溺水而死”的结论人们都不大相信。
直到现在,还有人认为,那都是日本人制造的假象。
另一种说法是,溺水身亡的可能性很大。
据中国音乐史学家向延生同志介绍,他为了编辑1985年版的《聂耳全集》,曾对聂耳的死因进行过专题调查。
通过调查经常与聂耳在上海一起游过泳的孙瑜、赵丹等人,了解到聂耳的游泳技术较差,因为不会换气经常沉底,因此还有个“潜水艇”的外号。
另外,在《聂耳在日本遇难的死因探析》一文中,收集了大量史料,说明他“溺水身亡” 的可能性很大,被日本暗害的可能性很小。
1、聂耳去日本时,他是中共党员的身份无任何人知道。因为他没有办理过什么护照,也没有通过中国驻日本大使馆。
2、当时,聂耳仅是个业余的音乐青年工作者,名气也不大,国外更无人知道他。
而且,他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3月在上海写的初稿,同年4月下旬到日本修改后定稿,寄回上海录音。
3、聂耳在日本所写的日记中,以及给家人、亲友寄出7封信件里,都未曾提到过他受国民党或日本特务的跟踪信息。
4、中国左翼作家张大虚(张鹤)是聂耳在昆明时最好的朋友,他比聂耳去日本早。
聂耳遇难时,他第一个赶到现场,认领遗体进行火化,又参加日本的追悼会。
在他主编的《聂耳纪念集》一书中和本人写的文章中,都没有看到日本特务害死聂耳的说法。
5、与聂耳一起到海边游泳的还有另外三个人,在房东滨田实弘当时所写的证明材料及别人的回忆录中,没有任何人说到有什么异常之人跟踪。
6、在聂耳遇难的第二天(1935年7月18日),日本就报道了《民国学生聂守信溺水失踪》的消息,如果真是特务谋杀,不可能这么快就报道的。
7、聂耳逝世后已经75年了,中国抗日战争早已取得胜利,但在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公审时,从未发现有关暗害聂耳的蛛丝马迹。
此外,在日本还有两则分析。
一则是在《日本著名音乐家团伊玖磨透露聂耳死因有新发现》一文中,又重新分析了聂耳的死因,称聂耳是突发心脏病溺水猝亡的。
二则是在作者崎松先生的《聂耳在藤泽遇难的死因探析》一文中,通过对众多史实的探讨分析,认为聂耳死于意外事故的可能性较大,而被日本特务暗害的可能性非常小。
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也无论专家学者们怎样分析,对于聂耳到底是溺水而亡还是被溺水而亡的真相,至今仍没给出明确的说法,也无从考证。
直至今日,仍为“扑朔迷离”的疑案。
聂耳先生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民音乐家。如今人民音乐家聂耳逝世已经过去82周年了,对他的死因依然在追查中。
正如向延生同志所说的那样:“我们从来就没有放弃过追查聂耳的死因。
如果将来发现聂耳‘被谋杀说’的确凿证据,不仅中国人民,我深信许多友好的日本人士,都会对有关责任人群起而共讨之,彻底清算这一严重的历史罪行。”
聂耳先生的英年早逝,实在令全国人民深感痛惜。
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声鼙鼓。与国族并寿,永垂不朽!
据悉,在2009年,被中国政府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上空的时候,每位中国人都会肃然起敬、热血沸腾、甚至激动流泪。
那是对庄严国旗的无限敬仰;那是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那是对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无限怀念。
1935年,为了躲避上海白色恐怖的局势,党组织派聂耳取道日本到欧洲考察。在日期间,日本报道,聂耳于1935年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时年23岁。聂耳真是游泳时弱水而亡吗?这只是日方的一面之词。据悉,聂耳死亡时,其身体青肿、紫黑,且七孔出血。这是人溺水死亡时的症状吗?聂耳死于日本,当时身边没有亲人,没有尸检报告,那还不是日方想怎么就怎么说吗?很多人认为,正是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中国人民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与日寇殊死搏斗,使日方对其恨之入骨,在日本将其杀害,并抛尸水中造成弱水的假象。每当国歌奏响之时,人们便想起了人民音乐家聂耳。聂耳是云南玉溪人,生于1912年2月14日。聂耳幼年时,父亲因病去世,孤儿寡母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好在母亲勤俭持家,靠行医勉强过得去,也使聂耳得以进小学读书。聂耳天资聪惠,学习成绩优秀,得到了免学费的待遇。在小学读书期间,聂耳就表现出对音乐的天赋和爱好,先后学习了多种民族乐器,是学校中的文艺骨干。中学期间,聂耳系统地学习了乐理知识及钢琴弹奏。1927年末,聂耳考取了云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主修英语。在校期间,聂耳曾拜师学习小提琴,并常与友人一起演奏民族音乐等。此间,聂耳阅读了大量步书籍,还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毕业后,聂耳经过几年的奔波,最终在上海联华影业公司任音乐部主任。在来到联华公司前的1933年,聂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联华公司工作期间,聂耳创作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如为《码头工人歌》《大路歌》《毕业歌》《新女性》等谱曲。特别是由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于1935年5月16日在《电通》画刊首次发表后,社会反响极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情绪高涨。今天,在这慷慨激昂的乐曲激励下,千万青年与爱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的风险,来到了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东北战场,怎么不令国人鼓舞,又怎能不引起日本人害怕与敌视呢?聂耳没有想到,他所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会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际成为代国歌,2004年3月14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聂耳若地下有知,也会倍感欣慰了。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欢迎点赞和评论
聂耳(1912~1935)中国现代作曲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一名(紫艺),云南玉溪人。其自幼爱好音乐。1927年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至上海,次年入明月歌舞团。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积极参加由中共领导的左翼文联音乐、戏剧、电影工作,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大路歌》、《毕业歌》、《开路先锋》、《马头工人歌》等三十余首,对唤起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其实,聂耳于1935年去日本的真正目的亦是取道赴苏联学习。7月17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而不是”牺牲”于日本)~但由田汉填词、经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建国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她将激励着中华儿女继续努力奋勇前进!
身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人不会唱国歌,只要唱起国歌,大家都应该记住一个名字——聂耳,因为聂耳就是国歌的作曲者。
聂耳,云南玉溪人,中国著名音乐家。他的生命非常短暂,像流星一样划落;但是他的生命又是非常绚烂夺目的。他在非常短暂的生命里,创作了几十首经久不衰的歌曲,尤其是那首听到就热血沸腾、后来成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
聂耳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所以他小小年纪就饱尝人间冷暖,对万恶的就制度充满憎恨,对劳动人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积极追求进步。
因此聂耳在16岁的时候,就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3年,聂耳加入伟大、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这时候的他只有21岁。
1935年,聂耳的人生走到辉煌的顶点,他和同时共产党员的作家田汉,合作创作了那首振奋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
很多人不知道,田汉创作了这首歌的歌词之后,就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当时这首歌的谱曲还没有完成。
中共地下党组织闻讯后,觉得有必要保护聂耳这位非常有才气,有爱国热情的艺术家,就安排他到了日本。
1935年4月,樱花盛开的季节,聂耳到达日本东京。就是在异国他乡,聂耳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他对这首凝聚了自己心血的歌曲也充满期待。
可是三个月后,却突然传来他在日本遇难的噩耗。
那么,聂耳先生到底是怎么去世的呢?
很多人认为,聂耳创作的那首歌振奋人心,慷慨激昂,唤醒了中国人民抗击日寇入侵,引起他们的恐惧,所以被日本特务加害。
也有人说,是国民党政府的军统特务,得知了聂耳的共产党员身份,对聂耳进行了谋杀。
聂耳到底是不是非正常死亡?
公开的信息来看,聂耳是在日本游泳的时候,溺水身亡的。
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日本已经侵占了中国东北,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聂耳的歌曲就是鼓励中国人拿起武器抗击入侵的。
又因为聂耳遇难后从鹄沼海里打捞上来之后,人们发现他的口里流出有鲜血,头上也有血痕,所以人们怀疑日本特务加害聂耳,也是情理之中的。
而且聂耳遇难时,没有亲人在身边,警方也没有给出尸检报告,关于他的死因,只有日方媒体的一面之词。
所以,人们有理由怀疑日方做出的,“溺水而死”的结论,
也有人说,当时聂耳跟田汉合作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被捕了,国民党特务也不会放过聂耳,于是军统就有可能派人到日本将聂耳暗杀。
不过要是仔细分析当时的情况,聂耳溺水身亡的可能性最大。依据如下:
聂耳游泳水平一般
在上海的时候,孙瑜、赵丹等人曾经跟聂耳相处甚密,他们回忆说,聂耳的游泳技术不太好,游泳的时候在水下待不久,就要出来换气,因此大家送了他一个“潜水艇”的外号。
聂耳行踪没有人知道。
聂耳去日本的时候,是秘密进行的,不是通过正常渠道,没有办理护照,中国驻日大使馆不可能知道。
聂耳身份普通。
聂耳出事的时候,年仅23岁,没有担任中共高级职务,不是重量级人物,在国内也没有什么名气,国外就更没有人知道他;即使身份暴露,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
聂耳出事的时候,《义勇军进行曲》刚刚定稿,还没有公开发表。这首歌是聂耳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1935年5月16日,《电通》画报创刊号刊登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谱,但当时电影还没有上映。
1935年7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它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才广为人知,开始传唱。
国民党政府当时又要应对日本的入侵,又要对付各地军阀,还想消灭跟他们作对的中国工农红军。可谓是内外交困,焦头烂额,怎么会为了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大动干戈?即使国民党特务发现了他的身份,在他还没有出名的时候,肯定会对他实施抓捕,不会直接杀害。
国民党方面不会那样做,日本方面就更没有理由对一个业余的音乐工作者下手。
聂耳出事前一切正常
聂耳在日本写过日记,也保持了跟家人和朋友的书信来往。无论是聂耳生前的日记,还是给亲友寄出7封信件里,都未说自己出现过什么麻烦。
而且聂耳生前好友,包括当时身在日本,参与处理聂耳后事的中国左翼作家张大虚(张鹤),都没有对聂耳的死因提出过怀疑,也没有说过他的死跟日本方面和国民党特务有关的话。
聂耳身亡许多年后,日本作家、音乐家对聂耳死因进行了分析,他们觉得聂耳很有可能是在游泳的时候突发心脏病,心脏骤停,溺水而死。但是由于当时没有尸检报告,这种说法无法证实。
时至今日,关于聂耳的死因仍然是一个谜。
音乐家聂耳属于自然意外伤害溺水而死这个说法一般没有什么太大的争议的。人的生死是会有各种定数的,有的人过于刚则容易折,李小龙、霍元甲、拜伦、普希金等就是属于这样的人,他们不是过早地死于自然事故就是人为的事故,这是由于他们太过的性质决定的。聂耳也属于这一类人。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说的是人生在世,命运无常,谁也说不清什么时候,会有意外发生。但这种意外如果发生在名人身上,就会让浮想联翩,常常会让人们对其所发生的意外,进行刨根问底式的分析。比如我们每个人耳熟能详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死,时至今日,依然是大家心头的疑问。
1935年,为逃避当时白色政权的抓捕,聂耳远走日本学习,却不幸在游泳时溺水身亡。于是有人猜测,聂耳是被日本人杀害的,还言之凿凿地表示,聂耳的尸体上岸后,嘴里和头上还有血。
(聂耳)
那么,当时年仅23岁的人民音乐家聂耳,短短一生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为何会英年早逝呢?他的死,究竟是不是谋杀呢?
一、多才多艺的“耳朵先生”。
聂耳出生于1912年,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带大。很小的时候,他就展现出非凡的音乐天赋,在1918年就读昆明师范附小时,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笛子、二胡、三弦和月琴等乐器,还是学校儿童乐队的指挥。
聂守信刚到师范就读的时候,其对音乐的敏感力很快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常常音乐才进耳朵,他就能用嘴唱出来。时间一长,大家就称他为“耳朵先生”。
一次班里搞联欢会,聂守信不仅表演了舞蹈,还向观众展示他的绝活,两只耳朵能自由随意的转动,这让在场的人羡慕不已。看着大家笑得前仰后合,聂守信说,你们既然还要送一个耳朵给我,那我就改名聂耳,这样加上繁体聂的三只耳,我就有四只耳朵了,从此,聂守信自称聂耳。
(田汉与聂耳)
二、创作进步歌曲。
由于家庭贫寒,聂耳在北平时,寒冷的冬天穷得连棉衣都买不起。但他却省吃俭用,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仅有的钱收集民间音乐素材,还时常游走于市井和乡村,聆听底层小贩的叫卖声,乡间农夫的劳作号子,以获得最原始的音乐灵感。
为了创作反映旧社会女工艰辛的《新女性》,他踏着时晨霜夜露,一次次在女工们上班的路上,像匆忙的女工一样疾走。为了替游走在大街小巷的报童们呐喊,他和不少小报童成了朋友,写出脍炙人口的《卖报歌》。
1933年,聂耳在田汉介绍下,加入党组织。当时日寇侵我东北,国内当权者仍然生活在纸醉金迷之中,社会上流行的多是花呀雨呀情呀爱呀之类的萎靡之音,田汉建议和他一起创作一些激起民众爱国热情的歌曲,以振奋士气。
(中为聂耳)
三、振奋民心的绝唱。
1935年初,田汉改编《风云儿女》电影时,拟定了《义勇军进行曲》的主题歌,并在入狱前,把歌词写在烟盒上。聂耳拿到歌词后,为了躲过白色政权的搜捕,远走日本。此后,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作曲和定稿,将其寄回国内。从此,这首高昂雄壮的爱国旋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为后续的抗战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1935年7月17日,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传唱至今的《义勇军进行曲》,居然成为他爱国情怀的绝唱。
当时,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海岸监听所,在傍晚时突然接到报案。一名叫滨田宏子的日本女性和一名叫李相南的朝鲜男子,焦急地向警方表示,和他们一起在海滨浴场游泳的中国人失踪了,他的名字叫聂守信。
直到第二天,警方才在附近的海中捞到聂耳的遗体,经法医检验后认定其为水中窒息死亡,当时,聂耳遗体的头部和鼻孔都有出血现象,于是国内就认为是日本人仇视他的抗日,派人杀死他后抛尸大海。不过从尸检报告,和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一论断似乎并不成立。
首先,聂耳创作革命歌曲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933年到1935年之间。虽然他写了一批广为传唱的歌曲,但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些署名聂耳的歌,是现实中的聂守信所作,其名气还没有大到日本派人暗杀的地步。
其次,聂耳的好友张天虚,也从头至尾参与了聂耳的认尸到入殓全过程。从他后来的回忆录中,也没有怀疑聂耳的死是被人所害,相反有聂耳游泳技术差,不会换气,是个经常沉底的“潜水艇”的描述。
再次,当天同行的滨田宏子回忆,当时她和儿子在浅水区玩,而聂耳只身游向了深水区。一些游泳专业人士也表示,溺水太久的人,通常都会出现口鼻出血现象。
所以,音乐家聂耳的死,应该属于精疲力尽,或突发疾病导致的意外溺亡。
聂耳临终前留下的《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一笔宝贵遗产,作为我们的国歌,传唱至今。
(参考资料:《聂耳死因的调查及郭沫若的墓碑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