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出过哪些将军
山东,自古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齐鲁大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这片神奇富饶的土地上,几十万年前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泰山)
距离现在几千年之前,山东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勤劳勇敢的齐鲁儿女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曾创造了无数令后世为之惊叹的灿烂文明。
诞生在山东这片土地上的先贤能吏更是数不胜数,山东不仅出现了以孔子为代表众多文人,更是诞生了许多能征善战的武将。远的不说,光是近现代,山东就出现了多位重量级的将军。如以下几位:
(张万年将军)
张万年(1928年~2015年)
张万年,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28年,张万年出生于山东黄县一贫苦之家,少时靠讨饭、学木匠为生,饱受了旧社会的苦难。
1944年,时年仅16岁的张万年参加八路军,成为胶东北海独立三营一战士,自此开始踏上军旅生涯,次年即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战争开始后,张万年逐步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在陆军第四十一军、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济南军区等处任职。
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升任上将军衔。
抗日、解放战争期间,张万年身先士卒,作战勇敢,奋勇杀敌。解放战争时期,身为警卫员的张万年曾两次从枪林弹雨中把负伤首长背出火线,这一事迹曾被广为传颂。
张万年一生躬身实践“上不愧党、下不愧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准则。他作风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生活简朴。
张万年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他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孙继先将军)
孙继先(1911年~1990年)
孙继先,山东曹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孙继先将军一生曾先后亲历参与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的核讹诈,国家决定研制自己的导弹等核武器,并在西北筹建我国首个导弹试验基地。此时正在朝鲜战场上的孙继先被紧急调回国内,并出任基地首任司令员。
1955年,孙继先被授予中将军衔。
(孔庆德将军)
孔庆德(1911年~2010年)
孔庆德,山东曲阜人,孔子后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高级军事指挥员,开国中将。
孔庆德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并亲历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孔庆德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
(刘兴元将军)
刘兴元(1908年~1990年)
刘兴元,原名刘维芳,山东莒南人。
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期间曾率部参与了临沂等战役,解放战争期间,又率部参加了辽沈、平津、安新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四川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军事学院党委副书记等职。
(迟浩田将军)
迟浩田
迟浩田将军,山东招远人。
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位,在近现代乃至之前的几千年时间内,诞生于山东的将军还有许许多多,他们如星辰般闪耀在齐鲁大地,闪耀在华夏神州。
山东可以说是将星云集,开国时期就有80多个获得将军军衔,历年来出身的上将就有近30位,少将以上超过700多位。
这一位位的山东将军前仆后继奔赴抗日战场,为了国家与民族能够早日摆脱侵略者的侵害和奴役,抛头颅洒热血,历史会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
李新良
李新良生于1936年11月,山东莱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南京工程兵学校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
张万年
张万年生于1928年8月1日,山东黄县人。
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人民解放军选举委员会主任。
张自忠: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张自忠将军是在抗战中牺牲的中国军队中级别最高的将领,也是反法西斯同盟在二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张自忠生于1891年8月,字荩忱,山东临清人。
王耀武:宁碰阎王,莫碰老王。
王耀武生于1904年,字佐民,山东泰安人。“耀武”,耀武扬威,向侵略我中国之敌人耀武,扬我中国之威;字的意思也很明白,“佐民”,帮助我中华之民族,帮助我中国之百姓。
抗战时期,国军山东将领也有数十位,比较著名的有,张自忠,王耀武,王叔铭,赵登禹,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于学忠,冯安邦,高魁元,周庆祥,裴昌会,宋哲元,孙兰峰,姜玉贞......
文史频道第50期之山东名将
山东出过很多的将军,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位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他就是张万年将军。
张万年出生在1928年8月1日,正好是建军节那天,可能注定他的一生离不开军队。
张万年1944年参加革命,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做起。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已经是一位师长了。
他率领127师进入战场,展开对越南的作战任务。
在进攻谅山和塔山时,张万年率领的127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许世友上将对张万年敢打敢拼的作战风格非常欣赏,经常在作战会议上夸赞张万年和127师。
后来张万年做了军委副主席,成为了军队的高级将领,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让很多同事佩服。
退休后的张万年,喜欢在家里练习书法,他经常写的几个字就是“塔山精神”。
2015年张万年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张万年将军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尊重。
—End—
原创作品
齐鲁男儿最热血,抗日战场数英豪。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齐鲁男儿一腔热血,冲锋陷阵。张自忠以死明志,赵登禹杀敌殉国,王耀武几乎无役不与,他们都为民族解放做出了贡献,是山东的骄子。这里我们介绍另一位骄子,在台儿庄会战外围战莒县之战中壮烈殉国的刘震东中将。
刘震东,山东沂水人。早年为生活所迫闯关东而入伍奉军。不久,与张学良一同进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进入奉军郭松龄部。
郭松龄反奉时,刘震东时任郭部第5旅少将旅长。由于与张学良的同窗之谊,郭松龄反奉失败后,作为郭的部属,刘震东并未受到追责。
1927年,刘震东因在南口战役等战斗中作战勇敢,屡立军功,晋升东北陆军步兵第15师中将师长。次年,进入北平陆军大学深造,与李宗仁、卫立煌相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主力撤回关内,但刘震东激于民愤,坚守东北,坚持抗日。1932年任抗日义勇军第5军团总指挥,在开鲁、喜峰口一带坚持抗日,与日军数次交锋。他的抗战事迹被中外报刊多次报道。
冯玉祥等人成立抗日同盟军后,刘震东率部加入。同盟军解散后,刘震东出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训练办公厅中将主任。
抗战全面爆发后,刘震东义愤填膺,向何应钦请战,何不置可否。刘震东抗战心切,亲去南京面见何应钦,遂被任命为第5战区高参兼第2路抗日游击纵队司令。
1938年初,刘震东率部驻守山东莒县。2月17日,日军坂垣师团一部进犯莒县、沂水等地。刘震东率部阻击。坂垣师团田野支队在重型火器的配合下企图向莒县县城发起冲击。县长许树声率县武装弃城而逃,此时40军也未至。危急时刻,李宗仁电令刘震东部担负短时间的城防任务。
2月21日晚,后继部队赶赴莒县县城。刘震东被推选为前敌总指挥,副总指挥为朱家麟旅长。
2月22日凌晨,坂垣部重兵强攻莒县县城。刘震东身先士卒,亲临火线指挥作战。敌人组织的多次进攻被击退。刘震东还组织了敢死队,迂回到敌后,沉重打击了日军。
坂垣部再次向县城发起攻击。北城一段被敌攻破,敌人由此涌入城中。在刘震东的指挥下,守城士兵与日寇展开撕杀,阵地被夺回。
日军久攻不克,调集重兵支援。而我方援军却因桥梁被炸未能及时赶到。刘震东深知莒县之战关系到台儿庄决战,誓与莒县共存亡。他临危不惧,继续在城墙指挥作战。不幸被炮弹击中头、腹部,重伤殉国,年仅45岁。2天后,守城将士虽浴血奋战,终因兵力悬殊,撤离县城,莒县失守。
刘将军牺牲后,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徐州为其举办追悼大会,号召全军将士学习英烈,杀敌报国。
刘震东将军矢志抗日,为国捐躯,浩气长存。
在山东的众多将军中,为避免重复,主要介绍7位开国将军。
孔庆德:开国中将
孔庆德(1911——2010),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73代后裔; 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0年12月入红军,参加长征,抗战时期曾任团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过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军长等职,参加了上党、邯郸、襄阳和进军大别山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炮兵代理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刘兴元:开国中将
刘兴元(1908——1990),山东莒南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抗战时期,曾任第115师工兵营政治委员、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山东军区第2师政治委员等职,参与指挥赣榆城战斗和强攻临沂战役。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师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政治委员、第42军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辽沈、平津、安新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孙继先:开国中将
孙继先(1911——1990),山东省曹县人。土地革命时期,曾任红三十一军九十三师参谋长等职,参加过长征,参加了四渡赤水、突破乌江、巧渡金沙江等战斗,亲自挑选并带领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抗战时期,曾任一二九师挺进队队长、鲁中军区三分区司令员等职,参加过常生口、黄底崖、葛庄等战斗。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山东省野战军(山东军区)第四师师长、第三野战军22军军长等职,参加过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七兵团兼浙江军区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孙干卿:开国少将
孙干卿(1919——2019)山东省淄博市人,1938年初参加八路军,曾任第四野战军师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参谋长、昆明军区参谋长等职,参加过四平保卫战和临江、辽沈、平津、海南岛等战役。1961年晋升为少将。1984年,指挥老山自卫反击战,拟定老山战役和者阴山战役的作战方案,为自卫反击战做出了贡献。
李耀文:开国少将
李耀文(1918——2018),山东荣成市人, 1938年参加山东省人民抗日救国军,曾任沂山地委副书记、代理书记,鲁中军区第九师政委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三师政委、26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过莱芜、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中华:开国将军
刘中华(1917——2018),山东文登人, 1934年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担任第30军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东海舰队第六舰队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
刘振华:开国少将
刘振华(1921——2018),山东泰安人, 1938年参加八路军,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第一政委、沈阳军区政委,北京军区政委等职。 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让我们记住这些国家的功臣!
山东这个地方虽然历史上出的帝王级人物不多,但将军还是不少的。这里我们就着重讲一下山东籍国民党黄埔系的几位高级将领,并且他们大多都与粟裕大将有过战场上的直接照面,都以失败收场,其中包括赫赫大名的“三李一王”。
先说黄埔一期的几位山东籍将领与粟裕的渊源,也是“三李一王”,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和王敬久。
先后出第九绥靖区、第六兵团司令的李延年在淮海战役中接连失利了多次,在碾庄、双堆集要不是跑路的快退到蚌埠,恐怕也要步黄百韬、黄维后尘。随后李延年率残部退守淮河、长江,最后跑到了台湾。
李延年
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是王耀武的副手,在莱芜战役中钻进了陈粟预设的口袋阵里。此战李仙洲部六万余人被歼,李仙洲本人也被俘虏。
李仙洲
出任第十绥靖区司令的李玉堂驻扎在兖州。从1947年7月1日开始打响的兖州战役,历经十三天,李玉堂率一部分部队试图向徐州突围时被俘,随后乘机逃脱到了徐州。
李玉堂
第二兵团司令王敬久部也是活跃在山东,他要对阵的主要是刘邓大军。王敬久部先后在泰安、六营集、羊山集损失三个整编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王敬久因指挥作战不力被撤职。
王敬久
毕业于黄埔四期的王耀武,可能是国民党山东籍高级将领中名气最大的一位。他在“打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中,真的被捉了
李仙洲部的全军覆没,对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可谓重大打击,但是他还是决定固守城坚兵多的济南,他认为至少守一个月没有问题。
可是在粟裕出任战役总指挥、许世友出任攻城总指挥的华野攻击下,王耀武的济南只守了一个星期就被攻破,王本人也在寿光被活捉,一代名将的军事生涯就此宣告结束。
国民党几位山东籍高级将领的经历说明,即使你再也才干,再有军事能力,一旦战略眼光差了,与人民为敌,都逃不过失败的命运。什么三李不如一王,哪怕三李再加上二王,都是如此。
欢迎交流探讨,请关注@司马砸光
国军将领有三李一王,三李是李仙洲(山东齐河人),李玉堂(山东广饶人),李延年(山东广饶人),一王是王耀武(山东泰安人)。三李是黄埔一期的,一王是黄埔三期的,但有说法是三李不如一王,因为王耀武是国军五大王牌之首74军(后来的整编74师)的亲爹,这支部队正是在他的调教下,打出了风格,打出了水平,重要战役几乎无役不与,张灵甫是王的得意门生,对于74军只是萧规曹随罢了。李玉堂也是一员勇将,后来被老蒋毙了,赴台后老蒋颇有悔意。李延年在解放战争中几乎是无一胜绩,但在抗日战争中有很多闪光点,后来也赴台了。王耀武在十年动乱中被揪斗致死。李仙洲被特赦后任山东省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后来参与创办了著名的中国重汽。我认识一个行长就是李仙洲的孙子,为人很谦和,据说他的很多亲属都在重汽上班。李仙洲的老家齐河大码头村,我有次也偶然路过,就是黄河边上的一个村落,里面几乎都姓李。
王耀武
北伐前的将军就更多了,一来北洋政府对将官的铨叙不太严格,经常来个勋章雨,位列上将而毫无战功的人也不少。我只说几个出名的,山东蓬莱人吴佩孚,山东泰安人孙传芳,山东济阳人卢永祥,山东济宁人靳云鹏,山东掖县人张宗昌。
吴佩孚
解放后山东籍将官也很多的,这里不一一赘述了。
说下原因
1、地域因素:山东紧邻直隶,在保定、天津有诸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天津武备学堂等军事院校,他们的生源自然邻近省份的就多些,山东省近水楼台,所以从军的人也就比较多。
2、身体素质:山东兵员素质也是各省份之众较为出色的,所谓山东大汉的名号并不是近些年才有的,旧上海的巡捕多从山东招募,香港地区的警员也很青睐山东人,所以有的香港电影里,比如《最佳拍档》》系列那个光头佬就一口的山东话(虽然不太像)。
3、人口基数:山东历来不是一个贫瘠的省份,种地有平原,矿业也不少,人口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所以按比例来讲,山东人将官多,是很正常的。
4、民风因素:众所周知的是,闯关东的多数是山东人,东北人,往上数三代多是山东人,山东人具有的开拓进取精神也是多将官的重要因素。
闯关东油画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文圣孔子,亚圣孟子;兵圣孙子、亚圣吴起。而在现代史中,齐鲁将军更是数不胜数。据统计山东籍将军共计781位,其中上将29位,中将119位,少将633位。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开国将军,在175位开国中将中,山东籍的开国中将有三位。福垊的夫人就是山东人,今天福垊特地讲述讲述山东籍的三位开国中将,排名分先后。
兵圣之后孙继先(位列开国中将第76位)
孙继先(1911年2月~1990年4月13日)清山东布政司曹州府曹县人,今天的菏泽市曹县梁堤头乡嘴尖刘庄。福垊认为他是福将、侠将、勇将、“大将”。
【福将】他身经百战,无往不胜,却能做到毫发无伤,真是一个奇迹。
【侠将】说起红军里的武林高手,我们总能想到曾经的少林高手许世友将军、贺龙将军等人。孙继先虽然名气、功劳比前两位将军逊色一些,但资料显示他九岁练武,身强体壮,还有将军里功夫状元的说法。福垊特别指出的是,杨式太极第四代传人孙继先与孙继先将军不是一个人,只是同名而已。
【勇将】将军作战,每每身先士卒,豪气干云,在战场上拼杀。当年血战湘江时,他曾任营长,威猛异常,把刀都给砍卷了。
【“大将”】天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折戟大渡河,而他随军长征。1935年5月24日上午9时,强渡大渡河。当时营长的他,身先士卒,曾两次运送勇士渡河,成为了强渡大渡河的18名勇士。1936年纪念他们时,因为回忆有出入《西行漫记》不慎将将级别最高的他给漏掉了。后来有人为此愤愤不平,将军听闻,说道:“红军战士人人都是英雄,个个都是勇士!”福垊之所以给“大将”加个引号,那是因为解放后有大将军衔,恐怕误会,但将军的大将风范实在令人钦佩。
他还是我军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的司令员,人称导弹司令。因为在试验场地比较辛苦,工资、补贴比毛泽东的还高。他拒绝了过高的补贴,并且规定后世子孙不能到日企上班。
一个怀有“会计师”梦的将军刘兴元(位列开国中将第143位)
刘兴元(1908年10月10日~1990年8月14日)原名维芳,清山东布政司沂州府莒州人,今临沂市莒南县朱芦乡刘家东山村人。他排行老四,长兄早亡,次兄刘维任(最早用名刘维印),三兄刘维苓。
他小学毕业不久,就青岛打工,他聪明勤奋,在打工赚了一笔钱。准备好好会计知识,做个大商铺里的账房先生。正当他鼓足干劲,大干一场时,军阀张宗昌来了。他的梦想就这样断了,因为张宗昌抢劫了店铺。他只好求学从戎,在泰安考上了冯玉祥的学兵团,不久成为了冯玉祥的士兵。1931年加入红军,后来成了罗荣桓将军的下属。他的夫人徐杰就是罗荣桓夫妇介绍的,后来与黄永胜结为儿女亲家。关于刘将军的军旅事迹大家谈的比较多,福垊就谈两件事儿。
【大义惩亲】1934年刘兴元任家乡”父母官“——滨海军区代政委,政治部主任时,严令聚赌。其家乡的一些赌徒们,为了过赌瘾,想了一个鬼点子——给他这个父母官出难题。他们怂恿刘维苓赌博,企图让禁赌命令成为一纸空文。刘兴元将军立即将自己的哥哥拘留,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那些被拘留的赌徒们,一看他六亲不认,都非常佩服,表示坚决改正。而他的三哥在多年以后,还为这事向弟弟道歉呢。
【低调将军】解放后,将军身居要职,他不仅没有为亲友谋利,甚至连衣锦还乡都没有。他的亲友根本不知道他在哪里?他在干什么?只到有一天,他们看到了《人民日报》有将军和他夫人出席接见外宾活动的报道。他们才反复分析出,报纸上的刘兴元将军夫妇,就是他们自己的亲人。他们就试着写了一封信,没想到真的是他。后来,他们也书信联系。而且他几乎不回家乡,就怕惊扰大家。
文圣之后孔庆德(位列开国中将第152位)
孔庆德(1911年2月14日~2010年9月29日1时29分)清山东布政使兖州府曲阜县人,今济宁市曲阜市(县级)姚村镇保宁村人。他为孔子第73世孙,福垊先说的是孔繁森也是孔子的后人(74世孙),孔令辉也是孔子的后人(76世孙)。孔庆德将军是山东籍开国中将中寿命最长的将军。开国中将去世最晚的将军为张震将军,于2015年9月3日3日17时去世。
孔庆德将军的年龄之谜。网上记录的将军的是出生年月为1911年2月14日,但根据将军的回忆,他在投军时报的生日是民国元年正月十六日,折合成公历就是1912年3月4日。
孔大炮的名号。我们都知道孙大炮,却不知道周恩来给孔将军起了绰号叫孔大炮。这是说啊,将军讲话直来直去,而且锋芒毕露,尽显将军霸气风范。福垊认为将军乐观开朗,有一说一的性格也是他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将军关心灾区。512地震也牵动者将军的心,将军耄耋之年时刻看电视来关注灾民生活。为了尽快让灾民脱离困难,他一方面嘱托救援将士加油,另一方面亲自为灾民捐款。
谢邀!
山东省出的将军太多了,上将19人,中将78人,少将84人。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上将和开国将军。
上将19人:
李耀文 海军上将,开国少将(1918.5.1-2018年4月10日)山东荣成成山区一村人,原名张锡绅)1988.09.01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七七事变”后,李耀文在胶东、鲁中、鲁南参与多场战斗。1938年1月后,参加了胶东5个月反投降战役及多次反“扫荡”战斗。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山东军区组织野战兵团。李耀文担任警备第四旅政委,参加了山东军民大反攻。12月,任鲁中军区第九师政委。后来,他相继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战役。1948年5月,他任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11月,八纵参加淮海战役。随后八纵改为26军,参加完渡江战役后,李耀文升任26军政委。1950年10月中旬,正在负责上海守备任务的26军奉军委命令,参加抗美援朝,经常半夜起来放哨,与战士同吃一锅饭。训练场上,他身背冲锋枪,腰挎手榴弹,不怕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当兵一个月,4次冲锋枪实弹射击,弹无虚发。1970年4月,周恩来总理批示,调李耀文到外交部任军代表、副部长。后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刘振华 上将,开国少将( 1921.7.1-,山东泰安大吴村人,原名刘培一),1988.09.01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开国少将。1940年8月,刘振华任山东省纵队4支队2营分支书记,在攻打莱芜寨里战斗中,刘振华率领“钢八连”突击队,与兄弟部队一起消灭了100多名鬼子和全部伪军。因多次指挥出色被称为“能打仗的政工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刘振华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中,刘振华所在的三纵队参加了夺取锦州的战斗,七师担负突击任务。他和参谋长苟在松率领十九团突击队,仅用15分钟就在城北撕开了突破口登城成功。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我军胜利解放锦州,带兵强行登陆解放海南岛。
王海 (1925.12.21-,山东烟台人,原名王永昌),1988.09.01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他是爆脾气将军,曾经连扇上级两耳光,毛主席连升其三级当司令。
张万年(1928年8月1日-2015年1月14日)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人,1945年0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08月入伍,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文化,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5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宋清渭 (1929.3-)山东陵县郑家寨乡大吴村人,原名宋清湖),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先后参加了德州、商河、晏城、津南、昌潍、济南、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战斗。1947年荣立一等功,并先后六次荣立三等功。
迟浩田,男,1929年7月生在山东招远,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6月参加工作,1945年7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合成系毕业,大专文化,上将军衔。原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王瑞林 (1930.01-)山东招远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担任邓小平秘书45年。
李景 (1930.03-)山东滕县(今滕州)红绪村人,1994.05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参加过:孟良崮战役、鲁西南战役、兖州战役和许多次大小的战斗。热爱飞行事业、热爱飞行部队,对飞行有特别的爱好。先后共驾驶过12种各类型的飞机,被评为特级飞行员。
李文卿 (1930-)山东牟平人,原名李云岫,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长期担任许世友秘书的经历,著有《近看许世友》一书。
张太恒 (1931.03.05-)山东广饶大王镇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解放战争时期,张太恒先后参加了汶上、王浩屯、鱼台、马留营、确山、睢杞、破袭陇海路、上蔡阻击战、东渡黄河等战役、战斗。随后又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淞沪战役。1949年7月起,参加了进军东南沿海解放福州、平潭岛、大嶝岛、小嶝岛及漳(州)厦(门)等战役。爱兵如子,严于律己的将军。
张连忠 (1931.6.23-)山东胶州第八区小高村人,1993.05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参加了胶东保卫战和济南、淮海、渡江、上海、漳厦等战役。
李来柱 (1932.10-)山东范县人,笔名兰竹,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西南征粮剿匪建政,参加了聊博、平汉、郑州、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成都等战役战斗200余次,六次负重伤,荣立大功3次、中小功绩10多余次。
徐惠滋 (1932.12.9-)山东蓬莱北沟乡孙徐村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此后加入解放军。1948年10月参军,任第4野战军战士、连文书,营中心文化教员。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荣立大功、小功各一次;参加了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至1952年的多次阵地防御作战 。
王茂润 (1936.05.06-)山东荣成大庄村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1951年,王茂润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下离家从军。入伍时,一心想到朝鲜参加抗击美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但因年龄小,留在国内边防公安部队,并准备送山东省公安干校学习。后因野战军赴朝作战,山东沿海防务亟需加强,他被补充到山东省公安厅边防保卫局石岛分局镆铘岛派出所当战士。
李新良 (1936.11-)山东莱阳人,1998.03.04晋升为上将军衔。1979年3月,李新良率部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战争中,李新良沉着冷静,分析估计敌情准确,指挥得当,取得了出色的战绩,得到了军方高层的赏识。
邢世忠 (1938.09.30-2019年3月11日)山东济南相公庄人,1994.05晋升为上将军衔。历任工兵营教导排排长,师司令部工兵科、作战训练科参谋,军直属工兵营营长、团长、军司令部作战训练处处长、团长、师参谋长。1979年任师长,军长。82岁逝世。
杨怀庆 (1939.02.22-)山东寿光郭李央村人,2000.06.21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历任海军舰队训练团学员,海军护卫舰支队政治部组织科干事,海军舰队政治部部干事、副科长、科长、副部长、部长,海军基地政治部主任。
刘顺尧 (1939年12月-2002年12月30日)山东招远人,2000.06.21晋升为空军上将军。刘顺尧,空军原司令员,上将军衔,历任飞行员、中队长、大队长、团长、师长、空军指挥所司令员、空军副司令员、对台军事指挥部领导成员、空军司令员,中共十五届中央委员。
李继耐 (1942.07.01-)山东滕州望冢乡李村人,2000.06.21晋升为上将军衔。担任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开国中将
孔庆德孔庆德,山东省曲阜市保宁村人,孔子73代后裔;1911年2月14日出生,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30年12月入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历任营长、团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阳明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历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军长等职,参加了上党、邯郸、邓县、襄阳和进军大别山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南军区炮兵代理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3年10月离休;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0年9月29日在武汉逝世,享年100岁。
开国中将刘兴元:
刘兴元,原名刘维芳,1908年10月出生于山东莒南。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7、8月间,他随部队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在做好文字工作之外,还积极救助伤员,深得领导好评。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后来刘兴元升任总卫生部总务处处长他渴望到前方战斗部队工作。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要求,并于1938年4月分配他到第115师工作,历任工兵营政治委员、师教导大队政治委员、师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1945年8月任山东军区野战兵团二师政委,率部攻克临沂城,10月奉命进军东北。1946年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10月进军东北,1946年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1948年3月,调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政委。1949年至1977年先后任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二军政委。
孙继先开国中将
孙继先(1911—1990),山东省曹县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军事指挥员,参加过反围剿斗争、长征、抗日战争...
开国少将孙干卿
孙干卿(1919年1月--2019年1月5日),原名孙纯臣,山东省临淄县(今淄博市)人,曾任第四野战军师参谋长、海南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参谋长等职,少将军衔,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和临江、辽沈、平津、海南岛等战役。1961年晋升为少将。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开国将军刘中华
刘中华(1917.1——2018.1),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区文登营镇西字城村,曾任海军高级专科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第六舰队司令员。1946年,刘中华由北海军分区政委,调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7师(后改第三野战军第27军第81师)政治委员,历经新(泰)莱(芜)、孟良崮、潍县和济南等诸多重大战役。1949年2月,淮海战役后刘中华调任第三野战军第30军政治部主任,部队在芜湖地区集训后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战役。
你们有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中国人民永远把你们记在心中。山东自古出好汉,齐鲁遍地是英豪,其他的将军请大家在评论区列举,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民国时期的将军和民国以前的多位友友都巳说过了,不再重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至1964年授将军衔的山东籍的将军共有86人,其中有孔庆德(山东曲阜),刘兴元(山东莒县),孙继先(山东曹县)三位中将和83位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