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樊梨花这样的人吗
樊梨花这一形象,见于众多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其源头却未有考证。樊梨花究竟是脱胎于历史人物,还是产生于文学创作?目前看来,学界大多数持后一观点。
文学作品中,樊梨花往往是作为薛丁山之妻这一形象出现的。然而,通过对史料的分析,我们发现,樊梨花这一形象历史上并未有记载,甚至其夫薛丁山,正史中也从未出现。并且,事实上,薛家将系列中的薛仁贵、薛丁山、薛刚、樊梨花等人物,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仅薛仁贵一人而已。
《旧唐书》卷八三《列传第三三》中有记载,薛仁贵,绛州龙门人,贞观末年,太宗亲征辽东之时,应募从军。也如文学作品一贯塑造的形象一般骁勇善战,平辽东,破高丽,又领兵击九姓突厥于天山,战功赫赫。
但与小说不同的是,薛仁贵并非为白虎星转世,被其子射死,而是于年七十病卒。在其传末尾处,有“子讷,别有传”。这说明薛仁贵之子并非薛丁山,而樊梨花——薛仁贵之媳历史上自然也并非真实存在。
但薛丁山是否是以薛讷为原型,而樊梨花是否是以薛讷之妻为原型,需结合薛讷传来探究。
《旧唐书》卷九三《列传第四三》中记载:薛讷,绛州万泉人,左武卫大将军薛仁贵之子。薛讷继承了其父的军事才能,曾拜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转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久当边镇之任,累有战功。性格沉勇寡言,临大敌而益壮。在其传末尾有“讷弟楚玉,开元中,为幽州大都督府长史,以不称职见代而卒”。
可见历史上的薛仁贵共育有两子,并且,不称职的次子薛楚玉显然与薛丁山这一英勇善战的形象不相符。那么,有可能作为征讨西番的薛丁山原型的只有薛讷。
经查证,薛讷在职期间确实有过两次征西之举。
一次是:“时契丹及奚与突厥连和,屡为边患,讷建议请出师讨之。开元二年夏,诏与左监门将军杜宾客、定州刺史崔宣道等率众二万,出檀州道以讨契丹等。”
此次征西以“诸将失计会,尽为契丹等所覆。讷脱身走免”告终。
第二次是征吐蕃:“其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众十万寇临洮军,又进寇兰州及渭州之渭源县,掠牧而地去。诏讷白衣摄左羽林将军,为陇右防御使,与太仆少卿王睃等率兵邀击之。”
克捷,玄宗大悦,拜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
值得注意的是,大唐所征之“西番”,虽然广义上是一种泛称,有不同的指代,但在唐宋乃至元明时期的史书中,“西番”指广泛分布于今青海、甘肃等地的西羌或吐蕃民族。《明史》中也有载:“西番即古吐蕃”。由此,薛丁山这一人物形象是以薛仁贵之子薛讷为原型,这一说法,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然而关于薛讷之妻,正史上并无丝亳提及。究竟樊梨花是以唐时期某一女将形象为原型还是由作者根据历史上其他女将形象创作而出,我们也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樊梨花其人历史上是并不存在的。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