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加点的典故?文不加点是褒义词吗?

11个月前 (10-06 04:45)阅读4回复2最佳爬楼位置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07982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15965
  • 回复0
楼主
文不加点的典故?东汉时期,一位才华出众的学生(有些版本中称他为郭璞),向著名的老师祢衡请教文学知识,祢衡以不加点的文章向他展示了诗文中的成语和妙句,并命他点出文章中的错误,学生却看不出错误,祢衡便稍加指点,学生还是不理解,最终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训诫方式,决定不再学习文学,从此,文不加点成为一个谚语,形容某个领域的知识极其深奥,需要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够理解,成语典故祢衡,汉末文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长于文章辞赋,文采斐然,但他为人恃才傲物,喜讥嘲权贵,汉献帝兴平年间避难于捐州,建安初年,受孔融、杨修等人引荐,曹操欲见他,华歆
  1. 文不加点的典故?
  2. 文不加点是褒义词吗?

文不加点的典故?

文不加点的典故?文不加点是褒义词吗?

东汉时期,一位才华出众的学生(有些版本中称他为郭璞),向著名的老师祢衡请教文学知识。祢衡以不加点的文章向他展示了诗文中的成语和妙句,并命他点出文章中的错误。学生却看不出错误,祢衡便稍加指点,学生还是不理解,最终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训诫方式,决定不再学习文学。

从此,文不加点成为一个谚语,形容某个领域的知识极其深奥,需要高超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才能够理解。

成语典故

祢衡,汉末文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长于文章辞赋,文采斐然。但他为人恃才傲物,喜讥嘲权贵。汉献帝兴平年间避难于捐州。

建安初年,受孔融、杨修等人引荐,曹操欲见他。华歆等谋臣对祢衡十分妒忌,便在曹操面前进谗言陷害他,曹操因此怠慢他。祢衡知道后十分气愤,大骂华歆等人。曹操装得很大度,不想背上杀贤的罪名,就在大堂上让祢衡击鼓,借此羞辱他。祢衡就在大堂上脱光衣服,一边击鼓,一边骂曹操。

曹操仍很大度,把祢衡送到荆州刘表处。不久,刘表也接受不了他,又把祢衡转送至江夏黄祖处作书记官。

祢衡在任期间,读到蔡邕所作碑文,过目不忘,事后默写,一字不误。此事深受黄祖之子黄射敬佩。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一只。祢衡应黄射之请,于江夏黄祖公堂上即席作《鹦鹉赋》一篇,拿起笔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其文辞藻华丽,情怀慷慨。但由于祢衡在宴会上顶撞了黄祖,黄祖一怒之下杀了他。

文不加点是褒义词吗?

是褒义的

“文不加点”最早语见萧统《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祢衡,汉末文学家,字正平,平原般(今山东临邑)人,长于文章辞赋,文采斐然。但他为人恃才傲物,喜讥嘲权贵。曹操、刘表都接受不了他,把他转送至江夏黄祖处作书记官。任内,读到蔡邕所作碑文,过目不忘,事后默写,一字不误。此事深受黄祖之子黄射敬佩。一次黄射大宴宾客,有人献鹦鹉一只。祢衡应黄射之请,于江夏黄祖公堂上即席作《鹦鹉赋》一篇,援笔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这里是形容祢衡写《鹦鹉赋》时虽下笔千言,但瞬间一挥而就。

“文不加点”里的“点”是改动、修改的意思。

成语的意义是指作文章水平极高,写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0
回帖

文不加点的典故?文不加点是褒义词吗? 相关回复(2)

幽梦空
幽梦空
沙发

文不加点典故令人钦佩,这个成语通常被视为褒义词来使用!
潜水7个月前 (01-21 02:18)回复00
星璀璨
星璀璨
2楼
典故趣事藏深意,文不加点赞美写作佳才,一语揭示精华,褒义满满称颂技巧者。。
传说1天前 (08-15 21:47)回复00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