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在秦朝权势滔天,却未能登上帝位的原因何在?
赵高,此人为能臣,但亦为权臣所困,若秦始皇犹在,赵高必能以其智谋与忠诚,为王朝之重要支柱,然秦二世继位后,局势逆转,秦二世未能驾驭赵高,反而被赵高所掌控,致使赵高逐渐蜕变为权臣。
在赵高与李斯的思维中,秦始皇的存在不仅仅是君王的象征,更是政教合一体系的核心,他不仅是一位君主,更是一个神圣的存在,是旷古绝今的大神,秦始皇在赵高的心中,是信仰的源泉。
“皇”与“帝”二字,均代表着大神的尊号,而皇帝则是大神中的至尊,赵高的行为,实则是在效仿秦始皇的治国之道,他扮演的更像是一个伪神的角色。
秦二世虽为人身,但缺乏秦朝政教合一体系所需的政治经验与智慧,在赵高面前,他显得脆弱无力,只能成为傀儡,从后世的角度看,赵高的这种行为便是“专权”。
原本的赵高,身为方士,代表着高级贵族的身份,他有着成为诸侯国国君、国师、国相的资格,被秦始皇所折服后,他走上了法家专权的道路,乐此不疲,对于他而言,何必再费尽心机去创建一个国家呢?这已然是他的追求与归宿。
赵高虽未登上帝位,但他在秦朝的权势与影响却是不容小觑,他的行为与决策,无不透露出对秦始皇的敬仰与效仿,而他的身份与背景,也决定了他不会选择重新开始建立一个国家,而是更愿意在现有的体系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