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是否涉及肌肉训练?
肌肉是西学解剖学的常见术语,现在一提到肌肉锻炼,往往想到的是西式的所谓的增强力量与身体线条的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由肌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肌肉主要有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中国传统文化武术是中华文化影响下的形成,受到中医、儒释道、兵法、文学艺术等影响。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之说,后来成为不少气功、传统武术锻炼的指导原则,这里的肌肉若一的“肌肉”应主要是指身体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组织的总称,所谓《素问.平人气象论》“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
显然,西医解剖学的“肌肉”与中医藏象学的“肌肉”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
解剖学解剖肌肉显微镜下研究到肌细胞内含丰富的肌丝蛋白,所以在这种观察研究下认识到要锻炼力量,要锻炼肌肉,补充蛋白,刺激适应再刺激的反复锻炼,肌肉强壮有攻击与防守的力量。
藏象学说所说的是以气不以质的五脏六腑,脾有脾气,肝有肝气,肾有肾气等归根一气周流,光锻炼养护脾主肌肉主运动的脾气,又根据阴阳五行相生克的平衡之理,则达不到整体平衡协调,因此没有哪一个传统武术锻炼专门的讲究如何的肌肉锻炼,只要根深叶自茂,源远水流长,他讲究筋骨皮肉合,周身一家,精气神,练气,不单单搞什么这肌肉那肌肉的,一端独大,传统武术里锻炼都包含有力量的,而且升华到高级的力量叫劲,内劲,暗劲、化劲等等。
毕竟全面锻炼才是武术的正途,文武双休才是传统武术的取向,性命双修,以武合道才是传统武学的博大与特别处啊。
西方分科式的研究教学,中国的文化却是个大综合哎。
还有,肌肉虽增强力量,搏击有不同场合的搏击格斗,并不全是由力量为王和决定作用的,弓马刀剑等等没一点力量是不行的,除却拳套与游戏规则的赛场,在野战上,即使有牛大的力,未必能拉弓百步穿杨啊,对吧,那是技巧技术为王,传统武术谚语有句,一力降十会,强调了力的重要性,不过传统文化的内敛性,没那么习惯性的张扬着光膀露背的显摆鼓突突的肌肉作秀罢了;这谚语后半句更重点,一巧破百拙,传统武术更多打巧力,打拳打的是智慧。
灵巧、柔韧、协调、灵敏、思维等等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格斗技击因素,现在赛场上你能打上一拳就能把对手KO,在你打上人家一拳的时候人家早已打上你好多拳了,换到古时战场或街头野战或兵器上,谁先打到对方那是占绝对优势的,不全在力量,拳术一如兵法决定胜败的因素太多了喽。
传统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历久不衰的魅力源于它历来是不断汲取总结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武术同样也在不断与时俱进,兼收并蓄,西方的各种肌肉锻炼的好方法器械也是可以不断学习吸收创新的,这也是传统武术历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