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中关于雁荡山的详细游记内容?

22小时前 (09:00:04)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218996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437992
  • 回复0
楼主
徐霞客的《雁荡山游记》是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徐霞客所著的一篇重要文章。这篇游记详细记录了他前往雁荡山进行考察和探险的过程,描绘了雁荡山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地质特征。文章不仅展现了徐霞客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也反映了他对地理学和地质学研究的兴趣。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雁荡山的神奇魅力,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学者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崇敬之情。

自初九日离台山,初十日抵达黄岩,太阳快落山了,我们离开城南三十里的南门,住宿在八岙。

十一日,走二十五里,登上盘山岭,眺望雁山的各个峰峦,好像芙蓉插天一般,一片片地扑入人们的眉宇之间,再走二十里,在饭铺大荆驿停下歇息,向南行走一溪,看见西峰上点缀着一块块圆石头,人们猜测那是两位老和尚居住的地方,但我怀疑它们并不是老和尚的岩洞,只是不怎么像罢了,走了五里,来到章家楼,才第一次见到真正的老和尚形象:穿袈裟、戴帽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身高百尺的样子,旁边的年轻和尚弯腰驼背,似乎被老和尚遮住了耳朵,从章家楼出发走二里多,到了山的半山腰,发现了一座石拱桥洞,洞门向东打开,门口的一根石梁斜插在地上,就像一条飞虹般垂了下来,沿着梁下的缝隙向上攀登,可以发现洞内的空间开阔宽敞,坐了片刻,下了山,然后从右边的山脚下越过谢公岭,渡过一个山谷,沿着谷底继续前行,就是灵峰的道路了,过了转折点,山的两边峭壁耸立,如同峭壁一样垂直,群峰乱叠,仿佛刀剑般相互碰撞,有的像是笔直竖立的柱子,有的像撑开的大伞,有的像是挺拔的芝兰,还有像是帽子一样高耸的柱子,洞口有一个形状像窗帘一样的开口,潭中有一池碧绿清澈如蓝靛般的水面,两只凤凰和五个老人,互相呼应,经过大约一百步的距离,到达灵峰寺庙,沿着寺庙一侧往上攀登进入灵峰洞,洞中空旷,只有一尊佛像矗立在后面,旁边有个狭窄的小径可以进去,从狭窄的小径爬到洞的最高处,是一个圆形的平台宽阔明亮,里面有各种罗汉塑像,坐着欣赏景色直到傍晚时分,返回寺庙。

十二日,吃过午饭后,从灵峰右侧的脚部寻找碧霄洞,回到原来的路上,走到谢公岭下面,向南穿过响岩,走了五里到达净名寺路口,走进寻找水帘谷,只见两个岩石层相互挤压,水从岩顶飞泻下来,走出谷口五里,到了灵岩寺,四周都是绝壁,仿佛要劈开大地似的,曲折前进,像是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寺庙位于中间,朝南方向,背靠的是屏霞嶂,嶂顶颜色鲜艳,高几百米,宽也相当,嶂的最南边,左边是展旗峰,右边是天柱峰,右边的山脉,介于天柱峰之间,首先出现的是龙鼻水,龙鼻水的洞穴,从石缝直接上升,看起来像灵峰洞一样,但比较小,洞穴内石头的颜色都是一样的黄色和紫色,只有缺口处的石头纹路特别清晰,呈现出类似鱼鳞的状态,从顶部贯穿到底,垂下一个顶端,顶端可以容纳手指,水从内部滴下注入石盆,这是嶂右的第一神奇之处,西南方向是独秀峰,稍微小一些,但它同样高峻,并不逊色,独秀峰下方是卓笔峰,比独秀峰更高,同样笔直,两个峰的南部,轰隆隆地向下流淌,形成小龙湫瀑布,隔着小龙湫与独秀峰相对的,是玉女峰,顶上有春天开放的鲜花,就像插在发髻上,从双鸾峰到这里,就接近了天柱峰,双鸾峰只有两峰并排,峰之间的石块堆砌起来,形状非常独特,从嶂左侧的山脉,介于展旗峰之间,先出现了安禅谷,谷就在屏霞嶂之下,东南方向,是石屏风,形状像屏霞嶂,高一半,宽度也达到一半,正插在屏霞嶂的尽头,屏风顶上有蟾蜍石,与嶂的侧面的玉龟相对,屏风向南走去,展旗山的另一侧,有条石阶通向山上,到了台阶的尽头,会有一个石门槛,俯视门槛,可以看到下面没有地方,上面镶嵌着崆峒,外面有两个圆形的窟窿,其中一个还有一个长长的窟窿,光线从窟窿中射出来,形成另一个天地,这就是天聪洞,这个山峰右侧的第一个神奇之处,锐峰和纵横交错的山峰围绕着它,奇妙无穷,真是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面的水流,经过天柱、展旗山,桥跨越在山门之上,桥外,含珠岩在天柱山的麓下,顶珠峰在展旗山的山顶,这是灵岩寺的外部景观。

十三日,出了山门,沿着山脚向右走,一路上,崖壁参差不齐,阳光照耀在上面,显得格外耀眼,高高的部分叫做板嶂岩,岩下的部分,很尖利并且紧贴在一起,叫做小剪刀峰,再往前走,更高的山峰上,有一座山峰笔直地插入天空,叫做观音岩,岩侧则是马鞍岭,横亘在前面,山路盘旋曲折,绕过山坳后转向,溪流淙淙,溪底的石块光滑如砥,沿着溪流深入下去,大约走了十多里,过了常云峰,大剪刀峰介立在溪边,大剪刀峰的北面,有座叫衙岩的陡峭山峰,名为“连云峰”,从此开始环绕回旋,山势终于结束了,龙湫瀑布的声音巨大,像在捣毁潭中的水,山势逐渐展开,水流却没有着落,突然腾空而起,顿时让人的视线感到眩晕,潭中有一座殿堂,相传这里是诺讵那观泉的地方,殿堂后面的阶梯一直向上延伸,有亭子,面向瀑布,坐着欣赏了很久,下到庵中吃饭,虽然下雨微弱,但我已经神游在雁湖山顶了,所以冒着雨来到了常云峰,从峰上的半道松洞外,攀附着陡峭的石梯三里多,走向白云庵,白云庵破败不堪,一位道士正在草丛中,见客人到来,远远地望去,再进一里,有一座云静庵,才找到了住处,这位道士清静隐逸,卧床多年,仍然能够和客人谈笑,我在四处看风景的时候,看到了四面的云雾,感觉无法不去想明天的事情。

十四日,天气忽然变得晴朗,于是强迫清隐的徒弟带路,清隐告诉湖中杂草丛生,已经变成了荒地,只能步行前往,只能送他们到山顶,我想到了山顶,湖就可以坐下休息了,于是带着一杆木棍,攀爬在厚厚的草丛中,一步步呼吸困难,走了十几里才爬上高山,向四周望去,白云茫茫一片,连在一起,好像把整座山包住了,所有的山峰像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只露出一个尖角,阳光照射下,就像冰壶和瑶池,分辨不出海洋和陆地的区别,但是海面上有蓝色的岛屿,如果能俯身捡起,就能拾到,北面看,山坳里排列着许多石笋,高低不一,三面都是翠绿色的山崖包围着,比灵岩还要漂亮,但峡谷幽暗寂静,只有听到水声潺潺,不知道是在哪里,向四周望去,四面的山峦,一层叠一层地下垂,唯独东面的常云峰依然挺拔,师父告诫我们要离开这条路,指引我去东面最高的山峰,我跟随师父,经过一座山峰,道路断绝,再次经过一座山峰,我就到达了山顶,自己想到《志书》中说:“宕在山顶,龙湫的水是从宕来的。”现在山势逐渐下降,但是通往小龙湫的沟壑,却来自东高峰发出的源头,距离这里已经有两条沟壑了,于是我回到了原路向东走,看到东面的山峰,应该还要走三座山峰才能到达目的地,我从原路回来,向东走过两座山峰,人迹全无,又升高了很多,两侧夹立着峭壁,像刀背一样,又有一些尖尖的石头,每经过一段峭壁,就会有一座山峰出现,都是从刀剑的缝隙中攀援而上,这样一共经历了三次,只看到四周的空间不够容纳双脚,怎么能容纳湖泊呢?不久,山顶的尽头,有一块石头,像是被劈开了;以前害怕石峰会让人恐惧,现在也没有什么山峰可供站立了,犹豫在悬崖边上,不敢再走回头路,向下看,石壁下的深度有上百丈,打算重新上去,但是上方的石壁也是嵌空的,高度也有三四丈,不能跳跃,站在石壁上尝试着扔掉布料,布料被突起的石头勒住,突然断裂,我又试着抛出去,尽力拉扯,勉强又上了几尺,出了危险,回到了云静庵,太阳已经偏西

0
回帖

徐霞客游记中关于雁荡山的详细游记内容?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