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豪气诗词,你都知道哪些?
说起豪气诗词,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代表了诗歌的最高水平,“诗仙”可不是可白叫的!
然后我觉得就是苏东坡、辛弃疾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当然豪气冲天的诗词很多,特别是当时的一些武将、比如岳大帅,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这是何等的气魄。
豪气的诗词很多,除了当时的一些豪放派的诗人像王安石、苏轼,辛弃疾,岳飞、李纲,张孝祥等人,一些以婉约为主的诗人们也写过很多豪气冲天的诗词,比如才女李清照就写过“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言佳句!
张耒的词作《风流子》该如何赏析?其中有何典故?
张耒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也是性格最接近苏轼的,他的生活经历也和苏轼差不多,十九岁丧父,科举中第后不久,他就被牵扯进北宋党争中,此后的经历就是一贬再贬, 61岁抑郁而终,《风流子》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如下: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
玉容知安否?香笺共锦字,两处悠悠,空恨碧云离合,青鸟沉浮,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情到不堪言处,分付东流。
从这首词的意思来看,应该是张耒因为恩师苏轼的缘故,遭遇贬谪离开家乡,与妻子天各一方,触景生情所做的一首写景抒情词,在词中,词人虽然引用了相当多的典故,却没有让人感觉晦涩难懂,难以理解,反而感觉语言浓厚醇美,可见词人在诗词创作上的功底之深厚,下面我们分句欣赏一下:
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
树叶纷纷飘落到水边亭侧的平地上,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近了,秋天捣寒衣的季节也到了。
这一句话中就有三处用典:一是“木叶”,来自屈原笔下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自屈原以后,“木叶”也成为描写秋景兼乡思的妙词,如唐代沈佺期的《独不见》诗中就有“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的诗句,二是“亭皋”,来自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亭皋千里,无不被筑”,王先谦《汉书补注》曰“亭当训平,亭皋千里犹言平皋千里,皋,水边地,故以平言”,亭皋”我们翻译为水边的平地,三是“捣衣”,李白有诗“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在唐代,士兵们的衣服是自己家里准备的,政府不管,所以到了秋天农闲季节,妇女们就会在家用捣衣棒把衣料捶打柔软,然后做成衣服寄给戍边的亲人,首句中的“木叶”、“重阳”、“捣衣”都蕴含着思念亲人的意味,词人用在这里,从侧面表达出了对妻子的思念。
奈愁入庾肠,老侵潘鬓,谩簪黄菊,花也应羞。
无奈心中愁思太多,以至于刚到中年就两鬓生出华发,要是将菊花簪在发间,恐怕菊花也会羞恼,这一句运用庾信和潘岳的典故:庾信(513年-581年),小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