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小说,里面若有若无的提到右相李林甫,真实的李林甫是怎样的人
《长安十二时辰》小说,里面若有若无的提到右相李林甫,真实的李林甫是怎样的人
《长安十二时辰》小说里有一个人物叫林九郎,他在历史上的人物原型是担任了十九年宰相的李林甫。张九龄曾经说“宰相系国家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异日为庙社之优”,可见真实的李林甫是一个对于国家来说极度危险的人物。从文献上来看,历史上他确实成为了一个改变唐朝发展的人,不过是由盛转衰的一个改变。
人都有好坏之分,李林甫被历史认定为坏人。笔者认为虽然他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还是有着很多优点的,只不过李林甫将这些优点用在了做坏事上面。接下来读书虫就为大家分析分析。
一、李林甫的自身优点
优点一:出身世家,从政条件优越。在古代,除了征战沙场建功立业外,一个人要想升官大致有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出身官宦世家,家族派系在官场有着丰富的关系,有家人照拂,只要不犯大错,升官是妥妥的;第二种途径是寒门子弟考取功名,在官场任职,不过他们如果要想升官,自身能力和派系的照顾也是分不开的。总体来看大多数人,不论寒门子弟,还是世家子弟,大都需要先考取功名。李林甫就是一个世家子弟,作为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的曾孙,可谓是从政路途平坦。
优点二:思维灵活,善于察言观色,精于权谋。李林甫之所以能够一直升职,得到了众多达官显贵的赏识,是因为其察言观色的能力强,能够迎合他们,尤其是在迎合玄宗方面,做的很到位,得到了玄宗的赏识和信任。他的思维足够灵活,才让自己的权谋之术在官员之间,后宫之间得到了最大程度发挥。
二、为升官而不择手段
李林甫善于权谋,性格阴柔,最后官至宰相也算是实至名归。我们知道,在封建制度下,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李林甫能够从一个小小的牛千直长做到宰相,然后又在位十九年,可见其权谋之术的厉害程度。
不择手段之一:他为了能够奉承唐玄宗,得到其赏识,就动用自己一切资源,来掌握玄宗的一举一动。于是他就和皇宫中的宦官、妃嫔混得非常熟络,甚至还帮助后宫的武惠妃争宠,她们就成为了李林甫的监视器。在后来的多次职位变动中,也得到了宦官和武惠妃的帮助,提前传递玄宗决定的信息,让李林甫提前有了准备,比如拜相的韩休就得到过李林甫提前告知的消息,这使得他的关系网越来越牢固,升官也就轻而易举。
不择手段之二:李林甫在为官生涯中,坚持了只要皇帝说的,就立马赞成,其他大臣的谏言都说是错的。他担任宰相期间,多次与张九龄不对付,在唐玄宗要罢黜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诗,张九龄积极劝阻,而李林甫却说在退朝后私下对宦官说这是天子的家事,其他人不能干预。笔者看来,这种罢黜太子的事情,放在皇家,那就不是家事,牵扯太多了。后来李林甫直接用自己的花言巧语干掉了张九龄,在玄宗加封牛仙客的事情上,李林甫反对张九龄说的牛仙客学识,他认为只要天子愿意让谁当官,就让谁当官,这记马屁就拍得玄宗很高兴,牛仙客担任了宰相,不过后来监察御史周子琼却上奏称其不是宰相之才,得到了帐杀的下场,这个时候李林甫不忘记再搞一下张九龄,给玄宗说周子琼是张九龄推荐的,于是张九龄就被降职了。
不择手段之三:官场上的官员和制度,只要影响到自己的,甚至潜在的影响者,都会立马清除,也就是排除异己。就比如笔者前面提到了张九龄,硬是给李林甫弄到了被贬职的下场,他口蜜腹剑的功力还是很深厚的。还有太子李亨的冤案,仗杀威胁自己地位的杨慎,利用权谋创造历史上无人中举的一次科举考试,以立仗马要挟官员不得向玄宗进谏等一些巩固自己相位的事情。
三、总结
李林甫将自身的优点用在了不当的地方,为了升官掌权,不择手段,没有想到为国家做多少贡献,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最终埋下很多政治隐患,安史之乱的爆发很大原因就是李林甫的错误决定。不过历史上的奸臣最终也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最终没有能力对付杨国忠而死去,又被杨国忠和安禄山合谋诬陷,落得个还未下葬就削官去爵、抄没家产、祸及子孙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