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鱼的传说故事
鱼的种类很多,有一种专供观赏的鱼叫金鱼。可它原来并不叫金鱼,而叫金姐鱼,说起金姐鱼来,还有一段故事。
早先,湖广一带有个金员外,夫妻两都一巴掌的年纪了,还没有儿子,只有一个闺女叫金姐,金姐从小聪明伶俐,能诗能画,能写能算,被金员外夫妇看作掌上明珠。
这一年,眼看金姐都十七八了,还没有出阁,金员外整天挑来挑去,挑的眼睛都花了,还是高不成,低不就。急的金姐里走外传,也没法子。一天,金姐正在绣楼上绣花呢,见到一个公子正在房檐下避雨,因为雨下的很大,溅了他一身,金姐看在眼里,于心不忍,就走到楼下把门打开说:你请到里面避雨把,看把你什么都淋湿了,那公子也没客气,就进了屋。
工夫不大,雨过天晴,那公子向金姐道了谢就走了,公子一走,金姐的心里可就琢磨上了,这公子虽然矮点,但五官清秀,也算一表人才,如果跟了他倒也不赖,到了晚上,金姐一合眼就见那公子来了,他双手打拱说:我是小白龙,玉帝正在捉拿我,感谢大姐仗义让我在你家避雨,但我终究难逃意玉帝的惩罚,我这里有个蛋,可揣在你怀里。
如果能揣上一百天我就感激不尽了,姑娘一正眼醒了,见到床上真的有个蛋,既然公子托付我了,那我怎么能不办呢,于是她就把蛋揣在了怀里,一开始不显山不显水的,可慢慢的姑娘变得面黄肌瘦了起来,肚子越来越大,气色很不好看。她妈问她是怎么回事,她没说什么,可姑娘的秘密怎么能瞒过母亲的眼镜呢,在她妈的追问下,金姐只好把事情经过讲了一遍。
金姐一撩衣服,果然漏出个大蛋,因为她已经揣了九十八天了,再有两天就期满了,连蛋皮都红了,她妈一看,气不打一处来,伸手抢过那蛋,扔出了门外,金姐家门口有条河,那蛋直接滚到河里,恰巧河里游过来一条鲫鱼,张嘴就把蛋吃了。大鲫鱼吃了蛋,第二天就甩仔,第三天就变成了小鱼,只见这些鱼都是龙头龙尾,身上长满了龙鳞,和别的鱼不一样。
金姐姑娘听说蛋被鲤鱼吃了,觉得对不住公子,就一头扎金河里自尽了,后来,人们就管泽种龙头龙尾的鱼叫做金姐鱼,后来也可能是金姐鱼这几个字有点绕嘴,叫来叫去就叫成金鱼了。
为何古代太监手里要拿个带毛毛的棍子
我们经常在一些古装剧中,看到宫里的太监手中会拿着一个带着毛的棍子,这种棍子其实就是拂尘。拂尘的名字,来源于佛家揭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讲起来还是蛮有内涵的。
拂尘的功能,类似于今天我们用的鸡毛掸子。得益于影视剧的传播效应,这种最早用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工具,如今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为了道士和太监们的必备之物了。
即使是在一些对细节较为考究的正剧中,也依旧如此。比如《甄嬛传》里雍正的贴身太监苏培盛,就经常看到他拿着一柄拂尘。类似的画面,在《延禧攻略》这部号称历史复原度极高的清宫剧中,也经常有出现。
那么,古代的太监真的会随身携带拂尘么?
有不少网友从结果反推,不仅得到了肯定的答案,还“推理”出了他们拿着拂尘的作用。
比如,有不少人认为,太监本身是伺候皇帝或妃子的下人,他们随时侍候在主子身边必须要哪脏擦哪(真累啊),而且如果主子要休息,拂尘还可以方便他们驱蚊。
但拂尘这种东西,虽然的确有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用处,可如果太监们用这种东西来干活,实在是有点不伦不类。
我们先来说说真正需要用拂尘的都是些什么人。真正使用拂尘的,最早是古印度人。在印度,拂尘被称为“拂蚊子物”。因为天气炎热,印度当地极容易滋生昆虫,人们因此发明了拂尘这种东西来驱赶蚊虫。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说记载,僧众们坐禅时被蚊虫叮咬,瘙痒难耐,世尊(佛陀)才准许他们用拂尘驱赶蚊虫。从这一点上来说,使用拂尘驱虫,其实也有着佛教“不杀生”的本意在内。
然而,当拂尘作为一种器具传至中国时,它的用途却开始发生改变。就像古代读书人腰间挂着的折扇一样,早已变成了把玩、题词、作画,甚至是青年男女拿来定情的信物,而不是它原本煽风的功能。拂尘也是如此。
晋代的名门狂士们最喜在高谈阔论玄学时,轻轻挥动拂尘以助谈兴。东晋王导在《麈尾铭》中写道:“拂秽清暑,虚心以俟”,有这样的名句加持,原本只能驱蚊的拂尘瞬间逼格满满。
到了唐代,中原地区已经本土化的佛教僧人,更是将拂尘作为一种法器,所谓“三秉拂尘”的讲法,使得拂尘开始充满了神秘色彩。与此同时,拂尘也渐渐西学东渐,成为道士们删减尘世烦扰的道具。可以说,到了此时,拂尘已经不再是原先那个驱蚊之器了。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之所以会选用拂尘当作自己的法器和道具,无非是因为这种兼顾柔软和坚固的东西,的确给人以出尘入世之感。
但想想看,如果一群伺候人的太监动不动拿着拂尘慢悠悠地干活,又是一番什么景象?不怕皇上看不惯这种懒散(佛系)的样子推出去砍头么?
而用拂尘驱蚊就更是离谱了,如果你是皇帝,你会喜欢自己身边的太监随时随地的拿一根带毛的棍子,在自己身边挥来挥去么?拂尘上的软毛又不容易操控,恐怕稍不注意就会被扣上一个大不敬之罪吧。
最重要的是,除了一些影视作品外,说太监们手持拂尘,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真实可信的证据。
在如今保留下来的与慈禧有关的照片中,我们更是几乎看不到太监手持拂尘的身影。比如像安德海、李莲英这些慈禧身边的红人,在侍候慈禧时无一例外皆是两手空空。
仔细想一下,这其实才最符合常理,需要随时伺候主子的太监手里如果真的一直拿着根拂尘,那真的是有些多此一举了。
当然了,宫廷中往往还是有拂尘存在。《清会典图》以及《皇朝礼器图式·卤薄部》,都明确记载了拂尘这种器物的存在。
这两本都是用于记录清代皇家礼仪用具的书,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断,在清代皇室中拂尘已经变成了一种纯粹的礼器,并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
那么,为什么在一些电视剧中,经常会有太监手持拂尘的形象出现呢?这恐怕是早期电视剧制作人,为塑造人物形象而随手为之的结果。但恐怕就连第一个这样做的人也没想到,这种灵光一现会在之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
这让我不禁想起一桩与红楼剧组有关的小故事,话说在87版红楼拍摄结束后,大陆曾经派遣剧组前往香港与当地交流电视剧制作经验。
在这次交流中,交流组成员们对香港电视剧制作的成熟体系大加赞赏,尤其是对那些拥有自己影视基地的公司更是推崇备至,但唯独交流组内一位负责道具的专家(真正意义上的专家,专门负责电视剧中各种道具的细节考究),对港剧拍摄时不顾年代胡乱使用道具的情况略有微词。
但这位专家恐怕不会想到,几十年过去了,国内电视剧的播出量呈井喷态势,但大多数时候,不做考证随意使用道具和服装的情况,却与当年的港剧如出一辙。
虽然这些没有历史依据的服装道具并不会真正影响情节的递进,但毕竟这种穿帮的镜头还是会让人有一种出戏之感。希望以后的电视剧中这种情况能够少一些吧。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带毛毛的棍棍?好吧,请允许俺先乐一会。说真的刚一开始瞅着这题目,俺先是一懵,跟着就是一愣,扣着脑门想了半天,才琢磨出这带毛毛的棍子是什么东西来!
惭愧啊!不过题主说的还是挺形象的,这东西确实是一根棍子上边捆了一小撮毛毛。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部分小伙伴,还懵圈呢:“说了半天,到底是啥玩意?后槽牙都要掉了!”
这东西不是别的,是拂尘。正宗咱大华夏出产的特有物品。
话说这拂尘在大家伙的印象当中,这应该是道家的东西。瞅着电视剧里边,那些个道法高深的老道,一头银白色的长发,再配上一把亮白色的大胡子,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这怀里必定抱着一把拂尘,没事还得晃两下。
其实大家伙的印象是不对的,这拂尘最早是民间的一个物件,他不是道家的专有东西。
秦汉时期拂尘就已经有了,只不过在后来的应用中,得到了推广,道家将他纳入了法器的行列,那么后来走入咱大华夏的佛家入乡随俗吗?也将这拂尘纳入了法器的行列。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发问了:“那么这拂尘为嘛又被太监使用了呢?”
太监使用拂尘,他是按照最初秦汉时期的功用来使用的,不是小伙伴们认为的为了装饰一下,给自己的主子添加那么一点不同的装饰,不是的。
那么这拂尘最初的设计是用来干嘛的?
说出来您都不信,最开始的时候,这拂尘他是用来驱赶苍蝇,蚊子的或者用他代替抹布之类的,在坐下之前,用这拂尘打扫一下要坐这地,免的把衣裤弄脏了回去洗。
所以他兼有驱赶蚊蝇,扫把和抹布的作用。
毕竟古代那会,山好,水好,空气好,主要原因是那会原始森林他也多,花花草草的过滤一下,那啥氧气因子的含量杠杠的。
但结果是,花花草草不仅提高了氧气的含量,他还外带一个负面效果,苍蝇咱就不说了,蚊子贼多。
如果您坐一凉亭里边,喝喝茶,弄盘残棋和老友逗乐,你还得防着蚊子这帮家伙往你肉皮上叮,烦不胜烦,所以咱古人就发明了这东西。
时不时的晃悠一下手里的拂尘,这蚊子就没法下口了。
估计说道这里,有小伙伴不相信:“拉倒吧!你是体验过,还是咋得?就这东西能挡住蚊子的进攻?”
您还别说,俺还真体验过,当然用的不是拂尘,但这原理应该是一样的。
想当年,俺还是出生社会的小年轻,仗着自己身强力壮,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兼职做下夜的老大爷,所以晚上咱就得在单位了睡觉。
但好巧不巧,这单位的门口,种了一排的大树,有俺大腰子那么粗,而且不远的马路对面,有老大一片湖水,其实说是湖水,也是一人造的坑,灌了一点天然水,没有活水来源的死水坑而已。
大家伙也知道,这种环境是最容易产生蚊子的。
而俺这地生的蚊子,有大拇指头那么大,叮你一口,不起个大拇指头那么大一包,他都对不起你。
头一晚上,俺就哭了,那是夏天啊,您要是把身子用被子包起来,热不死你,但不包,它咬不死你,二选一都是非常扯的选择题。
哎呦!睡不着不说,撕心裂肺的痒啊!那耳边嗡嗡的轰炸机的声音压根就没有停过。
熬了三天,俺终于呛不住了,卖了一个小个的电风扇,把那电风扇打开之后,对着俺自己个吹,然后把身子包起来。
神了,大半夜俺把被子踢开了,这蚊子都没落下来啃一口,俺是安安稳稳的睡到了大天亮。
就这电风扇和俺熬了一个大夏天,但这东西有个毛病,第二天,总得跑会肚子才成,但比睡不着,还被蚊子咬,这都是小事。
所以这蚊子他在叮咬你的时候,你时不时的挥动一下那拂尘十有八九他不会咬你。
毕竟蚊子他也胆小,怕你一不小心把人家给拍扁了,得不偿失不是。
好了,不小心插了这么一个小故事,有助于大家伙理解。
那么这拂尘最开始也就是士大夫阶层使用,平民老百姓用的比较少,或者基本上就不用。
这东西既然能在士大夫阶层流行起来,也算是时尚所在,后来被道士接过来使用。
总结一下
那么为什么道士会接过来呢?难道就是因为流行?时尚?
那倒不是,最为主要的是,道家建立的庙宇这都是在名山大川的山腰或者山头上。
这些地方最为突出的地方,就是蚊虫比较多,所以这佛尘就被道家拿过来使用了。
而且他们在整理书册的时候,还能用这佛尘清扫灰尘,这就成了道家的必备之物,这也是为嘛道家的人出去游历的时候,总是喜欢拿一柄拂尘出去。
这样慢慢的就变成了道家的法器,而且还具备了武器的功用,拂尘属于奇门兵器的软兵器。
过去都有一种说法:手拿拂尘就不是凡人。
咱这里在插一段小知识。
道家收徒是相当严格的,新收的这徒弟,你必须得干满三年杂活,这期间师傅就会传授你一些基本的典籍功夫之类的。三年期一到,师傅就会给你最后一项考验,让你出去云游历练。
在云游历练的过程中,有那心志不坚的就会一去不回头了,但云游历练是道家的一个根本,必须得去。
所以师傅就给你三件东西,一个是腰带,意思是把你那小心思收一收,别一天想别的。
另一个就是这拂尘了,这就是借着拂尘有着清扫的意思,一旦和俗世有了瓜葛,记得清扫一下,清扫这瓜葛。
第三就宝剑,一个是防身,另一个就是斩断世俗的瓜葛。
那么拂尘因为具有清扫的功用,所以佛家也引入了这拂尘,在佛家里边这拂尘还有一个功用,当时佛家几个派别的人相互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一方将手里的拂尘放下,这就代表甘拜下风。
那么到了宋元明清的时候,这拂尘又被宫里边的太监使用,他基本上恢复了他最初的功用,但这拂尘使用的频率可不高。
最为常见的是,在戏曲舞台上,演太监的人物会经常拿着。
那么到了现在,咱瞅电视剧的时候,他就把这形象给引了进来,给大家伙的印象是,太监似乎经常使用这拂尘,其实不是那么回事,使用的机会少。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