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李师师到底是什么人_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37秒前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936110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87222
  • 回复0
楼主

《水浒传》中,李师师到底是什么人

原创首发

《水浒传》中,李师师利用自己与宋徽宗的特殊关系,冒着欺君杀头的危险,安排燕青跟宋徽宗会面。燕青借机把宋江久盼招安之心、朝廷两次招安未遂、童贯高俅征剿梁山大败之实情面陈圣听。徽宗嗟叹不已,次日临朝,痛责童贯,怒骂高俅,并御笔亲书丹诏,招安始成。

《水浒传》中,李师师到底是什么人_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可见,《水浒传》中,李师师是促成宋江招安成功的关键人物,功不可没,值得称道。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及时化解了宋徽宗统治集团与梁山宋江等之间的矛盾,消除了隐患,为征辽和征田虎、王庆、方腊增添了一支生力军;其次,挽救了宋江等一众被朝廷剿灭的命运;第三,避免了百姓再次陷入兵灾,消弭了匪祸,让百姓终于回归了安宁生活。

李师师与宋徽宗

李师师原姓王,幼时母逝,父因罪死于狱中,成了孤儿。开妓院的李姓老鸨见其是美人坯子,便收养了她,改姓李。李师师自幼聪慧好学,经悉心调教培养,未到成年,便琴棋书画无一不会,诗词歌赋样样俱能。挂牌即名满东京。骚人墨客、纨绔子弟纷至沓来,争着结识李师师。

李师师虽属青楼女子,但性情豪侠刚烈、极具义士风骨;她虽居青楼,却有家国情怀,当金兵入侵时,倾其平时所蓄,捐作军资以支抗金,且死不侍金人。

宋徽宗是个风流成性的皇帝,国事疏问,有时月余不理朝政,一门心思想着怎样玩好。虽后宫佳丽如云,但仍经常到宫外寻找刺激。身边奸佞之臣便投其所好,说李师师如何如何,宋徽宗心动,去会李师师。初见,宋徽宗就被其迷得神魂颠倒,回宫后念念不忘,寝食难安。再去,把宋室大内珍藏的蛇跗琴赠给了李师师。为方便幽会,还从皇宫挖条地道直通李师师青楼,并为其樊楼落成亲笔题字――“醉杏楼”

可见:李师师非一般青楼女子。宋微宗对其情有独钟,宠幸有加。


宋微宗执政时,因疏于朝政,政治黑暗,奸佞弄权,官吏贪腐,导致边关烽火连天,国内反旗频举。

《水浒传》中,李师师到底是什么人_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宋徽宗朝事尽付蔡京、童贯、高俅等一班奸佞之徒。这些人贪赃枉法、嫉贤妒能、欺压百姓、搜刮民财、极尽奢侈。导致军队不修军务,战备懈怠。辽国乘机举兵在边境攻城掠地,势不可挡。国内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反旗频举。

《水浒传》中,除宋江等啸聚梁山外,还有田虎、王庆、方腊几支起义军公开反叛朝廷。其中最大一支算江南方腊。

方腊樵夫出身,因家乡百姓久遭贪官污吏压榨欺凌,无法生存,便揭杆而起。他们以清溪县帮源洞为根据地,打下了周边八州二十五县,声势浩大,所向披靡。

但最让蔡京高俅他们头痛的还是宋江这伙人,除私人旧隙外,他们竟“公然直进府州,劫掠库藏,抢掳仓廒,杀害军民,贪得无足”。因此,朝廷对他们采取了软(招安)硬(征剿)兼施等措施。

软(招安)的方面:初,宋徽宗采纳御史大夫崔靖所谏,派殿前太尉陈宗善为使,前去梁山招安。因蔡京等人嫉贤妒能,漠视宋江等人,所派心腹张干办,李虞候又出言不逊,行为专横,加之梁山内部对招安意见不一,在一片喊打声中,陈宗善等人吓得屁滚尿流,狼狈逃离梁山。招安未遂。

又,随高俅出征韩姓军官被梁山俘后放回,遭高俅削职,返东京后广传实情。群臣知悉后力主招安,蔡京无奈面圣奏知此事,朝廷再次派员前去梁山。因“酸吏”王瑾自作聪明,玩文字游戏,把诏书读成破句,要除掉宋江,惹群雄共愤,第二次招安失败。

硬(征剿)的方面:蔡京主荐童贯为征剿梁山主帅,率九路兵马、四万大军,浩浩荡荡杀奔梁山而来。吴用布四斗五方旗,宋江排九宫八卦、十面埋伏阵,众好汉全体出战,两番拚杀,童贯大败。四万兵马损了大半。

高俅紧接着自荐为帅,调十路节度使、共十三万精兵强将,水陆并进,志在荡平梁山,清除宋江等。梁山早已严阵以待,只三阵,杀的高俅丢盔弃甲,梦里也怕。战船被烧,军马折了三分之二,自己也被活捉上了梁山。

童贯、高俅兵败不敢如实禀报圣上。童贯谎称:“军士不服暑热,暂时收兵罢战。”高俅则奏:“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

宋徽宗从燕青处知悉实情后骂他们是“……不才奸佞之臣!政不奏闻寡人,以致坏了国家大事……高俅那厮,废了州、郡多少钱粮,陷害了许多兵船,折了若干军马……。寡人闻宋江等……只待招安,与国家出力,都是汝等嫉贤妒能之臣壅蔽,不使下情上达,何异城狐社鼠也……。”

宋王朝内忧外患,日子不好过。

“攘外必先安内”。招安宋江,一举多得。既能化解朝廷与梁山之间的矛盾,又能利用宋江等转赴边关,抵抗辽军,还能以“贼”攻“贼”,剿除田虎、王庆、方腊等。

《水浒传》中,李师师到底是什么人_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宋江等属草莽,梁山乃弹丸之地,真要跟朝廷对抗下去,结局是“全军覆没”。招安是宋江等人的唯一出路。

1:《水浒传》中,大部分人本非善类,经宋江以“忠义”啸聚梁山,但毕竟是一帮污合之众。就算朝廷不来征剿,日久必生变故,终致内乱。火并王伦,晁盖因实权旁落,威信渐低,奋而争功亲临一线中箭身亡便是先例。

2:梁山虽号称十万之众,但毕竟不是正规部队,两次打败官军属一时得胜。再打下去,绝无胜算可言。

3:一日无粮千军散。梁山乃弹丸之地,无后勤保障,所有补给全靠攻打府、县、拦路抢劫商贩来获取。周边富裕一点的村庄都被梁山以各种借口和理由洗劫一空。如曾头市、祝家庄等。按书中所述,梁山要想获得补给,近一点需走百十里,远一点需走三、两百里才可。官军如果采用四面包围、长期围困之策,宋江等人必定弹尽粮绝,不战自溃。

宋江等当初被逼上梁山,苟居一时,现今必须放弃梁山,接受招安,方为上策。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匪祸加兵灾,梁山百姓更苦!

封建社会、不管是哪个朝代,兴也好,衰也罢,苦的都是老百姓。《水浒传》中,梁山百姓受兵、匪双重祸害,更是苦不堪言。

匪祸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自王伦占据梁山始,百姓便不敢下泊打魚。阮氏三雄不管是武功、水性、还是胆量,在水泊中绝非常人可比,算得上重量级好汉。但一听吴用要买十多斤重大鲤魚,便摇头叹息,谈匪色惧,不敢答应。宋江等人聚到梁山后,祸害更甚。仅举三例,可知全豹。

1,时迁

时迁绰号“鼓上蚤”,偷技高超,实际上是贼王,什么都偷,连祝家庄外围酒店养的报晓公鸡都被他偷杀煮来下酒。因此,引来宋江三打祝家庄,导致满庄百姓被杀,财物被梁山洗劫一空。

2,李逵

李逵是杀人魔王,动不动挥两把板斧,见人便一顿乱砍,杀的大部分是老百姓。祝家庄一战,他把无辜的扈太公一门老幼尽皆杀死,一个不留,并一把火把整个庄园烧的干干净净。似此等杀戳,李逵认为是件十分快活的事。宋江知悉后仅只对李逵吼几声、骂两句、装装样子便算了事。

3,叶春事件

叶春是泗州人,懂造船,普通商人。来山东路过梁山,被梁山一伙抢劫一空,家也回不去,只好流落济州。

兵灾

童贯、高俅两次率大军征剿梁山,纵容军士,对百姓进行大肆抢劫和掳掠。为了建造战船,梁山周边大树被砍光,百姓赖以生存的渔船被无偿强征。阮氏三雄未上梁山前与吴用聊到王伦、林冲这些强人虽然可怕,但也给水泊百姓带来了好处,因了这伙强人,朝廷官差不敢来欺压搜刮百姓。官差如此可怕,更何况高俅等纵容下的这帮兵痞们?可见:吏腐与兵灾更甚于匪祸!

百姓盼望安居乐业,天下太平!


纵观《水浒传》一书,施公对李师师其人物虽着墨不多,但刻画得极为形象生动,且匠心独运,安排李师师在宋江盼望招安、苦无门路的关键时刻,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做出了封建王朝专制下谁也不敢做的事(私留燕青跟宋徽宗会面),对宋徽宗说了一般大臣都不敢说的话:“陛下虽然圣明,身居九重,却被奸臣闭塞贤路,如之奈何?”终使圣上亲草诏书,梁山招安成功,宋江得成正果。所以说:李师师在《水浒传》一书中,举足轻重,功不可没,值得称道。

李师师在《水浒传》中并不是一个主要人物,有关她的描写还不足两回。然而,她却是一个引起争议、影响人们对《水浒传》评价的重要人物。那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李师师真人其事

李师师实有其人,对于她的基本情况,正史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宋代的野史笔记勾勒出了她的一个大致轮廓。据与李师师同时的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政和间,汴都平康之盛,而李师师、崔念月二妓名著一时。”政和是宋徽宗的年号,在皇帝穷奢极欲的带动下,都城汴京一派“繁华”景象,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有精彩描写:“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笑于茶坊酒肆”。

李师师在这样的环境里,在数以千计的妓女中,能够“名著一时”,必有惊动人的地方。据记载,当时的著名文人晁补之、秦观、周邦彦等,都与李师师有过交往,有的感情还颇深。在文人笔记中,李师师不是那种只知追欢卖笑的轻薄女子,而是有自己独立人格的风尘女杰。《汴都平康记》说她:“慷慨飞扬,有丈夫气,以侠名倾一时,号飞将军。每客退,焚香啜茗,萧然自如,人靡得而窥之”。《墨庄漫录》说她“门第尤峻”。如果这些记载还不够具体的话,那么,张端义《贵耳集》所传她在周邦彦揭了宋徽宗隐私而被贬谪之际,竟然不怕触怒徽宗而去为周邦彦送行,便形象地展示了她的执著的情感和倔强的秉性,可见她不是一般风尘女子,她的性格中确有闪光的东西。即使《贵耳集》传言不实,至少也可以由此推论,李师师究竟是以什么样的形象活跃在南宋人的口碑中,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上真实的李师师。

李师师故事中最吸引人的,当然要数她与宋徽宗的关系。关于宋徽宗私幸李师师家事,历史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她与宋徽宗有过不一般的交往却是肯定无疑的。据《宋史徽宗纪》记载:宣和元年(1119年)十二月“丙午,帝多微行,乘小轿子,数内臣导从。置行幸局,局中以帝出日谓之有排当,次日未还,则传旨称疮痍,不坐朝”。虽然我们不能从这段记载中断定徽宗一定到过李师师处,但是,徽宗的儿子钦宗曾于靖康元年(1126年)下过圣旨称:“应有官无官诸色人,曾经赐金带,各据前项所赐条数,自陈纳官,如敢隐蔽,许人告犯,重行断遣。”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中指出:“赵元奴、李师师、王仲端曾经祗候倡优之家……曾经赐金带者,并行陈纳。”这就说明,李师师确曾接受过宋徽宗赐的金带,而宋徽宗不可能通过正常渠道赐给李师师金带,那么他私幸李师师家的可能性就最大。南宋时期许多笔记都记载过徽宗私幸李师师事,如郭彖《睽车志》、张端义《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等。朱熹的老师刘子翚在《屏山集·汴京纪事》诗中也说:“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可见南宋人都相信徽宗幸李师师事,并对此事给以特别关注。《大宋宣和遗事》也用不少的篇幅描写了徽宗与李师师之间的故事。

李师师的结局如何

李师师的结局究竟如何,说法并不一致。根据《三朝北盟会编》 的故事记载,她在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第一次围攻汴京后被朝廷籍没了财产。刘子翚说她“垂老过湖湘”,大概流落到了南方。《墨庄漫录》也说“李生(指师师)流落于浙中,士大夫犹邀之以听其歌,然憔悴无复向来之态矣”。《大宋和遗事》说她“流落湖湘间,为商人所得”

据《宋史》记载,北宋末年,金人在俘虏徽宗、钦宗这两个皇帝以后,将皇家的器物、文籍、库藏,全部洗劫一空,还带走了大批工匠、伎艺、倡优。在众多的被掳人员中,不一定没有明义识耻、以身殉国之人。

在《李师师外传》中,把她描写成了具有民族大义和气节的贞烈女子。李师师本来有“丈夫气”,又和徽宗有特殊关系;徽宗虽然是亡国之君,其被掳也令人同情;当时的朝廷大臣多苟且偷生,有的甚至屈膝降金。人们把对金人的仇恨和恐惧,对徽宗的不满和同情,对朝廷大臣的轻蔑与唾弃,对现实的伤感与无奈,通过李师师大骂汉奸张邦昌和最后吞金而死全部表达出来。李师师留给后人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低贱卑微者的形象,而且是一个具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的巾帼英烈。

《水浒传》中的李师师

《水浒传》作者在有关传说的基础上,重新塑造了李师师的形象。作者既没有像《大宋宣和遗事》那样重点描写她和宋徽宗的关系,也没有像《李师师外传》那样突出她的民族气节,而是把李师师放在忠奸斗争的漩涡中,塑造出一个深明大义的善良女子形象,体现了作者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态度。

梁山泊英雄大聚义之后,宋江一心指望招安,朝廷之上一度出现了招安派和征剿派的矛盾和斗争,结果以主张招安的御史大夫崔靖被拿送大理寺问罪宣告了招安派的失败。由于蔡京、高俅、童贯等人的阻挠,宋江争取招安的努力有落空的危险。在作者看来,招安与反招安的矛盾斗争,是忠义与奸邪的矛盾斗争,其中有大是大非。宋江决定通过李师师的途径,来做宋徽宗的工作,这样,李师师一下子被推到政治斗争的风口浪尖上来。不管李师师如何动作,都会表明她的政治态度。当燕青见到李师师,讲明宋江所以要见她的意思:“只是久闻娘子遭际今上,以此亲自特来告诉衷曲,指望将替天行道,保国安民之心,上达天听,早得招安,免致生灵受苦……如今被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闭塞贤路,下情不能上达,因此上来寻这条门路。”听了燕青的表白,李师师既不怀疑,也无反感,而是表现出信任、礼节和热情。她直言不讳地说:“你这一班义士,久闻大名。只是奈缘中间无有好人,与汝们众位作成,因此上屈沉水泊。”后来在帮助燕青取得徽宗赦书,并将梁山泊实情面奏徽宗的实际行动中,也表现出了她的机智和勇敢。

《水浒传》把李师师放在国家政治斗争中去描写,与高俅、蔡京、童贯进行对比,突出了这一形象的政治意蕴。童贯、高俅征剿梁山泊大败而归,尽管梁山好汉们手下留情,希望他们能够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以促成朝廷招安,但他们并不以朝廷大局为重,却从个人利益出发而隐瞒实情。正如李师师所说:“他这等破耗钱粮,损折兵将,如何敢奏。”李师师以一风尘女子,却能够烛隐洞微,明辨是非,扶助正义,担起这副本来与她无关的担子,为朝廷招安梁山好汉立下功劳,这也是对李师师的充分肯定。

在《水浒传》作者笔下,李师师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作者通过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梁山好汉是一班忠臣义士, 却屈居于水泊;二是朝廷被奸臣闭塞贤路,坏了国家大事;三是皇帝圣明,只是受了蒙蔽。这样认识是对此前所发生的一切事件的总结,它虽然出自李师师之口,却反映出《水浒传》作者对水浒故事的基本看法和作品设置矛盾斗争、安排人物情节的良苦用心。

李师师受到徽宗宠幸,“风雷声价,播传寰宇”。对于“皇帝不时间来,因此上公子王孙、富室子弟,谁敢来她家讨茶吃”的现状,李师师并不满意。因此,当宋江一行出现在她家里的时候,她不仅热情接待,还主动邀请:“来日驾幸上清宫,必然不来,却请诸位到此,少叙三杯。”显然,宋徽宗的宠幸并没有使她得到慰藉,如果她真的与宋徽宗情真意切,她完全可以狐假虎威,把一切来客拒之门外。然而,她没有那样做。这就暴露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她显然并不愿意做一个人的玩偶,哪怕这个人是当今皇上,她要追求自己的感情生活,希望有人来抚慰她受伤的心灵。当燕青出现在她的面前,她的内心深处难免不被触动,燕青锦身绣体,年轻美貌,能吹会唱,诸般乐器皆精,且又是一个义士,真正的男子汉,李师师“有心看上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她要寻找精神的慰藉。当然,她对燕青的“嘲惹”撩拨,正是她作为妓女的性情的自然流露。然而,李师师绝不是“烂泥污”,她在寻找精神慰藉的同时,能够尊重对方的感情,这是十分难得的。当燕青巧妙地拒绝了她的 “嘲惹”后,她却默默地接受了燕青和她的结拜,正是这种善良的禀性,使她能够憎恨奸臣,同情义士,帮助梁山好汉争取招安。同样,也正是这种善良的禀性,使她忍受着生活的重压,接受着她并不愿意接受的,放弃了她努力追求的。

生活中的李师师和政治上的李师师是一个形象的两个方面。没有政治上的成功描写,这个形象就没有光彩,也发挥不了在作品结构中的作用;没有生活中的细致刻画,这个形象就没有血肉,就会成为概念化的人物,难以显示作品的艺术成就。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曹操在公元200年十月击败了强敌袁绍,取得了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之战的胜利。后来,却在公元208年十二月,被弱敌孙吴打败。曹操这两次,碰强则胜,遇弱则败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的讲,原因都出现在曹操和对手两方面。在官渡之战前和战争中,处于强势的袁绍屡犯错误,而处于劣势的曹操则屡次采取了正确的策略。袁绍,在公元200年正月,向曹操正式宣战,却按兵不动,坐视曹操亲自从官渡岀兵东击刘备,将其打败,收复徐州。而就在曹操亲自东征刘备时,袁绍的谋臣田丰,建议乘此良机袭击曹操的后方,袁绍未采纳。而此后,田丰又提议与曹操打持久战,而反对急着与曹操进行决战。袁绍不仅又未采纳,还将田丰囚禁了。就在,袁、曹两军对歭阶段,许攸提出偷袭许都,袁绍自大的要在正面战场击败曹操,而拒绝了此提议。还有,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两次被曹操劫粮,并烧掉了。特别是,第二次军粮被劫前,沮授要求增兵以保护军粮,袁绍再次拒绝了正确的建议。最终,军心因此而焕散,在曹军猛攻下全军溃败。反观,曹操多次采纳了郭嘉、荀彧、荀攸等谋臣的正确的建议,结果,以弱势战胜了强势的袁绍。而在赤壁之战中,处于强势的曹操,则犯了官渡之战时袁绍所犯的轻敌和听不进谋臣正确的建议。例如,在兵不血刃而得荆州后,没有听取贾诩、程昱的利用荆州资源,休养生息,巩固新占地区,并避免孙、刘联合抗曹的局面的出现,然后再东下夺取江东的建议。曹操又如当年的袁绍那样轻敌冒进。并且,在赤壁之战中,没有识破黄盖的诈降,结果以兵败而收场、从而失去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曹操在此后,说岀的若郭嘉末亡,不会有此败,那只是为他个人找个台阶下吧。通过,对曹操这一胜一败的战役的分析,可以得岀战场

上的胜负,很大的原因取决于敌对双方,谁少犯,甚至不犯错(失)误(这主要由双方主帅的判断、选择来决定)。同理,国与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得失,也是取决于谁的决策少岀、不岀错(失)误。

官渡,赤壁两场战役,曹操都是主角,前者,曹操处于弱势,但他赢了,后者曹操占绝对优势却输了,原因何在。

在官渡之战时,曹操承受着巨大压力,胜负如何在他看来是个未知数,所以,救白马,烧乌巢,亊亊亲力而为,力求把每一件亊都做到极致。

对谋士从谏如流,战亊正酣时,曹操自己撑不下去有退出的意思时,他给荀彧去了一封信,说了自己的意思,荀彧极力劝说他坚持下去,曹操听了。

官渡之战最危急的时候,不是兵悬殊,也不是求胜乏术,而是,曹营断粮了。恰到好处的是许攸来了。面对真假难辩的投诚,众人大都持不信任的态度。

然而,此时的曹操却信了,不是病急乱投医式的盲目,更不是赌徒式的弧注一掷,而是,他本人永远保持着的清醒的头脑,和对纷乱局势的准确判断。

正是基于此,曹操才能把每一件小的战斗都做到了最完美。

这时的曹操是年轻的,充满了活力。

反观赤壁之战时的曹操,他以为凭着手中数十万的精兵强将,即使不战,也足以吓倒江东的黄口小儿孙权,所以,他才给孙权去了那封志得意满的信,要和孙权会猎于江东。

贾诩建议暂时不要进攻江东,缓一缓,把荆州发展起来,他不听。

刘晔提醒他,要注意他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他不屑一顾。

在曹操眼中,孙权只是一个稚嫩的小伙子,刘备是他的手下败将,现在更是如丧家之犬。

还有一个小插曲更能反应出曹操的志得意满,益州的刘暲是一暗弱之人,摄于曹操的压力,刘璋前后派了三批人马示好曹操,前两次,曹操封官许愿很是周到,唯独张松来的第三次,却被曹操凉了起来,以致于,才有了刘备的顺利入川。

官渡之战,曹操面对的袁绍,虽然很强大,其实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袁绍本人是一个好谋无断之人,缺乏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应有的气质,心胸和谋略,内部管理更是乱糟糟,田丰被下狱,沮授被夺权,许攸张郃投敌,这些大战时不应出现的弊端,在袁营一件件都发生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不是曹操打败了袁绍,而是袁绍自己打败了自己。

赤壁之战时,曹操遇到对手远非袁绍可比,孙权,周瑜,鲁肃,诸葛亮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都是一些不世出的人才。放眼历史上,比他们强的也并不是太多。

这些年青的一代,有文人的才华,有将军的心胸和蹈略,他们共有一个特点是,在逆境中不服输,也不怕输。不要说是将暮的曹操,即便是年轻的曹操也未必能一定赢得了。

曹操认为,孙权一定会摄于他的巨大压力而杀了刘备,结果,孙刘联合了。

曹操要和孙权会猎于江东,却被周瑜逆流而上,并且烧了一把让他遗恨终生的大火。

这时的曹操老了,暮气横秋了。

0
回帖 返回小说

《水浒传》中,李师师到底是什么人_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却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