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很多人写诗,不讲平仄格律不对的却点赞无数,不知道为什么_宋朝风流才子柳永,一生到底经历了哪些传奇

5分钟前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92919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85839
  • 回复0
楼主

头条很多人写诗,不讲平仄格律不对的却点赞无数,不知道为什么

[作揖]是的,人的心灵沟通胜过品味沟通。精神享受可以是多角度的。文学欣赏也可以是多姿多彩的。不必局限于格律格式的绝对,文字顺畅意义正向就可以点赞哟![赞]相互回敬支持点赞是一种礼貌!也是您在头条平台的初心哟!更是尊重对方理解对方!!总之,作品有共鸣,有共识,有各自的观点立场,有相互的看法想法就会博人眼球。🤝🤝🌞💖❤🌹🌹😃

哈哈,这个不奇怪,如今的社会讲的就是实效,正如一件物品,本来一般般甚至还有缺陷,但有人却认为好,喜欢,这个东西不好也好。如今人们不但对事物是这样而且在读诗词作品,就如看一篇文章一样,更注重于看其内容及表面形式。还有一点,就是看这首诗词的末尾能不能押上韵脚,对于平仄方面就不计较了,就是在读一首顺口溜和打油诗一样,不是许多的顺口溜、打油诗也写得好而深受读者的欢迎吗?

再说,头条上有相当一些创作者和读者,对诗词并不太懂,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汉语拼音根本就没学过,普通话都说不准,哪还懂什么新韵旧韵等平仄的?作者和读者对平仄本来就是一头雾水,可以这么说,在头条中,认真按绝诗律诗标准写作的与用标准去品味诗词的人是少数。

作为一首诗词,如果他没有申明是什么“绝”与“律”,只是图个爱好,图个乐趣,我看就用不着以什么平仄标准去加以要求。但是,在推荐栏首页之中,多次岀现要别人对的对联,不是“三平尾”就是“三仄尾”,而且中间也无平仄之分;既然说是对联,又要别人来对,出句和对句应该合要求才是,你出句就错,难道对句又能好到哪里去吗?

困此,读者们在阅读诗词作品时,一是只重内容与形式,对诗的格律不太讲究也不注重;二是出于网友间之情感,即使是不看内容,只要看见某某人的大名,就立马点上感情投资的一赞。如果此人的粉丝多而且他为别人也常点赞,哪怕他的作品再不佳,比如发一张照片几句问候语,获赞量也多得惊人也不奇怪。

这说了这么多,题主你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吗啡?

宋朝风流才子柳永,一生到底经历了哪些传奇

其实也不啦!他老人家只是给青楼姑娘们写诗供他们传唱,那是生活所迫,虽然他经常以宋玉自比,但是也未见得,很多歌妓们“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那是她们对他的尊敬,他本人并非风流之辈

宋词是盛行于宋代的文学体裁,唐诗宋词,并列对举,各极其美,各臻其盛。柳永是宋词“婉约派”的创始人,甚至有人说,“没有柳永,宋词就不可能繁华”。柳永以词名传世,他的一生,也留下了很多传奇。

一,少年“神童”写诗文

柳永(约984-约1053),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柳永出身于官宦世家。柳永出生时,他的父亲柳宜正在费城县令任上。柳宜为儿子取名“三变”,意思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希望他做一个庄严温和、语言深刻的“君子”,又为他取“字”“景庄”,依古人命名取字的规矩之一“名言志、字释义”,表示这孩子仰慕君子容貌庄严、端正之心。当这孩子长大,因在族中同辈排行第七,人们又依从唐朝就传下来的风俗,叫他“柳七”。

柳永自小聪颖无比,10岁(虚岁,下同)作《劝学文》。14岁时,父亲柳宜升任在国立大学“国子监”教授学业、官阶正五品的“国子博士”,柳宜离家多年,如今进京为官,为了让家中老母分享荣耀,安慰母亲对自己的思念,让柳永跟随叔叔柳宣、携带自己的画像,回归故里福建崇安。在回乡的途中,柳永叔侄途径福建松溪县(今福建松溪县),游览了当地著名的佛寺“中峰禅院”。禅院位于今松溪县旧县乡境内武当山麓,四面山峦环抱,竹林滴翠,远望如宝莲盛开,附近山间更多有文化遗迹,沿后山幽径迂回攀援,可登山顶赏日出、听松涛。十四五岁的少年,正是充满好奇、喜动不耐静、更对暮鼓晨钟、青灯黄卷的古寺引不起兴趣的时候,柳永却在此盘桓月余,期间作《题中峰寺》诗一首: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峰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一文一诗,让他得了神童之名。在人们看来,这孩子将来必能科甲得中,光宗耀祖。

二,不慕功名乐游玩

柳永生活的时代,在宋太宗、真宗、仁宗时期。宋朝经过宋太祖、太宗两代的开疆拓土、精心治理,到宋真宗朝,已是“承平盛世”,科举成为读书人谋求发展、光宗耀祖的“征途”。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在柳永19岁的时候,家人送他进京赶考。

然而,当柳永离开当时还很封闭、落后的福建崇安,途径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苏州、杭州,却发现这里更适合自己,竟忘了家人的嘱托,不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大好“前程”,停下脚步,留连在苏州、杭州,倚红偎翠,听曲填词!

在离家的第二年即咸平六年(1003),柳永作《望海潮》词,以之做引见之资,去拜见轻易不接见人物的时任杭州知州孙何: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孙何一读此词,即击节激赏,随之广为传诵,柳永名噪一时。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秋,孙何进京任掌管朝廷庆典、日常礼仪的“太常礼院”主官“判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稍后,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在柳永的才思笔下,宋词,悄然发生深刻的变化。

三,“奉旨填词”柳三变

六年之后的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在苏州、杭州耽玩六年之后,柳永终于迈上进京的路程,进京赶考,抵达京师汴梁。此时宋朝承平日久,汴梁早已大非旧时模样,繁华极盛,纸迷金醉,正合柳永脾气。柳永兴致大发,填词作赋,“形容曲尽”帝都的“承平气象”,声名更起,对于即将参加的“春闱”(闱,古代宫殿的旁门,科举时代美称考场。唐宋时期礼部举行的科举考试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亦称省试),亦是自信满满,曾做《长寿乐•平调》词抒怀:

尤红殢翠。近日来、陡把狂心牵系。罗绮丛中,笙歌筵上,有个人人可意。解严妆巧笑,取次言谈成娇媚。知几度、密约秦楼尽醉。仍携手,眷恋香衾绣被。

情渐美。算好把、夕雨朝云相继,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等恁时、等著回来贺喜。好生地。剩与我儿利市。

然而,令柳永没想到的是,时代变了,崇尚韩愈文风、推动宋代“古文运动”的柳开等人的努力正无声无息地变成现实,质朴的文字、真情的表达、纯正的文风越来越受到当朝上下的重视,考试结束,宋真宗下诏,严厉谴责“属辞浮糜”即遣词造句浮艳华丽的应试文章,柳永落第。

早得“神童”、才子美名,二十五岁、正值血气方刚的柳永愤懑难平,挥起“彩笔”,填词一首,以抒胸臆: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词的大意是:我虽然没有考取进士、得中状元,不似得中者恣肆狂荡,但何须论什么得失?我是才子、词人,虽然做不成官,穿着平民所穿的白色衣衫,但我的尊贵、地位,依然和宰相、公卿一样!在烟花巷陌,偎红倚翠,享尽风流,是一生的畅怀之事,青春一霎,我但愿把世俗崇尚的虚名,换做在风流场所的饮酒填词!

柳永此词,本是科考失意的牢骚,但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竟传到了宫中,传到了真宗(一说仁宗)的耳中。数年之后,柳永再次参考,试卷合格,本应获取,但当新中进士名单放到真宗面前,真宗不以为然地说:“他不是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吗?那就让他去喝他的酒、填他的词吧,还要功名干什么?”说着,把柳永的名字一笔勾掉。柳永再次落榜。

但当柳永得知落第原由后,心中不服,当即打出一面旗帜,上书“奉旨填词柳三变”七个大字,专意出入娼馆酒楼,烟花巷陌,更加肆无忌惮地享受起“才子词人”的风流生活。

四,交好歌伎,得真爱情

得了“奉旨填词”的“皇封”,官场向他关上了门,柳永从此“负气”流连于社会最底层,更一心一意地与青楼歌伎交了朋友,为歌女填词,供她们演唱,在存世柳词中,涉及与歌女情事的多达150首左右。与他交好的歌伎——宋朝的歌伎,是职业歌手,但非妓女,只是在应客人之招歌舞助兴而不卖身,亦称歌女,即有虫娘、陈师师、赵香香等,其中虫娘最受他的喜爱,柳永曾填《木兰花•四之三•林钟商》词赞她:

虫娘举措皆温润。每到婆娑偏恃俊。香檀敲缓玉纤迟,画鼓声催莲步紧。

贪为顾盼夸风韵。往往曲终情未尽。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宋真宗乾兴元年(1022),真宗去世,宋仁宗继位。两年后,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柳永第四次参加科考,依然落榜。柳永感到汴梁虽好,终究是伤心之地。不久,填词《雨霖铃》,与虫娘告别: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人此去,好不长久!期间只在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返回汴梁,略作停留。柳永由江南而西北,至成都,继而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游历时长达十年之久。每到一地,词人自然是流连秦楼楚馆,为歌女度曲填词,甚至乐工谱好曲子,请他填词,也无不欣然命笔。于是,天下青楼,莺莺燕燕,无人不唱柳词,词人叶梦得在丹徒任职,甚至听一位从西夏投奔宋朝的官员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陈师道则说:柳词“骫骳(脚注:骫骳,wěi bèi,文笔纡曲、委靡,无风骨)从俗,天下咏之”。

此间柳永所填词,尤以《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著名: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经过多年波折,柳永终于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特开的“恩科”得中,在51岁的暮年及第,从此混迹官场达16年,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政绩,亦得到了“名宦”的官声,最终官职也由初入职的从八品“睦州团练推官”(睦州,治新安县,今杭州淳安;团练推官,一州负责民兵事务的团练使的属官)升至从五品工部“屯田员外郎”(脚注:工部负责管理屯田事务的属官),但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人们永远记得的,都是在脂粉堆里打滚、在青楼与歌女击节唱和的才子词人、白衣卿相。

五,开创宋词时代

词是歌唱体,需依曲填词,由人演唱,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小令篇幅短小,多为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通篇句子少、单句多,曲调急促单调,表现力弱,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在柳永之前,从不被文人看重,柳永大量创作依曲调舒缓、悠长的“慢曲”填写、调长拍缓的慢词,共填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词坛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平分秋色,各有胜场,大大拓宽了词的创作领域;唐五代及至宋初,词的曲调较少,严重限制词的创作和内容表达,柳永大胆突破,首创词调多达一百多个,占到全宋词880多个词调的八分之一,是宋代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无不具完,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柳永将敷陈铺排的赋的写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平淡无华的白描手法描写市民杂俗生活、表现女性细腻感情、个人羁旅行役、天涯沦落的困厄,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对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南北宋之交的王灼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有佳句”,“源流从柳氏来”,而在后人看来,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填词大家,无不受惠于柳永。词,经柳永的开拓而走向与汉赋、唐诗一样的辉煌,冠以朝代之名,而为“宋词”。

不经意间,由于自己的词作,柳永竟成为宋词“婉约派”的鼻祖。词在唐五代和宋初,因其内容侧重儿女风情,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结构深细缜密,本就具有柔婉之美,柳永通过自己的创作,更将这一特点发扬光大,至明代张綖《诗余图谱》研讨宋词,称“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柳永则被称为“词体之正”的婉约派的创派鼻祖,与柳永同时及其后的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因作品风格与之一致,都被归为柳永门下、婉约一派。

约在宋仁宗皇祐五年(1048),柳永因老病去世,享年75岁。(柳永生卒年史料没有明确记载,史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柳永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约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公元1048年。)

六,“吊柳七”

柳永自视甚高,却“不才明主弃”,屡试不第,而在他看来,青楼歌女,亦为世间常人,只是造化弄人,令她们沦落风尘,为所谓“正人”鄙视,忍耐富贵之人恣辱玩弄,自己怀才不遇,与她们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自己四考四落,被“庄正”的朝廷黜落,但“幸有意中人堪寻访”,歌女们赏识他的才华,爱唱他的词作,他也懂得、欣赏歌女“心性温柔,品流详雅,不称在风尘”,“风肌清骨,容态尽天真”,“自小能歌舞”,“唱出新声群艳伏”,更兼因他的才名词名,一经他品题,歌女身价立马翻倍,所以天下歌女全都认他为心中偶像:“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当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众位歌女乃凑钱安葬了他,且在其后的每年清明节,相约赴其墓祭扫,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事见曾敏行《独醒杂志•卷四》。)

又据传说,柳永考取进士,任“睦州团练推官”三年后,改任余杭知县。上任途中,经过江州,结识歌女谢玉英,见其房中有一册“柳七新词”,书中词作均为玉英用蝇头小楷抄录,遂与玉英知心。二人分手,柳永填写新词,誓言“爱心永不变”,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然而,当柳永在余杭任满三年回京,到江州与玉英相会,却发现玉英还在接客,陪人喝酒。柳永惆怅叹惋,在花墙上题《击梧桐》一首,以抒心意,随后立即起身赴京:

香靥深深,姿姿媚媚,雅格奇容天与。自识伊来,便好看承,会得妖娆心素。临歧再约同欢,定是都把、平生相许。又恐恩情,易破难成,未免千般思虑。

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便认得、听人教当,拟把前言轻负。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词赋。试与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

玉英回家,见到柳永词,自感未守前盟,大负词人,急忙卖掉家私,赶往汴梁追寻柳永。几经周折,终于在汴梁名妓陈师师家找到柳永,两人再修前好,玉英就在陈师师家东院住下,过起柳永“拟妻”即如同其妻子一般的生活。当柳永弃世,既无家室,亦无财产,亲朋无人过问,玉英为他披麻戴孝,与陈师师等一班姐妹,凑钱安葬了柳永。两个月后,玉英因思念柳永、哀伤过度而终。陈师师等念她情重,将她葬于柳永墓侧。(事见《喻世明言•众名姬春风吊柳七》)

  千年之后,走笔至此,不禁想问:“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与玉英,你们携手,到了哪里?

0
回帖

头条很多人写诗,不讲平仄格律不对的却点赞无数,不知道为什么_宋朝风流才子柳永,一生到底经历了哪些传奇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