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哪些有趣的梗_为什么街上穿汉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喜欢汉服的主要是哪些群体
二战中有哪些有趣的梗
二战期间盟军中也流传着一句话:“一次击败意大利军队是正常的,但是两次击败意大利军队就不是光荣了”,意思是嘲笑某些部队指挥吃柿子捡软的捏,只会欺负意大利军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军队是被公认战斗力最弱而且最搞笑的,比如在北非的一场战役中,明明已经占据了上风的意大利军队忽然投降了,理由是弹药箱没有配撬棍盟军每次战败意大利军队,缴获的红酒永远比弹药多。但是搞笑造梗并不是意大利军队的专利,美军甚至以严谨著称的德军,也都闹过笑话,而这些笑话的代价,就是他们的将军甚至元帅死于非命。
二战中美军阵亡的最高级别将领,就是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官麦克奈尔,他是被美军自己的轰炸机炸死的。
麦克奈尔毕业于陆军军事学院。1937年晋升准将,任第二野战炮兵旅旅长。1940年任指挥与参谋学院院长。美军总司令部作战训练部参谋长。次年晋升中将,1942—1944 年任马歇尔的助手。1942年3月任陆军地面部队司令。在训练地面战斗部队以及作战隐蔽和伪装等战术理论方面甚多贡献。1944年奉调前往法国,任第一集团军群司令。
也就是在麦克奈尔当上第一集团军群司令的那一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麦克奈尔到前线,也就是诺曼底视察,也正是他视察的时候,1944年年7月25日,盟军实施了规模浩大的眼镜蛇行动,将近两千五百架的飞机向目标区投掷了约四千吨炸弹和燃烧弹,虽然德军蒙受了一定损失,但炸弹误伤自己人的情况也十分令人震惊,超过一百余人死亡和近五百人受伤。
这个麦克奈尔不愧是作战隐蔽专家,发现自己正在被自己人狂轰滥炸,马上跳进一个散兵坑藏了起来,只可惜虽然不知道眼皮底下还有这样一条“大鱼”,但是火力一直强大的美军一直坚持无差别轰炸, 散兵坑里麦克奈尔的尸体除了衣领上的将星外,已血肉模糊无法分辨。
麦克奈尔那个上将是追认的,所以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上将,但是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军,确有一位货真价实的德军上将踩上了自己的地雷,而且是坐着飞机踩上的,这种阵亡方式,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绝无仅有。
说起德军的严谨,也有一个笑话,说是二战期间,在一个英德两国拉锯的一个港口,德军布雷舰每逢星期一三五便来布雷,而英军扫雷舰每逢星期二四六便去扫雷,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只到有一天英军指挥官因为别的事而没顾的上例行的扫雷作业,第二天前来布雷的德军扫雷舰被自己前天布的水雷炸沉了……
在英军救起落水的德军军官时对方十分气愤的质问英军军官“你们做为扫雷部队怎么能这样不负责!这在我们的军队里面是绝对不允许的!”很有绅士风度的英国人马上道歉:“下次一定注意!”
因为对此一直很过意不去,所以英军给了这些德国战俘很好的待遇,直到战争结束把他们礼送回国。
但就是这样一向严谨著称的德军,他们的国防军第十一军军长、陆军上将军长冯·溯贝特(von Schobert), 坐着自己的飞机,降落的在自己的机场——后面还有话:降落在自己的雷区,这不是什么“神剧”,但是地雷却真的炸了飞机,还顺手干掉了自己的陆军上将。
美军德军的不幸,到了意大利军中就会变得很搞笑,连误伤也是那么“出类拔萃”。
而事实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战绩,就是公认战斗力最弱而且最搞笑的意大利军队创造的:击毙了一个空军元帅。那是二战中阵亡最高级将领。当然,这个元帅也是意大利的。
这个不幸的元帅叫伊塔洛·巴尔博,也是意大利军中一位传奇人物,货真价实不带引号的。
伊塔洛·巴尔博曾单枪匹马地从空中投下炸弹,炸死了数以千计的埃塞俄比亚人。1933年,他率领24架水上飞机完成了从意大利到芝加哥的跨大西洋飞行。他到达后,芝加哥命名了一条巴尔博大街以致纪念,连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都要请他共进午餐。
在伊塔洛·巴尔博努力下,意大利空军拥有各种类型的飞机3125架。其中轰炸机1132架、歼击机和攻击机1100架,另外还有数百架运输机和侦察机,在东非还有323 架老式飞机。意大利空军的实力已赶上英、德,轰炸机和歼击机甚至还曾一度超过英、德。
而这个创造了意大利空军辉煌的巴尔博元帅乘坐的飞机,却被意大利海军一艘老掉牙的装甲巡洋舰吉尔季奥号战舰,给打下来了。
要问这个吉尔季奥号战舰有多大年纪,很多人都记不清了,反正他比战舰上大多数水兵年纪多大,就连装备的防空炮都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周围是用沙袋堆起来的掩体,军舰上堆沙袋,就差挖一条战壕了,想想都搞笑。
但就是这样一艘老爷战舰,英国的轰炸机也天天都来轰炸,毕竟轰炸一艘装备老炮的老船危险小一些。因为英国空军天天来轰炸,弄得意大利水兵也整天神经兮兮。在一次英军飞机离开后的十五分钟,又看到了两架飞机从敌机刚才扑来的方向飞过来,这时候舰上居然一个军官都没有,估计都上岸喝红酒去了。
没有人指挥的水兵们一看飞机又来了:“弟兄们别愣着了,开干吧!”于是一顿猛烈炮击,据说仅吉尔季奥号就打了二百八十发炮弹,终于成功地将两架“来犯敌机”全部击落,等“敌机”冒着烟打着旋掉下来,水兵们才认出那是自己的S.M.79式飞机。
把飞机里面的尸体拖出来一看,准备开红酒庆功的意大利海军全都呆掉了——这不是咱们的巴尔博空军元帅吗?
我记得二战最有趣的梗是关于吃的还有日本海军的。
一、阿登战役期间,德军派出特遣队打入美军内部,这些德军穿美军军服,说英语,制造混乱。美军为了搜捕这些德军费了大力。这天有两个美军去兄弟部队出差,完事后在兄弟单位吃饭。他们一边吃一边赞扬这个单位的饭菜好吃。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被抓了起来。因为这个单位的美军都一致认为自己食堂的饭菜难吃死了,这两个人认为好吃,一定是德军假扮的。
二、诺曼底登陆后,一名德军俘虏了一名美军。美军干脆利落的交出了武器,然后开始吃自己的口粮。这个德军在旁边看着他吃完,然后点着一支香烟的时候,自己深深的感觉,这场战争德国失败了。
三、日本海军的祥瑞舰雪风号。他护卫的所有军舰都丧生海底,自己却安然无恙。战后,被作为赔偿给了中华民国,改名丹阳号,然后国民党被赶到了台湾。
好就先说这三个,欢迎大家补充。
为什么街上穿汉服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喜欢汉服的主要是哪些群体
汉服是传统文化的代表,一种文化符号,跟时下汉文化热有关,表现出汉文化回温,加之汉服与时尚元素的结合,以及新媒体的推广,成为热点。当下穿汉服的群体主要以95后年轻女性为主。
2002年,《失落的文明:汉族民族服饰》这个帖子在新浪军事历史论坛上火起来之前,汉服产业还籍籍无名。
帖子发表后,30万的点击率,海内外媒体的轮番转载,一个新的话题迅速在互联网上成形并发酵:汉服。
盘踞在相关话题论坛与网站的,并不是如今的“汉服小姐姐”,更多的是学者与历史学家——他们在歌颂民族文化的伟大。
早期的汉服受制于其昂贵的价格——3000元至10000元,注定其属性更偏向于奢侈品,其商业化路径只能是汉服礼服化,为了特定场合增加仪式感。
上海汉未央的创始人之一的姚渊在一次访谈中提到:“文化产业特别是汉服相关的,看近实远。而汉服,又是完全的‘无中生有’,没有成熟的市场,也没有受众。”
2005年汉未央成立,之后姚渊经历了近5年的“毫无回报期”,直到后来依托“汉服婚庆”这一产业才重新步入正轨。
但在这5年间,汉服的礼服化路径基本破产。
2008年,官方拒绝了汉服“国服化”的倡议,原本的汉服社群一哄而散,仅有几家私人汉服店铺靠微薄的利润在生死线挣扎。
汉服产业落回民间小众范畴,只在一夜之间。
一个商业符号的兴起
情怀不能让汉服发展,但亚文化圈可以。
不能成为礼服,也无法作为常服穿戴,汉服一度陷入成为一条残缺的产业链的窘境:前无消费者,后无生产者。
直到2009年,一个被称为“古风圈”的亚文化圈层崛起,攻占了包括视频、音频、游戏在内的各个产业。汉服,则成为古风圈彰显身份的服装。
突如其来的融合让汉服圈不知所措,同时古风圈的规模扩展之快,也让人始料未及。
2011年,古风圈歌手河图预售专辑,定价从70元至200元不等,在15分钟内就售出10000张;2012年,“墨明棋妙”举办演唱会,短短10秒钟之内,1000张60元的票销售一空。
如今,古风圈的巨头米漫传媒经过腾讯和网易的两轮投资,整体估值已经超过了15亿。
在古风圈崭露头角之际,2009年,被称为“年轻人文化社区”的B站创立,另一个亚文化圈层“二次元圈”同样火爆,漫展活动层出不穷,2010年时流量人次已达20万,汉服的曝光率进一步增加。
三圈交融意料之中,三者的用户群体也呈现交叉:汉服消费者的平均年龄为21岁,古风圈和二次元圈的用户分别为20岁和90后。
汉服有了自己的消费群体,蜂拥而至的爱好者也点燃了百度汉服吧,2011年,汉服吧仅有3万用户,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涨到了57万,而其中的女性爱好者占了71.9%。
但仅依靠线下实体店的汉服产业依旧难以维系,汉服的真正走红还得益于电商。2014年后电商大力发展,《汉服产业报告》统计的数据中,2015年,消费者通过网络购买汉服的比例占57.48%,2018年时,这一比例是74.49%。
淘宝一个汉服卖家坦言自己的店铺经营状况:“2014年刚办这个店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件单。几个月后就有60件了。”
等到2015年时,该店的销量可以占满一条工厂的生产线,2018年时,其月销量达到了20000件。
另一家淘宝汉服店也有过同样的遭遇,2012年时,其营业额为200万元,2015年达到了300万元。
其他一些2005年至2007年成立的“老字号”也尝到了产业兴起的甜头。当年坚持做下汉服生意的寥寥几家店铺,一跃成为淘宝上汉服卖家中的元老。
市场扩大,吸引了不少逐利者。据汉服资讯统计,每年新出现的商家都保持了一个与汉服爱好者数量同步增长的态势,2015年时,已有337家店铺。同年,汉服产业的产值接近2亿。
汉服被从文化观念中抽离出来,成为了一个商业符号,也在古风交流会与漫展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从商业符号走向街头文化
B站的CEO陈睿曾说:“2012年到2017年间,国风爱好者的数量增长了20倍。”
似乎是为了印证这一句话,2017年汉服产业规模达到了5.7亿。
从2012年到2017年,汉服产业也完成了一个从零到亿的爆炸式增长。截至2018年12月30日,淘宝上正常售卖汉服的商家已达815家。
据汉服资讯对淘宝汉服商家销售产值前10位的统计,这10位商家的年度销售估算总产值达到3亿,交易量占到统计内所有淘宝商家交易总量的45.34%。
有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做得好的汉服店,一年的营业额接近一个亿。”
商人逐利,但市场却仍不规范。部分商家的汉服平均毛利率仅有30%,低于品牌零售服装业的50%,但对于山寨而言,200元的汉服,去除掉50元的原料费,剩下150元的利润,毛利率达到了300%。
山寨横行的另一个好处则是,市场也随着水涨船高。
“我们的员工看到这行有利可图,就自己出去做老板,就我们这个牌子,衍生出来都有8到10个。”某汉服大品牌的店主曾这样说。
汉服的昂贵与品质不一为许多人诟病,导致圈外人望而却步,认为这是一种只能在漫展等特殊场合穿戴的服装,直到演员和网红带货在汉服圈火了起来,这一境况才有所改善。
2016年,中国演员徐娇上架自己的汉服品牌,定价大多为200至300元之间,并且自己在生活中、活动上皆穿汉服,进行了一次推广。
平价近人加上网红效应,汉服的生意火爆,在经营不到1年的时间里,就成为淘宝造物节108家神店之一。2018年,其淘宝粉丝数已近200万人,客户复购率远高于女装店铺平均水平,近90天复购人数占比39%,月销售增长率达43%,成为一个亿级销售大品牌。
许多网红纷纷效仿,抖音、微博、微信等APP都成为汉服推广的渠道之一。截至发稿日,微博上关于汉服的话题已有15.7亿阅读,抖音上关于汉服的话题也达到了122.2亿,而汉服的百度指数也由2012年的不到2000上升至2019年的接近10000。
2018年,共青团中央、B站、东家等联合推动的“中国华服日”活动,在多个平台直播,观看人次达到了316万。
同时,汉服产业发展由线上再次转入线下,成都香槟广场成为汉服爱好者的伊甸园,租赁店、体验店层出不穷,据其中一位店主说,汉服体验店一次价格为300元左右,一天可以接待20名客人。
汉服产业发展如火如荼,2018年,整个汉服产业规模达到了10.87亿。
在汉服资讯的调查中,希望汉服形制不变,但更贴近现代社会的人占比达62.06%。汉服常服化,经过自媒体的二次发酵,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只是造就汉服常服化的,并非汉服发展初衷的文化情怀,这已是商业与资本的手笔了。
随着汉服的兴起,越来越多妹子喜欢穿着汉服出门,回头率往往超级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群体越来越大,也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不少明星也喜欢穿汉服。
1、西塘派:以方文山和北京汉服(貌似今年那边发生了什么事)为核心,主要活动是西塘汉服文化节。
2、福州派:以汉服天下为核心,主要活动是礼乐大会。有很大数量的汉服社加入了以上两大派系中的一方,两大派系都是致力于汉服推广复兴,从这一点上是没有冲突的。造成他们对立的是一些江湖人的江湖事,以至于都互相看对方不爽,热衷站队的同袍也为这些事争吵不休。
囧冰派:其实这一类算不上是圈内的,因为长期试图和汉服沾边,故而介绍一下。包括但不仅限于囧冰一党,囧冰党是企图搭汉服顺风车的一个邪教组织,自称天教,也称世界汉族公司或者中国汉服协会(实际都是非法山寨组织),为首的陈朕冰自称汉族族长、皇帝哥哥、汉服王子等等,一直做着皇帝梦,也企图把全国汉服运动收归旗下。几乎是过街老鼠,但总有些圈外人被骗。
除囧冰一党外,圈内还有一些类似的群体存在,因为各种目的都试图捞一笔。 1、秀衣党、仙女党:这个群体以女性为主,男性为辅。这类人穿着汉服的唯一目的就是买衣服,拍照,秀衣服,然后出掉,如此反复地“玩”汉服。购买力极强,是商家们的主要顾客,不注重衣服是否合制,攀比心态严重,也有的在家中囤积收藏几箱几箱的大量“萌物”,“但是看见好看的汉服就是忍不住要买”。
2、皇汉、“汉本位”人士:激进分子,男性青少年为主。秀衣党至少会要求衣服好看,而这部分人甚至连衣服的美观都不太关注,普遍较为中二,汉服只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工具。主要特点是喜欢嚷嚷虽远必诛以及拜冉闵、“日月旗”等等,部分人有纳粹和暴力倾向。
3、考据党、礼仪研究者:这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汉服或者礼仪的一类人,努力去复原、挖掘传统纹样、服饰细节等等。是具有钻研精神的一群人,但也有一些半吊子水平的混在其中。至于囧粉,是汉服运动早期对于提倡明制和考据的群体的蔑称,囧来自于“朙”,即明。当时占据话语权的是“周制”,明制被打压的很厉害。
4、汉文化党:同样对汉服本身不是特别关注,但和第2类不同,这类比较温和,只希望以汉服为踏板或垫脚石来推广宣传传统文化(或者所谓“汉礼”),也包括各种搞国学、读经班、茶道、弓箭、武术、中医、民乐什么的。但同样也有很多半吊子水平的在。 5、活动家:致力于汉服运动本身,主要精力放在理论的研究和大问题的思考讨论上,如老吧主。这一类人争的是“意识形态”上的事情。
6、伪活动家,汉服游民:有一类人,看起来也是在搞汉服复兴,但他们不关心汉服本身的发展,甚至也不关心传统文化或者别的什么的发展;这类人对汉服的认知大多停留在普通同袍甚至更低,仅仅是看到了这个圈子似乎可以用来做垫脚石站上去攫取个人荣誉,并以此为自己事业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些致力于搞交际野心极大的人。这一类人争的是自己掌控的资源、自己手下组织或者个人利益。
7、汉服网红也就是那些“汉服女神”,超越了秀衣党的秀脸党。因为脸长得比较好,最大的贡献是提供一大堆作为汉服宣传照的比普通秀衣党漂亮的写真照片。商家大大小小的各类商家。除了生产制作汉服外,也包括生产销售一些配饰、汉服租赁、摄影等等的商家。有钱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个江湖,刀光剑影。商家之间差别很大,有以考据为卖点的,有只管卖钱啥都不管的。
10、吃瓜群众:吃瓜群众。参加本地的汉服活动,偶尔穿汉服溜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