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水浒中的王婆_沙和尚挑的担子,里面到底是什么
怎么评价水浒中的王婆
据《水浒传》记载,王婆是个开茶坊的小业主。实际上,王婆是个不务正业的主,她眼观四壁,耳听八方,她的名片就是“专靠一些杂趁养口”。
想当初,西门庆问她:“何为杂趁?”王婆解释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所谓牙婆就是买卖中介,抱腰、收小就是接生,说风情、做马泊就是掇男女通奸,如此看来,王婆就是集媒婆、接生婆、经纪人、皮条为一身的社会全才。
王婆给西门庆制定的勾搭潘金莲“十步曲”,步步为营,兵着险招。即便走完前九步,仍有“此事便休了”的危险。直弄得西门庆心痒难忍。
且看,武大郎捉奸,被西门庆踢成重伤,一病不起。奸夫淫妇听说武松要回,乱了分寸。王婆倒是不为所动,冷笑道:“我倒不曾见,你是个把柁的,我是乘船的,我倒不慌,你倒慌了手脚。”接下来王婆指导西门庆,祭出了杀手锏:“官人便去取些砒霜来,我自教娘子下手。”王婆亲手将砒霜捻为粉末,如何配药、如何灌药、发作时如何用被子捂头,事后如何清洗血迹,伪造现场,消灭罪证等等,手把手教了潘金莲一遍。
伤天害理的王婆,最终被推上木驴,拉到市中心,吃了一剐,也是罪有应得!
水浒中的王婆不简单!
《水浒传》中的这个王婆,不需自夸,严苛的评论者金圣叹都为她的风月手段 。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一节,是西门庆、潘金莲、王婆三个反派角色的大汇演。虽说男贪女爱、异性相吸属于生物本能,但不能说西门庆先天就是奸夫,也不能说潘金莲前世就是淫妇,他们能成就“名山事业”,全靠王婆一手导演。
王婆的职业是开茶馆,但她主要靠“第二职业”——“杂趁”来谋生。她的“杂趁”是些什么呢?“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总之是一个擅长穿针引线、牵线搭桥、勾通撮合的高级皮条客。王婆对自己的手段相当自负:“老身那条计是个上着,虽然入不得武成王庙,端的强似孙武子教女兵,十捉九着!”作为王婆合作方的西门庆也禁不住称赞对方:“虽然上不得凌烟阁,端的好计!”一个虔婆,一个淫棍,一个“入不得武成王庙”、一个“上不得凌烟阁”,倒很谦虚,如此龌龊伎俩,居然与商末柱石、唐初功臣相提并论;一个“强似孙武子教女兵”,也很骄狂,如此肮脏行径,竟称超越了春秋武圣。这简直是对古圣先贤的极大亵渎与玷污。
王婆在撮合西门庆、潘金莲的奸情时,的确体现了高超的手段与伎俩,如同文人作文,有精心构思,有谋篇布局,有妙笔生花;亦如领导行政,有调查研究,有科学决策,有高效执行;也似将军用兵,有知己知彼,有运筹帷幄,有排兵布阵。有时我突发奇想,如果王婆生在当代,如果王婆身在官场,如果王婆身居文庙,如果王婆身处商圈,如果王婆身在军界,肯定也能干出一番事业来。可惜的是,王婆聪明一世却怀才不遇,她与西门庆只是利益交换,只是财与色的各取所需,潘金莲只是他们买卖的标的,并不否认潘金莲的迎奸卖俏。正如金圣叹所说:“通篇写西门爱奸,却又处处插入虔婆爱钞,描画小人共为一事,而各为其私,真乃可丑可笑。”尽管境界不堪、情趣卑污、档次低下,王婆仍然把说风月的本事发挥到极致,有纲领、有理论、有步骤、有成效,竟然体现了心理专家、语言专家、社会专家、实务专家的多种才能。
心理专家的察颜观色。王婆作为一个阅历丰富,颇有心计的市井老妇,身处社会底层,从事“窗口”行业,谙熟于市井风俗、人情世故,因此对于市井人物的心理极会猜测与揣摩。西门庆既是“破落户财主”,又开着生药铺,还“在县里管些公事”,是一个体现了资本与权力勾结、官商一体的人物。这种人有了钱,揽了权,还想占了色。王婆正是看准了西门大官人的这些资源,这才促成了他与潘金莲的风月生意。西门庆挨了潘金莲“失手”一竿,西门庆在潘金莲窗下数番踅转,西门庆对潘金莲多番打探,善于察颜观色的王婆早已看在眼里,这条老母狗暗自揣摩:“这个刷子踅得紧!你看我着些甜糖抹在这厮鼻子上,只叫他舔不着。那厮会讨县里人便宜,且教他来老娘手里纳些败缺!”当西门庆意识到其龌龊内心已被王婆窥破时,干脆主动出击:“我有一件心上的事,干娘猜得着时,与你五两银子。”王婆笑道:“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你这两日脚步紧,赶趁得频,一定是记挂着隔壁那个人。”西门庆赞道:“你端的智赛隋何,机强陆贾!”如此卑劣的行径竟然超过了汉初双杰,可笑之极!王婆自豪地说:“自古道:‘入门休问荣枯事,观看容颜便得知。’老身异样跷蹊作怪的事都猜得着。”春来茶馆的三方斗智,事关救国图存。王婆茶馆也是三方关系,不过只关财色。西门庆图的是潘金莲之色,王婆图的是西门庆的10两银子,当然又顺便捞了一套可作寿衣原料的绫绣绢段。这都体现了王婆的本事。然而,这样的本事既非来自学历,也非来自培训,而是多年的世情磨炼与生活累积。
语言专家的口舌生花。王婆不仅极有心计,而且极有口才,何况她又是心计与口才的完美结合,好的能说成坏的,丑的能说成美的,稻草能说成金条,死人能说成活人,从她的嘴里吐出个把象牙也并非不可能。西门庆向王婆打听:“间壁这个雌儿是谁的老小?”王婆故意道:“他是阎罗大王的妹子!五道将军的女儿!问他怎的?”这是应付;一听西门庆发牢骚:“好块羊肉,怎地落在狗口里!”王婆说:“自古道:‘骏马却驮痴汉走,巧妇常伴拙夫眠。’月下老偏生要是这般配合!”这是撩拨;西门庆数次踅过茶馆,王婆先是让西门庆“吃个‘梅汤’?”(隐“媒”字),这是试探;再次来又问西门庆“吃个‘和合汤’如何?”(隐“和合”)则是诱惑;王婆看出西门庆色心难耐,于是请他“吃个‘宽煎叶儿茶’”,这是挑逗;王婆见西门庆已经上钩,便说道:“但凡捱光最难,十分光时,使钱到九分九厘,也有难成就处。我知你从来悭吝,不肯胡乱便使钱,只这一件打搅。”这是贪婪。一切努力只为了拿到西门庆的“棺材本”。王婆以其敏锐的观察力与鉴别力,以其随机应变的嘴上功夫,很快抓住西门庆的隐秘与用心。在他们的对话中,或隐语,或风话,或扯淡,或闲谝,或欲迎先拒,或欲擒故纵,种种语言技巧,运用的炉火纯青。
社会专家的经验积累。王婆积几十年社会底层之经验,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打交道,不仅明了生意场上的经营诀窍,而且谙熟风月场上的交流技巧。看准了西门庆的欲火难耐,她一本正经地对其进行了一番风月理论的灌输与启蒙。她指出,男人要进入风月场,从事风月游戏,绝非无本生意,必须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第一件,要有西晋美男子潘安之美貌;第二件,要有驴儿大的行货,这一条无须解释;第三件,要像西汉经营铜山的邓通一样有钱;第四件,“小就要棉里针忍耐”,这是原文;第五件,要有闲工夫。”王婆将这五个条件简称为“潘、驴、邓、小、闲”,并强调,这五个条件,缺一不可,“要五件事俱全,方才行得。”王婆如同一位造诣高深的社会专家,她的上述理论,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她生活历炼的长期积累。她的“条件论”,几乎是一个复杂全面的系统工程,前两项是身内之物,后三项是身外之物;前三项是硬件,后两项是软件。在这里,不仅硬件软件要耦合完美,而且身外之物也绝不可少。《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薛宝钗称为“富贵闲人”,至少具备了四项条件,另一条件如何只有袭人姑娘才有体会。至于西门庆,倒是自信满满,虽然较之潘安、邓通略有差距,至少满足了基本条件。
实务专家的运作能力。王婆决非纸上谈兵、“图上作业”的“空头理论家”,也决非只提口号、不抓落实的“空头政治家”,如果王婆只会空对空卖嘴皮子,《水浒传》的情节都要改写。在施耐庵笔下,这个王婆的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为了成交西门庆与潘金莲这桩风月生意,她不仅做了高度的理论阐述,而且做了充分的程序设计。她的“十光操作法”,真可谓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进退自如,而且在每一环节都预设了“她若是”和“她若否”两种可能,真是应付裕如,天衣无缝,体现了她高超的协调力与执行力。要知道,王婆的“十光操作法”不同于吴用的说三阮撞筹,男女之间的行为,在一方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外人场外指导、遥控指挥,这绝对要比官场、商场的利害运作与利益算计更复杂,更细腻,这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心理、生理、情绪、教养、道德、法律、后果等因素。不特如此,王婆的“十光操作法”,核心在于度的把握,提前一时则太早,推后一时则太晚,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如何恰当地把握时机,这当然是王婆的智慧,也是要西门庆注意的要点。令人称奇的是,西门庆、潘金莲二人的风月之欢,竟然分毫不差地履行了王婆事先设定的程序,真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由此可见,王婆的“十光”之计绝对不亚于诸葛亮的锦囊妙计。
沙和尚挑的担子,里面到底是什么
谢谢题主邀请。
巜西游记》可以说是在中国境内大人小孩都熟知的古代名著了。那么,书中沙僧挑的担子,里面都装了什么你知道吗?我想大多数读者都会认为,只不过担一些换洗的衣物等曰常用品罢了,却沒有过多的了解。那么,他到底担些什么呢?下面我把我的一些一知半解说一说:
1,钱钞
如,第十五回中写到:三藏教行者解开包袱,取岀大唐的几文钱钞,送与老渔等。
2,戒刀(剃须刀)
这是生活必备品,时刻都离不开的,所以,书中也写了有关的东西。如,第二十二回;三藏道:既如此,叫悟空取戒刀来与他落了发。大圣依言,即将戒刀与他剃了头等。
3,经书
这是僧人必修的课程,书中是这样写的:三藏坐于宝林寺禅堂中灯下,念一会巜梁皇水忓》,又看一会《孔雀真经》,只坐到三更时候才把经本包在囊里等。
4,袈裟
袈裟僧人之衣物,也是必备的。如第九十七回写道:行者便叫:列位长官,不必打了。我们担进来的那个包袱中,有一件锦襕袈裟价值千金,你们解开拿了去罢。等…
5,通关文牒
文牒,通俗的说就是今天的岀国护照,你要去他国必须持有才能入内。如书中第九十七四中写道:狱官见,乃是一件袈裟,又将别项衣服并引袋几通检看,又打开袋内关文一看,见有各国的宝印,花押。等…
6,文房四宝
笔墨纸张也是少不了的。如第二十七回写道:唐僧叫沙僧包袱里取岀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我徒弟。等…
7,紫金钵盂
8,鞋祙等…
也许还有其它,我就不再啰嗦了。
西游记电视剧放了几十年,片头曲和片尾曲也听了几十年,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路在脚下。
唐僧师徒取经,从头至尾都有一挑箱,这箱子里究竟装了一些什么?根据《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描写,应该是有以下东西。
一.观音菩萨佛赐宝贝锦襕异宝袈裟一件,九环锡杖一件。
二.各种经书。小乘教法。此时受观音菩萨指点,方知还有大乘佛法三藏。
三.通关文牒,相当于现在出国护照,还有唐王亲赐紫金钵盂,作为沿途化斋之用。
四.笔墨纸砚,〈三打白骨精〉中可看出,受白骨精愚弄,师徒不合,唐僧写下贬书,书中交待由箱中取出。
五.箱中还有换洗衣服和鞋袜,不然取经路上这么多年,一件衣服早就不能用了。
六.箱子里面还装有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取回真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