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剑仙李景林到底是怎么死的呢_古代的轻功那么厉害,为何发展到今天却失传了
历史上剑仙李景林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相对于其他下野当寓公的军阀,李景林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扬传统文化,还是很不错的,至于无武术有没有那么强,就另说了。
(号称剑道高手)
1、学拳之乡
在近代以来受列强欺凌,在华北的基层老百姓一般会去练拳,山东、河北都比较普遍,毕竟拳头硬了在基层的丛林社会才能发言。义和团运动也属于练拳的一个结果吧。
(李景林)
李景林是直隶枣强人,在这环境下,从小练拳,舞枪弄棒。身体比较强壮,去了军队也是一把好手。
2、参军上位
李景林的作战经验比较传奇,在辛亥革命中的汉阳攻坚战中,作为敢死队员为北军赢得了胜利。在民国初年又到东北驻防。1917年徐树铮组织援湘、援陕,李参加了援陕奉军。战后就到了皖系,因为徐树铮的原因,又到了直系。
(李景林)
直皖战争后,李景林又进入奉系,练兵是把好手,直接当上奉军混成旅司令,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担任东路军第三梯队司令,在撤退后卫中起了很大作用。整军经武期间,升任师长,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担任第一军军长,所部从热河下天津,得到了大扩编,有12个旅;张宗昌也得到了大扩编。战后李景林拿到了直隶督办。
3、军阀的梦想
奉军的扩张并没有给张作霖带来好运,安徽、上海、江苏三个师短时间就丢了,地盘也没了。在山东的张宗昌、直隶的李景林、在天津集结兵力的郭松龄都渐渐不听话了。
在郭松龄起兵中,李景林与其一致。但在郭松龄举兵期间,被同是盟友的冯玉祥击败。
之后与张宗昌组建直鲁联军,和吴佩孚负责攻击南口的国民军,被张作霖以作战不力为名拿掉。
之后虽然也曾尝试出山,但都草草收场。
(直鲁联军)
一个热爱活动的失意军阀就投身国术建设了,在民族主义浪潮下,他获得了名声,也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传统文化,唤醒了国人。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军政界官至司令,武学界又喜提"武当剑仙"的雅号,名声大噪,这样的双重尊贵身份让曾是贫民百姓出生的李景林愈发膨胀,不久他便打起了上峰张大帅的主意。
1925年,李景林与郭松龄、冯玉祥结成反张密盟,宣布脱离奉系,转而拥护段祺瑞,并电劝张作霖下野。
然而当三者的矛头还没统一指向张大帅的时候,李景林就和冯玉祥来了个窝里斗的闹剧,最终,实力不济的李景林败在冯玉祥手中,手中的兵力也损失惨重,第一阶段的反张计划以失败的结局告一段落。
而后的一年,心有不甘的李景林再次反张,但却被早有防备心的张作霖发觉,导致他的第二次反张行动再次搁浅,而他本人也被迫宣布下野,结束了尔虞我诈的军阀混战,转而投身到武学教育中。
1926年下半年,李景林等一行六人南下,前往上海滩,与上海的武术宗师孙禄堂共商提倡国术事宜。同年年底,李孙二人正式在上海收徒传艺。1927年,李景林提出"全民国术化"的口号,认为国术能"强身强国强种强族"。下半年,蒋介石专员邵力子到上海邀请他建立"中央国术馆"并任馆长,却被此时毫无功利心的李景林婉拒。而后几年间,李景林也是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的身份东奔西跑,先后在浙江、山东成立武术馆,公开传授武当剑法,广泛收徒,为传播武术而尽心尽力。
可惜的是1931年12月噩耗传来,李景林突患痢疾,在济南纬九路寓所去世,年仅四十七岁,一代武术宗师就这样陨落。
死因之谜的猜测
虽然大部分人都将剑仙的死归结于痢疾,但是结合李景林毕生的经历而言,病死的说法还是有点站不住脚,真正死因或许仍旧有待探索,笔者就此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病逝说:
喜欢武打动作的读者可能都知道,历史上每一个武学大师他们的成名之路都历经坎坷,饱受磨难。对他们而言,无论是高超的本领,还是过硬的体格都是从最初的基本功一步步练出来的。纵观李景林的一生,三岁习武,二十二岁开启军旅生涯,四十二岁又传授武术,由此可见他的大半生几乎都离不开这种强身健体的活动,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所练就得过硬体格,让一场上吐下泻的痢疾给带走,确实有点令人难以置信。
此外,痢疾的高发期处于夏秋两季,当年12月的济南患上这种疾病的概率并不算大,况且就算是真患上痢疾了,根据我国由来已久的治疗痢疾的方法,应该也能做到药到病除。《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医学古典中记载治疗痢疾的有效方剂白头翁汤等一直为后世沿用,以李景林的身份找个好大夫开个良药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二,毒害说:
之所以想到这个说法,是因为笔者无意间发现我国一位武学大师的死因也是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此人便是以"迷踪拳"著称的爱国武术家——霍元甲。同李景林一样,霍元甲也是幼年习武,身经百战,在一次次格斗中练就了过硬的体格,然而功夫再高,也怕毒药。在听说霍元甲有呛咳症后,假慈悲的日本人立刻想出了毒害他的阴谋,就这样,平生胸怀坦荡的霍元甲被摆了一道,疑似惨死在慢性烂肺药下,享年42岁。
总体上而言,二者虽然仇家不同,但大致的经历和离奇的死因还是让笔者将李景林的死与被毒杀挂钩。
至于毒害他的嫌疑人,那就多的去了,前文我们也提到过,李景林曾两次倒戈张大帅,但当时大帅的为人确实征服了一大批真心跟随者,他们当中就未必没有那些狂热的护主分子,在大帅去世多年后,来了结当年这忘恩负义的李景林。
此外也不排除他的那些同行竞争者和徒弟们,他的两个儿子不习武,独女又拜师孙禄堂门下学习孙氏八卦剑,因此对于今后掌门的竞争自然会引发一场腥风血雨,在这样的竞争中,很有可能就是那些不满李景林传位的徒弟在此之前先痛下杀手,来搅乱大局,从中篡位……
当然这完全只是属于笔者的猜测,李景林怎么死的,或许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亦或者就是史书上记载的那么简单,死于痢疾。
时过境迁,我们既然无法发掘真相,那么就应该有一颗寻找真相的心,离真相越近,就越能感受它的魅力。
古代的轻功那么厉害,为何发展到今天却失传了
经过我多年的研究,这个谜已经解开了,轻功是自身修为的一种体现,修为越高,轻功越厉害,而修为的提升,需要足够的灵气,经过千百万年的消耗,灵气慢慢稀薄几乎变得没有,没有了灵气,就无法提升修为,无法提升修为,轻功自然末落。
受近代武侠小说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历史上存在过轻功,但轻功这玩意儿的确是文人杜撰的,只要中国这片地区还属于牛顿大三定律管辖,就压根不存在这种功夫。
其实古代中国的轻功非常类似于今天的跑酷运动,是通过锻炼身体机能,使习武者可以从容的翻越攀爬墙壁树木,但也是仅此而已。
(跑酷运动)
说到轻功也顺便提一句传统武术,由于我国一直提倡习武强身,反对各种打打杀杀,所以在建国后就不允许暴力性的武术比赛,武术逐渐渐变成了套路性质的体操类运动,根本无法进行实战。
到改革开放后随着武术热的兴起,人们开始重新重视武术的搏击属性,但是人们发现传武在实战中完全不堪一击,只有散打这个项目还能尚且一战。
散打起源于民国时期,是一种徒手搏击术,建国后被引入军队,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而至于其他传统武术,基本都废了。
当然,传武的衰落并不是由于建国后的一些政策导致的,事实上民国时期的传武就很不成器。
1929年民国政府抱着习武强身习武救国的想法在杭州举办了首届国术大赛,当时的比赛门票更是一票难求,人们观战的热情非常高涨。
但结果却是一地鸡毛,不论选手练习何种功夫,上台后皆是一顿王八拳乱伦,什么四两拨千斤,什么以柔克刚,全都是放屁。
最终的比赛结果全部是身高体壮的选手获胜,前20名都是人高马大的北方人。
1、王子庆河北保定中央国术馆
2、朱国禄河北定兴江苏警官学校
3、章殿卿河北保安李芳震
4、曹宴海河北沧县
5、胡凤山河北南皮江苏国术馆
6、马承智皖北和邱江苏国术馆
7、韩庆堂山东即墨中央国术馆
8、宛长胜山东历城山东省政府
9、祝正林山东即墨青岛国术馆
10、张孝才山东历城山东省政府
11、高作霖山东淄川青岛国术馆
12、岳侠天津赵尉先
13、赵道新天津李芳震(李景林)
14、李庆澜河北固城江苏国术馆
15、尚振山河北深县深县国术馆
16、李孝田山东历城山东省政府
17、裴显明浙江天台天台县政府
18、王云鹏河北保定中央国术馆
19、闻学桢江苏泰兴泰兴县政府
20、董殿华河南四十九师
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的武术水平就不咋滴,另外建国后香港也举办了一系列武术比赛,结果同样是一群王八拳乱舞。
说实话,但凡是有点正常思维的人都不会过度吹捧传武,倘若传武果真如此厉害,岂不是所向无敌,吊打北方的游牧民族,什么匈奴、突厥、鲜卑、契丹、满洲、蒙古,灭他们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今天很多人吹嘘传武无外乎是在逃避现实,不想承认自己在身体上与西方人的差距,认为自己虽然瘦弱矮小,但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武术训练去战胜比自己更加高大的对手,以取得一种心理安慰。
只是这种心理安慰完全没有用处,打架的第一要素就是看块头,越是高大的人打架越猛,越有优势,一切花里胡哨的技术在绝对力量面前都是渣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