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百首,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可以归纳出来吗_为何说《诗经》是文学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教科书
诗经三百首,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可以归纳出来吗
《诗经》三百篇的思想内容丰富,它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奴隶社会从兴盛期到衰败期的历史面貌,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形象的再现了周代的社会生活。《诗经》的内容,一种是分为风、雅、颂,另一种可以分为七类:
一、反映阶级压迫、剥削和社会不平。如《豳风》中的《七月》、《魏风》中的《伐檀》《硕鼠》。
二、反映战争和徭役。如《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还表现在思妇诗中,如《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战争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对抵御外族入侵的正义战争,人民总是全力支持的,甚至不惜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
三、反映爱情和婚姻。《诗经》中的爱情诗,多方面的反映了男女恋爱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心理,也反映了围绕恋爱婚姻问题而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大都写得淳朴、直率、健康,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风·溱洧》。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有相会时的欢乐和幸福,也有分离时的痛苦和不安,如《王风·采葛》《秦风·蒹葭》。青年男女正当的恋爱生活,在剥削阶级的社会里,常常遭到礼教的束缚和干预,如《郑风·将仲子》《鄘风·柏舟》。《诗经》民歌中还有一些弃妇诗,反映妇女被丈夫欺凌和遗弃的悲剧,如《卫风·氓》《邶风·谷风》。
四、反映劳动。《诗经》的民歌作者是劳动人民,因此他们的作品要描写从事田猎、畜牧和农业生产的劳动情景,如《周南·芣苢》《魏风·十亩之间》《小雅·大田》。
五、反映周民族兴起。《诗经》中的一组古老的史诗,它用简朴的语言记载了周人发祥和创业的历史,歌颂了周民族在黄河流域开垦土地、建立家园的光辉事迹,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六、讽喻时政和忧国伤时。这部分诗歌或揭露当时政治腐朽、黑暗,或讽刺统治者的丑恶行为、肮脏的灵魂,如《邶风·新台》,《齐风》中的《南山》《载驱》等。“国风”中还有一些暴露统治阶级残酷行为的诗篇,如《秦风·黄鸟》。
七、尊天敬祖的宗教性祭歌,大都是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和祭神的乐歌,大部分保存在“三颂”中。这些颂歌,虽然表面上堂皇庄严,音调铿锵响亮,但是内容空虚肤浅,形式呆板单调。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比较明确的归类。
《诗经》最初是“唱”出来的,所以《诗经》中的“风、雅、颂”三大部分,在某种方面都可以看做是“歌词”。
- 《风》其实便是地方民歌;
- 《雅》便是由识字的文人或官员创作的宫廷音乐;
- 《颂》是庙堂祭祀的音乐,有时也会有歌舞,是歌舞音乐。
《诗经》和音乐的关系,非常密切,先秦时代,更是诗歌与音乐的关系最为紧密的时代,但是因为曲调早已经失传,听不到了,即便是后人穷尽心力,也很难恢复《诗经》原来的曲调,但是,曲调虽然不能复原,所幸的是“歌词”没有失传,即曲式流传了下来。
《诗经》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外交、风俗、文艺、爱情等等,当真是古代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诗经》中抒情诗最多,这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发展。
《诗经》中也有很多反映社会现实、人民日常生活的作品,具有日常性、现实性等特点。
《诗经》也有着明显政治倾向和道德色彩,其中不乏抨击和讽刺之作,这也是后世儒家将其列为重要经典的原因之一。
为何说《诗经》是文学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教科书
西方人一直认为道德意识、历史得失,不能加到文学中去,同样历史也不需要文学。但中国的很多著作却打破了这一观点,比如《史记》,就有“千古文章两司马”的美誉。有人说,最高的文学,就是最高的历史。先秦文学的源头《诗经》,也不例外。
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从《诗经》的描写内容中,我们得以窥探当时(周朝初期—周朝晚期)社会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就拿《诗经》出现的动植物来说,西晋陆机通过详细研究,形成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那《诗经》中,对于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政治生活,人们是如果通过文学创作来反应的呢?
从《诗经》的内容分类来看,《风》《雅》《颂》均有政治文献的贡献。
《诗经》305篇,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搜集了周代各地的歌谣,这些诗没有明确的作者,所以对社会政治事件的记载也最为真实朴实。例如:《豳风·破斧》记载了周公东征殷、管、蔡、霍四国,人们对取得胜利的欢呼,以及都周公和战士们的爱戴;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雅》:是周朝的正声雅乐,周朝注重礼乐教化,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上的道德和谐,这些在《尚书》中也有注重体现。例如:《大雅·文王之什》赞美周朝世代有明主,成王能效法先人,康王能继承祖德,四方诸侯读臣服祝贺;
《大雅·文王之什》:“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颂》:是周朝王室、贵族、诸侯等宗庙祭祀的乐歌。其中《清庙之什》部分,对周王室的祭祀歌颂最多,例如《维天之命》《维清》《天作》《我将》等篇,都在歌颂周文王的恩典和德行;
《诗经·周颂·维天之命》:“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政治上的阶级剥削,在《诗经》中有大量揭露。
阶级斗争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开端的,《诗经》中也有不少诗篇反映当时的阶级剥削和贫富差距。下层人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粮食、事物,生活用品,却都要供给贵族和贪官享用,内心极度的不公平和怨怼,也被写到了诗歌中。例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两篇,嘲讽了剥削上层统治者的不劳而获,反映了下层社会人民对上层剥削者的怨恨不满。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大田鼠呀,多年以为我通过辛勤的劳动来喂养你,你却对我狰狞搜刮,你以后不要再吃我种的粮食,我发誓要拜托你,寻找有幸福的一方乐土。通过把统治者比喻成丑陋肮脏的大田鼠,责骂统治者的刻薄寡恩和贪得无厌。
政府繁重的兵役徭役,让人民有强烈的不满和愤怒。
周朝建立“瓜代”制度,以瓜熟为时间刻度,每个男子都要去战场服兵役。无休无止的战争、残酷繁重的徭役、背井离乡的漂泊、亲人妻子的分离等等,人民对徭役表现出极度的痛苦和不满。
《召南·采薇》、《豳风·东山》《豳风·破斧》等篇,表现了士兵对和平的向往,和家乡荒芜的悲哀伤痛;《唐风•鸨羽》《小雅•黄鸟》,写出了士兵们无法孝敬父母,对家乡无比思念,以及自身繁重难耐的身心之疲;《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篇,留在家中的妇女对远赴战场的丈夫,日日夜夜的思念与牵肠挂肚。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长期在异国他乡服役的两个士兵,长期不能返家的思念,在这首诗中体现的无以复加。“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相互安慰鼓励,通过这种方式来一起面对生死,也许内心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在政治集团内部,上下级官员之间的矛盾激化。
《论语》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统治阶层内部,也因品级和分工不同出现不得志的官员,例如《邶风·北门》描写的小吏,日日夜夜埋头于繁重的公务中,为寒酸贫穷和四处奔走的生活折磨的不轻。
在周朝晚期,这种内部矛盾在晚期则表现的更加明显。到周幽王、周厉王时,国家统治越发的黑暗和衰退,亡国的趋势也愈加明显。高层的有识之士、爱国之臣,与奸邪之辈的矛盾也便更加激化,我们看神话故事《封神演义》也能体会到当时的触目惊心。这些在大雅、小雅中反映的最多,例如《小雅·正月》《小雅·十月之交》。
《小雅·十月之交》:“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彼月而食,则维其常;此日而食,于何不臧。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皇父卿士,番维司徒。家伯维宰,仲允膳夫。棸子内史,蹶维趣马。楀维师氏,醘妻煽方处。
抑此皇父,岂曰不时?胡为我作,不即我谋?彻我墙屋,田卒污莱。曰予不戕,礼则然矣。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择三有事,亶侯多藏。不慭遗一老,俾守我王。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悠悠我里,亦孔之痗。四方有羡,我独居忧。民莫不逸,我独不敢休。天命不彻,我不敢效我友自逸。”
这是周幽王时的一个小吏,写的政治讽刺诗。表达的是,他对当朝统治集团尸位素餐、不顾江山社稷与百姓疾苦,而日夜笙歌、中饱私囊行为的愤怒。同时,他观察到社会日渐暗淡、国家大厦岌岌可危,也表现出了他的忧心忡忡。
对当朝不满的政治讽刺诗,责骂的极为大胆。
《小雅·正月》篇,作于西周将要灭亡之时,对周幽王的政治怨刺,诗中更是极有远见的预言“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诗经·小雅·节难山》篇中讽刺当时的周王,重用为政不仁的太师尹氏,自己不理超纲,以致太师尹氏无所忌惮,民怨沸腾,周王仍不监察纠正,导致祸乱四起。
《诗经·节难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惨莫惩嗟。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无小人殆。琐琐姻亚,则无膴仕。昊天不佣,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不自为政,卒劳百姓。驾彼四牡,四牡项领。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
方茂尔恶,相尔矛矣。既夷既怿,如相酬矣。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家父作诵,以究王訩。式讹尔心,以畜万邦。”
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战争,在《诗经》中也有详实细节。
除了国家内部的矛盾,还有国家的政治外交,对外敌的抵抗。这部分体现战争的诗歌,反映了当朝天子、诸侯与将士在抵抗外敌、保家卫国时的正义与英勇。
例如《小雅·六月》《小雅·出车》《小雅·采芑》《小雅·出车》《大雅·江汉》《大雅·常武》《豳风·东山》《秦风·无衣》《秦风·小戎》等篇。有周朝诸王的歌功颂德,也有对保土保乡的振奋欢呼。
《大雅·江汉》:“江汉浮浮,武夫滔滔。匪安匪游,淮夷来求。既出我车,既设我旟。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经营四方,告成于王。四方既平,王国庶定。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文武受命,召公维翰。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告于文人,锡山土田。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作召公考:天子万寿!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这篇记录了召虎平定淮夷,周宣王赏赐的诗,赞美了周宣王命召虎平淮夷的军事功绩。此次征伐淮夷,是周宣王亲征,驻兵于江汉之滨,召公的受命、誓师、率师出征都在此处。因此将这首诗命名为《江汉》,也用江水、汉水的波涛汹涌,比喻帝王之师的宏大气势。
结语短评
《诗经》的语言多是活泼生动,有血有肉,感情真切。在这样的语言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当时生活化的社会场景,极具画面感。有事件、有人物、有情感,做到了历史与文学的高度结,也做到了道德与人生的高度结合。包含历史与思想,这也是《诗经》的伟大之处。
首先来了解一下《诗经》的基本情况吧。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编辑,收录了自西周以来的各类诗歌,又分为风雅颂三类。
而之所以说《诗经》是文学和政治联系在一起的社会教科书,答案就在《诗经》的内容分类里面。
风篇主要记录了各地的民歌,比较著名的有《关雎》,《桃夭》,《蒹葭》等等。
雅篇则主要是周王室及附近地区的乐歌,用于各种仪式及歌功颂德,其创作者大多是西周贵族。
颂篇主要收录的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一部分是舞曲。
知道了这些,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
我们以前只是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诗经的文学性上,它是最早的诗歌总集,是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开创了四言古诗的先例,它在文学上的地位崇高无比。
但从他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诗经》的政治性其实很浓郁,再加上孔子对《诗经》的删改编辑,以及一句总结性的: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一切都明显的提示了我们诗经的政治性。
而之所以称为社会教科书,则是因为诗经的内容其实就是反应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展示了自西周到春秋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历来对诗经的解读方式主要有三种,政治解读,历史解读和文学解读。政治解读关注诗经对现世政治的反映和积极入世的精神,也就是他的政治性;历史解读更多的关注它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文学解读则重视诗经的现实主义,对个人和个人思想的重视。
如果能够将三种解读方式结合起来,我们对诗经的看法就会比较完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