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懂书法的朋友看看这个写的怎么样,应该是老板写的_美术生有前途吗
有没有懂书法的朋友看看这个写的怎么样,应该是老板写的
一,整体章法布局有独到之处,能看来是用了心思了。
二,笔法是有一定基础的,比如用笔的粗细变化,用墨的浓淡干湿,如"同""弟"同一字里,用笔粗细的变化
还有米芾书法里标志性笔法"蟹爪勾"如下图"同"字的钩,这都是功力深厚的表现。
三 比较遗憾的的是整幅作品,由于"颤笔,抖笔"的过度使用,从而影响了整幅作品的气格,正如古语所说"过犹不及"。感觉有一种习气在里面。
本来,书法家书法字体的苍劲老辣,如同万年枯藤的瘦硬笔力,达到"锥画沙,屋漏痕"的力透纸背的效果,多是经过多年临写形成的功力深厚的自然流露,
这主要来源于两点,一个主要是书写者多年汉隶魏碑的碑帖临习功力,出现我们常说的"金石气"。 一个是运用一些用笔技法,如"滾笔""涩行",还有诸如"横鳞竖勒"的运笔方法,达到苍劲有力的效果。
再看作者的字体,为了追求这种效果。过度的出现了曲曲折折,颤颤巍巍的线条,就明显出现了常说的用笔上的"习气"如上图,同字的"竖弯钩",还有"兄"字的弯钩,都多次出现了弯弯曲曲的刻意"颤抖笔"
"颤笔"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还要靠速度和深厚的控笔能力来体现,如下图颜真卿的《祭侄稿》
还有当代草圣林散之的"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这幅作品,
里面都不同程度的有苍劲的状如万年枯藤的飞白,还有"锥画沙,屋漏痕"的自然流露,并非刻意颤抖出来的,而是深厚的功力流露笔端,所谓人书俱老。
如果刻意追求抖颤的效果,功力不到导致缓慢的抖动,势必会造成明显的如蚯蚓般曲曲弯弯的软绵纠缠。因为正因如此,"抖颤笔"这种笔法一直为人所诟病,认为充满江湖体的痕迹显露,笔画相同重复。
古代也有论述。李世民《晋书·王羲之传论》贬斥曰:“萧子云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这个字有一点书法的功底,但是书写的水平一般。下面我就从它的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具体地解释一下。
一、优点。
这幅字写的是“兄弟同心,其力断金。”八个字,表达了送字人的美好心愿,是一幅值得好好收藏的作品。八个字从右往左两两排开,符合一般书法的要求,从书法的字体来看,写的是行书,用笔老到,粗狂有力,而且大部分使用的是中锋,粗细变化丰富,字形奇特。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书写者在运笔的过程中,为了更能体现字的苍劲有力,而采用了“折叉股”和“屋漏痕”的表现方法,这只有一定书法功底的人才能做得到。落款字写的也是行书,字的大小和排列都比较合适。总起来说,整幅字上下左右的位置安排看上去还比较舒服。作为一名书法业余爱好者,能写到这样,也是不容易的。
二、缺点。
1、此幅字比较“俗气”。首先,这位书写者虽然练习字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基本没有临摹过名家字帖,而是自己随心所欲地写,由于在写字上有一定的天赋,所以,写出的字比一般人强,如果从专业的书法角度看,它只是“匠人书法”而已。我们知道,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不仅仅只有技法,里面还包涵了许多的中华文化,如果不好好去研究,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使写出的字再好,也是俗气人写出来的“匠人字体”,没有书法的文化气息。
2、从章法、布局来看,此书者是一知半解。一般写行书或者草书的时候,要求做到“上齐下不齐”,而这幅字是一幅排匾,不仅上面要对齐,下面也要对齐,否则就不好看。但这幅字中,“兄”、“同”、“其”、“断”四个字的高度都不一样,高高低低很难看,下面的“弟”、“心”两个字又写得太高了。我们再从落款来看,一般写落款的时候,如果上下空的比较多,第一个字可以写在主题内容的上面一点,如果空的不多,则写在内容差不多的高度或者低一点的位置。这幅字落款的前两个字“乙亥”明显写得太高。另外,前面如果写了农历的年,后面就不要再加“年”字,这样就重复了。一般这样写:“岁在乙亥”,或者“几几年”等等。
3、从印章的位置来看。此幅字盖了两个一上一下大小差不多的印章,其实是不必要的。印章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一个是起到平衡的作用。此幅作品左右的重量基本平衡,不需要再通过印章来调节了,所以,下面那个印章不仅没有“点睛”,而且起到了“画蛇添足”的效果。
所以,书法是一门高雅艺术,必须要有专业的素养,才能写出好的书法作品,也只有好的书法才值得我们去收藏。朋友的所谓书法,只能作为情谊来收藏,不能作为艺术进行收藏,否则就会吃亏。
美术生有前途吗
美术生要想上好学校,文化课绝对不能低。我孩子几个同学,上清美央美的,文化课都在一本线上三十分以上。我女儿文化分高普通一本线46分,清美专业课差了两分,上川美。同省,上川美的,文化课没有低于一本线的。
艺术类学科,要想成才,一定要真的爱这个专业,天赋加努力缺一不可,甚至天赋要大于努力。
如果因为成绩差而被迫学美术,能进的好学校不多,就业也没有竞争力。
美术生的优势就一点,高考文化分比统招低一点。
现在好多人认为文化成绩不好就走艺考这条路。其实,还真不是这样。美术虽然不像音乐体育那样需要明显的天赋,长期练习是可以提高造型能力的。但是学个基础还行,如果将来想有好的成绩,还是得拼天赋,艺术之路向来如此。所以我劝那些文化成绩不好的同学,个普通大学就行,不要觉得转美术就是走捷径,后边有你吃的苦。
美术高考都是一些基础知识,素描头像,色彩静物,速写。经过几个月的封闭训练,都可以合格的。通过省联考没有问题,也能上个差不多的学校。
到了大学天赋不好的学生就要吃苦了,甚至专业会挂掉。美术越往高处走越需要天赋、悟性、更多的是兴趣。爱好这个东西很奇怪,喜欢就不会觉得累,干多久都不知疲倦,所以容易出成绩。不喜欢就很难熬了。我就带过这样的学生,高二开始学美术,本来文化能走三本,艺考走了一本。可是四年大学过的很不开心,一再找我诉苦。好在之前我把这些都给他说了。免去受埋怨之路!
如果你有这个爱好,那就太好了,所有的优势都可以提现出来。文化分低,还可以报设计类,到单位你也有一技之长。一不小心还可以卖几幅画,补贴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