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七中2023级11班有哪些人_能分享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故事吗
成都七中2023级11班有哪些人
成都七中2023级11班的学生名单如下:1. 张三:张三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学生,他在学习上勤奋努力,积极参与班级活动。
2. 李四:李四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学生,他在各科目上都表现出色,是班级的学习标杆。
3. 王五:王五是一个有创造力的学生,他对艺术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文艺活动。
4. 张小花:张小花是一个文静温柔的女生,她在班级中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是大家的好朋友。
5. 王小明:王小明是一个运动天才,他在体育方面表现出色,经常代表班级参加各类比赛。
6. 李小红:李小红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她在学习上非常努力,经常取得优异的成绩。
7. 张小龙:张小龙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他对科技和编程有浓厚的兴趣,经常参加相关的竞赛和活动。
8. 王小杰:王小杰是一个责任心强的学生,他在班级中积极参与组织工作,为大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上是成都七中2023级11班的部分学生名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班级。
能分享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故事吗
72岁穷老汉,娶27岁漂亮姑娘,儿子一出生就是爷爷。小他8岁的岳母说:“我是个造孽的人。”老汉说:“我反正生米煮成熟饭,变成了事实。”
老人留有长长的白胡须,早就儿孙满堂。他在八年前来到这个村子里,这一年里都守在一座庙里。20多年前,他的结发妻子就过世了。
至于那个年轻的女人,是来自隔壁村的,从未结婚生子。两人结婚后,一直住在庙里,出入神秘,很少与外人交往。
当记者前往村民所说的庙宇时,附近的邻居却说他们因为要生小孩,早已搬走了。
那个年轻的姑娘,名字叫做张凤。以前是老人的徒弟,他们的关系很好。
在村民们的眼中,女子长得年轻漂亮。两人相差45岁却生了一个儿子,文爹爹非常的高兴,特意摆了百天酒,确实做了100天的喜宴。
文爹爹身体硬朗,红光满面。为新生的儿子取名为文景天。老来得子,此时家中热热闹闹地为他庆祝。
老人共有四个子女,最大的已经50多岁,最小的也有40岁。每个子女都早已结婚生子,有了家庭,文爹爹连重孙子都有了。
然而,对于这个新出生的儿子,他更是无比的疼爱。记者说:其实我觉得你们在一起挺好的,没有什么不好。
张凤说,反正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不一样,别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去吧。
平日里,文爹爹对小娇妻无比宠爱,凡事都顺从和让着她,两人之间很少有争吵。张凤的脸上,充满着幸福的笑容。
此时,文爹爹拿出了一束灿烂的鲜花送给张凤。
他说:我和张凤是真心相爱,这都是一个缘分。今天又是我儿子100天。我再生再世都要谢谢她,保护她,爱护她。
没有想到,看起来古板的文爹爹,会有如此浪漫甜蜜的举动。张凤因此羞红了脸颊,但是她的姐姐却很不高兴地走了进来。
他们觉得,现在是丑事传千里。现在这场婚事,根本就是一场笑话。
张凤的母亲认为,两人的年纪不相匹配。女儿完全有条件,去找一个外形和家境都更好的男人。张凤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备受家人们的疼爱。
姐姐们都找到了好的归宿,张凤嫁给的文爹爹,却是一个没有房子,没有存款的老大爷。这一门婚事,让他们的家人在当地抬不起头来。
但是张凤说:反正他们爱怎么样怎么样,她是她的事,我是我的事。我有我自己的想法,她有她的人生道路要走。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
哪怕是家中的父母和哥哥姐姐都不同意,都不高兴,张凤都很习惯了他们的态度,也从未将别人的目光放在心里。
儿子出生后,母亲也只能无奈地默认。
文爹爹将两人的结婚证,安全又谨慎地保存在一个带锁的包包里。
他说,两人已经领取了结婚证,是合法夫妇,以后会幸福地生活下去。
作为文天祥的后代,文爹爹这一族人,都是有文化有知识的,虽然没有上过多少年书,但是文爹爹最喜欢的就是读书和写字。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自学成为了一名中医,经常有人上门求医。在当地,他算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名人。
张凤的文化水平不太高,丈夫的这些文化爱好,成为了她心中崇拜的对象。
文爹爹的重孙子,比他的小儿子还要大一岁,甚至要叫他一声叔公。刚出生的小儿子,可以说是爷爷辈份。如今,四代同堂,但是文爹爹又开心又惭愧,因为张凤太年轻了,她的辈分不好讲。
儿子们都喊她叫阿姨,孙子们不好意思,只是一笑而过。
14年前,张凤的父亲中风严重,许多医生都没有把他治好,只有文爹爹妙手回春,挽救了他的生命。
与此同时,只有13岁的张凤在这个时候,精神病发作,受尽折磨。
精通治病救人的文爹爹,也把她的疾病给治好了。
到了张凤18岁的时候,文爹爹让她去找个对象,寻得一个条件好的如意郎君。这样,她一生都会好起来的。
然而此时,张凤却突然地提出,愿意伺候文爹爹一辈子。她要报恩,她要以身相许。
一开始,文爹爹是拒绝的,因为他认为这样做,会成为全世界的笑话。他也考虑到两人相差45岁,年纪差距巨大,自己的孙女都跟张凤同岁了,如果她嫁进来,就会让整个家庭的辈分都弄乱了。
文爹爹曾经给张凤做了很多的思想工作,让她放弃这个想法,可是张凤就是不肯。她说,你不同意,我就去死。
张凤甚至极端到用刀割手腕,文爹爹反手就是一枪。面对如此威胁的手段,文爹爹心想:我不能救了这条命,又让你去送。
就这样,他心软了,同意先让张凤服侍他一段时间。他以为时间久了,张凤就会厌倦离他而去,去找与她相匹配的人恋爱结婚。
然而,到了张凤23岁那年,同龄的姐妹都出嫁了。只有她,继续相守在文爹爹的身边。
经过多年来的朝夕相处,两人的感情慢慢地有了火花。文爹爹也下定决心,要开始这一段忘年恋。
与新婚妻子在一起,文爹爹重拾了年轻时恋爱的感觉。对比以前的老伴,张凤的性情脾气要更好。
文爹爹的四个子女,也同意了他们的结合。他们认为,父亲身边有人相伴,是件好事。
然而,张家人不同意两人在一起,他们甚至不允许女儿回娘家。
这一次,文爹爹抱着儿子,登门拜访。一见到张家母亲,他就是一口一个丈母娘。年迈的文爹爹,没法照顾孩子,连尿布都不会换,他想和岳母打声招呼,请求帮忙。
其次,他保证:我对你跟自己娘一样,不会虐待你,我能够做点事就做点,不能做也不勉强。
张家母亲比文爹爹还要小8岁,她说:我的儿子不同意,我也是没有办法。
文爹爹说:她也是良心好的人。
岳母说:是个造孽的人。
文爹爹说:我反正呢,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变成了事实。
看见两人的儿子已经出生了,张家母亲虽然无奈,但也表示“只能养了”。
母亲说:他没有钱,也没有房子。你跟了他,不可能会过很好的日子。只是他原来住了我们家。
张凤说:社会上的男人,也不见得有几个好的,社会上太乱了。我就觉得文爹爹好,他家的儿女都对他好。我想清楚了,反正我有了这个小孩就够了。
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年事已高的文爹爹,重新学习如何当父亲。
这天,他特意学习冲奶粉,喂奶给孩子喝。他的动作虽然有些笨拙,但是举止之间充满了父爱。父子之间的相处,也相当融洽。
回忆当初自己生病时,张凤只知道无法自控。看着房子不停地转,她感觉特别难受。
自己没有得罪任何人,但是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她的手上还留下了,不少别人掐她的血印。
发生了这些不幸的事情后,张凤一直以来,都是经过文爹爹的细心照顾,帮她治疗。
每当她透不过气来。也幸亏有文爹爹的及时抢救。不仅如此,他每一次的安慰与呵护,都给了张凤从未感受到的家庭温暖。
记者问:报恩的方式有很多种,你为什么会选择这种?
张凤说:因为哥哥嫂子的关系不好。本来我不想结婚,还不如一死了之。因为我嫂子要不就打过来,要不就骂进来。我根本就不相信介绍的,什么一见钟情。
年少的时候,张凤就对婚姻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也不看好任何一段婚姻。但是她只相信文爹爹,她不需要任何丰厚的物质,只想跟爱的人平淡的过一辈子。
在文爹爹的心中,张凤温柔,大度,心慈,哪怕有一天,她向他提出了离婚,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很尊重她的人生自主权。
对于儿子的抚养,文爹爹早就做出了安排,他的子女会帮忙抚养这个孩子。
娶回了这个年轻的媳妇,文爹爹的内心特别风光。
在记者的帮助下,两人还补拍了漂亮的婚纱照片。
有人问:能分享一个知恩图报的懂得感恩的故事吗?
知恩图报的故事其实有很多,以身相许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办法。
对于文爹爹,张凤爱他、敬他。是他为她治病,给了她重生的机会,也给了她生存下去的希望。
张凤从小就看惯了婚姻的不幸,并不相信一见钟情。对于外面的男人,她也丧失了信心,也觉得文爹爹能够给她依靠的力量。
两人组建家庭,生下一个儿子,外人看上去很荒唐,很不可思议,但是对于张凤来说,这就是她报恩的方式,也是开启自己幸福人生的途径。
不论是施予帮助的人,还是知恩图报的人,都是善良美好的。既然他们两个人都不在意外界的目光,并且愿意厮守终生,那么就让他们以后都永远地在一起生活。
我三叔是一个跑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有一年他去外地送货,正好遇到了收货方家里遭遇变故,他慷慨解囊,帮助了对方。这几年,三叔的运输生意一落千丈 ,正当三叔愁眉不展时,家里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
三叔是一个有多年驾驶经验的货车司机,一直被人家雇着开车。
三叔家有两个儿子,学习都很好,俩儿子相差三岁。聪明伶俐,非常有出息。
为了多挣点钱给儿子将来读书和买房子用的,三叔吃住都在车上,经常全国各地跑,由于天长日久熬夜,长期疲劳,三叔的皮肤黝黑,弯腰驼背。
三叔知道,自己受雇于人,挣钱不多,想挣钱就得自己买车单干。
三叔和三婶商量了一下,他们daikuan买了一辆大车,利用自己多年以来跑货物运输积攒下的客户人脉资源,干起了长途货运。
三叔买了自己的大车后,更是成了拼命三郎,他几乎一天都不舍得歇,到处里寻找货源。
沉甸甸的车贷压在身上,三叔不能停下努力的脚步。每月的车贷不是小数目,三叔只能风雨无阻,天天出车,虽然非常劳累,但是他歇不起啊!
两个儿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都花钱不少,平时三婶在家也是种菜卖钱。
我们这里蔬菜大棚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好多农户家都种菜园。
到了摘青菜的时候,大家自发成立了一个蔬菜市场,好多商户开货车来贩卖青菜。
三叔联系了外地的客户张成业,他们商量好了,三叔在我们当地收黄瓜,运到张成业那边卖,赚取差价。
三叔负责这边的收货和运输,张承业负责在那边卖货,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
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种植黄瓜,因此三叔和张成业合作了多年。
三叔为人憨厚老实,他每次收的黄瓜都是货真价实,足斤足两,从来不对张成业虚报价钱。
每天早晨四五点钟,三叔就早早蹲在蔬菜市场,等着人家来卖黄瓜,他就汗流浃背地装车。
到了张成业那边,三叔不是卸下货就走,他热心肠,总是在那边帮着张成业把黄瓜卖完,他才往回赶路。
多年以来,三叔和张成业就像亲兄弟一般交往。
张成业只有一个儿子,正在读大学,妻子身体不好,他也是靠力气吃饭的人,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他多亏和三叔常年合作卖黄瓜,补贴家用,日子才渐渐有了起色。
为了把黄瓜卖个好价钱,他们不舍得批量卖给菜贩子。
黄瓜不同于别的蔬菜,气温不高的时候,放个三五天没问题。
张成业和三叔总是守着黄瓜叫卖,由于他们的黄瓜又长又直,顶花带刺,大家都愿意来买。
他们总得等到下午两三点时才吃吃饭,他俩不舍得下个饭馆,就买份凉拌菜,买块饼,在路边吃饭。
张成业总是非常照顾三叔,他知道三叔出门在外不容易,下午的时候他就让妻子炒上几个菜,盛情款待三叔。
卖完了黄瓜,三叔得往回走了,张成业就掏钱给三叔买上面包和火腿肠,再买上一大包水果,让三叔在路上吃的,他说:“兄弟,穷家富路,在路上别不舍得吃喝,开车小心一点。”
有一年夏天,三叔又收了一大车黄瓜去了外地。
但是,那些日子一连下了好多天的大雨,街上行人很少,买菜的人没有几个,眼瞅着黄瓜都要烂了,三叔和张成业心急如焚,但是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想贱价卖给菜贩子,但是由于连日的暴雨,菜贩子也不露头了。
一大车黄瓜慢慢地烂掉了,他们俩欲哭无泪,一车瓜,再加上来回的路费,损失不小啊!
三叔愁得蹲在马路牙子上只知道吧嗒吧嗒抽纸烟,张成业更是脸色焦黄,瘦弱的身体蜷缩在大车边上。
俩人相互安慰着,盼着下一趟贩卖黄瓜卖个好价钱,把这次的损失补回来。
虽然张成业家里也比较困难,但是,他主动承担了大部分损失,他体贴地对三叔说:“兄弟,你比我还不容易,你开车来回那么累,我不能让你掏钱赔本,收这车黄瓜的本钱算是我的。”
三叔非常感动,临走时,他悄悄放下了2000块钱,做人得讲良心,他不能让张成业一个人承担损失。
虽然三叔每月的车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为人忠厚,他不能让朋友吃亏。
不久,三叔又收了一大车黄瓜,但是,当他来到张成业家里时,他的家里闭门锁户,找不到人了。
三叔一打听邻居,原来 ,张成业生病住院了。
三叔赶紧去了医院,张成业病怏怏地躺在病床上,他见了三叔眼圈就红了,他说:“兄弟啊,我以后不能和你合作卖黄瓜了,我得了肝癌,也活不时间长了。”
三叔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张成业怎么突然就得了肝癌?他以前只是看上去脸色发黄,人比较瘦弱,但是也不至于得了这样的重症啊!
张成业的妻子哭哭啼啼,她泣不成声地说:“兄弟,我家的日子怎么过下去?我身体不好,老张又得了癌症!儿子还在上大学,我们怎么办?”
“老张病倒了,家里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了,连住院费都付不起了,我想出去打工,可是身体不好,再说老张也离不开人照顾。”
三叔陪着他们掉了一阵子眼泪。
三叔赶紧便宜点把这车黄瓜卖给了菜贩子,他不能再零卖了,病床上的老张急用钱啊!
三叔拿着卖这车黄瓜的钱,来到了医院里,悄悄替老张交上了住院费。
可是,这些钱对于高昂的治病的费用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叔的口袋里有一本存折,里面还有五万块钱,那是准备攒着添上给儿子买房子的钱。临出门时,他刚刚存上钱,还没来得及放下。
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回到了县城上班,三叔和三婶省吃俭用攒了这五万块钱,打算再借点钱,给儿子daikuan买房子。
三叔把存折摸了又摸,他拿不定主意是否把这些钱拿出来。
三叔在医院里陪了几天,他知道自己和老张见一面少一面了。
张成业拉着三叔的手,虚弱地说:“兄弟啊,我现在病倒了,亲戚朋友只是买礼物过来看看我,但是没有一个真心实意想帮助我的。他们害怕我张口借钱治病,他们怕我还不起啊!”
“兄弟,你是我的贵人,你把卖黄瓜的钱给我充上了住院费,都没有和我说一声,这辈子我是无法报答你的恩情了!”
“兄弟,这辈子我没有和你相处够,可是老天爷却让我摊上了这样的病,咱们只是合伙做小买卖,但是你却把我当成了亲人,你对我这么好,我却无法报答你,我心里不好受啊!”
说着说着,老张热泪盈眶!
三叔看着张成业虚弱而又无助的样子,他想起了每次在老张家里吃饭时,老张总是把肉菜推到三叔面前,他自己不舍得吃一口。
三叔在老张家里住下 时,临睡前老张总是细心地给三叔打来洗脚水,让三叔烫烫脚,放松一下。
老张对三叔就像对待一个爹娘的亲兄弟一般,看着病床上的老张,三叔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终于,三叔下定决心, 他拿出来了存折,去银行提出了那五万块钱,送给了老张,让他先治病要紧。
老张看到厚厚的一沓钱时,他说什么也不要,他说:“兄弟,你赶紧收起来,我是病入膏肓的人了,不能再糟蹋钱!”
“你的心意我领了,可是钱我不能要,你家里俩儿子,大儿子得买房娶媳妇了,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你不能为了我耽误你家的事情。”
三叔又把钱塞到了老张的怀里,他实心实意地说:“这钱是给你治病的,你一定得收下,咱们是好兄弟,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没钱治病,躺在这里受罪啊!”
“我比你身体好,我还有力气挣钱,你放心吧,我家的事情我能安排好的。人与人之间,比钱更重要的是真情,这些年你是怎么对待我的,我刻骨铭心,我不帮助你良心过不去!”
三叔身无分文地回来了,他这一趟外出, 不但没有拿回来卖黄瓜挣的钱,而且还把存折上积攒的钱借给了张成业。
三叔如实地对三婶说了他把卖黄光的钱给张成业交了住院费,三婶也是善良的人,她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谁都有个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
由于张成业生病住院了,三叔就不能继续贩卖黄瓜。
他开始零零散散地干点拉货的小活。
有一天,三婶要买化肥,她找三叔要存折,她想取点钱,但是三叔支支吾吾拿不出来。
实在没有办法了,三叔只能如实相告,说存折上的钱借给张成业治病了!
三婶一听,当时就和三叔吵了起来:“你帮助朋友可以, 我完全理解,但是需要有个分寸。”
“儿子快三十岁了,还没有买上房子,你不着急吗?你把钱借出去了,他们什么时候能还给你?”
说着说着,三婶气得眼泪哗哗而下。
三婶让三叔打电话问问张成业的妻子,什么时候能还钱?
电话打通以后,那边开口就大哭,张成业的妻子说:“兄弟啊,老张昨天刚刚走了,临终前 他还念叨欠你的钱怎么办?”
“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不忘,我身体稍微好一点时,我就出去打工,慢慢还你钱啊!”
三叔一听张成业病故了,他的眼圈都红了,他哽咽着说:“还钱的事不着急,你好好保重身体,身体是本钱,你是儿子的依靠,你们娘俩儿好好过日子,别太难过了!”
三婶一看这阵势,她也不好意思催着还钱了,人不能落井下石啊,张成业人都不在了,一切只能顺其自然了。
但是,三婶只要想起这事就奚落三叔。那毕竟是五万块钱啊,这些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大儿子需要买房子,小儿子还在读大学,到处里都需要钱。三婶想想就闹心。
但是三叔就像没事人一样,就知道埋头干活。如果三婶抱怨了,他就甩出几句话:“你不用嘟囔了,我把这五万块钱给张成业治病是应该的,他对我那么好,我不能袖手旁观!”
儿子知道后,他非常支持父亲的做法,他安慰三叔说:“爹,你不用愁着给我买房子,我自己挣钱买房子。你把钱借给朋友治病是对的,换作我也会这样做。”
这几年由于疫情,运输行业的生意很艰难,好多大车主纷纷转让车辆。
开始三叔不舍得往外转手大车,这辆大车寄托了三叔全部的希望。
但是,生意一天少起一天,大车经常闲在家里,可是所有的各项费用却一天也少不了,车不能闲着,闲一天就是一天天的钱。
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三叔只能把大车转让了,还清了所有的欠款,所剩无几了。
没有了大车,干了大半辈子运输的三叔,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他经常呆呆地注视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
我们的镇上有几家杀鸭厂,三叔只好去厂子里打工。
三叔在车间里拔鸭毛,他天天穿着白色的长靴 ,站在污水里干活。
三叔的脚都和手都被水泡得发胀褪皮了,但是他一声不吭。
每天凌晨四点他准时去厂子干活,毕竟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一段时间下来,三叔的腰更弯了,人累得更瘦了。
那些日子厂子里没有活儿,三叔又失去了经济来源,他愁眉不展。
那天,三叔正在菜园里锄草,突然邻居过来找他,说他家里来了两个外地人。
三叔边往回走边纳闷,外地人?现在自己也不跑运输了,以前的外地朋友都不联系了,谁会来找他呢?
三叔走到巷子口时,他看到了两个年轻人站在他家门口,他家里锁着门,三婶那天走娘家了。
当这两个年轻人确认了三叔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后,个子稍微矮一点戴眼镜的小伙子说:“叔,我们可找到你了,我叫张明,我父亲是张成业啊!”
三叔一听这个小伙子是老友张成业的儿子,他激动得把扛在肩膀上的锄头一下子扔到了地上。
三叔赶紧把两个小伙子让到了家里。
他握着张明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地说:“孩子,你们是怎么找到我这里来的?你父亲走了这么多年,我也没有去探望你母亲,你们还好吗?”
张明的眼睛湿了,他说:“叔,我是专程来感谢你的。我母亲告诉了我,当年你是怎么帮助我父亲的。”
“你借给我父亲的五万块钱,我们应该早就还你了。但是那几年我刚刚大学毕业,事业没有起色,手里没有钱,也不好意思联系你。”
“这次,我是来还钱的,叔 ,再次谢谢你,当年我父亲身患重病,多亏了你帮助我们。你就是我们家里的恩人啊!”
张明拿出来了一摞钱,那是六万块钱,小伙子说那一万是他的心意,是表达谢意的。
三叔把那一万块钱硬塞给了张明,他说:“孩子啊,我和你父亲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了,多年以来我们亲如兄弟,只是他走得早,我天天想他啊!”
“人与人之间,交情比钱更重要。这一万块钱我不会要的,你留着孝敬你母亲的吧,她不容易啊!”
张明详细询问了三叔当前的生活状况,当他了解到三叔在家里闲着没有收入时,他的眉头皱了一下。
三叔热情挽留张明和同伴在家里吃饭。
趁着三叔生火做饭的空档,张明悄悄和同伴商量了一下,他要帮助三叔。
原来,张明大学毕业后,他就和同学一起开了一家物流公司,刚开始小打小闹。
但是年轻人肯吃苦,他们又运用了新的经营理念,慢慢地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如今他已经事业有成。
来之前,张明就听母亲说过,三叔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还没有结婚,小儿子马上就大学毕业了,两个儿子都面临买房娶媳妇,三叔的负担比较重。
当张明听说三叔没有活干时,他心里一动,他知道现在是他回报恩人的时候了。
张明热情地邀请三叔去他的公司里上班,他说自己的父亲没了,公司里正好缺少个三叔这种父辈的人帮他照管一些事情。
三叔一听连连摆手说:“孩子啊,我也没有多少文化,我去了纯粹是给你添乱,我可不能麻烦你。”
张明恳切地说:“叔,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你去了,是在辅佐我啊,我父亲没了,我的身边需要你这样的长辈帮我照管一些事情。”
“公司里有专门的车队,如果你去了,正好是发挥你的特长,你有多年的车辆管理和运输经验,你可以帮我管理车队。”
三叔非常感激!
三叔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处理了一下,就动身去了张明的公司。
三叔在公司里如鱼得水,帮着张明把公司里的车队管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三叔的小儿子也去了张明的物流公司,他在大学里学的正好是物流,人尽其才,很快,三叔的小儿子成了张明的得力助手。
张明给三叔和他的儿子都开出了丰厚的薪水,年底时他还会特意给爷俩包个大红包。
对于当前的生活状况 ,三叔心满意足,大儿子已经买房结婚了,只要在公司里好好干,小儿子的房子也不愁,这一切多亏了张明的帮助。
下午,下了班后,三叔就下厨炒一桌子菜,张明招呼公司里的一帮年轻人,坐下欢聚一堂。
三叔忙前忙后,照顾他们吃饭,让他们多吃菜。
张明说:“叔,看到你就仿佛看到了我父亲,有你在真好,你就是我的亲人。”
三叔听了张明的话,他心潮起伏,他也想起了张成业,如果他还在多好啊!
三叔和张明,好人遇到了好人!
我想说的话:
三叔和张成业是生意伙伴,更是亲如兄弟,在张成业病重时,三叔虽然贫困,但是他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多年以后,张明又帮助了三叔。
衔环结草,恩恩相报!人性的光辉在闪耀,善良的人,总会有好运气。
当你用善举为别人挡风遮雨时,风雨过后, 你会收获艳阳高照的美丽晴空。
懂得感恩,学会担当,这是做人的格局和胸怀。
厚德载物,知恩图报,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传承下去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