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型肺炎疫情,众多医护工作者毅然成为“逆行者”前往救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2天前 (03-07 19:36)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85205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70411
  • 回复0
楼主

面对新型肺炎疫情,众多医护工作者毅然成为“逆行者”前往救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医护工作者的职业神圣而崇高,历来受到人们的钦佩与赞扬。

我仍然记得,小的时候,平生第一次看电影有一个场面烙印在我幼小心灵里久久不能忘怀。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个看似稚气未脱,长得好看的女兵机敏地葡萄爬行,躲闪着枪林弹雨在为受伤的战友包扎伤口。那时在我的心中觉得是多么可爱的一名大姐姐,镶刻心里伴我长大,觉得世上最可爱的女孩就是记忆中的那位大姐姐。

由此电影的主题歌《白衣战士之歌》成了我最喜爱永远不会忘记的歌。

当今的新冠疫情,虽然不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可是涉及全国的一场大战役,而且医务工作者是战斗的主角,人们在疫情面前,看着她们、赞赏着她们、把生的希望寄托着她们。多么伟大的人啊!

前天我看到新闻隔我们不远的公安女孩甘如意,在武汉一所基层小医院工作,本来是回家过年的,却因武汉突发的疫情让她按捺不住,说服父母毅然冒着寒风雨雪骑上自行车历尽千辛万苦返回医院投入抗疫。多么了不起的女孩,把人生与岗位看得至高无上,把责任与担当看得如此神圣。我仿佛再次看到战场上机敏爬行的女孩,幼小心灵里的那名大姐姐。

昨天晚上,我听见小区里那5个长得很美的女孩用她那甜美的歌喉唱起了情意绵绵的电影《白衣战士》主题歌。”深夜是多么的宁静,晚风是多么的凉爽!是谁呀,还穿着那白色的衣裳,用她那轻轻的双手放下了窗帘遮住了头顶的月光!啊,是你呀,我们亲爱的护士,用她那轻轻的双手止住了疼痛的创伤......“

每当听见这首歌,我就会立马产生一股暖流流遍浑身,让人热血沸腾......

由于年代已久,平时很难听到有人唱这首歌。今天的所闻,或是一个巧合,或是一种偶然,而在我的心里永远会坚信是一种必然。

热血相涌中,我不免临窗寻声相望.......

面对新型肺炎疫情,众多医护工作者毅然成为“逆行者”前往救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面对新型肺炎疫情,众多医护工作者毅然成为“逆行者”前往救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最近快一个月,无数的白衣战士“逆行”在救护前线,太多感人的事情了。

为了方便工作,“90后”姑娘们剪去青丝,有一名护士甚至将留了4年长发剪短了。。。帅气的大男孩们,则集体把头剃成了“卤蛋”!他们穿着成人纸尿布,一旦穿上防护服,就只能咬牙坚持着无法喝水、不能上厕所的一整天!

小夫妻俩,都是医护人员,擦肩而过,居然不认识,只能从身穿的防护服上的名字辨识彼此。

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年轻的90后。

面对疫情,他们,“这一次,换我们90后保护全世界!”

正如白岩松昨天在元宵晚会上朗诵的《你的样子》所称颂的这些“最美逆行者”:“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96年湖北女孩甘如意,骑车4天3夜,辗转300公里回武汉卫生院上班

一个96年的湖北女孩甘如意,为了返岗参加疫情防控,找医院开了证明,村里盖了章,在公共交通都被停掉,没有私家车的情况下,骑自行车从公安县农村老家出发,辗转300多公里,花4天3夜返回自己所在的卫生院工作。

一个女孩子,路上可能遭遇的危险,骑行300多公里的辛苦,难道她没有想过,她不怕吗?

“我是从基层来的,我了解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的缺乏,如果我不回去,其它同事就没有人换班。为了让村民放心,我愿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多朴实的女孩。2月8日,中央电视台记者董倩特意来到甘如意所在的金口卫生院范湖分院采访了甘如意。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身患绝症、妻子被感染,抗击疫情最前线奋战30余天

张定宇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长期从事医疗一线工作,他隐瞒了身患渐冻症的病情,顾不上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妻子,身先士卒,奋战在一线。

在疫情中“逆行”的30多天里,张定宇往往凌晨2点刚躺下,4点就得爬起来,接无数电话,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性子急,是因为生命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是一个渐冻症患者,双腿已经开始萎缩,全身慢慢都会失去知觉。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把重要的事情做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

妻子瞒着家人去前线后吵架,丈夫说:你是我妻也是战友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彭渝瞒着家人驰援武汉。丈夫得知后,大吵一架。冷静下来后给她发了一条短信。

“媳妇儿,见字如面:太了解你的脾气,又是一次艰苦的任务,望规范操作,把握流程细节,切勿粗心莽撞,冷静沉着,保存自己才能有实力与病毒战斗,真正的战斗集体不是一个人去战斗,团结协作才有作为。你是我妻也是战友,务必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望早日凯旋。夫:峤”

几天后才看到短信的彭渝落泪了。出征那天是大年三十,由于不想让家人担心,她告诉他们她还在医院值班。直到看到别人发的机场的出征照,等待她回家的丈夫,才得知她已奔赴前线。他打电话给妻子,埋怨妻子为什么不告知他。丈夫说:“这次我连来看你一眼的机会都没有,你就这样奔赴前线。”

丈夫本来在休假,知道此次疫情严重,又返回军队上班。

太多太多了。。。。

不要说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疫情!

当下,武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全国上下正在为阻击疫情而打响了一场大规模的“阻击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看到,在面对武汉疫情时,武汉并不是孤军奋战,全国人民都在不断支持和鼓励他们。党中央一声令下,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白衣天使”成为冲锋陷阵的勇士。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解放军医疗队纷纷驰援武汉、驰援湖北,他们的行动感动了许多人。新年的第一天,来自山东省16个城市的135名医务工作者带着山东的大爱率先赶往武汉,我的家乡山东济宁市人民医院的7名医务人员也踏上了风雨征程,接着济医附院派出的两批医疗队18名业务骨干也成为了最美逆行者。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这些白衣天使是真正的勇士,多少人上交“请战书”请求支援武汉;他们既有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重症医学医疗专家和护理专家,也有经验丰富的疾病感染控制管理专家和呼吸疾病治疗专家。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甘立军表示:“我们在发出号召以后,各个科室的报名都非常踊跃,有一个队员给我发微信说,虽然我不是党员,但我是一名医生,我愿意在疫情抗击的一线贡献我的力量,在疫情面前,展现了我们医务人员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呼吸科护师陈莉,虽然家中有5岁的孩子需要照顾,但在接到通知时,她主动请缨。陈莉说:“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我们就是义无反顾,保护好自己,竭尽所能,希望新型冠状病毒早日被我们打败。”铮铮誓言,殷殷重托。孔庆静夫妻二人都是医护工作者,听说医院组建医疗队援助湖北,丈夫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孔庆静表示:“作为家属,同时作为医院的职工,我非常支持他,老公你在那里好好的,我在家里等你回来,照顾好孩子,照顾好家庭,谢谢你为我们做的贡献。”

山东支援的医疗队,克服水土不服、人地生疏、条件简陋等诸多不便,立即投入到救治中,短时间内就赢得了患者的尊重,当患者听到山东口音时,一句“你们是山东来的?这里是传染病区,赶紧离开这里!”让他们心里热乎乎的。“他(她)们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诠释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诠释了一种“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他们不愧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武汉加油!湖北加油!

此次新型肺炎疫情中,有太多感人泪下的故事了。

每次看新闻、刷微博看到他们的消息都忍不住落泪。

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而他们又是谁的父母、子女和另一半,他们也有恐惧,也有委屈、也有无助。我们的岁月静好,也因为他们在负重前行。

一、最坚定的请战书

疫情就是命令,84岁的钟老星夜兼程,告诉别人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奔波在疫情最前线。

8万名武汉医护人员冲锋在前,留下“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千万医务工作者化身“白衣战士”,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啊,他们不过是一群孩子。

1月23日,一封按满红手印的请战书“刷屏”了——

“17年后的今天,当全国人民正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作为一支有丰富经验、战胜过非典的英雄集体,我们更是责无旁贷。

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请战书的落款,是2003年曾奉命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20多位队员的签名。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不断的被刷屏,感动着无数的人。

请战、出征,他们义无返顾。

全国各大医院的医护工作者们,积极的报名去支持救援工作。

面对危险,他们无所畏惧,

我是党员,我报名!”

“我参加过非典,优先考虑我!”

“我报名“我愿意”……

医院微信工作群里一句又一句“请战”此起彼伏,掷地有声。

不管是党员还是非党员,大家纷纷表示,时刻准备着,全力以赴,共同抗击疫情,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多少医务人员主动放弃休假,24小时待命随时支援。

二、最无私的付出

我们都知道,医护工作者们一旦进入隔离病房,就要穿上里三层外三层的隔离服,一直处于密闭状态下,早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而他们偏偏不敢喝水,喝水就意味着要上卫生间,就意味着要走出隔离病房,脱掉隔离服,这一进一出,要耗费不少时间。

为了避免隔离服的浪费、为了节约救治的时间,他们情愿不喝水,忍受着难耐的饥渴,情愿穿上成人纸尿裤,忍受着各种不舒服。

只为赢来那多一点点的时间,多一点点的可能。

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护士,她叫胡佩,才22岁。

当我们忙着擦着各种护手霜保养时,她呢? 终日戴着手套,手套里有滑石粉,很不舒服。 脱掉以后,还要浸泡在消毒液、洗手液之中。

这么多天下来,本来白嫩的手,被腐蚀得不成样子。

看着那张手的照片,我们都心疼的要命。她自己呢,她的父母呢?

即便是满是伤痕,她依旧坚持在一线,毫不退缩。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他叫张定宇。

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患有渐冻症。简单来说,这是绝症,肌肉会逐渐萎缩到失去行动能力,最后呼吸衰竭而死,无药可救。

留给他的时间,多则10年,少则5年。

如今的他,即便系个鞋带都难,穿个防护服还得人帮忙把腿塞进去。

但我们依旧能看到,步履蹒跚的他奋战在一线,他不仅要和时间赛跑,还要和病毒赛跑。

他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即便是他妻子在隔离病房时,可他依然兵不卸甲,依旧在一线忙碌。

“我是医生,更是一个丈夫,却无法保护自己家人。”每每提及,都是潸然泪下,让人心痛。

三、最美的情感

女军医彭渝偷偷瞒着家人奔赴前线。她的丈夫看到别人发的机场照,才得知她已经出发。

一通电话打过来,两人大吵一架。

同为军人的丈夫埋怨她隐瞒一切:“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你就这样奔赴前线。”通话不欢而散。

几天后,冷静下来后,丈夫发来信息:“你是我妻也是战友,无比牢记初心如磐,使命在先,盼早日凯旋。”而此时,她已经连轴工作了14个小时。

看到信息时,她的泪水一直在眼里打转。看到这则新闻时,我忍不住落泪。

对啊,他们都是为人妻、为人父母。面对疫情,舍小家为大家,而我们却无能无力。

在医院的母亲,只能和女儿隔空相抱。

原本要结婚的小两口,推迟婚礼只为到战场帮助更多的人。

参加过非典救治的母亲,告诉报名武汉支援的女儿做的对,心里难道没有一丝的担忧吗?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

他们无比执着,只为保护好这座城市,只愿山河无恙。

每每看到这些新闻,都忍不住落泪。愿他们早日凯旋。

疫情心理战,这个团队做得很不错

接下来我要讲的不是医护工作者,而是一个特殊群体的“逆行”故事。

3月31日,北京晚报一篇《疫情过后,还有一场心理防疫战》提出警示:“疫情进入‘下半场’,心理防疫成为重要战场。”据北师大防疫心理援助专业团队统计发现,在咨询者中,恐慌、焦虑、害怕的人数最多,约占63%;躯体化症状以及情绪低落者,各占7%;因疫情出现家庭问题和亲密关系议题者,也占6%。

可见,要想赢得抗疫全面胜利,心理防控工作必不可少。为此,各省、市、街道和社区都开通了市民心理援助电话,由专业团队为市民进行心理“诊疗”。

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讲的是我身边的一个真实故事。他们是一群特殊的“战疫者”: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设备,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团队,有的只是充满坎坷的人生经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勇气和决心,以及一个响亮而熟悉的名字——学习张海迪小组。

(一)12名聋人无声抗疫,用爱化解复工难

2月5日,在大家害怕疫情风险不愿复工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早早地来到车间,

“右手中指和无名指弯曲贴在左手心,双手握拳置于胸前,12名聋人员工正用自己的‘语言’为武汉加油。”

这个动作被新华网、人民网等超过20家媒体记录和报道。当记者深入采访,看到这样的工作场面:装复合袋、封口、张小盒、热缩、打包,员工们动作娴熟快速,只有“沙沙”摩擦声在车间里回荡。

新闻经湖南卫视报道之后,就有超过千万的浏览量,还上了中宣部的“学习强国”平台,很多人纷纷留言点赞,表达了对这群特殊战疫者的赞扬和鼓励:

@陈飞豹 :也许这段时间您看过很多报道,我相信只要您看过这篇报道,您会有一种温暖和感动。他们在无声的世界里却发出了春雷般的呼唤。
@徐建成 :他们虽然生活在无声世界中,但他们用手语表达着对武汉的关切,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把“爱”装进药盒当中,他们的行动是人间最美的语言!
@缘来缘去,随遇而安!:有声的世界,无声的爱,就是大爱,是终结新型冠状病毒中不可或缺之爱!
@施庵镇大刘骨科:爱的奉献!虽然耳听不见,而他们无声的爱点亮了全国人民每一颗心。全国人民抗击新冠病毒肺炎,为武汉加油!
@云:此情此景,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只有更大更强才有更大能力做更大贡献。

(二)2万元爱心捐款,传递特殊心意

疫情期间,除了12名聋人提前走上复工岗位,还有一批特殊人群,他们自发组织捐款,两天时间,43名残障员工捐款近两万元。

学习张海迪小组组长齐文英说:“武汉是全国的重灾区,他们一定非常难,那里的残障人会更难,我们捐出去的仅有两万元,对于抗击疫情杯水车薪,但是我们并不感到寒酸,因为这是我们的劳动所得,我们捐助的不是钱,而是一颗心,是一种精神力量,我们挺武汉!”

视频加载中...

(三)500份问卷,个性化心理疏导

在这家公司的内部群里,员工们每天都能收到“疫情播报”:正能量的小故事、逐渐向好的详细数据、各种方便生活和工作的小“贴士”……这是学习张海迪小组团队疫情期间每天的工作之一。

2月12日,一位从常德返岗的残障员工,上班第一天却出现了“咳嗽”现象,同事之间出现了恐慌。学习张海迪小组组织公司员工开展了疫情心理健康普查,并收到了500份有效问卷,答卷人数超过了公司总人数的80%。

“调查发现46.2%的人状态一般,37.2%的人状态良好,少部分人状态欠佳,极少部分人状态堪忧。”

学习张海迪小组掌握情况后很快成立心理疏导志愿团队,招募专业的医师承担身体不适者的健康咨询、体温监测和用药指导;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疫行公益”,搜集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用爱的力量激发员工抗疫精神,消解心中恐惧;同时针对被隔离的同事,现身说法,讲述从湖北回长后自我隔离的故事。

就这样,奇迹般地,当其他企业员工都在找借口拖延上班时间时,这个企业的员工却提前走上了复工岗位,也没有出现一例感染患者。


[消防勇士与白衣天使的告别;等你平安回来,我便娶你]

欧阳茂林是一名消防战土,在万家欢乐的时侯,一闻警铃声响,就要奔赴生死一线的战场。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班长。

火场勇士

女友姜彩萍是湘潭市一医院呼吸科护士,她的职责也是为拯救生命而奔忙。

白衣天使

这对肩负特殊使命的情侣总是被突如其来的任务耽误婚期,以至拖了5年尚未成亲。年前两人选好了一个充满恩爱的日子,2020年.2月.2日,相约那一天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可是,突如真来的疫灾像火警似的打破了百年难逢的日子,也打碎了他们的约定。这次响起的是“120”的尖啸,任务是赶赴湖北红安,执行抗疫任务。

疫情命令

接到任务是大年三十的晚餐时分,正在团年的姜家人和欧阳茂林开心的讨论着婚事,一声“叮”的声音,姜彩萍的手机接到了应征任务。家里人慌了,我们家女儿要结婚了,应该不用去吧?欧阳茂林倒还镇定,在这位救火勇士眼里,女人与战场无关。可是他眼前的柔弱女孩却毫之犹豫的选择了报名应征。

壮行仪式

2月11日。是出征的日子,当剪去一头秀发的女友荷枪实弹与消防勇士告别时,这个刚强的勇士只是深情的说了一句;”等你平安回来,我就娶你!”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除夕夜。

本是阖家欢渡春节的日子,可是,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不断发展,没等看上一眼春晚,甘肃有这样一批人,告别家人,离开故乡,组成一支“逆行”的团队,他们就是兰州904医院(原兰州陆军总院)6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连夜奔赴武汉,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致敬疫区逆行者,愿大家平安归来。

岁月静好的后面,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除夕夜从甘肃奔赴武汉的医护人员点赞!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个意义非凡的春节。

对于我们来说,能做的就是取消所有预订行程和聚集活动,主动防护不添乱,祈愿疫情早消退!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治就是战斗。为驰援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根据甘肃省省卫生健康委统一部署,市卫健委在委属医院选派 5 名业务熟练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参加甘肃省第一批赴武汉救治医疗队。

26日上午接到通知后,各医院积极响应,广大医务人员纷纷报名,短短 1 小时,就有数百名人报名,场面热烈、深是感人。疫情无情人有情,他们将满载着兰州市医务工作者的热情奔赴武汉。(此文章来源为"兰州新闻网")

1月28日由中国兰州网发布消息 ,1月28日上午,由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大一院、兰大二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甘肃省二院和兰州市一院、兰州市二院等各大医疗机构的137名医护人员,在兰州集结,出征增援武汉,开展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工作。此前,各大医疗机构分别在本院举行了出征仪式。

据悉,甘肃援鄂首批医疗队人员全部经过重症监护专科培训,具有丰富的临床和管理经验,是一支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队伍。

疫情发生后,甘肃再次组建了由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中科院兰州分院、省医学科学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40医院、兰州市肺科医院等医药单位27位专家在内的科研攻关专家组,支撑疫情防控防治阻击战。

目前肺炎疫情科研攻关特别专项300万元科研经费已拨付到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9-nCoV确诊病例的CT特征研究成果”取得阶段成果,将配合一线医护团队开展2019-nCoV疫情的早筛、早隔、早诊和早治。

作为中国甘肃人,我为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鞠躬,表示致敬。

新型肺炎疫情期间,我发现了那些医护工作者的另一面,有让人心酸落泪的,有唏嘘不已的,也有感动于心的。

一、

表嫂是人民医院的护士,二宝刚满百日,平时脾气有点小暴躁(表哥说的,大约是上夜班的缘故),和婆婆吵过架,经常带孩子回娘家,被亲戚评为“不识大体”,个人声誉好坏参半的那种吧。

我们这边进入严防期后,大家都不能随意走动,表嫂所在医院已经好久没有安排休假了,有时候直接在办公室躺一躺。吃的东西也比较差,春节期间吃盒饭,有时候还是方便面,还好后来有本地酒店给医护人员安排了免费送餐服务,才算能吃上一顿热乎的美食。

这些都还好打发,就是想孩子想得紧,又不好意思直接说。

表哥后来抱着孩子跟她隔着马路见了一面,表嫂平时那么刚强的人,看到孩子的时候一下子哭成泪人。表哥说,第一次发现自己老婆居然也有小女人的一面,觉得以前自己太不是个东西,以后一定要让着她点……

二、

有个同学也在医院上班,平时是那种软妹风,说话有点嗲声嗲气的,喜欢化妆,晒自拍,而且一晒就是九宫格的那种,谁也没想到,新型肺炎期间她居然第一个冲上去,防护服往身上一穿,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

其实,她也还是个孩子,一个没结婚的、在妈妈眼中还是小姑娘的大孩子。

过了两天,她发的自拍明显有点变形,和平时的美美哒风格完全不搭。问她怎么了,她说戴的口罩几天没取下来,把脸勒变形了,发圈前P图过猛……

三、

新型肺炎疫情期间,中医院也参与了防护和救治,平时比较清闲的中医大夫,变得忙忙碌碌。还记得有个喜欢在朋友圈发原创小段子的某位男士,第一次用严肃的口吻说,现在疫情还很严重,大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千万不要随便出门!

下面有几个人嘻嘻哈哈问是不是新段子,他很认真地回复说不是段子,自己已经一个星期没回家了,想想你们还能在家看电视玩手机,好好珍惜吧!

嗯,我们在家闲得无聊,在医护人员眼中,家却是他们向往的天堂。

医生老公自正月初二开始,天天上班,没有节假日。这如果放在平时,他累得可是要骂人的,可这次他没有一点烦躁,反而每天上班都很积极,毫无怨言。

“老婆,我递交了去武汉驰援的志愿书,随时听候命令哈。”中午,老公下班回家,一边认真洗手,一边笑着说道。

“你也想去?不怕么?”

“认真做好防护,问题应该不大,再说那里的医护人员很多都已累到极限了,我们这个时候不去驰援,更待何时!还记得我们医院里的那个小陈吧,她第一批就去了,那一批去的有三名医护人员。”

“她去了?那她的两个孩子谁带?要知道她家去年年底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我脱口而出。

小陈是老公那个科室的护士,特别爱笑,特别敬业,上进心很强。她老公原来也是医院医生,可是去年年底的一场车祸,让他不幸离开了人世。当时小陈哭得撕心裂肺,她的两个上小学的儿子也哭得脸色发紫,当场的人看了也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这才过去没多久,武汉疫情爆发,急需医护人员。据说小陈先后递交三次申请,要求逆行去武汉。为了以示决心,她把自己的两个年幼的儿子送到孩子奶奶家,“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应该带头,必须的,”孩子奶奶也只好同意了,她就去了。

“啊,真的很佩服她,一个坚强的女人。可是老天真不长眼……”我叹了口气。

“那个女人真不一般,据说她到武汉后,又递交申请,说自己身体好,又是党员,要求领导把她派到最困难的地方去,说这是必须的。你猜猜她目前负责的床位有多少?说出来会把你吓一跳——她每天负责300张床位,什么概念?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一天负责100张就顶了天了,她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却一个人负责那么多床位,还精心照顾每一位病人。照这样下去,铁打的身体也会累垮的。听说有一天她确实累虚脱了,下班出来眼睛看不见,下台阶只能摸着走。当时有人看到,眼圈都红了,要扶着她走,她坚决地摇摇头拒绝了,说不能传染人。小陈真了不起,了不起!”平时很少议论人的老公一提起小陈,还是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赞赏着。

小陈确实非常优秀。可是我却非常担心她的身体,希望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防护措施要做到位,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二、有时间一定要好好休息,休息好了,身体抵抗力也强些;

三、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四、天天都有好心情;

五、要学会多爱护自己一点,身体毕竟第一,再说两孩子都还小;

让我们一起期待最可爱的小陈们早日凯旋归来!加油!!

0
回帖

面对新型肺炎疫情,众多医护工作者毅然成为“逆行者”前往救援,他们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