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1天前 (03-07 14:14)阅读2回复0
wojiukan
wojiukan
  • 管理员
  • 注册排名1
  • 经验值1847415
  • 级别管理员
  • 主题369483
  • 回复0
楼主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贾雨村这个人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反面人物,贾雨村的性格形成过程,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腐朽。贾雨村在林家教书时,一贫如洗,在赶考时所用花费是姓甄的老爷子给供的。后来混进官场,为了巴结权贵,恩将仇报。更使我们看到了封建官场的虚伪本质和封建官僚巴结权贵,私循枉法,互相利用的丑恶嘴脸。封建官僚,有权就可以改变法律,老百姓有冤无处申诉,表达了作者对受苦受难的下层人民的同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尽头。

贾雨村是一个功名欲非常强烈的典型化的知识分子,同时又是一个善于钻营、不择手段向上爬的知识分子。作为人品曹雪芹说他“生性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贾雨村就是那种势力利小人的代表,他从开始的穷困潦倒到最后的飞黄腾达,向我们赤裸裸的展示了一个忘恩负义落井下石的一副小人嘴脸。当初贾雨村落魄时,寄人篱下。是甄士隐资助了他,并没有因为贾雨村穷困潦倒而看不起他,还主动送银两助他赴京赶考。他做官后却不搭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贾雨村忘恩负义势力利小人嘴脸在贾府被查抄时更是暴露无遗,贾府荣耀时,他极力攀附,时常找宝玉攀谈,贾正也曾帮他谋官,贾府被查抄时,唯恐因姓氏连累自己,有意透露贾家窝藏甄家罪产,力主抄查了贾府,与之切割。

贾雨村当然算是忘恩负义,他这一生,虽说后半生平步青云,节节攀升,但也是受过他人恩典的。比如甄士隐,门子,林如海,贾政等,他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恩人呢?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贾雨村对那些强于他,有利用价值的恩人感恩戴德,时时巴结。如贾家,他会时时拜访贾政,并且为了回报贾家,巴结与贾家有姻亲的王子腾,他毫不犹豫地循私枉法,置恩人之女甄英莲于不顾,让打死人命的薛蟠逃过法律制裁,也会为了满足贾赦贪石呆子的古扇的私心,贪赃枉法,逼死石呆子,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但贾雨村对待不如他,没有利用价值的人则不一样,比如甄士隐,门孑等。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甄士隐是对贾雨村有知遇之恩的,当初的贾雨村落魄贫困,寄居在葫芦庙,甄士隐见其报负不凡,便赠其五十两银子,五十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我们知道贾府,探春等小姐的零花钱仅有二两,王熙凤这个高等白领一月工资也仅五两,刘姥姥一家五口一年的消费也才二十两,那么,五十两银子几乎是王熙凤一年的工资了。可以算是相当丰厚了。但是贾雨村接到甄士隐的接济以后如何做的呢?一去杳无音信。贾雨村先不告而辞,考上进士做官以后也没有给一点消息,听说甄士隐后来的遭遇也只是叹息几声,并未给予甄士隐的妻子半点帮助,倒是对甄家一个名唤娇杏的丫头很不错,讨了去做了小老婆,后来还扶了正。最后得知甄士隐之女甄英莲的下落,也是并未有半点帮助。淡漠犹如陌生人。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如果贾雨村对待甄家还只算忘恩,那么他对门子的做法则是负义了。门子,原是贾雨村寄居过的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后来葫芦庙失火,他就还了俗,做了门子。当贾雨村复了职,做了府尹,接到的第一个案子就是薛蟠强抢英莲一案。一开始,贾雨村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是门子一点点为其说个详细,并为贾雨村如何断案提供了方法,虽然门子此举有讨好巴结上司之嫌,但却对贾雨村非常有用,但贾雨村为了掩盖自己的过去,以及此次的丑事,竟寻了个由头,将门子远远的流放了。门子虽是搬砖自砸脚,但贾雨村却逃不脱忘恩负义的外衣。

《红楼梦》未完,贾雨村最终结局不得而知,但有的书说贾雨村最后在贾府抄家时落井下石,我相信以贾雨村的行事特点,他完全做得出来。

贾雨村是《红楼》开山祖师,也是寄住在葫卢庙的落第秀才(与贾府同种),当过甄莲英(甄士阴之女)(也是后来薛姨妈家的香菱丫头)师父,火烧葫芦庙后在苏州当过林黛玉的师父,后经京都贾政的推荐当过当地知府。曾同好友冷子兴会面,由于冷子兴京城而來,冷子兴给贾雨村介绍了贾府新闻(即宝玉含玉出生)。贾雨村也不过受过贾政的推荐当了个知府,其此也没有得到谁的恩惠,贾府也不要他的回报。

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个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 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升为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受聘任林黛玉启蒙教师,借林如海的关系攀附上了贾政。在贾政的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但为官不正,最终“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贾雨村受甄士隐恩惠却没有回报,是因为甄士隐对他已经没有价值。葫芦案中,薛蟠致人死亡,他立即回报了对他有帮助的他要攀附的贾政,在贾家败落时,他落井下石,投靠攀附了新的权贵。他就是这种人,对他有用了他就回报,上赶着巴结讨好,对他没用了,就放弃。生活中有这种人,势利,没啥情义,只讲实用,利尽则散,对于这种人,不值得付出真心交往。


一句忘恩负义,怎能够完全形容贾雨村?我给的形容词是中山狼。

《红楼梦》中贾雨村被脂砚斋几次怒骂奸雄。所做坏事,都是出乎一般常情的。

他从来沒考虑甄士隐的恩情。

甄士隐给了他银子,他连招呼都不打,就去京考试,中榜、选官更沒有一句回音,就是怕甄家有求于他,或要求回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别说他先听门子说了“护官符",就是他先认出甄英莲,也不会救。看他事情过了,反手把小沙弥流放了,就知道他心多黑,手多狠,他是绝对不允许别人知道他曾经贫穷过,受过别人的恩惠,然后藉此拿揑于他的。

他因为贪污和不敬上司被罢官,是林如海帮他介绍识了贾政和王家帮他起复,攝于贾王两家的势力,他平时象条狗似的巴结贾政,并经常要见贾宝玉。

当知道贾赦觊觎石呆子二十几把古扇,又拿不到手时,寻了个是非,把石呆子逼的家破人亡,无偿地把扇子弄到手,送给了贾赦。

后来爬到"大司马"的位子上,可知此类事情绝沒少干。

但当贾府失去皇帝信任,要惩罚贾府时,他却颠倒黑白,把他自己做的事一股脑全部推在贾赦头上。导致贾府更快的衰亡。

有的读者考证,他这时搭上了忠顺王,又升了官。还有的读者考证,他出卖了林黛玉去和亲。

总之,在贾雨村眼里,只有官位和权柄,所有的人都是他的通天梯,是用其血来染红顶子的。那里有什么恩情可言。

贾雨村就是一个典型的忘恩负义之徒!

01.忘恩负义甄士隐

当年贾雨村落魄,寄居在葫芦庙,以给人写字为生,连上京赶考的路费都没有,是甄士隐给了他银两和度过寒冬的棉衣。

贾雨村虽然自身有才华,加上他人资助,才得以谋到官职。

没想到,他在应天府上任,审理的第一桩案子,就牵扯到了恩人甄士隐的女儿——但是这时候,甄士隐已经因为女儿丢失而出家离去,妻子生活于娘家,原本富裕的甄家,早已经家破人散,没了任何求头。

所以,贾雨村明明知道,那个被拐卖的小丫头,就是甄士隐眉心有一颗胭脂痣的女公子,他也装作不认识,不闻不问,而是偏向于势力更大的薛家。

这就是地地道道的忘恩负义之人!

02.忘恩负义林如海(不那么直接)

贾雨村之所以忘恩负义于甄士隐送银两、送寒衣的恩德,是因为他有了更大的靠山,抱上了更粗的大腿,那就是贾府。

贾雨村因为贪婪赋闲在家,做了盐课林如海家的小姐林黛玉的先生,林黛玉又是贾府的外甥女,所以多亏林如海修书一封,托付大舅子贾政,这样甄士隐就谋得了一个好差事。

他审理的第一桩案子就是贾政的外甥薛蟠,为了抢一个小丫头——甄士隐被拐的女儿英莲,而打死了冯渊的案子。

一边是恩人甄士隐的女儿,一边是可以让自己飞黄腾达的贾府的外甥,孰重孰轻,贾雨村选择了后者,他就违背良心,胡乱了结此案,作为一份见面礼呈给了贾府。

03.忘恩负义门子

贾雨村在审理拐卖案件时,开始他也想秉公办事,报效皇上,但是身边的门子却一再咳嗽、使眼色提醒他。

他把要捉拿凶手薛蟠的指令放下,匆匆退堂,然后从门子那里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并且还得到一件稳稳做官的“护身符”。

原来这位门子,就是当年曾经在葫芦庙做和尚的一个小沙弥,他知道当年贾雨村的穷困潦倒;知道甄士隐对贾雨村的救助;知道当年甄士隐走失的女儿英莲,就是现在被拐出了人命官司的女孩;更知道了贾府与犯案的薛蟠的关系。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贾雨村胡乱判案,为自己攀附权贵、步步高升铺平了道路。

但是,这么多秘密,一个小小的门子都清楚,所以后来他就随便找了一个理由,把门子打发充军发配了……

04.忘恩负义贾府

贾雨村终于可以飞黄腾达了,也成为贾府的座上客。

可是后来,贾元妃得病死亡,轰轰烈烈的贾府败落,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也是“一荣皆荣,一损俱损”,纷纷走向末路,贾府也被抄家,贾政等人被皇帝法办。

这时候,贾雨村不仅不出手相救,反而落井下石,极力巴结与贾府不睦的另外大势力,为彻底打倒贾府不惜添油加醋说尽坏话,这不就是彻头彻尾的真小人吗?

这样的东西,绝对不会有好下场,天理昭昭、善恶有报,所以最后他也被枷锁束缚,坐着囚车入狱大牢,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以上这些作为,都证明贾雨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人,一个忘恩负义的伪君子,一个只知道往上爬、不懂得人间“恩”为何字的家伙!

红楼梦中,贾雨村从穷困到发迹,一路走来,先后受到甄士、林如海、贾政的帮助,但他从没有想着怎样回报,即使曾经帮助过贾赦,也是因为自身的利益,助纣为虐,这种人当然是忘恩负义之人。

一.忘恩负义之一:怎么回报甄士隐的

贾雨村穷困潦倒时,遇见了他的第一位贵人——甄士隐。

当时的甄士隐虽不是大富大贵,但也是姑苏望族,看到借住在葫芦庙中的贾雨村器宇不凡,每每有“帮助周济”他的心思,但有顾念文人的清高,怕一时出手相助太唐突了,伤了读书人的体面。

后来在中秋酒宴之上,贾雨村借诗言志,让甄士隐懂得他的意思,所以甄士隐拿了五十两银子、两套冬天的衣服给他,又对贾雨村说:

“十九日乃黄道之期。兄可买舟西上,带雄飞高举,明冬再晤,岂非大快人心之事耶!

而贾雨村得了银子,一刻也不等得,就不辞而别了。

后来,先是甄家女儿英莲被拐走,后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甄士隐寄人篱下,受不得岳父的冷言冷语出家,甄家一家就剩下甄家娘子与丫鬟娇杏。

贾雨村发迹归来,偶遇娇杏,此时的贾雨村的本性还没有泯灭干净。

纳娇杏为妾之后,又送钱送物给甄家娘子,还答应帮忙寻找英莲。

但官做到一定程度,最后的一点良知也没有了。

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章中,贾雨村在葫芦僧的点拨之下,明知道薛蟠抢占的女孩子就是甄家被拐的女儿英莲,为了不得罪与薛蟠有亲戚关系的贾家与王家,就昧着良心,把英莲判给了”呆霸王“薛蟠,致使英莲(后来的香菱)在以后的日子受尽苦楚。

也就是这一段,把贾雨村忘恩负义的嘴脸刻画的淋漓尽致。

二.借林如海攀附贾家,走向不归路

初做官时,贾雨村就因为恃才傲物、贪财等罪过,没多久就被上司找了个理由,革职回家。

此后遇见了林如海,做了林黛玉的老师,后来借助林如海与贾家的关系,攀附上贾家这课大树,开始飞黄腾达。

真心回报一个人,是助纣为虐还是救人于水火之中?不言而喻

而贾雨村回报贾家的主要的事就是帮助贾赦夺人所爱。

贾赦喜欢扇子,看到石呆子收藏的扇子,想尽办法索取都不能得到,贾雨村利用手中权利,强行夺了扇子献给贾赦,咱们看看平儿怎么说这件事的:

"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拖欠了官银,拿他到衙门里去,说所欠官银,变卖家产赔补,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了来。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这正是雨村以权谋私的又一罪证,其谄媚的嘴脸也越刻画越明显。

所以作者借平儿的口骂她:

都是那什么的贾雨村,半路途中哪里来的不是人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出多少事来。

这种以自身利益不择手段、没有底线的人,在贾家败落之后,他会是一副怎样的嘴脸,想也想得出。

三.脂砚斋一再评的“奸雄”

在脂砚斋评石头记中,脂砚斋主人一再批注贾雨村:奸雄!

奸雄是什么意思?奸雄就是弄权欺世之人,就像奸雄的代表曹操所说的:“宁可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在脂砚斋评石头记中,脂砚斋把贾雨村比作王莽、曹操之流,也就是说一开始就是以奸雄的形象出现的。

在第一次为官不久就遭到革职,曹翁这样写:

虽才干优长,未免有些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一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性狡猾,擅篡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

脂砚斋评:此亦奸雄必有之事

后来听到被革职后“心中虽十分惭恨,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嬉笑自若”,脂砚斋又注:此亦奸雄必有之态

这几处注释,说明贾雨村就是一个虚伪的奸诈之人。

从另一方面来说,贾雨村确实有真才实学,但走出葫芦庙,在官场上一步步迷失了自己的本性。

先是受冷子兴的“开导、指点”,为了复官去求林如海,通过林如海,与贾政连上“同宗,后又受到葫芦僧的蛊惑,为日后的飞黄腾达而出卖自己的良心。

再后来,摸透了官场的规则,不择手段的一心向上爬。

说到底,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的人,注定没有好的下场,在甄士隐受到道士的点化,解读道士的《好了歌》的时候,这样说“……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砚斋在此注释:“贾赦、雨村一干人”。

可见,贾雨村最终自食其果,落得个革职入狱的下场。也遂了读者的心:恶有恶报!

0
回帖

《红楼梦》里,贾雨村他受人恩惠,却从不回报,算不算忘恩负义之人 期待您的回复!

取消
载入表情清单……
载入颜色清单……
插入网络图片

取消确定

图片上传中
编辑器信息
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