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古代文武官员的职位划分,用于写小说
清朝官员的等级分为“九品十八级”,每等都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称为未入流,在等级上附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没有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部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没有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师、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监察院左右监督历史 文职外官:没有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逻五营统领,内部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文职外官:各省总督 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武官外官:副都统、总兵 从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军 正三品: 文职京官:监察院左右监督历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司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 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司运 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仆寺少卿、鸿璐寺卿、监察院六科掌院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指挥官、副护军、副前锋、副骁骑、 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经理,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 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员、宣慰使司同知 从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家监狱祭祀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司运 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四品典仪,二等护卫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妃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军校、监守信官 武职外官:关口守卫、防御、守卫、宣慰使司,宣抚使司同知 从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璐寺少卿,司经局洗马 宗人府副理事、皇使、外郎各部分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委署护军、委署鸟枪护军。 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章章京, 三等护卫 武职外官:守卫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 副千户 正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 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视、钦天监视、钦天监视、中秋冬五官正、 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玲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 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司司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使、 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建,光禄寺署正, 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 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判决、直隶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玲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督, 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 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美郎, 满洲鸣赞红路寺 文职外官:京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培训、知县、按察司经验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总、安抚使司司事、长诉副长官 从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 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 祭祀署祭祀,和声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判,州判, 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 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 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验,县丞,士县丞, 四氏学录,州学正,教甲 武职京官:没有 武职外官:外委千总 从八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红鹿寺主薄,钦天监楚壶正, 祭祀署宰宰,神乐署宰宰,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 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练 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 武职外官:没有 正九品: 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 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事,通知事,县主薄 武职京官:各营兰羽长: 武职外官:外委把总 从九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 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医生 太医院官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 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 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 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协领 武职外官:额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官目 崇文门副使 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官目、茶引批验所大使 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官、道县仓大使 武职京官:没有 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秦朝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是县制。 秦之三公: (一)宰相,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文武百官的管理。 秦之三公: (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文武百官的管理。 (二)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 (三)皇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的,也是副丞相。 秦之九卿: (1)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负责宫殿警卫; (3)负责宫门警卫的卫尉; (4)太仆负责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五)掌管司法审判的廷尉; (6)典客负责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负责皇族、宗族事务; (8)治疗粟内史,负责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负责专门为皇室准备的山海池泽之税。 全国分为36县,县长叫守,执掌军事长官叫郡尉。 全国分为36县,县长叫守,执掌军事长官叫郡尉。 县下万户以上县长官叫令。唐代文武官员的职位名称 1 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2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3 从二品 镇军大将军 4 正三品上 冠军将军怀化将军 5 正三品下 怀化将军 6 从三品上 云将军,归德大将军 7 从三品下 归德将军 8 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 9 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军 10 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 11 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军 12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 13 正五品下 怀化郎将宁远将军 14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 15 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军 16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 17 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18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 19 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20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21 正七品下 怀化中候致果副尉 22 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23 从七品下 易指挥副尉,归德中候 24 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25 正八品下 怀化司戈宣节副尉 26 从八品上 御侮校尉 27 从八品下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28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29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 30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31 从九品下 陪军副尉、归德执戟长唐代官员品级正品 太师,太傅,太保(三师) 太尉、司徒、司空(三公) 说明:是一个很高的虚衔,一般没有实际执掌,不常设。 正二品 尚书令(一人),侍中(二人),中书令(二人) 从二品 上书左右仆射(各一人) 正三品 六部尚书(一人),门下侍郎(二人),中书侍郎(二人),御史大夫 正三品下 左散骑常侍(二人),右散骑常侍(二人) 从三品 国子祭酒 正四品上 六部侍郎,尚书左丞(一人),御史中丞 正四品下 左侧建议医生(四人) 从四品下 尚书右丞(一人),国子司业 正五品上 中书舍人(六人),国子博士 从五品上 六部各司郎中 正六品上 太学博士 从六品上 六部各司员外郎,国子助教 从六品下 侍御史,国家监丞 从七品上 左补阙(六人),右补阙(六人) 正八品上 监察御史 从八品上 左拾遗(六人),右拾遗(六人) 刺史 (每州一人) 上州:从三品开始 中州:正四品下 下州:正四品下 别驾 (一人) 上州:从四品下 中州:正五品下 下州:从五品上 长史 (一人) 上州:从五品上 中州:正六品 下州:无 司马 (一人) 上州:从五品下 中州:正六品 下州:从六品上 录事参军事 (一人) 上州:从七品开始 中州:正八品上 下州:从八品上 录事 (一至二人) 上州:从九品下 中州:九品 下州:从九品下 六曹参军 (各一人) 上州:从七品开始下 中州:正八品 下州只有三曹,从八品下 县 县令 (一人) 京县:正五品上 上县:从六品上 下县:从七品上 县丞 (一至二人) 京县:七品 下县:正九品下 主薄 (一至二人) 京县:从八品上 下县:九品 尉 京县:从八品下 下县:从九品下 录事 京县:从九品下 唐以四万多户为上州,二万多户为中州,下州不到2万户. 唐代县,等别如下: 京县:三都之县,在京城内。 三都之县,京城外的三都之县。 三都之县,京城外的三都之县。 望县:繁华重要的地方 紧县:重要的地方 上县:有6000多户 中县:有2000多户 中下县:1000户以上 下县:不到1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