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郑王朝结局? 1682年(永历3十6年)9月,降清的原明郑大将施琅上疏康熙帝请求征台,康熙答应并授全军权予施琅,翌年6月,施琅奉康熙诏,进攻澎湖,经过澎湖海战后,7月中旬,施琅顺利击败刘国轩海军,攻占澎湖, 澎湖海战后,郑克塽于廷上征众臣议,朝臣分成死守台湾、迁吕宋岛再战与降清3派,再战派以中书舍人郑得潇、建威镇黄良骥、水师镇萧武、中提督中镇洪拱柱等人为中心,向郑克塽以及冯锡范力主征伐吕宋、永保明郑国祚;然而,原本服从再战派的冯锡范却听信刘国轩的主和言论,最终抉择投降清朝,而年幼无权的郑克塽也跟他1起投降了,[20] 1683年(永历3
明郑王朝结局?
1682年(永历3十6年)9月,降清的原明郑大将施琅上疏康熙帝请求征台,康熙答应并授全军权予施琅。翌年6月,施琅奉康熙诏,进攻澎湖。经过澎湖海战后,7月中旬,施琅顺利击败刘国轩海军,攻占澎湖。
澎湖海战后,郑克塽于廷上征众臣议,朝臣分成死守台湾、迁吕宋岛再战与降清3派。再战派以中书舍人郑得潇、建威镇黄良骥、水师镇萧武、中提督中镇洪拱柱等人为中心,向郑克塽以及冯锡范力主征伐吕宋、永保明郑国祚;然而,原本服从再战派的冯锡范却听信刘国轩的主和言论,最终抉择投降清朝,而年幼无权的郑克塽也跟他1起投降了。[20]
1683年(永历3十7年)9月;郑克塽摘刘国轩意见 ,呈降表予清。[21]明郑降清不久,许多在台湾的明朝宗室例如朱术桂等纷纷自杀殉国,冯锡范将郑克塽送交施琅,并提出“3不伤”请求,即清军进岛“不伤郑室1人,不伤百官将士1人,不伤台湾黎庶1个”。8月十3,施琅进进台湾受降。自此,明郑灭亡。
这便是明郑的结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