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是由贺敬之、丁毅作词,马可、张敬安谱曲,创作于1935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该作品通过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长征组歌》以其生动的语言、深情的旋律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中国红色经典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长征组歌谁写的多大?
《长征组歌》由肖华创作,肖华参加长征时才十八岁,过草地时任红一方面军第二师政委;1964年9月任总政治部主任。1964年4月,肖华同志患肝炎到杭州疗养。他忆起那些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倒下去的战友,经常夜不能寐,往往夜里从床上爬起来奋笔疾书,写诗作词,激情和泪水湿透了纸背。
为了创作《长征组歌》,肖华同志在杭州西湖水畔的一座小楼里,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长征的论述,研读了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体重减轻了好多斤。几个月后终于写出了《长征组歌》初稿,又反复征求意见,于1964年11月中旬基本定稿。
1965年1至4月,战友文工团的晨耕、生茂、唐诃、遇秋四位作曲家合作完成了《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谱曲。战友文工团经过两个多月的排练,于1965年“八一”建军节正式在北京上演,连演了三十多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历史上有哪些姓肖的名将?
在我军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他13岁任县委书记,17岁任师政委,22岁任纵队司令员,一路南征北战,39岁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他就是肖华上将。
肖华,1916年1月21日出生,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潋江镇肖屋村客家人。1929年,13岁的肖华便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930年3月被调入中国工农红军,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历经土地草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1933年,17岁的肖华被任命为少共国际师政治委员,虽然少共国际师仅存在了一年半的时间,但却走出了17位开国将军。
肖华上将文武兼备,军政兼通,即能指挥作战,又擅长政治工作,是我军优秀的指挥员。长征途中,在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时,肖华在河岸边亲自吹起冲锋号鼓舞勇士们胜利地渡过天险。飞夺泸定桥,他随右纵队沿大渡河东岸向北疾进,并带领突击连,一举攻下铁丝沟险关,有力地配合了左纵队胜利抢桥。
抗日战争中,初期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参加了著名的平型关战斗。后任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被称为“娃娃司令”,在他的带领下,创建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打日寇,反“扫荡",勇震鲁西。反磨擦,歼伪军,巩固了根据地建设。
解放战争中,他在四野,先后任辽东军区司令员、第一兵团政委、特种兵司令员。参加了整个辽沈战役,战功辉煌。尤其是在围困长春战役中,他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积极展开政治攻势,争取了国民党六十军和新七军先后起义和投诚,和平解放了长春。
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历任空军政治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干部部部长,总政治部主任,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
1985年8月15日,肖华上将在北京逝世,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