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当网没有发展成京东和阿里的规模?
当当和阿里巴巴成立于1999年,京东的电子商务部门于2004年开始运营,但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市值4800亿美元,京东市值超过600亿美元。当当当从美国私有化退市时,市值只有6.3亿美元。
错误1:未及时扩展类别
其中,以平台形式运营的阿里巴巴无疑是最成功的。京东一开始坚持自营,后来开始开放第三方商务服务,业绩也随之上升。
当当当当一直坚持以图书市场为基础,十多年后出售时,他仍然强调他去了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图书在线购物中心。它没有看到每个类别的市场容量有限的事实。此外,在网上购物方面,大恒大,弱者退出。在传统的购物环境中,很难有不同类别的实体,如服装城、图书城、美食城等。
淘宝从一开始就包罗万象,被称为万能淘宝!
京东从数字产品开始进入市场,然后进入市场容量更大的家电市场,苏宁国美将不再如火如荼。即使在图书市场,2010年左右也开始大规模推广图书业务,全额减少和优惠券,图书以卷心菜的价格出售。就连苏宁也在图书业务上零元购买,搅拌浑水。
这是当当的基础。但对京东来说,这是一个增量。对当当来说,如果我们站起来反击,狙击京东的入侵,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价格战,使我们的利润从根本上变成一个泡沫。如果你不反击,利润销售就会下降,但毕竟,在图书市场上,他们没有很多书,而我有。保持一定的利润是可以的。
当当选择了后者!龟缩在一个角落里,抱着足够多的图书优势,默默地看着份额被一步一步地吃掉。
当京东进入家电领域时,它以价格战的形式获得了客户。虽然苏宁国美也进行了反击,但由于线下商店的负担太大,顾虑太多。他们没有足够的声音来决定家电品牌的保留。
淘宝就不一样了。当JD.COM发展到淘宝天猫的力量范围——服装市场时,阿里巴巴直接让各种服装品牌在它和JD.COM之间站队,选择一个。一招就抓住JD.COM的七寸。无奈之下,JD.COM选择联合唯品会。
失误二: 互联网营销的本质是获取用户,而不是利润率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下,企业依靠购销差异来获取利润。每个实体店,无论地理位置有多好,可接待的客户数量毕竟都是有限的。因此,进展差异是利润的主要来源。
但在互联网上,客户数量是无限的。这取决于你是否能得到它。获得足够的客户数量,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羊毛来自猪”。
例如,淘宝的崛起是通过免费商家直接消除收费的乐趣。然而,通过销售各种广告空间,利润高于在他的平台上销售商品的所有企业。京东还通过各种登录和积分将用户每天粘在上面。许多类别的扩展是通过补贴和损失来实现的。
滴滴、摩拜、ofo,所有这些都是通过早期的大量投资,补贴来获得用户,抢占市场份额。然后在市场统一的时候开始收获利润。
当当当鱼渝说“千亿京东,利润不如百亿当当”时,不知道有没有看透这一点。
当当的成立是因为李国庆和余宇看到了亚马逊在美国的成功。但他们没有看透亚马逊的本质。
没有为未来做好布局,抱残守缺失
亚马逊从图书市场开始后,迅速进入各个领域,从不为商品销售获得多少利润。它的价格会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实时波动。它认为成本控制得最好。当你的竞争对手能以这个价格出售时,我肯定能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即使利润差异,也会投资于未来布局的一些方向,收购和研发。
这些当当也没有看到任何成就!
相反,淘宝一开始就设计了支付宝,解决了顾客购物顾虑的问题,并将支付宝推向全民支付,无处不在。
淘宝在意识到假货问题与品牌商品和摊位商品混在一起,无法改善形象的困境后,成立了天猫,在短时间内成为领导者。
它还看到了快递公司信息不统一、服务不统一的问题,带头成立了菜鸟物流。现在大部分物流公司都在他们的指挥下。
京东物流基础建设较早,在全国布局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提高了物流的及时性和客户满意度。如今,物流也成为京东的一大优势。
归根结底,由于两位创始人的模式,所有应该做但不应该做的事情。创始人的模式决定了企业未来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