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卷作文题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_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全国一卷作文题目: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
我对鲍叔感触最深,也非常敬佩鲍叔的能力和格局,首先来分析一下对三个人各自的认识和感触。
齐桓公听从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虽然齐桓公善于纳谏、重用贤能,终成一代霸业,但齐桓公终究只是为了自己王朝的利益。
管仲辅佐公子纠,为了自己主子公子纠的政治利益,出兵阻击后来成为齐桓公的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忠臣誓死忠于自己的主子,管仲的这个做法不但没有不妥,而且值得肯定和敬仰。小白既位为君,听从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而管仲虽然能力超群、贤能可贵,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平定有功,但终究只是一代能力超群的贤臣罢了。
而鲍叔一直忠心的辅佐小白,帮助小白终于登上王位成为齐桓公,可以说鲍叔功不可没。在当时的政权中,除了齐桓公以外,鲍叔有绝对的政治权利,但是鲍叔为了王朝的持续和发展,主动建议重用和他曾是对手的管仲,而且不可思议的甘居管仲之下,这种格局高度和胸襟绝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鲍叔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在职场中我们同样要有这种眼光、胸怀和格局,特别是作为公司的管理层,不具备这种素质很难获得大家的信任和敬佩。大家都说职场如战场,恰恰就是缺少了这种胸怀和担当。
眼光
你有多高的眼光,就能做成多大的事 ,就能做到谋事在先。管仲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说管仲没有才干,鲍叔却说:“管仲不是没有才能,只是没有碰到发挥才能的机会。”事实证明鲍叔的眼光是对的,后来管仲为齐桓公的大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格局
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锅的大小决定了烙饼的大小,这就是所谓的格局。一个人有多大的格局,才有多大的情怀,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
胸襟
人的胸襟就是能包容、大视野、大宽容。刘邦说过:“我文不过萧何,治国不如张良,行军布阵不如韩信,但三人皆为我所用。”再看项羽,手下纵有文臣武将,但终将还是一败,只因为他不像刘邦那样胸怀宽广,单单为了一个“西楚霸王”就惹得众诸侯心生判意,倒戈相向。
我对鲍叔的感触巨深,什么样的眼界和胸怀,决定了你看到多远的风景,站在高处看城市和坐在飞机上看城市,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胸怀和格局,眼光、胸襟、胆识、心理等都应该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关注@一探职场 ,一起共同成长!
鲍叔才是真君子,有着伟人的胸怀!
第一,面对竞争对手,不诋毁不打压,而是能用公正的眼光看到对方的才能,这种宽广胸怀,是齐国成就霸业的基石。
而且,在对手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已经失败的时候,他依然欣赏对方的才干,向齐桓公引荐: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莫属!
这是何等的胸襟呢?要知道,自己辅佐的小白已经继位,成为齐桓公,这顺理成章,自己也将权倾四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他知道管仲的实力更强于自己,若是有他辅佐,齐桓公才能成就霸王之业。
所以,他放弃了给自己的大好机会,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管仲提拔了上来,而自己,甘居管仲之下。
第二,看人的眼光着实很“毒”,一眼能够看出管仲不仅能力出众,而且人品也一流,虽然是曾经的敌人,也可以为我所用!
事实证明:管仲在辅佐自己曾经的对手时,毫无二心,兢兢业业,毫不保留,全心全意,齐桓公终于成就了霸业。
所以,若是没有鲍叔,管仲不可能得到重用,或许还有性命之忧;齐桓公也未必能成就霸业,成为一代明君。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何会成为高考作文
关系有点乱。管仲在齐桓公没当皇帝之前差点杀了齐桓公,齐桓公当皇帝以后,为了国家的发展,在鲍叔牙的建议下又重用管仲,成就一代霸主。
管仲好比孙悟空,非常有能力,但是又桀骜不逊,降妖除魔都靠他。
齐桓公呢,就好比唐僧,是一个好书记,是带队伍的一把好手。
鲍叔牙就是伯乐,发现了千里马管仲,为齐桓公出谋划策,是一个典型的谋士。
上述三个人物,彰显了人性的智慧。当前社会,能力很重要,但比能力更重要的是德行,是包容大海的胸怀。好马很多,但缺的是了无私心的伯乐。
每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总是成为高考季的热门话题,今年的全国I卷作文题一下子把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位历史人物再次高调地推到了今人的视野,并通过这一扇窗让人们了解春秋战国这段特殊的历史文化。
管仲、鲍叔牙、齐桓公这三人都是春秋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物。齐国能在春秋时期成为最早的五霸之首,离不开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完美演绎。
管仲、齐桓公和鲍叔牙都是齐国人,齐桓公与管鲍是君臣关系,齐桓公与管仲曾经是对手,管仲与鲍叔牙是八拜之交,也是成语"管鲍之交"典故的由来。
春秋这一段历史中的三位人物能成为今年高考的命题作文,个人觉得非常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是考学生对春秋时期为什么齐国能称霸天下的根本原因
齐桓公能成为齐国的国君,离不开鲍叔牙的鼎力相助和忠君爱国;管仲才华能得到全面展示和发挥,离不开好友鲍叔牙的伯乐识才和极力推荐;齐国能称霸天下,离不开齐桓公的宽广胸襟,不计前嫌,任人唯贤,让曾经的对手的谋士管仲为己所用,更离不开管仲的忠心耿耿和满腹才华得以施展。
这就是三位历史人物在齐国称霸天下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和缺一不可,这样的故事在后面的楚汉争霸中,再次被刘邦与张良、萧何、韩信等历史人物所完美演绎,并成就大汉帝国。
二是考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因子和基因,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无论时代如何更迭,家国遭受多少灾难,这些优秀基因总是能闪耀光辉。
作文题中的三位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文化基因。如管仲的家国情怀,忠诚品格,敬业奉献精神,特别是惊世的宰相之才和辅佐之能,是不可多得的国之栋梁。成就大业伟业离不开这样的人才,要想建功立业,首先也该让自己变得有才,这才是前提和基础。
鲍叔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的伯乐,他除了自己有才外,最大的优秀品质就是举贤荐能,勇于推荐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心中无私。
而齐桓公最大的品格在于大胆使用人才,给人才一个广阔的舞台,这也是古往今来能成就伟业的帝王的一个共性。
所以今年考生对此题可以三选一进行发挥,自由度比较大,只要熟悉这段历史,只要平时文化积累足够丰富,就一定能答出高分。
三是考学生对选才、用才和忠诚、胸怀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当下的信息化时代,正处在迈进智能社会的历史关口,科技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创新大变局下的大时代,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像春秋那个多变的时期,谁得到和重用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引领时代的进步,谁就能笑到最后。
无论是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都要像齐桓公执政之初那样,不拘一格用人才,打破条条框框,唯才是用。但更要汲取齐桓公晚年因重用小人而导致国家动荡和衰弱,结果不可一世的君王被活活饿死的惨痛教训。在考核德才上,既要德才兼备,更要以德为先。也就是把人才的品德和忠诚度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否则就会出现灭顶之灾。
结束语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出得很有水平,既考了学生对历史文化底蕴的了解掌握,也考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熟知情况,更考了学生将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鲜明导向。
这既是对学生的一次综合文化考察,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的一次优秀传统文化洗礼,更是让学生对未来自己的一次远景思考和规划。
新时代中国呼唤大量真正的人才,需要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人才。现在的学子唯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担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
我是@石润居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点评!